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学习陈温福心得体会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06848904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4.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学习陈温福心得体会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2023年学习陈温福心得体会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2023年学习陈温福心得体会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2023年学习陈温福心得体会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2023年学习陈温福心得体会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学习陈温福心得体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学习陈温福心得体会(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年学习陈温福心得体会 学习陈温福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学习陈温福心得体会 陈温福是我们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是国家重点学科“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学科带头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水稻区域创新中心主任,农业部“作物生理生态与遗传育种重点开放实验室”主任,教育部“北方粳稻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主任。兼任中国农技推广学会理事,中国作物学会理事,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委员,国家水稻改良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农业部水稻专家组成员、东北稻区负责人,辽宁省农学会常务理事,辽宁省农业科技咨询委员会委员等职,还是第十一届 全国人大代表。 他一生获得过太多的

2、殊荣,一直有着明亮的光圈环绕左右,但他却始终将自己奉献给大地和水稻。他率先建立了北方粳型超级稻育种理论与技术体系,并在新株型创造上取得重大突破;在籼粳稻杂交育种、水稻理想株型、水稻超高产育种及生产技术集成等方面做了大量开拓性工作。他所领导的东北超级稻研究课题组在超级稻育种理论研究与技术创新方面已居国际领先地位。近十年来,项目组共育成通过部、省级认定的优质超级稻新品种16个,仅在东北稻区就累计推广14721万亩,增产稻谷83。11亿公斤,产生直接经济效益124。67亿元,社会经济效益显著。 在水稻育种领域,他取得了卓越的成绩,但他并没有沉浸在自己的荣誉中停滞不前,而是坚持以教书育人为本,为我国水

3、稻乃至农业技术的发展不断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作为博士生导师,他始终站在学科前沿,为所在学科的研究 生主讲学位课,传授新知识,并引领学科的研究方向。 他是辽宁省的劳动模范,有很多时候他都是一个人在稻田里观察水稻的生长情况,思考着下一步又该做什么样的改进。他默默地坚持这自己的研究,一路走来虽也历经坎坷和艰难,但他几十年如一日的热爱水稻,热爱农业,从未改变。 我们每个沈农学子都要向陈温福同志学习,以学习农业为骄傲,将献身农业的志向和愿望坚持下去,为我国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做一个学农爱农专于农的当代青年。 大地子,沈农梦,学子志 学习陈温福院士精神 陈温福,一个农家子弟,沈农“土生土长”

4、的第一位博士,用他对农业科学的热爱、执着、钻研和创新,在自己学习和成长的沃土上育成了“中国超级稻”,他踩着几代耕耘者的足迹,描绘出了一幅“稻花香里说丰年”的动人画卷。 2023年底,陈温福教授光荣地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跃升为我国顶端的农业科学家。这是沈农广大师生长久以来的热切期盼,也圆了沈农人半个多世纪的梦想。身为沈农人,我深感自豪。 “三农”志 陈温福教授作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他的心里一直装着老百姓的吃饭问题,装着国家的粮食安全问题。他的目光穿透稻花飘香的田垄,盯在了农业科学发展的最前沿。“国家近年高度重视三农问题,连续出台一系列惠农政策,中国的农业基础在不断得到加强。”“作为人大代表,国

5、家和人民把这么重要的工作交给我,我不能有半点马虎。”他曾连夜完成了“关于进一步增加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投入,建立国家粮食安全长效机制的建议”,提出保护粮价,控制农资涨价,为农民减负,防止“谷贱伤农”等建议。作为一名当代农业院校的研究生,“三农”问题既是我们的人生机遇,也是我们的历史使命。在院士心 系国计民生、立志奉献“三农”的爱国精神的深深感召下,作为沈农学子的我们更应该从思想上坚定、行动上促进,时刻关注“三农”,并为研究三农、解决三农问题献上一己之力。 科研笃 在陈温福的日历表上,没有节假日,没有星期天,他的心思一年到头都用在了科研上。他的勤恳执着、严谨务实的钻研精神,正是一位农家娃成长为农业

