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污染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06857953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8.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气污染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大气污染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大气污染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大气污染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大气污染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气污染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气污染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气污染的现状及综合防治专业:工业环保与安全技术 班级:30951P20姓名:杨翠翠摘要:目前,困扰世界全球性大气污染的问题主要是温室效应与臭氧层破 坏。这种污染所造成的伤害已经没有了国界的限制,足以威胁人类能否在地球 上继续居住下去,其后果十分严峻,已成为与世界各国都有切身利害关系的问 题,引起了普遍的关注。全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共用一个大气圈,全球性大气 污染所带来的灾害是全球性的,危及到每一个人的,使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受到 严峻的挑战。因此,综合治理全球性大气污染需要各国政府协调一致的行动, 需要全人类共同努力。联合国1989年把“警惕全球变暖”作为6月5日全世界环 境日主题,以唤起社会各界

2、环境污染的关注和全世界人民对自己的生存环境的 危机感与责任感。关键词:大气污染现状 综合治理 国际协议 法律政策一、全球大气污染的现状目前,困扰世界全球性大气污染的问题主要是温室效应与臭氧层破坏。这 种污染所造成的伤害已经没有了国界的限制,足以威胁人类能否在地球上继续 居住下去,其后果十分严峻,已成为与世界各国都有切身利害关系的问题,引 起了普遍的关注。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各国协调一致的行动。联合国1989年 把“警惕全球变暖”作为6月5日全世界环境日主题,以唤起社会各界环境污染 的关注和全世界人民对自己的生存环境的危机感与责任感。全球性大气污染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一系列问题。人类活动排入大气的

3、某 些化学物质如CO、CH、NO、CFC(氟氯烷烃)引起温室效应,温室效应导致全球 变暖。近百年来,2全球地面平均气温增加了0.30.6C。地球变暖引起海平面 的上升,当前世界大洋温度正以每年0.1C的速度上升,全球海平面在过去百年 里上升了14.4顷,我国沿海的海平面也平均上升了11.5顷,海平面的上升将产 重威胁低地势岛屿和沿海地区人民的生产、生活和财产安全。氟氯烷烃、NO、CH等不仅能产生温室效应,而且还能与平流层的臭氧发生 作用,导致臭氧层的消耗。研究结果表明,平流层臭氧浓度减少1%,紫外线辐 射量将增加2%,皮肤癌发病率将增加3%,白内障发病率将增加0.2 1.6%,因 此,臭氧层的

4、消耗,已经造成了对人体的伤害,并使农作物减产,使森林、自 然生物圈生成及海洋生态平衡受到严重的影响,保护臭氧层就是保护我们人类 自身的健康与安全。人为造成的各种温室气体对全球的温室效应所起作用的比例不同,其中CO2 的作用占55%,CFC占4%,CH占5%,NO占6%,因此,CO的增加是造成全球变暖 的主要因素。422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上升,主要是由于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 燃烧而造成的,换成燃料碳每年约为50亿吨。其次是由于森林的采伐、烧毁, 用作燃料所产生的二氧化碳量大约为10亿一16亿吨/年。森林通过光合作用吸收 的二氧化碳,大片森林被毁,吸收的二氧化碳的能力大大减少。此外,近年

5、科 学家发现北冰洋沿岸冻土在秋季也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由化石燃烧而排放 的二氧化碳中,80%是发达国家生产的,而由森林破坏排放的二氧化碳主要发生 在发展中国家。甲烷的发生源有家畜肠胃内发酵,田地、沼泽等潮湿地带,天然气泄漏 等。大气中的NO的主要发生源是土壤。在NH+、NO-等氮供应源充分的情况2.43.下,可以从潮湿的土壤中产生NO。海洋中也同样存在着脱氮现象。人为发生源 主要是肥料,据有关研究结果,2化肥使用时,在很短时间内就有近1/3的氮肥脱 氮进入大气中,其中约有5-20%变为NO;燃烧树木,农作物残根和矿物,以及 平流层超音速飞机的飞行也会产生N O。2造成臭氧层破坏的主要原因是人

