西溪湿地简介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07015147 上传时间:2023-10-2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6.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溪湿地简介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西溪湿地简介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西溪湿地简介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西溪湿地简介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西溪湿地简介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溪湿地简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溪湿地简介(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录第 1 章 西溪湿地简介 1第 2 章 西溪看点 3鸭子湾里看鸭子 3登上高台观飞鸟 3小船悠悠探梅花 3漫步旧时石平桥 4领略吐翠老樟树 4花丛相伴好野餐 4品品西溪大碗茶 5第 3 章 十三景观 6【周家村入口】 6【烟水渔庄】 6【泊庵草堂】 6【西溪水阁】 7【梅竹山庄】 7【深潭口】 8【西溪梅墅】 8【西溪草堂】 8【秋雪庵】 9【西溪桑蚕丝绸故事】 9【西溪人家】 9【虾龙滩生态保护区】 9【湿地植物观赏区】 10第 4 章 三堤十景 11福堤 11绿堤 11寿堤 11秋芦飞雪 12火柿映波 12龙舟胜会 12莲滩鹭影 12洪园余韵 13蒹葭泛月 13渔村烟雨 13曲水寻梅

2、13高庄宸迹 13河渚听曲 14第1章西溪湿地简介摘自百度百科 http:/ 5 公里,是罕见 的城中次生湿地。这里生态资源丰富、自然景观质朴、文化积淀深厚,曾与 西湖、西泠并称杭州“三西”,是目前国内第一个也是唯一的集城市湿地、农 耕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2009 年 11月 03 日,浙江杭州西 溪国家湿地公园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西溪被称为“杭州之肾”。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东起紫金港路西侧,西至绕 城公路东侧,南起沿山河,北至文二路延伸段,总面积约10.08 平方公里。目 前向游客开放的区域约为 3.46平方公里,环园游步道长约8公里,步行一圈 需 3 个半小时以上。西溪之胜

3、,独在于水。水是西溪的灵魂,园区约 70%的面积为河港、 池塘、湖漾、沼泽等水域,正所谓“一曲溪流一曲烟”,整个园区六条河流纵 横交汇,其间分布着众多的港汊和鱼鳞状鱼塘,形成了西溪独特的湿地景致。西溪之重,重在生态。为加强生态保护,在湿地内设置了费家搪、 虾龙滩、朝天暮漾三大生态保护区和生态恢复区。入口处设湿地科普展示馆, 园区内有三个生物修复池和一块湿地生态观赏区。西溪还是鸟的天堂,园区 设有多处观鸟亭,给游客呈现出群鸟欢飞的壮丽景观。西溪人文,源远流长。西溪自古就是隐逸之地,被文人视为人间净 土、世外桃源。秋雪庵、泊庵、梅竹山庄、西溪草堂在历史上都曾是众多文 人雅士开创的别业,他们在西溪留

4、下了大批诗文辞章。深谭口百年老樟树下 的古戏台,据说还是越剧北派艺人的首演地。西溪民风,淳厚质朴。每年端午节在深谭口举行的龙舟胜会,历史 悠久,形式独特,被誉为“花样龙舟” 。烟水渔庄附近的“西溪人家” 、 “桑蚕丝绸故事”重现西溪原居民的农家生活劳动场景,让更多的人 认识和了解水乡典型的民俗。西溪湿地历经了汉晋始起、唐宋发展、明清全盛、民国衰落等四个演变 阶段,在长达1800 多年的人为干预和自然演化中,西溪湿地从原始的原生态 湿地演变为次生态湿地。及至近代,人类活动加剧,西溪湿地的自然生态、 人文生态受到了较大程度的破坏,虽然风韵尚存,但已风光不再。为了更好 地保护“杭州之肾”,2003年

5、 8月,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正式启动。工程遵 循“生态优先、最小干预、修旧如旧、注重文化、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 的原则,通过农居搬迁、河道清淤、植物复种、生态驳坎、房屋整修等各种 措施,对西溪湿地的水体、地貌、动植物资源、民俗风物、历史文化等进行 科学的保护和恢复,从而打造杭州特有的湿地生态品牌,全面提升杭州的生 态、环境质量和国际旅游名城品位。第2章西溪看点在西溪,或泛舟湖漾,或独钓塘边,春日踏青,夏日采菱,秋日观芦, 冬日探梅,各种各样令人愉悦的游憩活动全凭游人兴致。 西溪一期共开放烟 水渔庄、秋雪庵、西溪水阁、梅竹山庄、深潭口、西溪梅墅、西溪草堂、泊 庵等八大景点。鸭子湾里看鸭子西溪景

