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苏教版第六册数学教学计划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07003360 上传时间:2022-08-25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5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苏教版第六册数学教学计划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学苏教版第六册数学教学计划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学苏教版第六册数学教学计划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学苏教版第六册数学教学计划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学苏教版第六册数学教学计划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苏教版第六册数学教学计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苏教版第六册数学教学计划(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学科教学计划( 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科 目 数 学 年 级 三 年 级 教 师 成 建 学 校 亭湖小学教育集团登瀛校区20122013学年度苏教版第六册数学教学计划原有情况分析(双基掌握、智力水平和学习态度、习惯等)三3班共60名学生,生源复杂,知识状况参差不齐。有像邹嘉、卞家鹏、汪沁云、陈杜等优等生,亦有像袁芳芳、宫小秀、吉臣、叶靖等学困生,由于三年级本学期输入“新鲜血液”,加上一些学生习惯不好,教学困难大任务重。三年级第二学期是很关键的一学期,文字题与应用题以及实践题的介入,对学生是个严峻的考验;计算不准是中差等生的棘手问题,要解决这样的问题主要抓快速计算训练;学习兴趣不浓

2、、学习积极性不高同样是学困生的通病,这一问题的解决办法就是抓住他们的闪光点,强化辅导;容易骄傲是优等生的大忌,时常告诫、谈心可以让这一部分学生正常过渡。总之,三年级第二学期学生的数学素质要常抓不懈,不能掉以轻心。本册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作用及重点、难点)教材编排特点: 1、“数与代数”领域 数的认识继续认识分数,首次教学小数。 数的运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常见的量年、月、日,吨。2、“空间与图形”领域 图形的认识简单几何图的三视图,轴对称图形。 图形的变换常见的平移、旋转。 测量千米,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3、“统计与概率”领域 平均数的含义、计算与应用。

3、 4、“实践活动”领域 场景型活动1次 我们的实验田 操作型活动4次 生日快乐;美丽的花边;了解千米,奇妙的剪纸 专题型活动1次 运动与身体变化第一单元 除法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本单元教学内容包括计算和连除应用题两部分。计算包括口算、笔算、估算,以笔算为重点和主线,把口算和估算的教学与笔算有机结合,交融安排,相互促进。应用题包括已经教过的一、两步计算问题,还有连除应用题。前者结合计算教学带着练习,后者专题安排教学。第二单元 年、月、日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二年级教学了时、分、秒,本单元继续教学年、月、日,常用的时间单位就都教学了。1、有关年、月、日的知识比较多,如年有平年与闰年,月有大月与小月,

4、还有上半年、下半年。因此,以年、月、日三个知识点为框架,这点知识结构很重要。在结构中记住知识,在结构中提取知识。年、月、日是较大的时间单位,时、分、秒是较小时间单位。如果把6个时间单位依次排列,相邻单位间的进率复杂,也需要组成结构帮助记忆。2、删去了一个教学内容,即求事情经过的天数。仅有1题作为思考题。3、全单元内容分成三部分编排:P17P18 年、月、日的知识P19P21 平年与闰年P22P23 实践活动第三单元 平移和旋转 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平移和旋转是常见的,也是比较简单的运动方式。本单元是依据标准的要求新增的,它引导学生从数学角度观察,描述物体的运动,从而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1本单元

5、首次教学平移和旋转,对这两种运动的认识是初步的。结合实例认识,不进行抽象的描述,更不下定义。常见的实例,生活中能接触到的,能理解的。2在方格纸上平移图形是比较容易的。图形都是直线图形,不出现曲线的边。只平移一次,或是水平地平移(左、右),或是竖直地平移(上、下)3编排了两道例题第一道例题中分别认识平移现象和旋转现象第二道例题教学平移简单的图形。第四单元 乘法本单元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是在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安排的。以笔算和估算为重点,应用题都是学过的。教学内容分五部分:P2829口算:比较容易的(不进位的)两位数乘整十数P3032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P3335估算:两位数乘两位数P36

6、38比较复杂的(进位的)两位数乘整十数,用比较简便的竖式求积P3940单元复习注意点:“两位数整十数” 不进位口算 进位笔算不能以笔算的要求作为口算的要求,以口算的要求作为用笔算要求。 两段笔算中插入估算,原因:估算与笔算的关系:估算能监督笔算结果是否合理。相互依存,相互结合。1、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时都有一步是算两位数乘几十,所以教学比较容易的两位数乘整十数是为教学笔算服务的。估算安排在两段之算之间有三个原因:(1)两位数乘两位数估算时思想灵活、方法多样、内容丰富,需要单独出例题教学;(2)估算能监控笔算的结果是不是大致正确,估算比笔算方便。教学笔算后立即教学做算,能发挥估算的作用,及时发现笔

7、算错误;(3) 估算的方法有一定的难度,方法灵活、多样。第五单元 观察物体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物体的三视图从三年级(上册)开始教学,学生已学会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由2个或3个相同的正方体摆成的物体。初步能用图形表示看到的形状。本单元观察由4个相同的正方体摆成的物体。从3个正方体到4个正方体虽然在数量上仅仅增加1个,但能拼摆出的形体、多的多,这些不同形状的物体,有时会正视图相同,其它视图不同;有时会侧视图(或上视图相同),其它视图不同。有时还会两个视图相同,另一视图不同。但是,不同摆法摆成的物体,不可能三个视图都相同。1、能指出物体的三视图是观察物体的基本要求,虽然在三(上)已经教学,但由于4

