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第一章地球在宇宙中素材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06848276 上传时间:2024-01-15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4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 第一章地球在宇宙中素材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高中地理 第一章地球在宇宙中素材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高中地理 第一章地球在宇宙中素材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高中地理 第一章地球在宇宙中素材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高中地理 第一章地球在宇宙中素材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 第一章地球在宇宙中素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 第一章地球在宇宙中素材(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电子课文第一章 地球在宇宙中第一节 天体和天体系统天体 在地球上,我们仰望苍穹,可以看到太阳、月球以及各式各样的星星,包括闪烁的恒星、明亮的行星和轮廓模糊的星云。有时候,我们还可以看到划破夜空的流星和拖着长尾的彗星。通过天文望远镜和其他空间探测手段,还可以观测到更多的恒星和星云,环绕行星公转的卫星,以及存在于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星际物质。所有这些,通称天体。它们都是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地球也是一个天体。在太空中运行的人造卫星、宇宙飞船、航天飞机、天空实验室等属于人造天体。天球 地球以外的天体,距离我们的远近,极其悬殊。但是,人们都有这样的直觉印象:日月星辰看上去似乎是一样遥远的。这就是说,一

2、切天体似乎都位于一个以观测者为球心的球面上。根据这样的印象,人们为了研究天体在天空中的位置和运动,引进了一个假想的圆球:它的球心就是观测者;它的半径是无穷大。这个圆球,叫做天球。地球以外的天体在天球上都有各自的投影。人们在说明天体位置和运动的时候,可以把天体的投影看成是它们本身。地球的自转轴无限延长,同天球球面相交于两点,这叫做天极,即南天极和北天极。地球赤道平面无限扩大,同天球相交的大圆,叫做天赤道。有了天极和天赤道,天球就可以有它自己的经线和纬线。人们说明天体在天球上投影的位置就方便了。恒星和星云 在各种天体之中,最基本的是恒星和星云。恒星是由炽热气体组成的,能自己发光的球状天体。它有很大

3、的质量。夜空里的点点繁星,差不多都是恒星。人们用肉眼可以看到的恒星,全天就有六千多颗。借助于天文望远镜,可看到几十万乃至几百万颗以上的恒星。太阳是距离我们地球最近的恒星,太阳光到达地球需要的时间为8分多钟。距离太阳最近的恒星,它的光到达地球约需4.2年的时间。这就是说,它同地球的距离约为4.2光年。光年是计量天体距离的一种单位。光的速度为每秒钟30万千米,光在一年中所走过的距离,约等于94 605亿千米,这叫做一光年。有些恒星远达几百、几千光年,现在能够探测到的最远天体,距离地球约为200亿光年。由于恒星距离我们十分遥远,在地球上看来,恒星之间的相对位置似乎是固定不变的,因此古代人把它们叫做恒

4、星。实际上,所有恒星都在不停地运动和变化中。例如,我们所熟悉的北斗七星,现在看起来排列得像勺子的形状。但是,在十万年以前和十万年以后,形状却跟现在不一样。这是因为北斗七星各成员运动的方向、速度不同所造成的。星云是由气体和尘埃物质组成的,呈云雾状外表的天体。同恒星相比,星云具有质量大、体积大、密度小的特点。一个普通星云的质量至少相当于上千个太阳,半径大约为10光年。星云的物质密度十分稀薄,主要成分是氢。星座 人们为了便于认识恒星,把天球分成若干区域,这些区域称为星座。每个星座中的恒星,人们曾把它们联成各种不同的图形。我们根据这些图形,就能辨认不同的星座以及星座中的恒星。按照国际上的规定,全天分成

5、88个星座。上述北斗七星就是大熊星座的主要部分。在星空中,人们可以看到,在北天极的周围,有大熊、小熊和仙后三个星座。大熊星座和小熊星座的主要恒星都是七颗,排列成勺子的形状。仙后星座有五颗亮星,它们排列成W的形状。在北半球的中高纬度,这三个星座都是终年可见的。在北半球的中纬度,九月初的21时左右,天顶附近有天琴座(其中有织女星)、天鹅座和天鹰座(其中有牛郎星)。天体系统 宇宙间的天体都在运动着。运动着的天体因互相吸引和互相绕转,而形成天体系统。天体系统有不同的级别。月亮和地球构成地月系。地月系的中心天体是地球,月球围绕地球公转。地球和其他行星都围绕太阳公转,它们和太阳构成高一级的天体系统。这个以

