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公开课教案5篇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06812900 上传时间:2022-09-13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49.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公开课教案5篇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公开课教案5篇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公开课教案5篇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公开课教案5篇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公开课教案5篇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公开课教案5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公开课教案5篇(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公开课教案5篇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为了大家学习方便,笔者特地准备了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公开课教案5篇,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欢迎借鉴学习!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公开课教案1一、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课文中的联想,能分辨课文中哪些是作者的见闻,哪些是作者的联想。2、学会“踵、梧”等9个生字,理解“花团锦簇、接踵摩肩”等26个词语的意思。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自然段。4、感受春天的美景和社会平和安详的气氛,更加热爱社会主义祖国。二、学重难点重点:初步认识见闻和联想,并能够分辨课文中的有关句子。难点

2、:课文第三段根据不同性格和年龄的看花老人的特点,抓住看花人不同的心情和动作,丰富而有变化的写法。三、教学时间: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2、学习课文第一段。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1、出示课题2、解题:潮水非常壮观,“花潮”是怎样的一种景象?作者为什么把花比作潮呢?二、初读课文。1、听录音,思考上面的两个问题。2、讨论,交流问题的答案。3、默读课文,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学习生字新词。二、检查自学情况。1、正确书写下面的字。“鼎”盛:部首是目,书空上半部,注意笔顺,共12笔。“簪”花:中间部分不是“无”。2、理解词语。“驻足、鼎盛、依依不舍、花团锦簇、接踵摩肩”5个词语意

3、思。3、读一读课后第5题中的词语。4、课文写作者去圆通公园看花,重点写了哪两个方面?(花和人)给课文分段。三、学习课文第一段。1、请3个学生分读第一段。2、讨论。(1)第2自然段写公园里景物不少,用了8个“有”,每个“有”后边都只用一个字概括一种事物,这些事物的顺序能换吗?(不能。课文按景物、动植物分类记叙,在安排记叙时做到了两相对应,读起来有一种节奏美。)熟读这一自然段。(2)圈出写圆通公园的海棠平时和三、四月间不同的词语。(枯枝瘦叶花团锦簇,一个花的海洋。)(3)小结:把花比作海洋很常见,而说“花潮”的很少见。学下面的课文要注意作者怎样把花比作潮水。四、课堂作业:完成作业本第1、2、3题。

4、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阅读“学习提示”。2、认真学习课文第二段,能背诵第二段。教学过程一、阅读“学习提示”。1、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什么?(分辨见闻和联想)2、“见闻”指什么?“联想”有什么特点?3、分辨事物和联想有什么好处?二、结合训练点,学习第二段。1、思考:作者到圆通公园去看花,远看和近看的花名是怎样的?除了看到的,作者还听到了什么?讨论:(1)远看。“之间一片红云望不见边际“说明了什么?(2)近看。“每棵树显示着自己的喜悦。”A、从“炫耀”、“鼎盛”这两个词,你体会到什么?B、这两个词与课文第一段中的哪句话有怎样的联系?想象一下,在你的眼前还出现怎样的情景?C、体会这句话的意思。(用拟人手

5、法,写出花开得茂盛,显示生命力的旺盛,同时反映人们赏花的喜悦。)(3)听到。人语声,蜜蜂的嗡嗡声,黄莺的歌声及琴声、歌声、笑声A、想象一下,这是一个怎样的声景?B、反映了当时人们怎样的心情?(4)小结并过度,这是作者当时的见闻。那么由此产生怎样的联想呢?2、重点阅读课后题3(1)、(3)。(1)齐读,说说哪些是作者看到、听到的事物,哪些是作者的联想?(2)在文中用“”划出作者看到、听到的;用“”划出人物联想。A、小组讨论“见闻和联想”。B、汇报、小结。(重点在“联想”)(3)思考并讨论:为什么会产生“就仿佛多少波浪在大海上翻腾”、(这里的“多少”意思是什么?)“感到这一片花潮正在向天空、向四面

