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护棚施工方案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06749891 上传时间:2022-10-0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防护棚施工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防护棚施工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防护棚施工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防护棚施工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防护棚施工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防护棚施工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防护棚施工方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太平洋观澜国际工程 C 区临街防护施工方案编制:审核:审批:浙江新东阳建设集团有限公司2014年 8月19日目录1 编制依据2 工程概况3临街防护部署4 防护棚的搭设方法5 安全及注意事项1 编制依据1.1 太平洋观澜国际工程 C 区施工图纸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1.3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1.4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1.5 太平洋观澜国际工程 C 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2 工程概况太平洋观澜国际工程 C 区由太平洋建设集团吕梁兴洋德云建设集 团有限公司开发, 山西中方森特建筑工程设计研究院设计, 山西华厦 建设监理有限公司监理, 浙江新东阳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总承建。 该工 程位于兴县

2、县城连城大道88号,总建筑面积为144000 m2,结构形式 为剪力墙,地下两层,其中地下一层为储藏室,层高为3m地下二层平战结合为乙类常6级二等人员掩蔽所,层高为3 m。其中4#楼为 地上八层为住宅,共两个单元,1#、2#、3#、5#、6#、7#楼为地上一二十六层为住宅,层高均为3m室内外高差0.3m0.9m,建筑总高度 78.9m。该工程 5#、 6#、 7#楼东侧面紧挨酒店道路,因此按要求在建筑物 的东面搭设防护棚,以防止坠物落下伤人。3 临街防护部署 为了防止高空坠落物体对东侧行人和车辆的伤害,在有效的做好 5#、 6#、 7#楼高层住宅楼结构临边防护的同时,须在道路上搭设安全 防护棚

3、,做到行人、车辆和住户的安全。3.1防护棚的构造3.1.1道路防护棚的构造根据道路宽6m,搭设长度172m,采用2501型钢立柱、1201型钢 檩条和40厚木架板搭设防护棚,防护棚的搭设形式为门式宽度 6m, 搭设形式见下图:防护棚搭设的总高度为7.3m,两侧立杆间距4m,立杆上方垫200 宽40厚贯通木板满铺防护板。每层防护板之间设置横杆,横杆的间 距为4m以便架住木板,防护板距地面的净高度为 5.5m。为了防止落 在防护棚上的物体弹出伤人,防护棚顶部外侧设120I型钢檩条“人”字架和彩钢屋面板,立杆的间距1m整个通道两侧立面满挂绿色安全密目网,形成封闭结构。3.2本工程使用外防护架所有楼四

4、周采用水平安全网进行外防护,从十层顶板结构柱开始搭设水平安全网,搭出建筑外墙 6m最低点距室外地面保持 6m净空,外口要高于里口 60cm,里口 与建筑物绑扎,里外口在每个系结点上边应与支撑架、建筑物紧靠, 并用一根独立的系绳连接, 系结点沿网边均匀分布, 其距离不得大于 750mm。系结点应符合打结方便,连接牢固又容易解开,受力后又不 会散脱的原则。321水平安全网使用锦纶阻燃材质,网眼不得大于8cmX8cm,安全网不得有损坏及腐朽的, 新网必须有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 旧网 必须有允许使用的质量证明或合格的检验记录方可使用。3.2.2 水平网的架设安装:安装前必须对网及支杆、横杆、锚固点进行

5、检查,确认无误后 方可开始安装。安全网以系结方便,连接牢固又易解开受力后不会散脱为原 则。多张安全网连接使用时,相邻部分应紧靠或重叠。平网安装时不宜绷得过紧,应外高内低(外侧高出50m)网的负载高度在 5m 以内时。网与其下方(或地面)物体表面距离不得小于3m。在张挂安全网时应事先考虑到在临时需进出料位置应留有可 收起的活动安全网,当吊料时将网收起,用完时立即恢复原状。3.2.3 利用钢吊杆架设安全网无窗口的墙可采用钢吊杆架设建筑安全网,在墙面预留洞,穿入销片,用销子楔紧,锁片上有14孔,以便挂吊杆安全网,钢吊杆为 12钢筋,长约1.56m,上端弯钩,弯 钩背面焊有一挂钩以挂安全网用。 下端焊

6、有装设斜杆活动铰座和靠墙 支脚,在靠近上端弯钩(挂钩)处还焊有墙板和挂尼龙绳的环,靠墙 板的作用是为保证吊杆受力后不发生选装3.2.4 使用、维修、保养:安全网在使用中必须每周进行一次外观检查,杂物及时清理。当受到较大荷载冲击后, 应更换新网或及时进行检查, 看有无 严重变形、磨损、断裂、连接部位脱落等确认完好后, 方可继续使用。按GB5725-85规定使用中每3个月应进行试验绳强力试验(或 根据说明书进行试验) 。 .3.2.5 安全网的清理:清理安全网需要进入安全网,事先必须先 检查安全网的质量,支杆是否牢靠、确认安全后,方可进入安全网清 理,清理时应一手抓住网筋,一手清理杂物,禁止人站立

