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真题答案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07009809 上传时间:2024-01-1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3.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态学真题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生态学真题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生态学真题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生态学真题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生态学真题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态学真题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学真题答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态学真题答案2013年1简述植物的生长型结构(Raunkiaer分类系统)及其每个生活 型的特点。见课本 78页2、简述生物种间关系中消费性物理掠夺。 答:生物种间关系中消费性物理掠夺包括:捕食、寄生、草食。(1)捕食:广义上指所有高一营养级的生物取食和伤害低一营养 级生物的种间关系,广义的捕食包括传统捕食、草食、拟寄生、同种 相残和放牧。(2)寄生:一个物种从另一个物种的体液、组织或已消化的物质 获取营养并对宿主造成危害的现象。(3)草食:指动物取食绿色植物营养体、种子和果实。3、简述生物光周期现象及其光周期类型(举例说明)。 2013、 2012 见课本85页4、简述植物对水分不足的适应

2、方式。植物对水分不足的适应方式主要体现在陆生植物上,陆生植物分 为湿生植物、中生植物和旱生植物。他们对水分不足的环境产生了不 同的适应方式。(1)湿生植物:根据其适应环境的特点可以分为阳性湿生和阴性 湿生。 阳性湿生:有较发达的输导组织,叶片有角质层,喜生 长于浸水或潮湿土壤。 阴性湿生:叶薄、气根吸收空气水分,蒸腾小,喜生长于森林 下部弱光、高湿环境(2)中生植物:根茎叶结构、抗旱能力介于湿生和旱生植物之间, 有一套完整的保持水分平衡的结构,其根系和输导组织均比湿生植物 发达。(3)旱生植物:根据旱生植物的形态、生理特征和抗旱方式分为少浆液植物和多浆液植物。少浆液植物:尽量缩小叶片面积,有各

3、种减少蒸腾的特化结 构;根系发达;细胞内原生质渗透压高,抗旱能力强。多浆液植物:有由根茎叶特化形成的贮水组织;表面积对体积 比例小;叶片小或退化,角质层厚,气孔少并下陷;有特殊的水分与 光合代谢途径。5、简述生态因子对生物的作用规律(2013、2012)环境因子中一切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 或间接影响的因子称为生态因子。生态因子对生物的作用规律主要包 括最小因子定律和综合作用定律。1、最小因子定律:在一定稳定状态下,任何特定因子的存在量低 于某种生物的最小需求量,是决定该物种生存和分布的根本因素,这 一理论称为最小量定律。2、综合作用定律:自然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态因子不是孤

4、立存在 的,因而对生物的作用也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作为一个整体综合发挥作用的,包括综合作用、交互作用、 作用的主次、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阶段性作用、不可替代性和补偿 作用。6、简述群落演替的水生演替系列。见课本 153页7、简述多度和盖度及其等级划分标准(Drude等级标准)。见课本 140 页8、简述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的意义,群落多样性与稳定性的关系见课本 160页1、试述生态学基本的研究方法,现代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15 分)见课本 6、7、8、9页2、试述群落交错区及其生态意义。(10 分)(1)群落交错区也叫生态交错区、生态过渡带。是指两个或多个 群落或生态系统之间过渡区域,

5、其生境条件具有特殊性、异质性和不 稳定性的特点。(2)生态意义: 由于群落交错区生境条件的异质性、特殊性和不稳定性,使得 毗邻群落的生物可能聚集在这一生境重叠的交错区域中,不但增大了 交错区中物种的多样性和种群密度,而且增大了某些生物种的活动强 度和生产力,这一现象称为边缘效应。 在水陆交接的边缘地带,如沿河两岸、河口三角洲是人类生活 最密集活动最频繁的区域。人类利用这些交错区的水、肥、所、热条 件发展集塘结构,滩涂养殖,有利于农业结构多样化。 目前,人类活动正在大范围的改变自然环境,形成许多交错带, 如城市的发展,工矿的建设、土地的开发等。这些新的交错带可以控 制不同系统之间能量、物质与信息