6、太阳为中心的天体系统,称为太阳系。太阳系又是更高一级天体系统银河系的极微小部分。银河系中像太阳这样的恒星就有2 000多亿颗。银河系主体部分的直径达7万光年。在银河系以外,人们又观测到大约10亿个同银河系类似的天体系统,我们把它们叫做河外星系,简称星系。目前,天文学上把银河系和现在所能观测到的河外星系,合起来叫做总星系。它是现在所知道的最高一级天体系统,也是目前人们所能观测到的宇宙部分。至于总星系以外是什么样子,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空间探测手段的进步,人们对宇宙的认识将会不断扩大和深入。 问题和练习 1宇宙中有哪些不同的天体?我们平时用肉眼曾看到过哪些不同的天体?2把天体系统的层次,用简表形式

7、表示出来。3晴天的夜晚,在天空中找出大熊星座、仙后星座、北极星、牛郎星和织女星(参看北半球中纬度九月星空图)。第二节 太阳和太阳系 一 太阳 太阳概况 在宇宙中,太阳只是一颗普通的恒星。但是,对地球来说,这颗恒星太重要了。没有它,地球上的生命就不会存在。太阳的光和热是人类赖以生存和活动的源泉。地球上的许多自然现象,都同太阳息息相关。太阳与地球之间的平均距离约为1.5亿千米。太阳的半径约为700 000千米,是地球半径的109倍多。太阳的体积约为地球体积的130万倍。太阳同所有的恒星一样,是由炽热的气体构成的,主要成分为氢和氦。它的平均密度比地球小得多,是地球平均密度的14。这些炽热的气体,为什

8、么不会向四面八方飞散逃逸呢?那是因为太阳的质量太大,用它本身强大的引力,把气体给吸引住了。太阳的质量相当于地球质量的33万多倍。太阳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的28倍。太阳外部结构 我们能直接观测到的太阳,是太阳的大气层。它从里到外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一)光球 我们看到的像圆盘一样、明亮发光的太阳表面,叫做“光球”。它是太阳外部很薄的一层,厚度大约只有500千米,表面温度约为6 000K。太阳光基本上都从这一层发出。光球表面有一些黑斑点,叫做太阳“黑子”。黑子实际上并不黑,只是因为它的温度比光球的表面温度大约低1500度左右,在明亮光球的衬托下,它才显得阴暗一些。根据长期观察

9、和纪录,发现太阳黑子有的年份多,有的年份少。我们把黑子最多的年份,叫做太阳活动极大年,最少的年份叫做太阳活动极小年。前一次活动极大年到再次出现活动极大年的平均周期约为11年。(二)色球 在光球的外面,有一层呈玫瑰色的太阳大气。这一层叫做色球层。它的厚度约几千千米,气体稀薄,所发出的可见光,不及光球的千分之一。因此,只有在日全食时(或用特殊望远镜)才被人们看到。色球的温度自里向外由四、五千度升高到几万度。色球层当中,有时会向外猛烈地喷出高达几万千米至几十万千米的红色火焰,这叫日珥。色球层的某些区域,在短时间内有突然增亮的现象。这种现象,叫做耀斑,又叫太阳色球爆发。耀斑的周期也是11年,常随黑子群

10、的增多而增多。耀斑和黑子都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耀斑所发出的能量极大,在几分钟的短暂时间内,它能发出相当于100亿颗百万吨级氢弹的能量,把很强的无线电波,大量的紫外线、X射线、射线射出,把氢原子分解为高能带电粒子抛出,使它们能逃离太阳表面,并能到达地球。(三)日冕 在色球层的外面还包围着一层很稀薄的、完全电离的气体层。这一层叫做日冕。它从色球层边缘向外延伸到几个太阳半径处,甚至更远。它的亮度仅为光球的百万分之一,也只有在日全食时或用特制的日冕仪才能看到。日冕内部的温度高达100万度,日冕离太阳表面较远,受到的引力较小,它的高温使高能带电粒子向外运动。这种粒子流运动的速度很高,每秒达350千米以

