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盐务官员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06843293 上传时间:2023-07-1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7.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晚清盐务官员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晚清盐务官员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晚清盐务官员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晚清盐务官员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晚清盐务官员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晚清盐务官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晚清盐务官员(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晚清鹽務官員之應酬書柬徽州文書抄本錄稿備觀研究2014-12-01 11:04:23 歷史檔案 王振忠明清以來,大批的徽州人絡繹不絕地外出從商務工,在異地搏擊商場;與此 同時,隨著科舉的興盛,許多徽州士人也在各處為官仕宦。昔日物力之繁富,經 濟交流的頻繁,以及文化的興盛,都使得黃山白嶽之間,迄今仍遺存有諸多雅俗 兼具的歷史文獻。其中,信劄尺牘的數量為數眾多-既有鄉紳官宦的魚雁往返, 又有下層民眾(如中小商人、學徒)的來往信函。這批為數可觀的徽州檔案文書, 正逐漸引起明清社會史研究者的重視。筆者手頭有一冊徽州文書抄本錄稿備觀(版幅約14cmX20cm),行書小 楷,字跡秀潤,墨跡書寫於“立昌號”

2、朱絲格帳冊上。關於抄本的年代,因書中 照錄有申報光緒三十年(1904 年)八月二十五日上海同善會關於初四崇 (明)、寶(山)等沙大潮水災捐啟,故可知當為記錄晚清內容的抄本。此外, 抄本除了書末照錄河南省城籌賑局致各省官紳告災書、上海豫賑局登入申 報江西南昌府吳城鎮分防府王柳橋司馬書和皖撫誠奏請獎賞捐助學堂經費 片等,其余的均為應酬書柬。至於抄本的成書背景,由其開首的兩封薦書中似可窺其端倪。薦書之一曰: 衡齋仁兄世大人閣下:久闊芝芬,時殷霞想。只以塵坌鮮暇,音敬多疏。悵 望停雲,興懷積日。邇維升祺集祜,鼎祉延厘。展會計之猷,用資裕國;奏理財 之績,久藉長才。夙誌允符,酬庸定渥。弟謬管厘征,愧乏寸

3、效。幸交秋以後, 收數略為鬯旺。孱軀亦托芘粗平,差足告舒雅廑。茲有懇者:敝友程麟書兄,與 弟相處有年,人極老成幹練,且曾處鹽務館地,公事尤能熟悉。刻值敝局奉文裁 汰司事、刪減局用之際,一時竟難位置,伊又不願作素餐者流。因思貴局新設分 卡,亮諒必勷理需人。恃在鄉誼世末,用敢專函介紹,仰懇推愛收錄。不特 程君知感,即弟亦受榮施多多矣。專此布懇,敬請長安!鄉世愚弟周文浚頓首。薦書之二曰:介藩老表侄大人閣下:節前曾上蕪函,諒登藻記。比日以來,塵勞鮮暇,遂 致音問稍疏。悵望停雲,興懷積日。辰維藎猷篤祜,蕃祉增綏,豐功奏保障之勛, 異數大酬庸之典。遷擢不次,抃頌維殷。浚謬管厘征,愧乏寸效。差幸交秋以後,

4、收數較為鬯旺。孱軀亦刀芘粗適,藉堪告舒綺廑。茲有懇者:敝友程麟書兄,向 在鹽務處館多年,精於勾稽。此次浚另有專函,薦赴宗衡齋鹽局,未知能否收錄。 老表侄與衡齋共事一方,晤面時尚祈推情噓植,逾格成全。俾鷦鳥巢林,堪稱穩 固;鮒魚出轍,終獲泳遊,則篆結銘心,自不僅身受者已也。肅懇,敬請勛祺, 諸惟愛照不盡。愚表叔周文浚頓首。上述兩封薦書均為周文浚(小田)所書。周系河南商城縣人,為原武英殿大 學士周祖培之侄。關於周祖培,根據各種傳記資料的記載:其人字鶴亭,號芝臺。 父周鋮,為嘉慶六年(1801 年)進士,歷官鴻臚寺少卿。祖培之兄周祖蔭(字 承裕,號芝昉),散館改戶部主事,官至直隸永定河道(註:朱汝珍

