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建筑学校建筑装配式专篇建筑设计说明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06766637 上传时间:2022-08-2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568.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建筑学校建筑装配式专篇建筑设计说明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教育建筑学校建筑装配式专篇建筑设计说明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教育建筑学校建筑装配式专篇建筑设计说明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教育建筑学校建筑装配式专篇建筑设计说明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教育建筑学校建筑装配式专篇建筑设计说明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建筑学校建筑装配式专篇建筑设计说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建筑学校建筑装配式专篇建筑设计说明(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建筑学校建筑装配式专篇设计说明新型建筑装配式设计1、装配式部分技术经济指标装配式技术经济指标项目数量单位备注总用地面积23029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3851.0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22715.0平方米其中:装配式建筑面积17749.0平方米装配式建筑单体明细教学综合楼、14304平方米行政办公楼3445平方米项目预制率不小于20%本项目预制率计算方法根据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16年1月发布的工业化 建筑评价导则第4.1.2条。式中:K 预制率;V丧预制构件混凝土体积:V买叠台构件现浇混凝土体积:V总0.000以上(不含土0.0。)混凝土总体积。预制率估算统计表教学综合楼行政办公楼文体综合楼

2、(体育馆)预制混凝土体积1273.4305.60现浇混凝土体积2887927.31233.0总混凝土体积4160.41232.91233.0预制装配率30.624.802、装配式建筑单体技术配置表阶段技术配置选项本项目实施情况标准化设计标准化模块、多样化组合V模式协调V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预制框架柱预制剪力墙叠合梁V叠合楼板V预制夹心外墙板预制内墙预制女儿墙预制楼梯V预制阳台无外架施工3、主要结构材料1. 混凝土:地上部分:C30, C352. 钢筋:HPB300、HRB400且应符合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筋GB1499的有关规定。3. 型钢、钢板、钢管:Q235B、Q345B;且应符合碳素结

3、构用钢GB/T700和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GB/T1591的有关规 定。4. 焊条E43 (用于HPB300级钢筋、Q235B焊接);E50 (用于HRB400级钢筋、Q345B焊接);且应符合碳钢焊条GB/T5117和低合金钢焊条GB/T5118的有关规定。4、主要荷载2. 0 kN/ m22. 5 kN/ m24. 0 kN/ m21、本工程主要部位的设计活荷载:办公室、会议室阳台卫生间厨房4. 0 kN/ m2室内篮球场4. OkN/ m2普通教室2. 5kN/ m2疏散楼梯3. 5 kN/ m2化学/物理实验室5. 0 kN/ m2设备间7. 0 kN/ m2走廊、报告厅、门厅3. 5k

4、N/ m2非上人屋面0. 5 kN/ m2上人屋面2. 0 kN/ m2注:其余特殊房间按实取值。2. 风荷载:按50年一遇基本风压为0. 45 KN/m2,主体高度无大于等于60m情形, 按0. 45KN/m2计算位移,按0. 45KN/m2计算受力配筋。地面粗糙程度按B类。3. 雪荷载按50年一遇,采用0. 45KN/m2,雪荷载不与屋面活荷载同时组合。4. 地震荷载地震设计参数如下:抗震设防烈度7度,近震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 10g,建筑场地类别暂定为 III类,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5s5、主体结构设计(1) 预制单体信息名称层数高度(m)结构体系抗震等级备

5、注行政楼地上5F20. 20装配整体式框架二级教学楼普通教学楼地上5F20. 20装配整体式框架二级专业教学楼地上5F20. 20装配整体式框架二级(2)、结构分析1. 上部结构主要采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CAD工程部编制的PKPM系列软件(V3. 1) 进行计算分析。2. 各单体计算分析的主要假定及结果计算模型主要假定:地震力计算采用CQC法考虑双向地震扭转效应考虑偶然偏心振型数N15周期折减系数取0. 7 (框架结构)风荷载体型系数取1.36、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及构件设计(1)、装配式体系概述采用部分预制装配式的施工工艺,墙柱为现浇,部分梁、楼板采用叠合梁板。主要 的PC (Precast

6、 Concrete)构件有:叠合梁板、预制楼梯,PC构件在工厂预制而成的。 主要受力钢筋采用RB400,钢筋网可采用HPB300焊接钢筋网。叠合现浇楼盖体系是由现浇钢筋混凝土层叠合而成的复合梁板体系,预制叠合楼板 既是结构的组成部分,又是现浇钢筋混凝土层的永久性模板。叠合板不仅可以等同于现 浇受弯构件,同时还节约了传统现浇钢筋混凝土支模对木材的消耗,仅需在板底设置可 重复使用的钢支撑做可靠支撑,提高了建筑耗材使用周转次数,缩短了施工周期,保障 了施工的质量和精度,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整体质量,并有效降低建筑能耗。预制楼梯为工业化生产,机械化施工程度更高,预制楼梯在工厂整体为清水混凝土 浇筑,外表

7、肌理异常细密。安装也很便捷,减少了现场施工量,真正达到品质坚固,安 装便捷,外表美观。叠合板、现浇梁、现浇竖向构件结构体系结构特点:多遇地震作用和设防烈度地震作用下,按弹性方法进行结构整体分析;罕遇地震作 用下,按弹塑性方法进行结构整体分析。多遇地震作用下结构计算采取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对结构和刚度不对称、不均匀的 结构应考虑扭转耦连振动影响。结构周期比和楼层内最大的弹性层间位移角应满足国家现行规定的限值要求。在考虑偶然偏心影响的多遇地震作用下,楼层最大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与该楼层相 应平均值之比应满足国家现行规定的限值要求,当计算的最大水平位移、层间位移值很 小时,扭转位移比控制可略有放宽。该结