11、上,不断地飞逸到行星际空间,好像是从太阳吹出来的一股“风”,所以叫做“太阳风”。太阳活动频繁时,太阳风的强度和速度都变大。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当太阳上黑子和耀斑增多时,发出的强烈射电会扰乱地球上空的电离层,使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甚至会出现短暂的中断。太阳大气抛出的带电粒子流,能使地球磁场受到扰动,产生“磁暴”现象,使磁针剧烈颤动,不能正确指示方向。地球两极地区的夜空,常会看到淡绿色、红色、粉红色的光带或光弧,这叫做极光。极光是带电粒子流高速冲进那里的高空大气层,被地球磁场捕获,同稀薄大气相碰撞而产生的。太阳能量的来源 炽热的太阳,它中心的温度高达1500万度,压力极大,有2.510

12、16帕。在这样高温、高压条件下,产生核聚变反应,即四个氢原子核聚变为一个氦原子核。在这个核聚变过程中,太阳要损耗一些质量而释放出大量的能。使太阳发光的就是这种能量。太阳每秒钟由于核聚变而损耗的质量,大约为400万吨。按照这样的消耗速度,太阳在50亿年的漫长时间中,只消耗了0.03的质量。据估计,太阳的寿命(即稳定时期)可达100亿年,目前它正处于稳定而旺盛的中年时期。 二 太阳系及其成员 太阳系 太阳系是由太阳、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构成的天体系统,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它的质量占太阳系总质量的99.86。太阳系中,其他的天体都在太阳的引力作用下,绕太阳公转。太阳系的

13、成员 太阳系的成员除了太阳以外,还有以下几类成员:(一)行星和小行星 行星是在椭圆轨道上环绕太阳运行的、近似球形的天体,并且质量比太阳小得多,本身不发射可见光,它以表面反射太阳光而发亮。目前已知太阳系有九大行星。按照它们同太阳的距离,由近及远,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在以恒星组成的各个星座的天空背景上,行星有明显的相对移动。我们用肉眼可以看到的行星是: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和土星。另外的三颗行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要用较大的望远镜才能看到。在火星轨道和木星轨道之间,太阳系还有一个小行星带。这一带有成千上万颗小行星,像九大行星一样绕太阳公转。不过,

14、它们的质量都很小。最大的直径只有1000千米;小的直径还不到1千米。(二)卫星 卫星是围绕行星运行的天体,质量都不大。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太阳系的九大行星,除了水星和金星以外,都有卫星绕转。根据现在探测所知,九大行星有60多颗卫星。土星的卫星最多,有20多颗。(三)彗星 彗星是在扁长轨道上绕太阳运行的一种质量很小的天体,呈云雾状的独特外貌。彗星的主要部分是彗核,一般认为它是由冰物质组成的。当彗星接近太阳的时候,彗核中的冰物质升华而成气体,因而在它的周围形成云雾状的彗发。彗发中的气体和微尘,被太阳风推斥,在背向太阳的一面形成一条很长的彗尾。彗尾一般长几千万千米,最长可达几亿千米。彗星远离太阳时,彗

15、尾就逐渐缩短,直至消失。彗尾形状像扫帚,所以彗星俗称扫帚星。人们已发现绕太阳运行的彗星有1600多颗。著名的哈雷彗星,绕太阳运行一周的时间为76年。1985年1986年,在地球上人们曾观察到哈雷彗星的回归。(四)流星体 流星体是行星际空间的尘粒和固体小块,数量众多。沿同一轨道绕太阳运行的大群流星体,称为流星群。闯入地球大气圈的流星体,因同大气摩擦燃烧而产生的光迹,划过长空,叫做流星现象。未烧尽的流星体降落到地面,叫做陨星。其中石质陨星叫做陨石;铁质陨星叫做陨铁。(五)行星际物质 太阳系除了上述的天体以外,广大的行星际空间虽然空空荡荡,但是并非真空,其中分布着极其稀薄的气体和极少量的尘埃。这些叫

16、做行星际物质。九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和结构特征 九大行星绕日公转有共面性、同向性和近圆性的特征。共面性是指九大行星绕日公转的轨道面,几乎在同一平面上。我们把地球公转轨道在天球上的投影,叫做黄道。它的轨道面叫做黄道面。各大行星的轨道面与黄道面之间的夹角(叫轨道倾角)都很小,只有水星和冥王星的稍大一些,最大也不过17。同向性 是指它们公转的方向都与地球的公转方向相同。近圆性 是指它们的公转轨道同圆相当接近。大多数行星公转轨道椭圆的偏心率不超过0.1,只有水星和冥王星较大,分别为0.21和0.25。九大行星按其质量、大小、化学组成等结构特征,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类地行星,即与地球相类似的行星,包括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它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