5、輯詞林輯 略卷5 嘉慶己卯條、己巳、辛未條載。見周駿富輯清代傳記叢刊第16 冊, 臺北明文書局1986 年版,第303、281 頁。)。周祖培為嘉慶二十四年進士,選庶 吉士,散館授編修,官至體仁閣大學士。“所為制舉文,圓熟浮滑,而聲調協和, 頗為習帖括者所揣摹”(註:費行簡近代名人小傳,見清代傳記叢刊第 202 冊,第 422 頁。),道光皇帝曾稱之為“讀書世家”。周祖培卒於同治六年(1867 年),終年75 歲,謚文勤。原配劉夫人生子5 人,生女2 人。長女嫁與兩淮鹽運 使方浚頤為妻,次女嫁與河南彰德府知府賈致恩。側室胡氏所生之子周文令,恩 賜舉人,“以主事用”。次子周文俞為戶部陜西員外郎(

6、註:清李慈銘太子 太保體仁閣大學士周文勤公神道碑,載繆荃孫纂錄續碑傳集卷 5“同治朝 宰輔”,見清代傳記叢刊第 115冊,第 260頁。)。從上述的世系記錄來看,周文浚為官宦世家子弟。特別是周家與兩淮鹽運使 方浚頤的婚姻關系,尤其值得註意(註:清方浚頤二知軒文存卷 30亡 室周夫人事略,光緒四年(1878 年)刻本,見沈雲龍主編“近代中國史料叢刊” 第 481 號,臺北文海出版社 1966 年版,第 1813-1817 頁。)。方浚頤自稱“定遠 方氏”,但實為徽商後裔,故裏在徽州府休寧縣三十三都的鄣源村(註:二知軒 文存卷34師子岡阡表,第2060 頁;卷27有堂方伯家傳,第1583 頁。)。

7、 定遠位於安徽省江北的鳳陽府,休寧方氏一族在定遠者計有兩支:一支於順治八 年(1651 年)由休寧遷居定遠西鄉的北爐橋,另一支則在更早的時候便遷居定 遠城中了(註:二知軒文存卷34師子岡阡表,第2060 頁;卷27有堂方 伯家傳,第 1583 頁。)。方浚頤為道光二十四年(1844 年)進士,由翰林外任 廣東督糧道、鹽運使,後移兩淮,並擢為四川按察使。光緒二年(1876 年),丁 寶楨為四川總督,裁革屬官年壽規費,以鹽款作為官員津貼。但當時按察使司衙 門的規費每年有4 萬余兩,裁革之後明定的津貼卻不足 2 萬。方浚頤大為怨懟, 撰錦城新詠譏刺寶楨,並仍向屬官索饋,遂遭丁氏彈核而去。其人生平歷官

8、 皆膏腴之地,生活相當奢縱(註:費行簡近代名人小傳,見清代傳記叢刊 第202 冊,第598 頁。)。他在兩淮充當鹽運使時,多延用故戚親朋,位置於鹺務 閑局。第一封薦書之收閱人為宗繼增(號衡齋),系河南汝州魯山縣人(與周屬大 同鄉,故薦書中有“鄉誼世末”、“鄉世愚弟”之稱)。根據錄稿備觀卷首的 說明,此人“專辦襄陽淮鹽分銷局即補縣正堂”。第二封薦書的收閱人是方傑(號 介藩),安徽定遠縣人,當時“統帶襄陽水師健捷新副右營湖廣即補協鎮”,與方 浚頤應系同族,故與周文浚當為姻親。按:周文浚為周祖培侄子,則方浚頤為周 文浚的堂姐(妹)夫,方傑為方浚頤後人或族人,故周文浚自稱“愚表叔”,而 稱呼方傑為“老

