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练习 (2)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06765729 上传时间:2022-07-2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文练习 (2)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文言文练习 (2)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文言文练习 (2)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文言文练习 (2)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文言文练习 (2)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文言文练习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练习 (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言文练习上谓太子少师萧瑀曰: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近以示弓工,乃曰皆非良材,朕问其故.工曰: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弓虽动而发矢不直.朕始悟向者辨之未精也.朕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乃令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书内省,数延见,问以民间疾苦,政事得失. 导读:唐太宗治下的贞观盛世,其主要成因就是他能够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治理天下是这样,读书上进不也如此吗 注释:近以示弓工:近来把它给造弓的工匠看.脉理皆邪:木头的纹理都不正.脉理,指木纹.务:事务.数延见:经常召见.数(shu),屡次. 一,解释加点的词 1.上谓太子少师萧瑀曰( )2.朕始悟向

2、者辨之未精也( ) 3.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 )4.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 ) 5.联少好弓矢( )( ) 二,翻译 1.自谓无以加. _ _ 2.乃令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书内省,数延见,问以民间疾苦,政事得失. _ _ 三,唐太宗说: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 1.识之犹未能尽指的是什么 _ _ 2.从这段话评价唐太宗的为政. _ _ 李氏之鸠(陈子龙) 李氏有一鸠,能为人言,过于鹦鹉,甚慧,养之数年矣.日则飞翔于廊楹帘幕间,不远去,夕宿于笼,以避狸鼠.见僮婢有私持物及摘花者,必告其主人. 晋人贾于吴者,见之,愿以十金易焉.鸠觉其意,告主人曰:我居此久,不忍去.公必

3、欲市我他所,我且不食.主人绐之曰:我友有欲观汝者,即携汝归耳.至贾家,则舍之去.鸠竟不食,哀号告归.贾人怜其志,且恐鸠死而金无取偿也,遂捐金十之二,而以鸠还李氏.鸩乃食. 导读:这只人格化的鸠鸟,正寄托了作者陈子龙忠于明朝,忠诚不渝的节操,同时也辛辣地讽刺了那些向满清屈膝投降的逆子贰臣连禽兽都不如. 注释:陈子龙:明末的一位忠臣义士.明亡以后,他被清兵逮捕,自杀殉国.楹:堂屋前的柱子.贾(g):做买卖,经商.十金:十两银子.绐(di):欺哄. 一,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慧( )市( )且( )去( ) 竟( )怜( )捐( )乃( ) 二翻译 1.见僮婢有私持物及摘花者,必告其主人. _ _ 2.

4、主人绐之曰:我友有欲观汝者,即携汝归耳. _ _ 三,作者在人格化的鸠鸟身上歌颂其美德,寄托其志向.试概括本文的主旨. _ _ 虹 世传虹能入溪涧饮水,信然.熙宁中,予使契丹,至其极北黑水境永安山下卓帐.是时新雨霁,见虹下帐前涧中.予与同职扣涧观之,虹两头皆垂涧中.使人过涧,隔虹对立,相去数丈,中间如隔绡縠.自西望东则见,盖夕虹也.立涧之东西望,则为日所铄,都无所睹.久之,稍稍正东,逾山而去.次日行一程,又复见之.孙彦先云:虹乃雨中日影也,日照雨则有之. 导读:本篇先写与同事观察虹出现时的情景,后借孙彦先之语,点出虹形成的真正原理:虹乃雨中日影也,日照雨则有之. 注释:熙宁:宋神宗赵顼(x)年

5、号,公元10681077年.契丹:宋时北部少数民族政权.黑水:今辽宁昭乌达盟林西县和克什克腾旗境内.卓帐:竖立帐篷.卓,直立.绡縠(xioh);绡,薄纱.縠,绉纱.都是丝织品孙彦先:与沈括同时的科学家. 一,解释加点的词 1.隔虹对立,相去数丈( )2.久之,稍稍正东( ) 3.扣涧观之( )( )4.都无所睹( ) 5.逾山而去( )6.则为日所铄( ) 二,翻译 1.世传虹能入溪涧饮水,信然. _ _ _ 2.立涧之东西望,则为日所铄,都无所睹. _ _ 三,找出文中出现的表示时间的词:_ 上谓太子少师萧瑀曰: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近以示弓工,乃曰皆非良材,朕问其故.工曰:木