6、的流通。对生态系统交错区生物多 样性、能流、物流及信息流的研究,有助于了解生态交错区对全球气 候变化、土地利用、污染物的反应及敏感性,也有助于对变化的环境 中怎样对变化的生态交错区进行管理。3、试述地球生物化学循环及其主要过程。(15 分) 地球生物化学循环是指各种化学元素和化合物,在不同层次、不 同大小的生态系统中沿着特定的途径,从环境到生物体,再从生物体 到环境,不断的进行着反复循环变化的过程。其基本类型为水循环、 气体型循环、沉积型循环三类。(1)水循环过程: 在太阳能的作用下,海水蒸发为水汽进入大气,随风在全球范 围内迁移,遇冷凝结,形成云和冰晶。又以降水形式返回地面和海洋。 大陆上的

7、降水,有些被植物阻留到达枯枝落叶层;有些渗入到土壤和地下水中;有些被滞留于地表洼陷处,有些被蒸 发蒸腾进入再循环;有些进入江河湖泊形成地表径流流回海洋。 在太阳能、大气环流、洋流和热量交换的影响下,大气、海洋 和陆地形成一个全球性水循环系统。(2)气体型循环主要表现为碳循环和氮循环。碳循环:大气库中的二氧化碳一部分通过光合作用进入生物库, 另一部分通过溶解作用进入水体库。生物库又通过呼吸和分解作用 使二氧化碳返回大气库,并且生物库中的死亡的生物以有机碳的形式 进入岩石库。水体库中的碳通过沉积作用也进入岩石库。岩石库 中的碳通过燃烧又返回到大气库中。氮循环:大气库中的一部分氮气通过固氮作用以硝酸

8、盐的形式 进入土壤,另一部分通过大气固氮进入水体库。在土壤中的氮通过 植物进入生物库,生物库中的氮通过排泄分解进入土壤。土壤中的 一部分氮又通过反硝化作用进入大气;另一部分土壤中的氮随水流进 入水体库,水体库中的氮又随水流进入土壤。(3)沉积型循环主要表现为磷的循环磷循环:水体库中的磷通过沉积作用进入岩石库。岩石库中 的磷通过风化和侵蚀作用一部分以可溶性盐的形式进入水体库;另一 部分进入土壤被植物吸收进入生物库。 生物库中的磷通过细菌分解死亡的有机体随水流进入水体库。2012年1、以森林植被为例,简述一个小集水区生态系统的水量平衡。答:小集水区生态系统的水量的平衡需要一个完整的水循环来维 持,

9、包括截取、渗透、蒸发、蒸腾和地表径流。森林植被在水循环中 起着重要的作用。具体过程为:在降水过程中,林冠要截留一部分降 水,另一部分透过林冠降落到林地上。在林地上,一部分成为地表径 流,另一部分渗透到地下。林冠截留的降水直接或间接的蒸发或蒸腾 到大气中。地表径流蒸发到大气中;渗透到地下的水被植物根吸收, 又通过蒸腾作用到大气中,开始新一轮循环。通过以上水循环,小集 水区生态系统的水量始终保持平衡状态。2、简述生态系统服务的涵义。3、简述RaunKiaer的生活型分类依据,类型及生活型谱的意义。见课本 78、139页4、简述中国植被划分群落的主要依据,以及主要分类单位。答:我国生态学家在中国植被

10、一书中采用了不重叠的等级分类方法,贯穿了“群落生态”原则,即以群落本身的综 合特征为分类依据,采用的主要分类单位分为三级:植被型(高级单 位)、群系(中级单位)和群丛(基本单位)。植被型:凡建群种生 活型相同或相似,同时对水热条件的生态关系一致的植物群落联合为 植被型。群系:凡是建群种或共建种相同的植物群落联合为群系。群 丛:凡是曾片结构相同,各层片的优势种或共优种相同的植物群落联 合为群丛。5、简述光周期现象及其类型见课本 85页1、试述生态恢复的目标及其过程(1) 一般泛指改良和重建退化的自然生态系统,使其重新有益于 利用,并恢复其生物学潜力,称为生态恢复。生态恢复的目标是把受 损的生态系