6、区水网密布,溪、河、湖、港、湾、塘棋布,河港纵横,水塘相 连。坐船从码头出发,沿途会经过一个湾口,叫做“鸭子湾”。这个名字由来 有两种说法:一个是由于这个湾口的形状像鸭脖子一般弯曲而得名;另一个 说法是因为这里水中生物繁多,鸭子喜欢成群结队来此觅食,在湾里常常能 见到或悠闲划水、或忙碌捕食的鸭子而得名。但不管哪种说法,游客都可以 看到和体会到这里浓郁的野趣和勃勃生机。行走在烟水渔庄岸边,你也能在水草丛里发现鸭子的踪影,野趣生动。登上高台观飞鸟杜甫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在西溪湿地登高望远,感受的 不是荡气回肠,而是精灵般的小鸟。西溪湿地是鸟类的天堂,已发现的鸟类有白鹭、杜鹃、黄鹂、喜

7、鹊等 89 种,接近杭州鸟类种系总数的一半。西溪观鸟主要有两种类型 一一高台观鸟 和掩体观鸟,一为远观,一宜近窥。在烟水渔庄有一幢三层的楼阁式建筑 一一烟水阁,那里是高台观鸟的好 去处,游客在这,可以用望远镜细细欣赏鸟类飞翔或栖息,又可以不打扰鸟 类生活。秋雪庵周围的河渚芦荡,借着芦苇做掩护,同样也是观赏鸟类的好 去处。小船悠悠探梅花杭州历来有几个赏梅盛地,比如灵峰、超山等。在明代中期,西溪与灵 峰、孤山并列为杭州三大赏梅盛地。至清代,西溪探梅已成为西湖十八景之 一。在西溪观赏梅花,最富有韵致的地方是:水上观梅、摇舟探梅。西湖志 称:早春花时,舟从梅树下,弥漫如雪。现在划船进入西溪,除了沿水路

8、能不时看到岸边梅树探头外,湿地东南片的西溪梅墅更是集中了各类梅花。沿梅墅西边的水路由南向北,过春信桥,就能看到满山遍野的梅花。登岸拾级而上,有两个草顶建筑,再前行,就可以看到杏梅园和红梅坞。杏梅园是梅墅土坡最高点,可以倚梅望远;红梅坞 以梅树为篱,再现旧时生活场景。漫步旧时石平桥西溪湿地,有很多大大小小的鱼塘,所以自然也有很多桥。河流是自然, 桥梁则是文化。西溪原来有很多古桥,比如问云桥、得仙桥、盈春桥等,每 一座桥都有一段传说,但不少桥在漫长的岁月中已经消失,只留给后人美好 的回忆。现在的西溪湿地里,还有很多三孔条石平桥。它的特点是桥面平直,没 有桥栏杆,或栏杆很低。据说这种桥大多是清朝道光

9、年间一位叫张大仙的石 匠造的。这样造桥省钱,没有坡,没有栏,也方便了当地农民挑担过桥,免 得碰撞。领略吐翠老樟树西溪湿地里有包括梅、竹、桑、柳、茶等不同类型的植物 200 余种,其 中保留下来的老柿树在一期工程内有 2802 棵,观赏各种植物将成为游览西溪 的一大乐趣。深潭口村位于西溪湿地西北部,过去这里有一个很深的水潭,四周河水 呈十字形在此交叉相连。沿潭自东北至西南,有三棵百年老樟树,枝繁叶茂、 遮天蔽日。夏天坐在树下,几乎感觉不到炙热的太阳。这个地方一定不能错 过。花丛相伴好野餐“虽无弱水三千里,不是仙人不到来。”春天到西溪踏青,一直是杭州人 的传统。这时候的西溪湿地,水绿如蓝,花开似火

10、,到处生机勃勃。无论在 草滩上漫步,还是驾舟荡漾在碧波上,都会让人神清气爽。到了吃饭时间,有兴趣的游客可以自己在水边觅一处花丛,以蓝天为顶, 绿草为毯,百花为屏,虫鸟为伴,摊开准备好的野餐布,拿出家中带来的各 式美味,吃上一顿风味独特的花下野餐,这样一定会使你情趣大增、胃口大 开。品品西溪大碗茶西湖龙井茶名列中国十大名茶之首,中外皆知。但很多人不一定知道的 西溪茶叶,自古也是声誉很高。清代著名经学家孙晴川家在西溪,他写的南漳子一书就指出西溪地 少水多,土地适合种茶,由于没有田种,就用茶叶来换米。西溪种茶历史悠 久,茶叶品质很高。明朝晚期著名的文学家、佛教居士冯梦祯,曾经做过南 京国子监祭酒(相

