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发展方式是关系全局的重大紧迫任务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06852855 上传时间:2022-08-22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9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转变发展方式是关系全局的重大紧迫任务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转变发展方式是关系全局的重大紧迫任务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转变发展方式是关系全局的重大紧迫任务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转变发展方式是关系全局的重大紧迫任务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转变发展方式是关系全局的重大紧迫任务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转变发展方式是关系全局的重大紧迫任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转变发展方式是关系全局的重大紧迫任务(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特稿】郑新立:转变发展方式是关系全局的重大紧迫任务作者:改革编辑部字体大小:大中小阅读全文【转变发展方式是关系全局的重大紧迫任务】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郑新立党的十七大明确了到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新要求,提出要深入贯彻 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新的发展目 标的根本举措。未来十几年,我们能不能把已经保持了五年的平稳、快速增长的 势头保持下去,取决于在转变发展方式上能否取得实质性进展。发展方式的三个 转变,包括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 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

2、业协同带动转 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 创新转变,是总结我国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得出的结论,是从现阶段经济发展的 实际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坚持的正确方向。 我们要深刻理解转变发展方式的内涵及其重大意义,把转变发展方式的各项要求 切实落到实处。、从转变增长方式到转变发展方式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1995年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要求,强调要改变 粗放型增长模式,走集约型发展道路。12年过去了,我们在转变增长方式上取 得了很大成就,突出的标志是,电子机械、石油化工、汽车制造和建筑业作为国 民经

3、济四大支柱产业的地位已经确立,四大支柱产业占GDP的比重由1997年 的12.1%提高到2006年的27.6%。我国经济增长已经由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中 期主要靠轻纺工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拉动逐步转变到主要靠资本、技术密集型产 业拉动,重工业在工业增加值中的比重已经由12年前的50%左右上升到去年的 70%。伴随着重工业的高速发展,能源、原材料消耗大幅度上升,资源、环境压 力日益加大;经济增长过度依赖投资和出口,消费的拉动作用不断下降;农业生 产方式落后,第三产业发展依然滞后。针对经济发展新阶段面临的突出问题,十 七大提出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的战略要求。从转变增长方式到转变发展方式,虽然只是两个

4、字的改变,其含意却十分深远,两者之间既相联系又有区另X所谓经济增长方式,一般是指通过改善生产要素质量及其组合结构来实现经 济增长的模式,通常把主要依靠物质要素投入、追求产品数量扩张的增长方式称 为粗放型增长模式,把注重依靠技术进步、改善管理、提高劳动者素质等途径不 断提高经济效益实现经济增长的方式称为集约型增长模式。经济发展方式的内涵 则更加丰富、全面,除了涵盖前者的含意之外,还以对发展的理念、促进经济增 长的需求结构和产业结构提出了要求。概括地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是要形 成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相一致的发展方式,要求我们在继续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 同时,尽可能地扩大国内消费,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

5、的拉动作用。同时,加快农 业的现代化,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要从调整需求结构、改善供给结构和提高生产 要素质量、优化生产要素结构三个方面采取综合性措施,实现经济的又好又快发 展。因此,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首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利于落实以人为本的要求,使广大人民能够从经 济发展中更多受益。增加居民收入,改善人民生活,是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也 是以人为本的核心。在拉动经济增长的三大需求中,注重扩大消费的比重,着力 提高最终消费率特别是居民消费率,使我们所生产的产品更多地进入消费领域, 相应降低用于投资和出口的比重,将有利于更快地提高广大人民消费水平,缓解 以至避免生产能力过剩的

6、矛盾,减少外贸出口摩擦和由外贸顺差增长过快而带来 的外汇储备过多和银行流动性过剩,从而有利于实现国民经济良性循环,提高宏 观经济效益。其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尽快建成现代产业体系。加 快服务业发展,不仅能更好地满足生产和生活需要,而且能有效地扩大就业。发 达国家在工业化的过程中都曾出现过劳动力过剩的问题。由于生产的规模化、机 械化、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大量劳动力从第一、二产业精简下来,形成失业大 军。通过发展第三产业,吸纳了剩余劳动力,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的 比重达到2/3以上,即使发展中国家也在50%左右。去年我国服务业从业人员比 重只有32.2%,远远低于发达国家

7、甚至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服务业发展的滞 后制约了就业规模的扩大和第一、二产业的发展。特别是研发滞后,制约了自主 创新能力的提高;金融业发展滞后,制约了市场配置资源功能的发挥;物流业发 展滞后,使流通成本居高不下。把加快发展服务业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 有利于集中力量破解这个长期存在的发展难题。第三,转变发展方式有利于促进节能降耗减排约束性指标的实现,提高可持 续发展能力。实现“十一五”规划提出的单位GDP能源消耗降低20%、主要污 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的目标,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管理水平,淘汰落后生 产能力。2007年,节能减排指标完成情况出现了拐点,单位GDP能耗改变了前 几年连续

8、上升的趋势,在2006年下降1.33%的基础上,又 下降了 3.27% ;化 学 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总量首次出现双下降,比上年分别下降3.14%和4.66% 。“十一五”后三年节能减排的任务十分艰巨,2008年是实现“十一五”目标的 关键一年。必须按照中央的部署,坚决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确保“十一五”节 能减排目标的如期实现。总之,只有切实推进发展方式转变,我们才能实现科学 发展观关于坚持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二、经济增长要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 变投资和消费、内需和外需比例失衡,是当前国民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由 于外贸顺差扩大,加上外商投资

