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中学政治教学应用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06726956 上传时间:2023-10-0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活化中学政治教学应用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生活化中学政治教学应用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生活化中学政治教学应用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生活化中学政治教学应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活化中学政治教学应用(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活化中学政治教学应用 一、生活化教学在我国中学政治教学中应用的特点1.生活化。生活化是最主要的特点,尤其是教学资源的生活化。中学政治本身就是一门生活化很强的学科,对于培养和完善中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初中阶段重在培养,高中阶段重在完善。思想政治课教学资源的源头便是丰富多彩的社会资源,社会资源便出自于生活,教学源自生活,生活效劳教学,可见生活化教学是中学生政治教学的根源,同时也是中学政治教学的大势所趋。2.理论化。理论与理论是辨证存在的,中学政治教学从来不缺乏理论的表达,而生活化教学可以看作是对于理论的支撑,特别是教学内容的理论化。中学政治教学不仅教给学生马克思主义的

2、根本观点,还教给学生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等,当然还包括形形色色的社会现象等。总之,我国中学政治教学的内容主要没有丰富的教学内容做理论支撑,那么中学政治教学将是空洞乏味的。3.人性化。现如今,随着我国中学政治教学新课改的逐渐深化及改革效果的逐渐显现,中学政治老师越来越重视详细问题详细分析,也就是通常我们所说的因材施教,更加人性化。尤其是近年来乡土教材和校本教材开发力度的加大,其教材的编写更加照顾;学生的个性,为生活化教学在中学政治教学中的应用提供了肥沃的土壤;,防止了填鸭式;教学的死板。二、生活化教学在中学政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1.教学理念的生活化。老师的教学理念可以不同,但可以

3、做到相似。教学理念的生活化大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学理念要以人为本,着眼于学生的实际学习和生活,学生才是最终的受益者。第二,教学理念要源于生活,又要高于生活。第三,教学理念的更新要伴随着社会生活环境的变迁,一层不变的教学理念是没有的。第四,每个老师对于教学理念生活化的见解不同,要和而不同。2.教学方法的多样化。要想使生活化教学真正深化到中学政治教学中,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是不可或缺的,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可以使老师的教学策略更富于变化性和针对性,活泼课堂气氛,可以间接效劳于生活化教学在中学政治教学中的应用。中学政治课堂的教学方法有很多: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演示法、参观法、练习法、

4、实验法、案例教学法和实习法等,这里可以举个与生活化教学联络比拟亲密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中学政治老师应用比拟广泛的教学方法,也是理论与理论结合较为完美的贴近生活并且符合生活化教学方式的教学方法。比方某节课讲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时,老师随即便用到了案例教学法。桑兰,一个美丽的女孩,一个前程似锦的女孩,然而,一场意外却改变了她的命运。那是1998年7月,桑兰在美国纽约参加第四届世界友好运动会期间,在训练时不幸造成严重的颈椎脊髓损坏,使胸部以下完全瘫痪。从跌倒的那一刻起,她便不再是体操冠军,不再有平静的生活,甚至很难再行走,可17岁的桑兰却坦然擦去父母、亲友的泪水,她说:别难过,我

5、会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这便是生活化教学在中学政治教学中应用的一个缩影。3.教学内容的生活化。教材虽然是早已经编写好的,但是教学内容的安排却是活;的。当前中学政治课堂中存在的最大的问题便是空洞乏味的理论过多导致的学生毫无兴趣可言。笔者认为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可以从校园、家庭和社会三个方面来挖掘。校园是学生最熟悉不过的环境了,老师的政治教学可以从校园中取材很多,校园建立以及同学间的关系等等,甚至可以将新课改的实验点这些校园中发生的大事参加进经济、政治学的课堂,这些与学生生活亲密联络的内容可以使学生感到自豪感,更有兴趣学习。家庭也是生活化教学重要的教学内容,中学政治课是对学生进展思想品德教育的主阵地,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节俭持家、邻里团结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都是生活化教学可以重点关注的局部。社会是生活化教学内容最为丰富的舞台,中学思想政治课新课标强调要将课程内容与社会生活相联络,要注重反映社会中的热点和焦点。三、总结总之,生活化教学是中学政治教学的大势所趋,教学与生活实际上本身就是亲密联络的,正如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的思想,这也与中学政治新课改所倡导的精神所一致,值得推广和发扬下去。 孙泽洋 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法政学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