6、八方伸张,好象有一种生命力在不断地扩展”、“状如海上午夜的潮声”这样的联想?(4)小结。这就是由事物引起的联想。(可适当插入联想与比喻区别的分析,易于让学生掌握。)3、在文中找出哪些是作者的见闻和哪些是联想的句子。读读并体会体会。(1)看花的人,接踵摩肩,多极了。(2)这时候,苍松啊,翠柏啊,碧醒啊,修竹啊,都挽不住人。(挽不住人,说明了什么?)4、指导背诵。(按“远看近看声音”三部分来背)三、作业。1、作业本第1、2、3、7题。2、背诵第2段。3、预习课后题2。4、补充一些分辨“见闻与联想”的片段练习。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第三段,注意怎样写出不同人物看花的特点。2、学习第四段,理解“春光

7、似海,盛世如花”。教学过程一、学习第三段。1、第5自然段。(1)这节讲什么内容?分哪几层来说?(觉得置身于花海之中,哪儿都好;觉得一棵比一棵好,美不胜收;不同性格的人看花时的动作不同。)(2)句子比较:多数人在花下走来走去,花很好。多数人都在花下走来走去,这棵树下仔细端详一番,更好。A、问:这两句话哪句写得好?好在哪里?B、练习:(依照上面句子写法。内容:“许多人在商场里走来走去,看山品很多。”)(3)找出“大方”的人和“贪心”的人不同的赏花方式,从“贪心”人的动作说明了什么?2、第6自然段。(1)每种人看花时的特点有什么不同?(2)讨论,得出:老爷爷低吟老奶奶珍惜青年们好象参加盛会小学生惊呆

8、如果把老爷爷的看花特点与青年们的看花特点以及其他调换一下,行吗?为什么?为什么这样写符合这些人的不同身份?二、学习第四段。1、这段写什么?2、理解“春光似海,盛世如花”句子的意思。三、朗读课文,总结全文。四、作业。1、作业本4、5、6题。2、情地朗读课文。3、选比喻与联想的句段,让学生分清两者之间的不同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公开课教案2教学目标:1.指导诵读苏武牧羊,大体把握意思,想象这段经典爱国歌词描述的情境,体会主人公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2.引导学生通过对这段文字的声调、节奏等诵读技巧,表现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培养学生语感,使学生受到爱国情感的感染和激励,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报国行。教学重点:联

9、系历史背景,理解这段词的大意,体会苏武的爱国情怀,通过诵读表现出作者对汉王朝汉、汉天子的忠贞不二。教学难点:以读促学,赏析歌词的意境。教学准备:1、课前带领学生阅读上下五千年,了解苏武牧羊的故事。2、教师制作课件。教学过程:一、雏音小试我能行1、导入语:前一阶段,我们阅读了大量爱国志士的经典篇章,老师这有几幅图,看你能联想起哪个爱国名人或哪首爱国名篇?敢不敢挑战自己!我知道同学们掌握的爱国经典诗词远不止这些,有的能熟练地背出来的,有的还能唱出来,真好!今天老师又为大家带来了一段经典文字,请看。(出示文字)要想得到它,请先记住老师的秘诀。(点击课件)二、诵读要领一二三一读通 读准自音,注意停顿1

10、、自由读,读正确。2、指名读,相机正音。多音字“难”“教”。3、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这两段文字字数相等,还押韵呐,如果除了标点符号外,会断句的话,读起来更有节奏感,更朗朗上口。4、师生接读,读完画出停顿记号“/”。句号比逗号停顿时间稍长些,那节与节之间就更应停顿了。5、生自由读:读对,读顺,读出节奏来。读给同桌听。二读懂 对照注解,读懂大意1、请大家对照注解默读,相信你一定能读懂这段文字。2、了解苏武的身份(使者),牧羊时间(19年)、地点(北海)、原因(被匈奴扣留)。【指名说大意】汉朝使节苏武出使匈奴被扣留,牧羊19年,历尽艰辛,不辱使命。三读好 想象画面,读出情感1、请女生读上段,男生读下段。

