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概念的哲学考察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06769004 上传时间:2023-11-01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23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体育概念的哲学考察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体育概念的哲学考察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体育概念的哲学考察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体育概念的哲学考察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体育概念的哲学考察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体育概念的哲学考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体育概念的哲学考察(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身体教育概念的哲学考察身体教育哲学(日)佐藤臣彦前言 身体教育与哲学1第一节 问题所在3第二节 方法的探求(略)5第一章 教育的哲学考察6序节 概念分析的基本方法6第一节 教育概念的关系性把握7第二节:教育概念的多层性把握9第三节 关于教育概念的超越性16第二章 关于教育的身体20第一节 体育概念的关系性21第二节 体育概念的多层性23第三节 体育概念的超越性27前言 身体教育与哲学内容提要(A)了解本课程所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B)理解“批判”和“原理”的含义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大家是否知道,“体育”这个语词实际上是由近代外语“身体教育”一词翻译过来的。尽管日常我们在很多场合都使用“体育”这个

2、词,但是在很多场合使用时,原本是“身体教育”的“体育” 实际上已经离开了本来的意义。比如,我们在报纸或电视上看到或听到“体育新闻”这个词时,立刻会将它与“身体教育”的含义联系到一起的人几乎没有。很显然,如果将它们翻译为英语时,前者中的“体育”是“SPORTS”,而后者的“体育”则是“physical education”。也就是说,原本含义为身体教育的“体育”,往往也用在表示SPORTS等身体运动的场合而成为了一个多义词。其实,一个词与它表示的含义内容相脱离甚至失去本来含义的情况并非少见。“体育”一词所出现的多义性不过是其中一例。这一现象本身并不令人奇怪。然而,“体育=SPORTS”这一等式对

3、于像我们这样进行体育学研究的人来说,在各个方面却会导致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很显然,对于从事体育学的学习、工作或研究的我们,明了体育是怎样一回事、体育是什么,其重要性是不言自明的。同时,即便是对于一般人而言,如果将“体育=身体教育”理解为“体育=SPORTS”的话,就可能将体育对于人的存在具有极其重要意义的机能置于完全无知的状态。本课的目的是将体育原本所具有的身体教育的含义(即“体育是什么”,怎样理解它),试图从哲学的立场上来把握其概念,也就是说是从“体育哲学”方面进行的考察。实际上,对“体育是什么”这一最根本的问题的回答,本来就是由“体育哲学”来担当的。但是,“体育哲学”是什么呢?它似乎是不太

4、耳熟的东西。因为一说起体育,首先会使我们联想起来的是强有力的动作或健壮的身体,这种印象会很自然地伴随着体育这个词而出现。但是另一方面,一说起哲学来,它却是与晦涩难懂的知识或是白面书生的形象联系在一起的词。因此,大家可能会产生一种将相互对立的,即健壮的身体与高深的知识勉强拉到一起的感觉。其实,从学科名称的方面来说这并没有什么问题。在汉语中学科命名的方法特别是综合学科的命名,比如“.学”的场合,“”是表示研究对象,“”是表示研究方法。如“生物化学”是以生物为对象,以化学的方法进行研究的学科。而“体育哲学”则是以体育为研究对象,以哲学的方法进行研究的学科。在这里所谓哲学的方法,简单地说就是“批判现状

5、”与“原理的构建”。为了便于理解,我们在这里不得不对“批判现状”与“原理的构建”予以一定的说明,否则,就可能难以理解哲学的方法所包含的含义。哲学产生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读过“苏格拉底对话篇”的人就会联想到那个对所有的事物、事项无休止地连续不断进行追问和批判的苏格拉底。对苏格拉底对话篇内容的简介当然,柏拉图并非是将苏格拉底看成是一个罗嗦贫嘴、具有怪癖的人。正是将“提问”予以彻底地贯彻,终于以“不敬罪”这一罪名被处以死刑的苏格拉底,在柏拉图的眼里成为了哲学者的典范。在柏拉图眼中,苏格拉底不断追求的“那是什么?”,决不是为了将对方陷于尴尬处境的诡辩。然而,这种“对概念的恒定意义(概念的同一性)的