6、类活动使大气中某些化合物浓度增加,使 平流层臭氧的产生、消失过程失去平衡,这些化合物中主要的是氟氯烷烃、哈 龙、四氯化碳和甲基氯仿等,它们是人类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制造、扩散出来 的,如制冷装置的冷冻剂,烟雾喷射剂、制造塑料的溶剂、泡沫发生剂、精密 仪器和电子器件的清洗剂等。它们在低层大气中都不活泼而转入平流层后,强 烈的太阳紫外线的照射使它们分解出了氯原子,从而破坏臭氧层。二、全球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措施及对策全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共用一个大气圈,全球性大气污染所带来的灾害是 全球性的,危及到每一个人的,使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受到严峻的挑战。因此, 综合治理全球性大气污染需要各国政府协调一致的行动,需要全

7、人类共同努 力。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应努力减少污染气体的排放,并为 此作出贡献,在公平合理的基础上承担起各自的责任和义务。1、制定并履行国际协议,严格控制全球性大气污染气体的排放。(1)越界大气污染1972年的斯德哥尔摩会议给大气环境保护带来了新的契机。1979年欧洲国家 通过协商缔结远程跨界大气污染公约(Convention on Long RangeTrans-boundary Air Polloution,LRTAP),该公约的宗旨是保护人类及环境免 受大气污染的影响,并促进国际合作。(2)全球气候变化控制全球变暖就必须要减少大气中的温室气体的含量,其中关键的问题是控制 C

8、O的含量。大气中的温室气体,特别是CO的增加,是发达国家近年来工业化 积累的结果,就是在当前发达国家也是温室气体的主要排放者。占世界人口不 到24%的发达国家消耗了世界能源的75%,他们向大气排放的CO的人均排放量比 发展中国家的相对量更高。以美国为例,其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晶不到,CO排放 量却占世界的24%,而对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统计,他们的人口占世界的76%;而 CO的排放量还不到世界的28%。由此可见,发展中国家是工业化国家所造成的 co2增加的受害者,发达国家对削减温室气体排放负有不可推卸的完全义务和责2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国际社会开始注意全球气候变化问题。1997年12 月,防止全球

9、变暖京都会议通过了“京都宣言”签订京都议定书,宣言中 指定CO等6种气体是造成地球变暖的主要因素,宣言中规定在2012年实现整体 削弱19&0年废气排放标准的5.2%,并要求发展中国家自主承担削减废气排放量 义务。议定书第12条还规定了 “清洁机制”(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 ,CDM) .1992年6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在里约热内卢签 订。我国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缔约国之一,我国支持通过一项符 合公约的议定书,但反对向发展中国家增加任何新的义务。尽管我国到2000年 人均CO排放量不到1989年世界人均水平(1.2吨/人)的一半,不及工业区化国 家人均

10、水平(3.3吨/人)的1/6,但仍努力履行义务。我国已开展了有关温室气 体排放状况分析及对策的研究,大力节能,改善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率; 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增加对CO2吸收能力;大力回收工业C02废气,尽量减少温 室气体的排放。(3)臭氧层1981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经过5年条约谈判,在1985年3月22日在维也纳达 成臭氧层维也纳公约;1987年通过蒙特利尔议定书,1990年修订的 消耗臭氧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把CFC及哈龙等6类几十种都列为限控物 质,在进行这样的限定后,预计到2050年,北极臭氧减少速率将低于现在,而 到2100年后,南极臭氧空洞将消失。2、综合治理措施及途径。减少温

11、室气体的产生量,减少矿物燃料的使用量,提高能源效率与节能, 这是控制C0排放的主要措施,也是目前控制CO排放量的最经济可行的办法。 为了减轻温室效应可以在不同矿物燃料之间进行比较来作出选择,产生相同能 量,燃烧天然气排出的二氧化碳为燃煤的60%,为燃油的80%,我国西气东送 工程将对全球性大气污染的综合治理发挥积极作用。除去温室气体,人们已经设计出控制二氧化碳进人大气层的几种方案,其 中之一是把发电厂排出的二氧化碳转化成可以运走的碳酸盐,用船运到海洋 中,这一方案技术上可行,但代价极高,还在进一步研究之中。要除去二氧化 碳以外的温室气体似乎不够现实,因为它们是从许多小发生源发出的。开发利用新能

