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西河中学下学期期中考试七年级语文试卷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06997313 上传时间:2023-10-0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都市西河中学下学期期中考试七年级语文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成都市西河中学下学期期中考试七年级语文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成都市西河中学下学期期中考试七年级语文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成都市西河中学下学期期中考试七年级语文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成都市西河中学下学期期中考试七年级语文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成都市西河中学下学期期中考试七年级语文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都市西河中学下学期期中考试七年级语文试卷(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成都市西河中学2013-2014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七年级语文试卷说明:1本试卷共8页(试题卷分、卷,共6页,答题卡2页),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请将准考证号、姓名、座位号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答案写在答题卡相应的区域内,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第卷(24分)(卷共13小题,均为选择题,每小题2分)一、积累运用(12分)1.下面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2分)A确凿zo 炽痛ch 弥高m 磐石pn 人迹罕至 hnB菜畦w 掸子dn 哽gng 曛xn 九曲连环 qC木屐j 逼狭ji 踌躇chu 瞬息shn 鲜为人知 xinD嗥鸣ho 云鬓bng 泯然mn 玉簪花 zn 义

2、愤填膺yn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组是() (2分)A.慷慨淋漓马革裹尸 戛然而止鞠躬尽瘁B.锋芒毕露妇儒皆知 一拍既合人迹罕至C.变幻多姿 铤而走险 杂乱无章 迥然不同D.悲欢离合 叱咤风云 鲜为人知 目不窥园3.下列句子,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这道数学题解题步骤繁多,而且有三个答案,真可谓扑朔迷离。B. 今年2月,林书豪引领纽约尼克斯队豪取7连胜,并打破多项联盟记录,这让此前赛事成绩平平、鲜为人知的他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C.“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邓稼先的一生。D.几年没见,调皮捣蛋的小军变成了一个品学兼优的小伙子,再也不是当年的吴下阿蒙了。4、下

3、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2分)A、良好的心态是神舟七号航天员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B、通过这次灾后重建,使我们充分认识到团结一致、众志成城的重要性。C、那烟雨中的半亩荷塘,恰如一幅淡雅而隽永的水墨画,展现出她别样的风姿。D、为了防止禽流感不再蔓延,我国政府采取了强有力的应对措施。5. 请选出下列句子说法错误的一项() (2分)A. 爸爸的花儿落了节选自城南旧事,作者林海音,台湾作家。B. 木兰诗选自宋代郭茂倩编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C. 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是司马光编撰的一部编年体通史。D.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选自普希金诗集。普希金,美国诗人。著名诗作有自由颂致大海致

4、恰达耶夫等。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2分)今天的日子很短,正在自己的脚下悄悄地流逝。_,_。_,_,_,如果总是站在今天望明天,结果明天也会悄悄地溜走,经营好每一个今天就等于经营好昨天和明天。今天的事应该今天完成,不能推到明天脚踏实地,全身心地经营好今天,才会有一个个实在的昨天因此,面对今天,我们不要太多地怀念过去接力棒交得好,才能走向辉煌的明天今天是昨天和明天的接力处A. B. C. D. 二、现代文阅读(一)(12分) (二)社戏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

5、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那火接

6、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着在草里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7对上文内容理解正确的是哪一项?请将答案的字母填在括号内。( )(2分)A第一段第3句的“点”、“磕”、“退后”、“上前”等词生动地表现了少年们驾船技术的熟练。B上文有三处写到豆麦,都是为了说明夜气里清香的来源。C第三段中的“他”指的是孩子中的一个, “那声音”指的是第二段中的“歌吹”。D作者在第四段中用“果然是渔火”、“也不是赵庄”澄清了第二段所写的“渐望见依稀的赵庄”、“料想便是戏台”的猜测,表现了作者

7、严肃认真的写作态度。8下列说法判断不正确的是( ) (2分)A第一段说船“飞一般前进”与第二段“我却还以为是船慢” 并不矛盾。“飞一般前进”写出了船行速度快,“我却还以为是船慢”就更突出了“我”看戏的急切心情。 B这几段的景物描写调动了人体的感觉器官,其中用嗅觉和触觉角度写的是“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C“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用 “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突出连山的形状特征。 D选文主要写去赵庄看社戏途中“我”的见闻和感受。9选文中景物描写的作用,理解正确的一项(