6、追问”,其结果也就具备了对那些自认为已经知道了的人进行“批判”的机能。然而,只要不受到批判,我们的主观认识也就必然会一直原封不动地保持下去。而且在无意中已经形成的固定认识只有在重新受到质疑时,我们才会突然注意到自己说不清楚它。当然,如果我们真诚地接受批判并试图回答“那是什么?”的质疑时,也就必然需要从“概念的恒定意义(概念的同一性)”方面来探讨。由此看来,所谓的批判,意味着对习以为常的、司空见惯的事物、事项或认识的那种非确定性、流动性的超越,以及寻求持续的“概念的恒定含义(概念的同一性)”所必不可少的方法。而对“概念的恒定含义(概念的同一性)”的回答,则意味着是“原理的构建”。因此,“批判”与

7、“原理的构建”实际上构成了同一问题的表里两个方面。一般地说,所谓原理论是指从少数的范畴出发,或者说是从最基本的命题出发,经过纯粹的演绎而构成的理论体系。比如欧几里德的几何学原本(原理)就属于此例。在这里“原本(原理)”的本来含义是“构成要素、元素、字母”,用英文表现则是The Elements。那么为什么被称之为“原理”呢? 欧几里德的几何学原本(原理),是以2、3个定义、5个定理、9个公理为出发点演绎出欧几里德几何学体系的。也就是说,欧几里德几何学体系的基础,是建立在他所发现的极少数的基本命题或构成要素、元素之上,而其他部分则全部都是由纯粹的演绎推论形成的。这样,当我们以某个事物、事项的“概

8、念的恒定含义(概念的同一性)”为对象,依据纯粹的演绎方式建立理论体系时,“原理”也就随之成立了。可以这样说,自古希腊以来,哲学是以“批判”为武器,以各种各样的事物、事项为对象,来构建相应的“原理论”。而当它以“体育”这一事物为对象时,“体育哲学”当然也就应运而生了。在这里,我们的课题是从哲学的立场来回答“体育(身体教育)是什么”这个问题。那么,这个课题更具体地说包括以下两个方面:(A)体育哲学的第一个课题是对目前“体育”认识方面成见(片面性)的“批判”;(B)将“体育”这一概念的恒定含义(概念的同一性),以“原理论”的形态表现出来。当然,这里所说的“批判”绝不是为了批判而进行的批判,也不是基于

9、情感反应的那种“非难”,而是一种操作方法。很显然,如果没有这种理智的批判行为,“原理的构建”是根本不可能达到的。反之,如果“原理论”不存在的话,对现状有效的批判也是不可能的。因为,即便进行批判也无法确定所需要的立足点。也就是说,哲学中的批判现状与构建原理的双方是互相制约的,不能是孤立存在。体育哲学作为哲学当然也不例外。这里所说的现状主要是指体育理论方面的现状。第一节 问题所在在序节中我们已经注意到,体育哲学的课题是围绕有关体育的“现状的批判”与“原理论的构成”展开的。那么,在我们谋求体育(身体教育)的同一概念的恒定含义(概念的同一性)时将会遇到哪些基本问题呢?这是本节的主要内容。内容提要“概念

10、”的问题与(A)语言自身的特性、(B) 文化的特性有着不可分离的性质,而这种性质对于把握概念具有着一定的阻碍性。一 围绕体育(身体教育)的三个水平实际上不仅是作为研究对象的体育,一般地说,对任何事物、事项都可以从三个水平或位相方面将其区别开。这就是“名词”、“事物(自身)”以及“概念”。我们首先从对“名词”的讨论开始。所谓名词即事物的名字。比如说“太阳(Tai Yang)这个词以及发音,是我们给那颗向地球输送光和热、孕育万物恒星起的名字。象这样给事物予以命名可以说是是语言的基本机能。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说,在汉语中是“太阳”这个名词,在英语中则是the sun,在法语中则是lesoleil。同

11、时,在汉语中还可以用“日头”来表示太阳。也就是说,随着时代或语言的不同,即便是对于同一恒星也会赋予不同的名词。这一现象意味着什么呢?它意味着一个名词与它所对应的事物自身之间并不具有绝对的等同性。事物与它所对应的名字之间的关系是随时间与空间的不同而变化的。同时,通过上面的分析也可以注意到“名词”与该名词所指的事物自身之间是具有一定距离的。即“名”与“实”的关联与区别。通常,在我们的日常意识中,在对某一事物或事情用语言予以表述时,往往会认为具备了上面所说的“名词”的位相与“事物”的位相,也就足够了。这种理解隐含的前提是认为“名字(名词)”是直接付着于“事物”的。果真是那样吗?我们以“桌子”为例看一