7、安全网上, 双手清理杂物或往下抛掷。 清理杂物时, 地面应设监护人, 禁人入内, 或是加设围栏。3.3 材料准备250I 型钢立柱、 120I 型钢檩条、8#、12#铁丝, 14#钢丝绳、钢丝网、40厚木板,1500X 6000绿色安全密目网、锦纶阻燃白网等。4 防护棚的搭设方法4.1 防护棚搭设的准备工作搭设防护棚所选用的 250I 型钢立柱、 120I 型钢檩条、彩钢板、脚 手板、安全网必须采用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合格产品。 在搭设前必须 由专职安全员进行质量检查确认, 符合要求后方可使用。 在搭设过程中架子工长要加强检查,发现有不符合要求的产品立即更换脚手板:采用 40 厚宽度不大于 20

8、0 白松木板,两端各设 12#镀锌 钢丝箍两道,腐朽的脚手板不得使用。4.2 防护棚的搭设防护棚搭设时应设警戒区,在防护棚两端设警司牌(夜间设红色 警示灯)并有专人监护。4.2.1 防护棚搭设4.2.1.1 在搭设防护棚前应对安装工进行书面安全、技术交底,明 确搭设要求和施工方法以及安全注意事项,并由专职安全员监督实 施。4.2.1.2 防护棚架子搭设顺序和方法,由一端向另一端推进,由下 向上分步进行。421.3防护棚架子立杆下铺设40厚贯通木板,立杆间距4m,搭 设立杆应拉通调直确保立杆整齐美观。4.3 防护架子拆除4.3.1 必须有专业架子工长负责指挥, 设警示灯和警戒区, 禁止非 作业人

9、员进入防止物体打击。4.3.2 防护架子拆除顺序由上而下按步拆除, 先拆防护栏杆、 防护 木板和横向水平杆,在依次拆上部的纵向水平杆。拆除剪刀撑前,必 须搭设临时加固斜支撑, 预防倾斜,作业人员必须 3 人以上配合作业。4.3.3 拆防护架子杆件,必须由 3 人协同操作,拆纵向水平杆时, 应由站在中间的人向下传递,严禁向下抛掷4.3.4 拆下的材料必须分类安照制定的地点码放整齐4.3.5 拆除时严禁物料碰撞高压线,确保操作人员的安全。4.3.6 拆至底部时,应先加临时固定措施后,再拆除。5、安全注意事项5.1. 防护架搭设人员须是经过考核合格的专业架子工, 持证上岗, 上岗人员应定期体检,身体

10、不适合者严禁上架子作业。5.2. 防护架施工人员必须正确戴安全帽,正确佩挂安全带,穿防 滑鞋等方可作业。 认真执行施工规范及技术交底等有关规定, 作业中 相互照应,材料上下传递严防脱手。不得嘻笑打闹,严禁酒后作业。5.3. 水平网下方不应堆放物料,网内杂物及时清理。5.4. 两组钢管角架跨度过大时,中间适当加斜支挑,斜支杆下脚 琐牢。5.5. 安全网支搭完毕后经生产副经理组织搭设班组、使用班组、 技术负责人、安全员验收合格后方许使用。5.6. 水平网交付使用后严禁私自拆解,如因施工需要拆解时,必 需经现场生产、技术负责人和安全员批准,并应及时复原绑牢。5.7. 所有的架子,经过大风、大雨后,要

11、进行检查,如发现倾斜、 松扣、崩扣要及时修理。5.8. 防护架的构配件质量按相应标准进行检验合格后方准使用。 架子搭设尺寸、 构造要求符合方案设计及技术交底要求, 不得随意改 动减少。防护架搭设过程中,如操作层施加荷载前、每搭完 10m 高 度、搭至设计高度等阶段,要进行质量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校正。5.9. 五、六级以上大风及大雾、雨天气应停止架上作业,雨后上 架子操作应有防滑措施。5.10. 设专人负责对防护架进行经常检查和保修, 特别是大风与大 雨后,重点检查各主节点处杆件的搭设,连墙杆、支撑通道口门洞口 等的构造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扣件螺栓是否松动等。5.11. 在防护架使用期间, 严禁随

12、意拆除下列杆件: 立杆主节点处 的大、小横杆,纵横向扫地杆、连墙杆、剪刀撑、防护栏杆、挡脚板 等。要拆除上述任一配件均应采取安全补救措施, 并报项目部有关人 员批准。5.12. (JGJ46-2005)的有关规定执行。在防护架上进行电气焊 作业时,必须有防火措施及专人负责看守。5.13. 拆除防护架必须经有关部门的批准, 有相应的拆除方案, 并 认真向操作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拆除时地面应设围栏和警示标 志,派专人看守, 严禁一切闲杂人员入内。 拆除顺序应自上而下进行, 连墙杆必须与防护架同步拆除。 拆下的杆件、 脚手板等应上下有人传 递,严禁高空抛掷。6 经济效益6.1总长度为172m,宽为6m。架体材料和安装为 280元/m2, 40 厚木架板材料为3000元/m3。6.2 架体:172 6 280=288960 元,木架板:1726.04 000=123840元。合计: 288960+123840=412800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