12、源。采用不产生二氧化碳的替代能源,最重要的替代能源有 太阳能、风能、波浪能、核裂变与核聚变能。从减少CO排放量的角度而言,核 能可能是理想的能源,并且是目前最可能成为取代化石燃料而大规模使用的主 要能源。氢能是通过光解水的方法获得的,利用水分解的H作能源,氢燃烧后 重新生成水,对环境完全没有污染。目前有关地能的获得与利用,虽处于研究 阶段,但将其作为一种大规模清洁能源的前景是十分乐观的。在地球上大批植树造林,充分利用森林及绿色植被对温室效应的调节作 用。扩大生物链中的碳量,增加C循环,使大量碳不能转化为CO进人大气中; 适应气候变化,培育出适宜气候变化的农作物新品种等等,种种措施都能减缓 温室

13、气体对环境的影响。三、我国大气污染的现状当前我国大气污染状况依然十分严重,主要表现为煤烟型污染。城市大气 环境中总悬浮颗粒物浓度普遍超标;二氧化硫污染一直在较高水平;机动车尾 气污染物排放总量迅速增加;氮氧化物污染呈加重趋势。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 现状如下:1. 二氧化硫。煤炭消耗量不断增加,随之带来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急剧上升。在各类排放源中,电厂和工业锅炉排放量占到70%。由二氧化硫排放 引起得酸雨污染范围不断扩大,现已扩展到长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的大部分 地区,遍及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湖南、江西、福建、浙江、上 海、安徽、山东等十多个省、市、自治区。华中酸雨区比较严重的中心区域为 长

14、沙、衡阳和赣州,西南为宜宾、南充和重庆,华东为厦门、宁波和南京。目 前年均降水pH值低于5.6酸雨临界值的地区已占全国面积的30%左右。2. 烟尘、粉尘。烟尘的主要排放源也是火电厂和工业锅炉,由于地方电厂使用 的大多为低效除尘器,所以烟尘排放量一般是国家大型电厂的5-10倍。曾经在 上海参观过的铜加工厂的大型袋式除尘器除尘效率也达到了99%以上,它虽然是 一种传统的除尘方式,但由于效率高,性能稳定可靠,操作简单,还是获得了 很广泛的应用。还有象电除尘器、湿式除尘器也是应该深入研究和针对各种场 合大力推广的新型除尘设备。3.机动车排气污染。受经济增长的推动,我国机 动车近年来数量增长迅速,尤其是

15、一些大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等机动车数 量增长速率更是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汽车排放的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和碳 氢化合物排放总量逐年上升。由于城市人口密集,交通运输量相对大,机动车 排气污染在城市大气污染中所占比例也不断上升。四、我国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措施及对策1、大气污染综合防治涉及面比较广,影响因素比较复杂,一般来说,可以 从下列几个方面加以考虑。(1) 全面规划,合理布局大气污染综合防治,必须从协调地区经济发展和保护环境之间的关系出 发,对该地区各污染源所排放的各类污染物质的种类、数量、时空分布作全面 的调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制定控制污染的最佳方案。工业生产区应设在城市主导风向的下风向。在

16、工厂区与城市生活区之间, 要有一定间隔距离,并植树造林、绿化、减轻污染危害。对已有污染重,资源 浪费,治理无望的企业要实行关、停、并、转、迁等措施。(2) 改善能源结构,提高能源有效利用率我国当前的能源结构中以煤炭为主,煤炭占商品能源消费总量的73%,在煤 炭燃烧过程中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一氧化碳(CO)以及 悬浮颗粒等污染物。因此,如从根本上解决大气污染问题,首先必须从改善能 源结构入手,例如使用天然气及二次能源,如煤气、液化石油气、电等,还应 重视太阳能、风能、地热等所谓清洁能源的利用。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 在短时间内不会有根本性的改变。对此,当前应首先推广型煤及洗选煤的生产和使用,以降低烟尘和二氧化硫的排放量。我国能源的平均利用率仅30%,提高能源利用率的潜力很大。我国有20余万 台锅炉,年耗煤2亿多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