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线射线线段教学论文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06766715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直线射线线段教学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直线射线线段教学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直线射线线段教学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直线射线线段教学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直线射线线段教学论文(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DJP教学”初探 -线段、射线、直线教学论文DJP教学是指学生在学案的引导和帮助下,在独立阅读教材、自主建构知识意义的基础上,通过与组内同伴进行交流、面向全班讲解以及师生对其讲解进行评析的过程,获得对知识的深入理解、数学思想方法的体验与感悟、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最终达到学会学习、学会交流、学会思考、学会评价的教与学活动。其核心概念是“导学”、“讲解”与“评价”。因此,我们取“导”、“讲”、“评”汉语拼音的第一个大写字母,简称“导学讲评式教学”为“DJP教学”*。在执教线段、射线和直线一课时我尝试运用“DJP教学”的理念,根据DJP教学的基本理念:“把课堂还给学生,把自主权

2、还给学生,把话语权还给学生,把时间还给学生。让知识在对话交流中生成,让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活动过程中形成,让学生在探究学习中成功,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成长。”这种教学方式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特点:1.本节课的学案设计,从学的角度出发,将以往的“教学设计”变成了“学习设计”,把抽象的数学知识改造成为一种学生易于介入、思考、探究的学习形态的知识,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其中的“学习目标”将新课程改革中的三维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融为一体,以学习者的视角表达出来,并且针对性地体现到具体的学习内容之中和学习过程的各个阶段,较好的发挥了导航仪和方向标的作用。本节课是一节概念课,在学习过程的设计

3、中,并没有对相关概念进行硬性的规定,而是以具有层次性的“问题串”来引导启发学生进行自主思考,从已有生活、知识经验出发,通过操作、想象、概括等认知过程,自然地生成了概念性的知识。特别是“问题串”中,前面问题提供了介入的视角或线路,而后面的问题则引发了学生的思考和想象,起到了“开而弗达”之功效。整体来看,学习过程的设计具有引导与自主一体化、过程与结果并重、问题与方法相结合等特点,可使学生在经历体验知识、掌握知识、认识知识的过程中,自然天成地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 2.“DJP教学”将课堂中的“教师时刻”变成了“学生时刻”,使课堂成为知识意义建构的作坊、学生活力展示的舞台、思想交流对话的讲坛。在本节课

4、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他们拥有充分的话语权,既是信息的发出者,也是学习的接收者和加工者。学生通过举例、解释、提问、质疑,使得“线段、射线、直线”以及“直线公理”不再是一种抽象的对象或性质,而是合作对话、视域融合、体现他们特有的智慧和情感的产物。特别是在对话性讲解中,所学习的数学概念、性质及其符号自然的成为了学生的表达交流的工具,从而使他们经历了从直观感知,到内化生成意义,再到解释相关现象或事实的完整的学习探究过程。由于学生亲历了知识产生、形成的过程,使得所学的数学知识不再是冰冷的符号,而是具有真实含义、饱和了学生真切情感的活的知识。3.评价在“DJP教学”中发挥者独特的作用,

5、它不但具有引导、鉴别、激励的功能,而且具有认知生成的功能。在学习过程中有三种具体的评价方式:一是确认学习结果的“对学习的评价”;二是调节学习过程的“为学习的评价”;三是生成知识意义的“学习内评价”。本节课较好的运用了这三种评价方式,将学习过程与评价过程融为一体,学生既是学习者也是评价者,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即学会了知识,也学会了评价、学会了认识。课堂上的多种声音、多种思路、多种表达等,为学生提供了比较、鉴别、选择的条件和机会,丰富了知识意义生成的渠道和层次,可以说,线段、射线、直线等概念的建立和直线公理的理解均是在评价的过程中完成的。虽然,和传授式教学相比,“DJP教学”具有很强的开放性,这种教学彻底改变了传统的全由教师讲解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由听讲变为主讲,由学会变为会学,教师的教学方式也发生了根本的改变,由原先传授为引导,由“一言堂”变为了“群言堂”,真正实现了新课程提倡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但一节课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在学习过程中不能“无限制”地使用时间,要避免那些低效或无效的探究活动,要把时间花在核心内容、奠基性技能和共性问题的学习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