9、表侄”。從這兩封薦書及其它書柬看,程麟書應即該抄本的作者。從兩封薦書中,似可窺見晚清時期兩淮鹽務位置冗員之一斑。有清一代,鹽 務冗員以候補人員最為典型(註:見拙著明清徽商與淮揚社會變遷,三聯 哈佛燕京學術叢書第三輯,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96年版,第132-133 頁。)。清夢雨老人編集的點綴方言揚州話有“候補額外外委-重疊關山家中 坐”之俗語(註: 1982 年揚州古籍書店抄本, 1 冊。復旦大學圖書館藏。),指的 就是鹽務候補人員的生活。陸費垓所編淮鹺分類新編也記載了兩淮鹽務之冗 濫:鹽屬候補人員共有六班,一曰監掣,二曰運判,三曰經歷,四曰知事,五曰 大使(場大使、庫大使、批驗大使統為一

10、班),六曰巡檢。近來捐例頻開,來者 愈眾,並計幾及千員上下,而例差只有此數,以致賦閑者居多。(註:清陸費 垓編淮鹺分類新編卷6職官類鹽務各班差使,北京圖書館古籍珍本叢 刊第 57 冊,書目文獻出版社 1988 年版,第 1054 頁。)淮鹺分類新編敘於光緒二十六年,成書年代與錄稿備觀差相同時。 該書對晚清鹽務各班差使的收入,列有詳細的標準,從中可見,鹽務冗員之貧困 者為數至多。對此,淮鹺分類新編卷6 更有進一步的描述:“兩淮候補各班人 數眾多,類皆貧乏,天寒歲暮,往往告貸無門,典質無物,情實可憐。”由於窮 困潦倒,再加上僧多粥少,一旦鹽務新設某個職位或出現某類職務空缺,便有許 多人使出渾身解數

11、百般鉆營,這使得謀求職位的競爭愈趨激烈。程麟書雖非鹽務 候補人員,但從錄稿備觀中四出告貸及與親族朋友銀錢交涉的內容來看,其 人在當時頗為竭蹶困窘。如他在與“尊叔祖大人”的信中寫道:承詢同茂小 貫一節,然賬上尊處確有七串有零,但我並未冒支此款。然汪逸翁系屬隔手,未 明譚吟翁之曲,祈望閣下與吟翁面算,即知底裏耳。這是銀錢方面的糾葛。從信中提及的“汪逸翁”之姓氏來看,應當也是徽州 人。程麟書在與他所稱的“建侯尊叔大人”的信中指出:侄樊局從公,虛延歲月, 日內僅得定事,委往鄖陽督運派銷。所承通融拾串之款,因舊歲空守兩月,至負 約期。今再刀情暫緩一時,即行寄繳不誤。在這封信中,程氏對他所欠“建侯叔”十串

12、之款逾期未歸的原因作了解釋。 個中的緣故,他在與“炳南尊兄大人”一信中,也有“舊歲因在局空守兩月,故 形掣肘”的字樣。另外,程麟書在與“履安尊叔大人”信中也寫道:“舊承通融 八洋之款,刀情再為展限一步,後得手時,即當寄繳不誤。”在與“英偉兄長大 人”信中,他又提及:“昔日先父之款,蒙代調停了結,頗善之至,深感無既!” 從前述借款的數目來,“串”在當時是制錢一千文之稱,“洋”應指銀元,“十串”、 “七串”乃至“八洋”均非大數。可見,此時的程麟書四處告貸,經濟狀況捉襟 見肘。在錄稿備觀反映的時代,淮南設有鄂岸、湘岸、西岸、皖岸和食岸 5 個督銷局。其中,鄂岸分銷局計有 9 個,即廣濟縣武穴分銷局、