8、)(2分)A。描写了丰收在望的景物,歌颂了农民的辛勤劳作。B描写了秀丽景色,抒发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C写美的景色来陪衬船行得快,表现了农家子弟划船技术的高超。D写航船的速度以及“我”在看社戏前急切的心情,表现了对江南美景的热爱。三、文言文阅读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堂寂然,无敢哗者。 遥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摇其夫语猥亵事,夫呓语,初不甚应,妇摇之不止,则二人语渐间杂,床又从中戛戛。既而儿醒,大啼。夫令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夫起溺,妇亦抱儿起溺,床

9、上又一大儿醒,狺狺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床声,夫叱大儿声,溺瓶中声,溺桶中声,一齐凑发,众妙毕备。满座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嘿叹,以为妙绝也。 既而夫上床寝,妇又呼大儿溺,毕,都上床寝。小儿亦渐欲睡。夫茀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之声。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狗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

10、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而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10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京中/有善口技者 B. 口技人坐/屏障中C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C. 遥闻/深巷中犬吠11与加点字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A会宾客大宴 B。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C儿含乳啼声 D。稍稍正坐12对第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俄而”具有衔接前后事件的作用。B这段描写声音的顺序是由小到大,从屋内到屋外。C这段用五个“百千”极力渲染火场和大厅里声音的嘈杂,从而表现口技者技艺高超。

11、D这段主要内容是写表演者以口技摹拟失火、救火时发出的各种声音。第卷(96分)1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宾客意少舒( ) 俄而百千人大呼( ) 不能指其一端( ) 不能名其一处也( ) 1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堂寂然,无敢哗者。(2分)(2)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2分)15选文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写口技者的表演内容,属于 描写;而宾客们的动作表情,属于 描写。宾客们“几欲先走”的情形,烘托了口技艺人的。(3分)16文中前后两次把极简单的道具交待得清清楚楚,这对文章的结构和表现口技表演者的技艺有什么作用?(

12、2分)。四、默写(10分,每空1分)17填空:根据题目要求完成下列各题。(每空1分,共10分)(1)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 。(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2)啊!黄河!你是伟大坚强,像一个巨人 出现在亚州平原之上, ,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光未然黄河颂)(3)木兰诗中描绘边塞环境恶劣,军营艰苦生活的两句是: , 。(4) ,上有黄鹂深树鸣。(韦应物滁州西涧)(5)马上相逢无纸笔, 。(岑参逢入京使)(6) 深林人不知, 。(王维竹里馆)(7) ,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峨眉山月歌)(8) 此夜曲中闻折柳,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9) 有约不来过夜半, 。(赵师秀约客)五、

13、名著阅读和综合性学习(10分)18名著阅读(4分)外祖父用羹匙敲着桌子,满脸通红,叫声像公鸡打鸣一样响:“叫你们全给我讨饭去!”外祖母痛苦得面孔都变了样儿,说“全都分给他们吧,你也好落得耳根清净,分吧!”“住嘴,都是你惯的!”外祖父叫喊着,两眼直放光。真怪,别看他个子小,叫起来却震耳朵。上段文字选自是苏联作家高尔基的小说童年,其中外祖父、外祖母的形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谈谈对这两个人物的认识。 外祖父。外祖母19阅读以下材料,针对“如何更好地让戏曲文化进校园”这一提案提两点建议。中国戏剧网问卷调查显示,超过65%的大学生表示自己不喜欢或不大喜欢戏曲,其主要原因是“听不懂”。戏曲唱词中大量的文言、方言、典故,表演程式中的板式、手眼身法,舞台上的特殊空间度都会使缺乏戏曲知识的学生一头雾水,不知所云。不有一些学生表示,听不懂戏曲还在于对剧情发生的历史背景及文化背景不甚了解,难以领会其中的深层意蕴。另外,许多传统戏曲内容往往宣扬封建伦理道德、三纲五常,与现代生活太脱节,导致青年观众大批流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