8、构体系中竖向承重构件剪力墙均采用现浇方式,相关结构计算和构造均按照现 行国家规范的有关规定。叠合楼盖为叠合式受弯构件,并在施工阶段设有可靠支撑,对于这两类构件的结构 计算均按普通受弯构件计算;同时叠合构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和叠合面受剪承载力还应 按现行相关规定计算。叠合楼盖中板预制部分厚度为60mm,现浇部分最小厚度为70mni,预制板预制层和 现浇层均设置双向钢筋,配筋计算均按照国家现行的有关规定;同时为了增加预制板的 整体刚度和连接性能,在预制板内设置桁架钢筋。现有规范或相关规范关于应用叠合梁及叠合楼盖的结构体系的阐述如下:在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中,第8. 1.

9、8条注3:现浇 层厚度大于60mm的叠合楼板可作为现浇板考虑。在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第9. 5.1条:施工阶段设有可靠支撑 的叠合式受弯构件,可按普通受弯构件计算,这说明预制叠合梁可以视为等效现浇梁。在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2014)中,第6. 1. 1条:当结构中竖向 构件全部为现浇且楼盖采用叠合梁板时,房屋的最大适用高度可按现行行业标准高层 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规程JGJ3中的规定采用;第6.3.4条:在结构内力与位移计算 时,对现浇楼盖和叠合楼盖,均可假设楼盖在其自身平面内为无限刚性。各单体楼面主要采用叠合现浇楼盖体系,部分楼板采用现浇楼盖体系,楼

10、梯全预制。各单体楼盖体系中,板现浇层厚度为70mm,叠合板的预制部分采用带三角形钢筋桁 架的预制叠合楼板,叠合板吊装就位后,在现场安装顶面钢筋,然后整体浇筑成型。预制板采用的碇强度等级为C30,钢筋采用HRB400o叠合楼板预制部分的厚度为60mm,现浇层最小厚度为70mm;预制板表面做成凹凸 差不小于4mni的粗糙面、在预制板内设置桁架钢筋,以增加预制板的整体刚度和水平界 面抗剪性能,同时,钢筋桁架的下弦及上弦可作为楼板的下部和上部受力钢筋使用。叠合板的钢筋桁架间距不大于600mm,桁架高度为70mm;标准叠合楼板宽度W3500mm,叠 合板跨度根据工程实体情况按标准模数设计。预制楼梯厚度为

11、120mm180mm,为全预制装配式,按设计用途分为预制单跑楼梯和 预制双跑楼梯,预制楼梯宽度宜与楼梯间宽度适当留出10-20mm的可调缝,以便于楼梯 的装配;预制楼梯宜通过钢筋直锚入叠合楼板现浇层部位,与主体形成可靠连接。(2)、PC预制构件叠合梁部分梁采用叠合梁。叠合梁宽度为200300mm,其中现浇部分高度最小140mm,预 制部分高度为结构计算等效高度与现浇部分高度之差。叠合楼板楼板采用叠合楼板。叠合楼板的预制部分的最小厚度为60mm,现浇厚度不小于预 制部分,预制板表面做成粗糙面。叠合楼板跨度根据实际情况按标准模式设计。预制楼板示意楼梯梯段板采用全预制楼梯,预制楼梯通过钢筋直接锚入叠

12、合板现浇部分,与主体形成 可靠连接。梁、板、柱交接刀、意预制楼梯示意mm(3)、典型连接节点或瞰糅而 MW4Rjzz键槽大样图四凸格4预制板与后浇混凝土的结合面(一)段寻旨可键槽大样圈(一)主次梁连接节点(一)(-蜘篥均同髀也甜剧歇支亶蝴j预制梁与后浇混疑土的结合面(一)酬膨翻hxw5mt)主次梁在接节点(二)(海潮wa岫旋梁边跨连接节点以是跚解MO艇接)后勰毓姗JK5d族100主次梁连接节点(三)(癖皴由僦翘眦峻主梁与现浇柱连接节点用# 晟剜:XWLdb:T傕朋.主梁边跨连接节点(两嫩阿辍牍)J: : :)X5C梁与叠会枚连接节点:厂:.3E 即彳A些鲍 1:1 k都:-,;鬲 inn 侦霓

13、 ; 典暗加据、冗忙 ,/ r _,(4)外立面装饰:本工程采用外墙涂料,建筑外饰面后期现场施工。7、工艺设计预制件产品质量要求高,外观美观,尺寸误差小。在生产时采用钢台车和钢模具生 产,钢台车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刚度和稳定性,表面光滑平整;模具选用钢材制造具有 足够的刚度稳定性和平整度,应确保模具安装稳固牢靠,模具的设计应满足合理的拆模 工艺,并便于锚筋能直接伸出,以保证预制件边缘构造符合质量标准,模具尺寸允许偏 差参照模具尺寸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预制构件拆分过程中需重点考虑构件连接构造、水电管线预埋、门窗、吊装件的预 埋及施工必须的预埋件、预留孔洞等,按照建筑结构特点和预制构件生产工艺的要求, 将原结构拆分为叠合梁、叠合板、楼梯板等部件,同时考虑方便模具加工和构件生产效 率,现场施工吊运能力限制等因素。根据结构要求和吊装能力设计拆分位置,满足各个 构件的起吊和安装。预制构件应满足以下拆分原则:1. 不违反现有国家设计、施工、验收规范;2. 保证采用其结构性能不低于现浇结构;3. 不改变原设计图的建筑及结构尺寸;4. 预制构件要有利于生产与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