8、个正方体拼成的物体变化更多,结构更复杂,所以首先要求学生通过观察能指出物体的三视图。2、比较几个物体三视图相同还是不同,是在指出物体三视图基础上的提高。在比较前先要通过观察了解各个物体的三视图。通过比较,适当提高要求,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带有挑战性的要求)3、按视图摆出物体,这在三(上)也已教材,现在用4个正方体摆,更开放了,又摆出的物体更多。第六单元 千米和吨 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学生已经学习了米、分米、厘米、毫米等较小的长度单位,也学习了千克、克等较小的质量单位。本单元教了千米、吨是较大的长度单位与较大的质量单位,通过本单元的教学,学生初步知道并能应用这些常用的计量单位。1、在具体情境和实践

9、活动中体会千米、吨。(重点)千米与吨虽然都是常用的计量单位,在生活、生产中应用很广。但离学生的生活距离较远,他们不够熟悉,所以教学这两个单位的首要任务是让学生体会千米与吨,感知1千米有多长,1吨有多重。体会感知的渠道是具体情境和实践活动。2、知道进率、进行简单的换算。新课程降低了单位换算的教学要求。即使教学进率和换算,也是服从于、服务于体会千米与吨的。3、建立“1千米有多长”,“1吨有多重”的表象和体验。怎样衡量学生是否体会了千米与吨,通过两个渠道进行:一是能不能在实际时,现实生活中举例说说1千米大约多长,1吨大约多重。二是能在日常生活和实际那里正确使用长度单位和重量单位。全单元内容分三部分安

10、排P4446认识千米 P4749认识吨 P5055单元练习和实践活动第七单元 轴对称图形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知道有些物体是对称的,体会对称的奇妙,感受对称美是标准提出的内容与要求。生活中有许多物体具有对称特征,生活中已有许多对称的现象。联系实际教学轴对称图形离不开对称的物体与现象。所以本课让学生知道有些物体是对称的,介绍了许多对称的物体,有利于他们体会对称的奇妙,感受对称美。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只要学生初步知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知道什么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对简单的常见图形能作出判断。能找到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能制作简单的轴对称图形是加强概念的理解和外延的把握,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

11、内容:对称的物体;轴对称图形;你知道吗和实践活动第八单元 认识分数 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三年级上册认识分数,是把一个物体、图形平均分,用分数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学生还能在具体图形的影响下比较两个几分之一或两个同分母分数的大小,能进行分母不超过10的同分母分数加、减计算。本单元继续认识分数: 由若干个物体组成的整体的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重点)把整体平均分,用分数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通过操作和计算,求整体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第九单元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三年级上册教学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本单元教学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全单元内容分五段编制: P74

12、76面积的意义P7881常用面积单位P8284面积公式 P8586进率P8791单元练习和实践活动结合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体会并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会进行单位换算。能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第十单元 统计前几册教材里教学了一些收集,记录,整理数据的方法,简单的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本单元教学一个常用的统计量平均数。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结合实例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不做抽象的解释)经过探索会求简单的平均数。(方法学生自己探索)初步利用平均数分析,判断。从列出的三点教学要求可以看出,本单元教学平均数与过去不同。过去教学平均数的精力主要放在求平均数的应用题上,把求平均数

13、的方法作为教学的重点。现在把平均数作为常用的统计量,突出了平均数的意义和应用。突出平均数在分析一组数据和比较两组数据时的应用。而且求平均数的方法也是通过自主探索得出的。而不是教学告诉学生的。第十一单元认识小数首次接触小数仅限于一位小数。(即小数点的右边只有一个数位)。 内容包括一位小数的意义,读写方法;比较两个(三个)一位小数的大小;一位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初步认识小数,一位小数是十进分数的表示形式,不给小数下定义,不揭示比较大小和加减计算的法则,都是联系实际情境和实际问题的体验。本学期教学目标(包括知识、智能、情意)一、 知识与技能方面1、算整百数除以一位数(商是整百数或整十数)、比较容易的

14、几百几十除以一位数、比较容易的两位数乘整十数。2、能笔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包括商中间、末尾有0的情况)、两位数乘两位数(包括列比较简便的竖式计算两位数乘整十数),能笔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3、能估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是几百多或几十多,估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积大约是多少。能说出估计的过程和方法。4、能初步理解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初步理解几分米是十分之几米、几角是十分之几元。5、能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一位小数的意义,能读写一位小数和比较两个一位小数的大小。6、认识年、月、日,能区分大月、小月,能判断平年、闰年,能计算一个季度、半年、全年的天数。7、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认识千米、吨。知道1千米=1000米,1吨=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8、能指出由4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拼搭成的物体的三视图,能根据比较简单的视图要求拼搭物体。 9、结合实例感知生活常见的平移、旋转、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的图形平移,能动手制作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10、结合实例理解面积的含义。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能选用适宜的面积单位估计、测量、表达图形的面积。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计算或估计有关的面积。知道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11、结合实例了解平均数的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