6、顶端科学家的核心因素。 研究生入学后不久,杨守仁先生就对陈温福“约法三章”:一是立即改学并学好英语,因为国际上的科学文献大多数是用英文撰写的;二是作物栽培和作物育种两个专业的课程都要学,因为只有博,才能专;三是必须学会种稻,因为不会种稻,就做不好稻作科学研究。 这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同样身为一名研究生,我也应该学好英语,陈温福教授后期才改学英语都能学好,何况我本身就是学英语的,更没理由不好好学 了;作为一名跨专业的学生,我更应该补充相关专业课程,比如育种学、分类学、遗传学、中药学等,充分发挥药用植物专业的特长,为进一步科研打好坚实的理论基础;学会种蒲公英,观察蒲公英的生物学特性,观察种与种之间的

7、差异,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创新勇 尽管已经成为院士,陈温福依然奔忙于水稻研究的第一线,关注着超级稻的优质高产。这位农业科学家不断地开始去构思水稻王国中新的宏伟蓝图。每一颗种子都来之不易,这种子的背后是几代科学家的梦想。一粒种子是可以改变一个世界,怀揣着在这种锐意创新、勇攀高峰的进取精神,他创造了北方粳稻超高产理论,在20多年的时间中育出的4个超级稻品种,他率领的北方超级稻协作组育出了16个超级稻品种,这些品种在百亩连片甚至千亩连片的种植上产量已经达到750到800公斤,并且在不到10年的时间使东北稻区水稻增产了 15%。这让我深刻地意识到,科研是需要创新的,创新正是科研的价值所在。

8、创新就如新鲜的血液,保持着科研的活力。科研不能抄袭、不是模仿,我们要敢想、敢尝试,不怕挫折和失败,付出必将收获成果。 团队情 “一个人即使浑身是铁也打不出几颗钉子,不站在前辈的肩膀上,没有研究所同仁的通力协作,可能什么事情也干不出来。” 育人以“德”为先。这句话,陈温福身体力行。每年新生入学第一课,陈温福不论多忙都回校主讲。他告诫学生,要“先修德、次修身、再修业”。所谓修德,就是要懂得知足、感恩和礼让。他坚信好行为是“修”出来的,告诉学生要时刻注意小节,随手关灯、节约用水,做完实验用具要收拾整洁,“拖鞋不进实验室,高跟鞋不进试验田”。久而久之,这些都成了让学生们终身受益的好习惯。 这让我回想起

9、了刚入学时 陈院士给我们研一新生做的报告,“知足、感恩、先做人后做事”,这些都让我铭记于今。我想,课题组是我的科研支柱,然而更像是我的家,只有团队协作,才会拥有更伟大的科研成果。 沈农根 陈温福沈农“土生土长”的院士的,一生都奉献在超级稻的研究上。他扎根沈农,这一串串闪光的成就属于沈阳农业大学,他爱沈农如家,多年来,他为沈农培养出博士后8名、博士30名、硕士58名。 作为沈农的一员,我们要有主人翁精神,沈农的发展壮大是我们身体力行的责任。转眼,我已经在沈农校园生活了5年,还将再度过2年多,这所承载我青春与努力的象牙塔,更像是我的精神的家园、梦想的殿堂,我的根注定深深扎于此,相信每个沈农学子皆如

10、此。栉风沐雨,甲子之庆,在母校60年校庆即将到来之际,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 我会尽自己最大努力为她的发展献计献策,献一份绵薄之力,让沈农精神薪火相传! 郭小娇 沈阳农业大学研究生院党总支 关于开展向陈温福同志学习活动的通知 研字21号 全体研究生: 为落实学校党委“关于开展向陈温福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的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传承和弘扬雷锋精神,建立研究生学习雷锋精神的长效机制,努力形成爱国爱校、崇尚先进、诚信科研、积极创新、甘于奉献、互敬互爱的和谐校园氛围,凝聚研究生自强奋进的强大精神力量。研究生院党总支号召各研究生党支部、团支部、全体研究生深入开展向陈温

