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选考)2021版高考生物总复习第7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与免疫第26讲神经调节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06746079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 页数:51 大小:1.8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选考)2021版高考生物总复习第7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与免疫第26讲神经调节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浙江选考)2021版高考生物总复习第7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与免疫第26讲神经调节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浙江选考)2021版高考生物总复习第7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与免疫第26讲神经调节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浙江选考)2021版高考生物总复习第7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与免疫第26讲神经调节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浙江选考)2021版高考生物总复习第7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与免疫第26讲神经调节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选考)2021版高考生物总复习第7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与免疫第26讲神经调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选考)2021版高考生物总复习第7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与免疫第26讲神经调节(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浙江选考)2018版高考生物总复习第7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与免疫第26讲神经调节第26讲 神经调节考纲要求1.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区别必考(a)、加试(a)。2.神经系统的作用必考(a)、加试(a)。3.神经元的种类、主要结构及特性必考(a)、加试(a)。4.动作电位的概念必考(a)、加试(a)。5.神经冲动的产生、传导与传递加试(b)。6.反射的概念、过程及结构基础必考(b)、加试(b)。7.大脑皮层的功能加试(a)。考点一反射与反射弧1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1)神经元的结构(2)神经元的特点神经元是一种可兴奋细胞,即受到刺激后能产生神经冲动并沿轴突传送出去。(3)兴奋在一个神经元中传导的方向

2、为树突胞体轴突。(4)神经系统的重要作用感受体内、外环境的变化,并相应地调节人和动物多方面的活动,使机体适应外部环境的各种变化。2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形式反射(1)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刺激感受器所发生的规律性反应。(2)结构基础反射弧最简单的反射弧为二元反射弧(如膝反射)。(3)特点:反射弧中任何一个环节损伤,反射活动都不能实现。思考诊断1(1)如下图表示反射弧的结构示意图,请推断:依据g神经节可推断e为传入神经元,则f为感受器,c为反射中枢,b为传出神经元,a为效应器。上图可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其中d突触的存在决定了兴奋传导方向只能是单向的。图中有3个神经元。直接刺激b,能够引

3、起肌肉收缩,这不属于(属于、不属于)反射。(2)c位于脊髓中,据此可判断该反射弧完成的反射属于哪类反射?提示由于脊髓中的反射中枢属于低级的神经中枢,该反射弧完成的反射不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所以为非条件反射。(3)如果反射弧中的某个结构被破坏,则反射还能否发生?为什么?提示不能发生。因为只有保证反射弧结构的完整性才能发生反射活动。2反射是高等动物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两种类型,下列实例中属于非条件反射的是,属于条件反射的是。(填序号)望梅止渴膝反射眨眼反射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学生听到铃声向教室奔跑题型一神经系统的作用、神经元的结构及特性1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下列关于

4、反射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望梅止渴、排尿反射都需要大脑皮层参与才能完成B一些反射可以形成也可以消失,比如学生听到铃声后急速赶往教室C条件反射一定需要反射中枢参与,非条件反射则不一定D高级中枢控制的反射一定是条件反射答案B解析望梅止渴是条件反射,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才能完成,但排尿反射是非条件反射,无需大脑皮层的参与也能完成,A错误;条件反射可以形成也可以消失,如学生听到铃声后急速赶往教室,B正确;无论是条件反射还是非条件反射,都需要在反射中枢的参与下才能完成,C错误;脑中的反射中枢都是高级中枢,但其中的一些反射中枢控制的反射如下丘脑中的呼吸中枢控制的反射是非条件反射,D错误。2(2016东阳市

5、校级期中)下列关于神经系统和神经元的叙述,正确的是()A神经系统是由神经元构成的,神经元一般包括胞体、树突、轴突三部分 B神经系统最基本的活动形式是反射,最简单的反射只涉及3个神经元 C神经元的基本特性是受到刺激后会产生神经冲动并沿树突传送出去 D神经元接受刺激后产生的神经冲动就是动作电位答案D解析神经系统是由神经元和更多支持细胞(神经胶质)所组成,A错误;神经系统最基本的活动形式是反射,要完成一个完整的反射活动至少需要传入神经元和传出神经元,即至少需要2个神经元,B错误;神经元的基本特性是受到一定强度的刺激后会产生神经冲动并沿轴突传送出去,C错误;神经元接受刺激后产生的神经冲动就是动作电位,

6、D正确。图形解读反射类型的速判法题型二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3如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伸肌肌群内既有感受器又有效应器B参与反射弧的神经元的胞体不都在b中C若在处施加一个有效刺激,a处膜电位的变化为内负外正内正外负内负外正D在处施加刺激引起屈肌收缩属于反射答案D解析由图可知,为传入神经元,为传出神经元。脊神经是混合神经,所以图中伸肌肌群内既有感受刺激的感受器,又有产生运动的效应器;反射弧的神经元的胞体不都在b中,传入神经元的胞体在b外的神经节中;为传入神经,当a感受到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其变化是由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但恢复静息时,又变为内负外正;反射是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

7、,机体对刺激感受器所发生的规律性应答,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活动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4下图表示人体的某反射弧模式图,请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图中,是反射中枢,是传出神经元,是传入神经元B刺激时,会产生具体效应的结构是C结构在组成上包括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D切断,刺激时,会产生具体效应的结构是答案C解析该图是反射弧的结构模式图,可以判定表示反射中枢,表示传入神经元,表示传出神经元,表示效应器,表示感受器;刺激时,效应器会产生具体效应;效应器包括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切断,会破坏反射弧的完整性,刺激时,效应器不会产生效应。方法技巧反射弧中传入