13、德安府分銷局、 沔陽州新堤分銷局、隨州浙河分銷局、應城縣長江埠分銷局、襄陽府樊城分銷局、 荊州沙市分銷局、荊門州沙洋分銷局和監利縣朱家河分銷局,下設 13 個子店和 24個緝私卡(註:淮鹺分類新編卷3運銷類南北局卡棧店,第911-912 頁。)。其中的襄陽兩河口卡“專緝潞私”(註:淮鹺分類新編卷3運銷類 南北局卡棧店,第 912 頁。),早在清代前期,陜西商南、平利一帶的私鹽,就 由漢中順流直下,至襄陽府谷城等地分途暗售,襄陽府“名為淮鹽引地,而民間 率食潞私”(註:林則徐集奏稿八襄陽一帶緝私事宜折(道光十七年七月十三 日),“中國近代人物文集叢書”,中華書局 1985 年版,第 442 頁。

14、),當地絕無 水販運銷淮鹽。鹹同兵燹期間,由於長江水運中梗,淮鹽難以運達長江中遊及漢 水流域,潞私侵灌更形嚴重。及至太平天國以後,襄陽和鄖陽等地就一直成為淮 鹽力圖規復的重要引岸。這一點,在錄稿備觀中亦頗有反映。如“致蔡甸巡 司陶漫卿兄賀年”一信即曾指出:弟樊局從公,虛延歲月,頑軀均籍粗適,堪可 告慰綺廑。日內蒙宗衡翁委弟往鄖陽督運派銷,準於明晨就道。惟冀從此疏通, 得能暢銷,將來即可通詳設局,從中可望伸色耳。蔡甸位於漢水南岸,原名蔡店,明初曾設巡檢司,清雍正年間改今名(註: 中國地名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1990 年版,第 919頁。)。蔡甸巡司的“巡司”, 即巡檢司;而信中的“樊局”,也就

15、是襄陽府樊城分銷局的簡稱。程麟書提及的 “宗衡翁”,亦即周文浚所寫第一封薦書的收閱人宗繼增(號衡齋)。上述的內容 表明,程氏對於鹽務新設職位的謀求此時已是如願以償了。對於程麟書而言,新的職位可謂既是一種難得的機遇,又充滿了嚴峻的挑戰。 因此,他在與“誌英尊叔大人”的信函中,頗流露出幾分興奮,同時又顯得有點 惴惴不安:侄因正月間帶鹽赴鄖,設局分銷,以致疏於音問。照此機會,本是奇 遇。無如該處潞私行久,立習之深,又在邊界,人性剛強,地方官由恐滋事,故 難認真嚴緝。照此情況,官鹽非容易疏能!在給“履安尊叔大人”的信中,他也曾發過類似的感慨:第侄自今正帶鹽赴 鄖,設局分銷,獨當一面,乃本是奇遇。無如該

16、處邊界,潞私行久,立習已深, 疏通究非易易!若認真嚴緝,難免地方滋事。照此情況,後去能否可行,殊無把 握。鄖陽等府地處陜西、河南、四川和湖北 4省交界,又是各處引界犬牙交錯之 處,這一帶“山谷厄塞,林箐蒙密,自古為埔流之地”(註:明王士性廣 誌繹卷 4江南諸省,“元明史料筆記叢刊”,中華書局 1981 年版,第 94 頁。), 民風素來驃悍。官方雖然強行推銷淮鹽,但卻實難認真嚴緝。因此,程麟書在與 親朋故舊的信函中,一再聲稱自己是“虛延歲月,勞勞碌碌”,揆情度理,或許 並非無病呻吟之語。四錄稿備觀中收錄的,幾乎全是某年正月程麟書起草的、給上官同僚和家 鄉親友的信函。前者反映了晚清鹽務官場上的應酬,如“賀督銷局楊觀察年節”:敬稟者:竊卑職夙刀雨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