12、看。在我们日常的意识中,我们会对置于眼前的作为支撑书本等用品的这个物自身,很自然地用 “桌子”这个名词来称呼它。对于这种通常不需思考的、无反省的意识而言,确实如同刚才所说的那样,认为“名字(名词)”是直接付着于它所指称的“事物”。比如在我们每个人前面的课桌,或是办公室的办公桌,或是上小学时使用过的桌子等,我们都可以“zhuo zi桌子”这个名词来称呼它们。但是我们再试着想一想,我们所指的那些具体的“桌子”无论是在形状、颜色、重量乃至材料方面等实际上都是各不相同的。完全相同的、同一的“zhuo zi桌子”实际上是不存在的。因为假若“zhuo zi桌子”这个名词仅仅作为小学校中使用的“桌子”而被命

13、名的话,那么其他的那些支撑书本等用品的物也就无法用该名词称呼它们了。进一步说,如果仅仅是指“我自己”在上小学一年级时曾经使用的那个东西为“zhuo zi桌子”的话,那么其他的人以及后来“我”使用的东西也就无法称之为“zhuo zi桌子”了。当然,在现实这种情况并不存在。实际上我们将上面所说的那些物都统称为“ zhuo zi”。这样一来我们就会发现,实际上“zhuo zi”这个名词并非是与它所指的那个物直接联系在一起的。那么,我们究竟是将“zhuo zi”这个名词付着在什么上的呢?实际上我们不是将“”这个名词付着在作为个别的,作为实体存在的那个特定的物体(即桌子)上,也就是“物”的位相上而是付着

14、于“概念”。那么,这个概念又是什么呢?被称之为近代语言学鼻祖的索绪尔(1857年至1913年)曾经指出“从某种意义上说(注:是从何种意义上说的呢?我以为,这是指当我们已经可以能够运用语词或概念来指称某一事物时。)置于我们眼前的事物与其说是具体的对象不如说是纯粹的抽象物”。索绪尔在这里的意思是说,我们所看到的一切并不是“物自身”,而是“概念”这一抽象物(abstraction)。怎样理解他的这句话呢?正是由于我们具有将“用于日常生活用的用于某些特定功能的台子”(即桌子的概念)抽象为观念性的“概念”,才使得“zhuo zi”这个名词具有了与其对应的物。同理,正是由于我们已经具有了“zhuo zi”

15、这一“概念”,才使得我们即便是初次见到某一作为具体物的“桌子”,我们也能够将它作为桌子予以认识。因此说,在我们与“事物”之间必须有“被称为概念的抽象物”这一中介的存在。 “事物概念名词”这三者的关系当然对于体育也是适用的。也就是说我们实际上不是将“体育”这个名词付着于它所指向的特定事物、事项自身,而是付着于被抽象并且被表象了的“概念”这一位相。如果我们在个别事物、事项的位相(这一水平)来考虑对“体育”的指认,实际上与平常所指认“桌子”一样,“体育”不过是无数个别存在现象的总称而已。在指称处于个别位相的“体育”现象时,它一定是与处于个别位相的其他若干对象相关联的。而且同时,在对个别位相的某一事物

16、、事项命名为“体育”时,当然也就必然需要预先对将什么作为“体育”予以规定。就如同上面所说的那样,我们是将“用于日常生活用的用于某些特定功能的台子”所构成的抽象观念作为“概念”时,才使得“zhuo zi”这个名词具有了对应物一样,将它理解为“用于日常生活用的用于某些特定功能的台子”。对于“体育是什么”这一概念从哲学的角度进行考察时,当然也就不能停留在具有流动性的“名词”这一位相上,当然,也不能执着于个别的多样的事物、事项这一位相上,而是必须从“概念”的位相入手。否则,就不可能辩明体育的同一概念的恒定含义(概念的同一性)。但是,即便将研究对象确定为辩明“处于概念位相的体育”,在我们的面前还有其他一些必须解决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