11、当于国立大学的校长)。他死后就葬于西溪,在他的著作里 盛赞了西溪的茶叶,说“西溪茶利之厚,十倍于龙井。”现在在深潭口,还能品尝到西溪特有的大碗茶。大大白色瓷碗盛上满满 的茶水,色泽醇厚,入口甘甜,每碗售价 1 元。第3章十三景观【周家村入口】越过西溪桥就进入了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的换乘中心 周家村,这是整 个园区的主入口。周家村除了是游客集散和了解园区信息的主要区域外,还设有“西溪问 茶”茶室供游人消遣休息,“西溪礼品”出售西溪特有的鸭舌帽等礼物。尤其 值得一提的是这里也是西溪生态展示馆和青少年生态教育基地所在,充分体 现出园区以生态为重的理念。【烟水渔庄】一个三亩大小的鱼塘被烟水渔庄款款而拥。沿

12、路上岸,几株不知名的植 物上飘来阵阵清香,庄内坐落着数家茶室,都由原来的农家两层木结构民居 改造而成,幢幢小楼临水而建,品茶、赏湖合二为一。烟水渔庄位于烟水庵的南部,濒临朝天暮漾。这里展示了西溪农事鱼耕 活动,也是游客休闲、餐饮的中心。在美丽的渔庄里,我们可以享受到西溪 的美味佳肴,吃到各种风味和品种的淡水鱼;大众垂钓区让游客享受到野外 垂钓的闲情逸致。可以与当年西溪曾享有盛名的秋渔庄相媲美。现在的烟水渔庄,就是借 鉴前人秋渔庄的诗歌意境,将此处原有若干农家民居加以间疏、削层、 改造、扩充而成的,以水乡民居风格为主体。烟水渔庄的“烟水”,有三烟之 妙:柳烟、云烟、炊烟,人与烟水共处,犹如身临仙

13、境。垂钓于湖边,散步 于塘堤,喝上一口本地的米酒,感受一番西溪原住民的生活。【泊庵草堂】穿过普济桥,水系豁然开朗,一座孤岛长着几棵参天的大树,右边的岛 屿前有一个由木船改建成的小码头。登上码头,走过一条约二十米的竹径, “戴”着浓密茅草的泊庵显现在眼前。“庵”是草堂的意思。它最早是明末邹 孝直的庄园,周边芦苇丛生,野趣盎然,整个庄园犹如仙岛泊于水上,故名 泊庵草堂。此为明末清初钱塘人邹孝直(名师绩)的庄园。邹氏读书乐道,不求闻 达,与两个弟弟在此耕读自娱,诗礼治家。当时这一带芦苇丛生,野趣盎然 从高处远远望去,整片庄园似仙岛泊于水上,故名泊蓭。这是一组文人别业式建筑。堂屋为草顶,自然质朴,与周

14、边林木融为一 体;建筑外部朴实、天然,内部梁架稍见精致,门窗处理带有魏晋建筑构件 元素,含蓄地映射隐士们的清高与雅致。泊庵草堂内最中间摆放着一个古式 屏风,四周陈列着文房四宝及老式家具,左边则是一间临水茶室,果真是读 书、喝茶、赏景的好去处。【西溪水阁】沿着开阔的水岸,曲曲绕绕,穿过两座小桥方至水阁,沿途景域开合, 变化有致,竹林柳烟,屏障掩遮。西溪水阁是一组文人别业式建筑,为文人 隐居深泽、藏书读书之地。水阁由两组建筑组成,东为“拥书楼”,西为“蓝溪书屋”。水阁的墙面, 下部山墙为夯土墙,上部为露出梁架的编竹夹泥墙,乡居气息浓郁。东西各 有一处埠头,岸边各设一座小亭(东为鹭亭),以方便游人上

15、下与休歇。一座 石板桥将东西岸相接通。登临西溪水阁,远眺翠嶂连绵,近闻轻波拍岸;岸 上桃红柳绿,水中层波叠影。西溪水阁就水而叠,因水而活,尽显阁、水交 融之“真阁真水”的无限情趣。西溪自古多文人。在这片土地留下了文人们许多的墨宝和足迹,西溪水 阁主要用于文人藏书、读书及会友。如今的西溪水阁,有兰溪书屋和拥书 楼两处藏书楼,使得游人在西溪厚重的文化气息中,去追随当年文人隐士的 避世清闲。【梅竹山庄】登岸后踏上一条两边小径,向左跨过一座木桥,邻水架起一艘棕榈覆盖 的仿制渔船,船上的一条粗绳牵着水中的渔网,极具野趣。往右沿着小路向 前,便是梅竹山庄的门坊,探头望去,庄内绿意盎然。梅竹山庄是清代文人章次白所建。如今的梅竹山庄,主要有“梅竹吾庐” “萱晖堂”、“虚阁”三个主体建筑。进院门先到梅竹堂,再向堂后经小桥按 序至四序斋和虚阁。由南而入,沿百米羊肠小道至浮亭,亭西侧有一柿树, 亭东又有一松树,浓阴似伞,亭亭如盖。游人站立亭下,举目抬望山庄,但 见渡头塘堤横亘前方,梅竹吾庐隐约在绿阴之后,萱晖堂依稀露檐于梅竹深 处。此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