11、统返回到它先前的或类似的或有用的状态,最终使受损的 生态系统明显的融合在周围的景观中,或看上去类似或起的作用向某 一熟悉且可接受的环境。(2) 生态恢复的一般过程:本底调查-区域自然、社会经济条件 (水、土、气候、可利用的条件等)综合分析-恢复目标的制定-恢 复规划-恢复技术体系组配-生态恢复实施-生态管理-生态系统的 综合利用-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系统的形成2、“退耕还林还草”是我国进行的一项重大生态工程,试述农田退耕后植被自然恢复属于哪种演替类型,以及演替过程中植 物群落的动态变化。农田退耕后植被自然恢复属于次生演替类型。(1) 弃耕的农田地面受到直接的光照,挡不住风,昼夜温差大, 所以一

12、些喜光植物尤其是禾本科、莎草科等一年生杂草到处蔓生起来, 形成一年生杂草群落。(2) 经过一定的时间,在原有的一年生杂草群落上,多年生杂草 逐渐出现并占据优势,形成多年生杂草群落。(3) 而在某些地区,由于杂草群落使小气候条件产生细微变化, 一段时间后,小灌木逐渐入侵,并逐渐占据优势,形成小灌木群落。(4) 小灌木群落不断发展壮大,形成灌木丛。(5)灌木丛缓和了小气候条件的剧烈变动,改善了土壤的环境, 较长时间后,乔木开始出现并不断生长,伸入到上层林冠,形成荫蔽, 使得林下的喜光植物逐渐消失,阴性植物得到发展并最终形成森林群 落。3、试述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见课本 29页2011年1、简述森林

13、生态系统的分布规律,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的关系是 什么?答: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决定森林植被呈带状分布的主要是气候条 件,它按经度、纬度、海拔高度三个方向改变,森林植被也按这三个 方向交替分布。森林生态系统的分布规律主要呈现为地带性分布规律 在地球表面,太阳辐射随纬度高低而不同,提供给地球的热量呈从南到北规律性差异。从南到北,植被带状分布为热带雨林、亚热带 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北方针叶林等。沿纬度方向有规律的 更替的森林植被分布为森林生态系统的维度地带性。 由于海陆分布、大气环流、大地形等综合作用的结果,从沿海到内陆水分逐渐减少。从东到西植被分布为,森林植被、草原植被、 干旱荒漠植被。这种以

14、水分为主导因素引起植被分布由沿海向内陆发 生经度方向带状依次更替的称为森林生态系统的经度地带性。 山地随着海拔升高,年平均气温降低,生长季节缩短,降水量在一定范围增加,风速增大,太阳辐射增强。山地森林生态系统随海 拔高度变化而呈有规律更替,称为森林生态系统的垂直地带性。(2)地球上森林生态系统的地域性分布规律在同一森林生态系统地带范围内的一个地区,由于地形地貌、水文条件、土壤而引起的不同森林植被组合与复域变化。任一森林植被带内,可能有两类或更多 类森林生态系统同时存在,但只有一个优势森林生态系统。关系:其中纬度地带性和经度地带性统 称为水平地带性。(1)植被类型在山体垂直方向的带状分布和地球表

15、面纬度水平分 布顺序有相应性(2)垂直带与水平带上相应的植被类型在外貌上也基本相似(3)纬向带的宽度较垂直带的宽度大很多(4)纬向带是相对联系的,而垂直带是相对间断的(5)虽然纬度带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分布顺序有相似性,但植物 种类成分和群落生态结构有很大差异。2,试述生物种间相互作用。根据种间关系的性质,种间相互作用可以分为三种类型:正相互 作用、负相互作用、中性作用。(1)正相互作用表现为一方得利或双方得利。包括偏利共生、互 利共生、原始合作三种类型。 偏利共生:指共生的两种植物一方得利而对另一方无害,分为 长期性的和暂时性的。 互利共生:指两个生物种群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互相得利。 原始合作:指两个生物种群生活在一起,彼此都有所得,但二 者不存在依赖关系。(2)负相互作用表现为至少一方受害。包括竞争、偏害、 寄生、捕食四种类型。 竞争:指两个或多个种群争夺同一对象的相互作用。分为干扰 竞争和利用竞争。 偏害:一种植物向体外分泌代谢过程中的化学物质对其他生物 产生直接或间接的抑制作用,而对自身却无影响。 寄生:一个物种从另一个物种的体液、组织或已消化的物质获 取营养并对宿主造成危害。 捕食:广义上来看,指所有高一营养级的生物取食和伤害低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