8、神经元和传出神经元的判断(1)根据是否具有神经节:有神经节的是传入神经元。神经节如图中的c。(2)根据脊髓灰质内突触结构判断:图示中与“”相连的为传入神经元(b),与“”相连的为传出神经元(e),灰质内的为中间神经元。(3)根据脊髓灰质结构判断:与膨大部分相连的为传出神经元,与狭窄部分相连的为传入神经元。(4)切断实验法:若切断某一神经,刺激外周段(远离中枢的位置),肌肉不收缩,而刺激向中段(近中枢的位置),肌肉收缩,则切断的为传入神经元,反之则为传出神经元。考点二神经冲动的产生、传导与传递(加试)1动作电位的产生和恢复(1)产生静息状态(极化状态):外正内负(K外流,Na通道关闭)去极化反极

9、化状态:内正外负(Na内流,K通道关闭)复极化极化状态:外正内负(K外流,Na通道关闭)(2)传导2突触的信号传递(1)辨析图示填出名称。(2)兴奋传递过程(3)突触的类型:第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在第二个神经元的胞体、树突或轴突处组成突触,神经末梢和肌肉间也可构成突触。(4)兴奋在突触处传递的特点和原因特点:单向传递。原因: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思考诊断1根据下图受刺激部位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变化曲线回答相关问题。(1)oa:极化状态,外正内负,此时K通道开放。(2)ab:去极化状态,Na通道开放。(3)bc:反极化状态,外负内正,Na继续内流。(4)cd:极化状态恢复,K外流。

10、2如图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产生和传导的示意图,据图回答有关问题。(1)图中兴奋部位是A(用字母表示)。(2)图中弧线最可能表示局部电流方向。(3)图中兴奋的传导方向是AC和AB。3不同化学递质的受体是否相同?如果某种药物与某化学递质的受体结合,会对兴奋的传递造成怎样的影响?提示受体具有特异性,不同的化学递质具有不同的受体;药物与受体结合后会抑制化学递质与受体的结合,抑制兴奋的传递。1确认静息电位与动作电位2突触结构及兴奋在突触中传递的相关知识归纳(1)突触前膜分泌化学递质的方式为胞吐,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不需要载体,但消耗能量。(2)突触小泡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化学递质的分泌与线粒体有关。(

11、3)突触间隙内的液体属于组织液,突触后膜上受体的化学本质为糖蛋白,化学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的结合具有特异性。(4)突触后膜可能是下一个神经元的胞体膜、树突膜或轴突膜,也可能是传出神经元支配的肌肉细胞膜或腺体细胞膜。(5)兴奋在突触中的传递体现了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化学递质、激素等属于信号分子。题型一静息电位、动作电位的产生及曲线分析1(2016绍兴一中统考)如图为膝反射弧结构示意图及动作电位在神经元上传导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伸肌肌群既有感受器又有效应器,兴奋可在反射弧上双向传递B若在图1中处施加一个有效刺激,c处膜电位会发生由内负外正内正外负内负外正的变化C在图2中CD段,神经纤

12、维膜正处于极化过程D图2中D点时细胞膜内侧的Na浓度不可能比外侧高答案D解析从图示可知,伸肌肌群既有感受器又有效应器,由于突触结构的存在,兴奋在反射弧上只能单向传递,A项错误;由于c连接的是屈肌肌群,若在图1中处施加一个有效刺激,会抑制c神经元兴奋,B项错误;在图2中CD段,Na内流,形成动作电位,神经纤维膜处于去极化过程,C项错误;D点时细胞膜内侧的Na浓度虽然增大,但仍比外侧低,D项正确。2下图表示神经纤维在离体培养条件下,受到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及恢复过程中的电位变化,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ab段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Bbd段主要是Na外流的结果C若增加培养液中的Na浓度,则d点将上移D若受

13、到刺激后,导致Cl内流,则c点将下移答案B解析在未受到刺激时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bd段产生了动作电位,主要是Na内流的结果;若增加培养液中的Na浓度,会使Na内流的量增多,动作电位增大;若受到刺激后,导致Cl内流,使膜内负电荷增多,静息电位增大。题型二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分析3.右图为突触结构和功能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恰当的是()A瞬间增大轴突末梢细胞膜对Ca2的通透性会加速化学递质的释放B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C过程表示化学递质进入突触后膜所在的神经元D过程可避免突触后膜持续兴奋答案C解析瞬间增大细胞膜对Ca2的通透性,会加速化学递质的释放,A正确;由于化学递质的释放方式是胞

14、吐,故化学递质的释放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B正确;过程只能说明化学递质能促进钠离子进入突触后膜,化学递质并没有进入突触后膜所在的神经元,C错误;过程表示化学递质重吸收进入突触前膜所在的神经元,可避免突触后膜持续兴奋,D正确。4下图表示当有神经冲动传到神经末梢时,化学递质从突触小泡内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的机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化学递质存在于突触小泡内可避免被细胞内其他酶系破坏B神经冲动引起化学递质的释放,实现了由电信号向化学信号的转变C化学递质与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上相应的离子通道开放D图中离子通道开放后,Na和Cl同时内流答案D解析化学递质存在于神经末梢内的突触小泡中,生物膜的分隔作用可避免其被细胞内的其他酶系破坏。神经细胞上的神经冲动属于电信号,化学递质属于化学信号,神经冲动引起化学递质的释放,实现了由电信号向化学信号的转变。从图中可以看出,化学递质与受体结合的效应是引起相应的离子通道开放,使下一个神经细胞兴奋或抑制。图中离子通道开放后,若该神经细胞膜外侧Na大量内流,从而导致膜内侧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外侧,Cl内流会使神经细胞受到抑制,两者不能同时发生。题型三膜电位的测定5将记录仪的两个电极分别放置在神经纤维膜外的a、c两点,c点所在部位的膜已被损伤,其余部位均正常。下图是刺激前后的电位变化,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