9、和各类投机资本的流入,我国外汇储备不断增加, 迫使人民银行增发基础货币,造成银行货币流动性过剩。资金充裕支持了投资的 快速增长,加剧了投资和消费失衡的矛盾。2003年到2006年,我国投资率年 均达到42.4%,成为历史上最高的时期。同期最终消费率降为50%,为历史上 最低的时期,其中居民消费率2006年降为36%的历史最低点。发达国家的居民 消费率一般在6070% ,比我国高30个百分点左右。造成我国居民消费率低的 主要原因,又在于收入分配结构的不合理。2006年我国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 已经由改革以来最高时的56%下降到45%,其中工资总额占GDP的比重由最高 时的17%下降为10.6%

10、 ,而国家财政收入和企业利润以远远高于经济和居民收 入增长的速度连年大幅度增长,说明在初次分配中资本所得偏多,劳动所得偏少; 再分配中国家和企业所得偏多,居民所得偏少。国民收入分配的这一倾斜,是造 成广大居民的消费水平不能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而同步提高的根本原因。过高的 投资率还必然带来生产能力的过剩,如不能及时消化,就会引发银行呆坏账的增 加以至通货膨胀的到来,经济增长就会回到过去几十年周期性大起大落的老路。 这是必须加以避免的。针对当前投资增长过快、信贷投放过多、外贸顺差过大, 价格上涨压力加大等经济运行中的不稳定因素,中央决定,2008年要把防止经 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

11、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作为宏观调 控的首要任务。为此,要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严格控制货币信贷总量。采取有力措施,控制价格总水平过快上涨。要提 高城乡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通过增加中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 者比重,增强居民消费能力,适度提高居民消费率。近几年国家财政收入和国有 企业利润增加较多,应通过调整预算支出结构、建立国有资本预算等途径,增加 用于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支出,以消除居民即期消费的后顾之忧。要继续实施有 保有压的政策,优化投资结构,适当降低投资率。继续严把信贷、土地两个闸门, 提高投资项目进入的环保、资源消耗两个门槛,提高限制发展行业的项目

12、资本金 比例,以抑制高消耗、高污染行业和项目的投资增长。鼓励企业增加技术研发投 入和节能降耗设备更新投资,鼓励资金投向那些能够带动产业结构升级的行业和 项目。要调整优化进出口结构,鼓励技术、知识密集型产品出口,控制能源、资 源密集型产品出口;鼓励技术引进和进口国内不能制造的设备以及短缺的能源、 资源。外汇管理要由过去以“收汇”“结汇”为主转变为以“用汇”为主,由重 点防止出现外债偿付危机转变为提高外汇储备使用效益。从严控制短期投机资金 流入。鼓励海外投资,把外汇货币储备转变为能源资源的股权储备,建立稳定的 海外资源供应渠道;通过并购海外企业,拥有其技术资源,提高国内企业的技术 水平和研发能力。

13、鼓励藏汇于民。通过多种途径促进国际收支平衡。三、经济增长要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 转变改革以来,我国第一、二、三产业都有了很大发展,但第一产业基础脆弱、 第二产业素质不高、第三产业发展滞后的问题长期未能改变,经济增长主要靠包 括工业和建筑业在内的第二产业带动。2006年,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达到55.5%,占GDP的比重达48.7%。这 是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加速阶段的重要 特征,也是国外产业转移的结果。但是,这种以扩大工业规模为主的增长模式, 已经越来越多地受到资源、环境约束。目前我国经济对钢材、铝材、水泥、能源、 淡水的年消耗量已分别占全球的40%、2

14、5%、45%、16%、15%以上,各 类污染 物排放的增加已威胁到人的生存环境。要努力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尽快提高第二 产业的层次和水平,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群,振兴装备制造业。抓住产能过剩行业 结构调整的有利时机,加快淘汰钢铁、有色、化工、建材、电力等高耗能行业的 落后生产能力,促进工业由大变强。要加快发展服务业,特别是重点发展为生产 服务的新兴服务业,包括研发、金融、物流、电子商务、法律、咨询、会计、服 务外包等,发展医疗卫生、社区服务、教育培训、文化休闲等公共服务和消费性 服务业,分离企业、事业单位和政府的服务性业务,提高服务业的社会化、市场 化水平。加快建设现代综合运输体系。这里,需要特别强

15、调金融产业和铁路、水运的发展问题。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金融产业发展明显滞后。一是金融产业相对于实体经 济明显滞后。我国已有200多种工农业产品产量居于世界首位,成为“世界工 厂”但金融产业的规模总体上仍然较小,而且内部结构不合理,国际竞争力不 强,直接制约着金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二是直接融资相对于间接融资明 显滞后。2006 年资本市场融资和银行贷款之比为18 : 82,而发达国家一般为 70 : 30,这就导致金融风险过度集中在银行。三是直接融资中债券市场的发展 相对于股票市场明显滞后。2006年股票市场融资和债券市场融资为85 : 15,而 发达国家一般为30 : 70,债券市场发展

16、尚处于起步阶段。四是银行结构中中小 银行的发展和大银行相比明显滞后。由于中小银行所占比例过低,因此中小企业 和农民贷款难的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如美国有2万多家地区性中小银行,主要 为本地经济发展服务。我国目前的银行结构如同只有主动脉而缺乏毛细血管,因 此不能把金融血液通畅地输送到小型微型经营主体,这也是民间借贷长期存在、 屡禁不绝的根本原因。五是保险市场发展相对于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明显滞后。 2006年我国保费收入仅占GDP的3%,而全球平均水平为8%,美国为13% 。 保险基金投资渠道不畅,保值增值困难。针对金融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党的十 七大报告提出要“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发展各类金融市场,形成多种所有制和多 种经营形式、结构合理、功能完善、高效安全的现代金融体系。着力提高银行业、 保险业竞争力。优化资本市场结构,多渠道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我们要按照十 七大报告的要求,通过加快改革推动金融业的发展。特别是在目前大部分金融领 域已对外资开放的情况下,对内资应当加快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