11、听着这两段文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2、可抓住词语或句子来想象画面,再逐句指导读。指导读“雪地又冰天,穷愁十九年”。环境气候:是啊,匈奴地处北方,气候非常寒冷。(冰天雪地、北风呼啸 、人迹罕至、辽阔又荒凉)评价语:你可真会读书,还知道通过语气的延长来体现时间的漫长。抓住“渴饮雪,饥吞毡,牧羊北海边”指导读。北海气候非常寒冷,特别是冬天,北风呼啸,大雪纷飞。北海荒无人烟,一年到头白雪皑皑,连鸟兽也很难见到。在这人迹罕至的北海边,举目无亲,与他做伴的就是那群根本不会说话的公羊和那代表汉朝的符节。(评价语:你这样处理,读出了苏武的孤独,真好。)渴了,抓一把雪塞进嘴里;饿了,撕下身上一块羊皮毡片大嚼

12、。你可知道,这实在难以下咽,难以消化,更难以抵御严寒呐。冷了,只能抱着羊儿取取暖。(评价语:通过你的朗读,我听出了苏武生活的艰难。)【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读,在老师的情境设计下读。】指导读“白发娘,望儿归,红妆守空帏,三更同入梦,两地谁梦谁?”你还看到了什么画面?白发苍苍的老母亲那期盼的眼神,望眼欲穿啊。(引导语:老母亲盼儿归,心急切呀!提示学生语速加快)是啊,妻子面容憔悴,人比黄花瘦。苏武岂是铁石心肠,他也是个普普通通,有血有肉的人,他又何尝不思念他的老母亲,还有独守空房的妻子呢!却只能在梦中相见!无尽的思念,痛苦的思念啊!【齐读,师范读,同学们,听出来了吗?语速由快到慢,语调逐渐变轻,谁梦谁

13、三个字断开,但音断气不断。生练读再齐读。】过渡:同学们,苏武在北海牧羊整整19年,6935个日日夜夜啊,寒冷、饥饿、孤独,思念,个中艰难只有苏武自己知道。但他心里想的是什么?(直接出示句子)心存汉社稷,旄落犹未还,历尽难中难,心如铁石坚。指名读【点评:对,关键词就是要重读。】过渡:单于曾先后派谁和谁来劝苏武归降匈奴?任你单于怎么威逼利诱,我苏武“生是大汉人,死是大汉臣”,绝不归降。(直接出示句子)$任海枯石烂,大节不稍亏,终教匈(_ing)奴,心惊胆碎,拱服汉德威!苏武用坚定的立场,坚贞的意志,让匈奴对汉朝拱手称颂。【这里可读得激昂些。师边范读边加动作,生齐读。】3、读到这儿,你想到用哪些词来

14、形容苏武呢?对,这就叫气节!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4、像我们读过的朱自清、陶渊明等也都具有这样的民族气节,可敬可叹啊!三、声情并茂有妙招1、同学们,诗也好,词也罢,如果不能像演奏家那样将它朗诵出来,实在不能体现它的魅力,不足以吸引人。谁愿意让我们领略一下这段文字的魅力。(指名一男一女分读。)2、知道他们为什么能读好吗?不一定每一篇都读得字字铿锵,句句激昂。(点击课件:标题三) 语速有快慢 语调有高低 语气有轻重3、过渡:让我们带着敬佩,伴着音乐,一齐声情并茂地诵读这段文字。4、同学们,爱国志士苏武的光辉形象与天地同在,于日月同辉,课后推荐大家阅读苏武传。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公开课教案3一、教材简

15、析南沙卫士是六年制小学语文北师大版第12册第六单元的拓展课阅读课文。本单元主题是“英雄”,学生通过对本篇课文的学习,一是要在阅读能力及理解能力上都得到进一步提高;二是在思想上受到启迪和教育,重新理解“英雄”的真正含义,从而培养学生为国争光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本文讲述了驻守在南沙群岛的解放军官兵在岛上遭受的种种困难:高盐、高湿、高温,严重缺乏淡水资源,使人的生理机能面临严峻的挑战,与世隔绝的孤独使他们饱受精神上的痛苦。然而,戍守卫士却勇敢顽强地与恶劣的自然条件做斗争,赞扬了他们热爱祖国,艰苦奋斗,追求作为、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二、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1.教学目标根据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对本册的要求,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的知识学情、智力层次确定本课教学目的要求和教学重点如下:1)快速阅读课文,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找出围绕缺水文章描述的七件事情,进一步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