11、福老师学习活动。 陈温福老师是中国工程院院士,1955年12月出生,辽宁法库县人,中国民主同盟盟员,现任我校水稻研究所所 长,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辽宁生物炭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作物学科组召集人,中国作物学会副理事长,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委员,农业部第八届科技委员会委员,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辽宁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沈阳市政府参事。 陈温福老师1979年毕业于我校农学专业,1980年至1987年师从著名水稻专家杨守仁教授攻读研究生,获农学硕士和博士学位并留校工作。先后主持国家和省部级研究课题30余项,研究成果获国家发明专利4项,获得市级以上重

12、大科研项目奖励20多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部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培养硕士58名,博士30名,博士后8名;在国内外核心学术期刊和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52篇被sci和cscd收录,出版专著4部,译著1部。先后被评为全国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全国粮食生产突 出贡献农业科技工作人员、全国模范教师、辽宁省优秀专家、辽宁省特等劳动模范,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农业部中华农业英才奖、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辽宁省科技功勋奖,2023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陈温福老师是我校首位“土生土长”的院士,他的奋斗历程与学校的发展步伐紧密相联,他的卓越成就是我校办学六十年的重要成

13、果。开展向陈温福老师学习活动,对于 我们研究生树立为祖国强盛、国家富强而勤奋学研远大理想和如何走健康成长道路,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要学习陈温福老师心系国计民生、立志奉献“三农”的爱国精神。陈温福老师从学生时代起就立志献身农业科学,他把个人理想与祖国需要、人民期盼紧密连结在一起,始终不渝地把农业科技作为报效祖国的舞台。他热爱农业、关注农村、牵挂农民,始终不忘自己是农 民的儿子,“让农民多几分收成,让百姓吃上更香的米饭”是他的忠诚信念。他高度关注粮食安全、农民增收等国计民生大课题,积极为国家制定粮食生产政策、防止出现“谷贱伤农”等问题献计献策,使亿万农民从中受益。学习陈温福老师,就是要

14、像他一样把国家和人民的需要作为毕生追求,以报效祖国为神圣职责,把强烈的爱国情怀和对事业的无比忠诚落实到行动中,在本职岗位上忠于职守、尽职尽责。 要学习陈温福老师勤恳执着、严谨务实的钻研精神。陈温福老师既重视理论研究和思考,更重视实践观察和探索。他把田间地头当作实验室,早起晚归,废寝忘食。在他的时间表上没有休息日,即便是在罹患严重肾结核病并切除右肾后,依旧常年奔走在水稻产区,为农民解疑释惑。当选为院士后,在满负荷的工作状态下,他坚持下田观察水稻生长,亲手从上千份后代品系中筛选符合要求的育种材料。学习陈温福老师,就是要 像他一样始终秉持勤恳严谨的治学态度,心无旁骛、潜心研究,求真务实、埋头苦干,在

15、本职岗位上多出成果、快出成果、出大成果。 要学习陈温福老师锐意创新、勇攀高峰的进取精神。从跟随导师从事水稻遗传育种与高产栽培研究,到与导师共同创建籼粳稻亚远缘杂交育种理论与技术体系;从独立开展直立穗型系统研究,到把水稻株型育种理论推向一个新高度;从明确提出培育超级稻的新理念,到带领团队育成我国第一个直立大穗型超级粳稻“沈农265”,陈温福老师不断创新思路和方法,不断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一步步成长为稻作研究领域的领跑者。 在获得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科学技术方面最高学术称号后,陈温福老师没有停下攀登的脚步,而是立足稻作科学的巅峰,向农业科学其它领域发起新挑战。他率先开展了以生物炭为核心的农林废弃物综合利用研究,领衔组 建了我国第一个生物炭专门研发机构,建立起农林废弃物综合利用理论与技术体系,其科技水平整体上处于国内外同类研究的领先地位。学习陈温福老师,就是要像他一样不畏艰险、勇往直前,以精益求精的精神、追求卓越的魄力,致力于科技攻关,不断增强创新能力,勇于占据农业科技制高点。 要学习陈温福老师倡导协作的团队精神。陈温福老师教书育人,爱生如子。作为沈农第一位博士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