6、心不直,则脉理皆邪,弓虽动而发矢不直.朕始悟向者辨之未精也.朕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乃令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书内省,数延见,问以民间疾苦,政事得失. 导读:唐太宗治下的贞观盛世,其主要成因就是他能够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治理天下是这样,读书上进不也如此吗 注释:近以示弓工:近来把它给造弓的工匠看.脉理皆邪:木头的纹理都不正.脉理,指木纹.务:事务.数延见:经常召见.数(shu),屡次. 一,解释加点的词 1.上谓太子少师萧瑀曰()2.朕始悟向者辨之未精也() 3.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4.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 5.联少好弓矢()() 二,翻译

7、1.自谓无以加. _ 2.乃令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书内省,数延见,问以民间疾苦,政事得失. _ 三,唐太宗说: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 1.识之犹未能尽指的是什么 _ 2.从这段话评价唐太宗的为政. _ 孔子见罗雀者 孔子见罗雀者,所得皆黄口小雀.夫子问之曰:大雀独不得,何也罗者曰:大雀善惊而难得,黄口贪食而易得.黄口从大雀,则不得;大雀从黄口,亦可得.孔子顾谓弟子曰:善惊以远害,利食而忘患,自其心矣,而以所从为祸福.故君子慎其所从,以长者之虑则有全身之阶,随小者之戆而有危亡之败也. 导读:文章借罗雀者之口,说明善惊远害,贪食易得的道理,孔子告诫弟子以所从为祸福,君子慎

8、其所从,可谓警世之言. 注释:罗雀者:张网捕鸟的人.黄口:雏鸟的嘴为黄色.后又借指雏鸟.独:表示转折,相当于却.戆(zhung):愚.败:祸乱,祸害.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大雀从黄口( )2.孔子顾谓弟子曰( ) 3.利食而忘患( )4.善惊以远害( ) 二,翻译 1.大雀善惊而难得,黄口贪食而易得. _ 2.故君子慎其所从,以长者之虑则有全身之阶,随小者之戆而有危亡之败也. _ 三,孔子教育其弟子要慎其所从,与亲_而远_有相似之义. 陨石 治平元年,常州日禺时;天有大声如雷,乃一大星,几如月,见于东南.少时而又震一声,移著西南.又一震而坠在宜兴县民许氏园中,远近皆见,火光赫然照天,许

9、氏藩篱皆为所焚.是时火息,视地中有一窍如杯大,极深.下视之,星在其中荧荧然,良久渐暗,尚热不可近.又久之,发其窍,深三尺余,乃得一圆石,犹热,其大如拳,一头微锐,色如铁,重亦如之.州守郑伸得之,送润州金山寺.至今匣藏,游人到则发视.王无咎为之传甚详. 导读:沈括是北宋著名的科学家,文学家,被认为是中国整部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一本梦溪笔谈流传至今,是中国科学史的里程碑.本篇对人所不常见的陨石的种种特征作了描绘. 注释:治平:宋英宗的年号.震:指雷响.著(zhu):附着,着落.宜兴县:在江苏省.王无咎:人名.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见于东南()2.许氏藩篱皆为所焚()3.是时火息() 4

10、.极深()5.尚热不可近() 二,翻译 1.少时而又震一声,移著西南. _ 2.乃得一圆石,犹热,其大如拳,一头微锐,色如铁,重亦如之. _ 三,文中描写陨石,多使用了_修辞手法,主要写了陨石的哪几个方面 _ 象虎 楚人有患狐者,多方以捕之,弗获.或教之曰:虎,山兽之雄也,天下之兽见之,咸詟而亡其神,伏而俟命.乃使作象虎,取虎皮蒙之,出于牖下,狐入遇焉,啼而踣.他日,豕曝(p)于其田.乃使伏象虎,而使其子以戈椅诸衢.田者呼,豕逸于莽,遇象虎而反奔衢,获焉.楚人大喜,以象虎为可以皆服天下之兽矣.于是野有如马,被象虎以趋之.人或止之曰:是驳也,真虎且不能当,往且败.弗听.马雷口句而前,攫而噬之,颅磔而死. 导读:象虎不是真虎,道理十分明白.如果自己以为像虎就是真虎,那么距离败亡也就不远了. 注释:患狐者:受狐狸扰害的人.或:有的人.无定指代词.牖(yu)下:窗户之下.焉:它.代象虎.啼而踣(b):惊叫吓倒在地.踣,跌倒.驳(b):马名.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乃使作象虎()2.狐入遇焉,啼而踣()() 3.豕曝于其田()()4.被象虎以趋之() 5.颅磔而死() 二,翻译 1.咸詟而亡其神,伏而俟命. _ 2.乃使伏象虎,而使其子以戈掎诸衢.田者呼,豕逸于莽,遇象虎而反奔衢,获焉. _ 三,马雷口句而前,攫而噬之,颅磔而死.这个楚人犯了什么致命的错误 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