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人教A版必修5系列教案:1.1.2余弦定理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06717269 上传时间:2022-11-1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人教A版必修5系列教案:1.1.2余弦定理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二人教A版必修5系列教案:1.1.2余弦定理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二人教A版必修5系列教案:1.1.2余弦定理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二人教A版必修5系列教案:1.1.2余弦定理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二人教A版必修5系列教案:1.1.2余弦定理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二人教A版必修5系列教案:1.1.2余弦定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人教A版必修5系列教案:1.1.2余弦定理(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精品数学教学资料1.2余弦定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余弦定理的两种表示形式及证明余弦定理的向量方法,并会运用余弦定理解决两类基本的解三角形问题。2.过程与方法:利用向量的数量积推出余弦定理及其推论,并通过实践演算掌握运用余弦定理解决两类基本的解三角形问题,3情态与价值:培养学生在方程思想指导下处理解三角形问题的运算能力;通过三角函数、余弦定理、向量的数量积等知识间的关系,来理解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与辩证统一。教学重、难点重点:余弦定理的发现和证明过程及其基本应用;难点:勾股定理在余弦定理的发现和证明过程中的作用。学法学法:首先研究把已知两边及其夹角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进

2、行量化,也就是研究如何从已知的两边和它们的夹角计算出三角形的另一边和两个角的问题,利用向量的数量积比较容易地证明了余弦定理。从而利用余弦定理的第二种形式由已知三角形的三边确定三角形的角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 C如图11-4,在ABC中,设BC=a,AC=b,AB=c,已知a,b和C,求边c b aA c B(图11-4)二、新课讲解:联系已经学过的知识和方法,可用什么途径来解决这个问题?用正弦定理试求,发现因A、B均未知,所以较难求边c。由于涉及边长问题,从而可以考虑用向量来研究这个问题。 A如图11-5,设,那么,则 C B 从而 (图11-5)同理可证 于是得到以下定理余弦定理:三角形中任

3、何一边的平方等于其他两边的平方的和减去这两边与它们的夹角的余弦的积的两倍。即 思考:这个式子中有几个量?从方程的角度看已知其中三个量,可以求出第四个量,能否由三边求出一角?(由学生推出)从余弦定理,又可得到以下推论:理解定理从而知余弦定理及其推论的基本作用为:已知三角形的任意两边及它们的夹角就可以求出第三边;已知三角形的三条边就可以求出其它角。思考:勾股定理指出了直角三角形中三边平方之间的关系,余弦定理则指出了一般三角形中三边平方之间的关系,如何看这两个定理之间的关系?(由学生总结)若ABC中,C=,则,这时由此可知余弦定理是勾股定理的推广,勾股定理是余弦定理的特例。例题选讲:例1在ABC中,

4、已知,求b及A解:=cos=求可以利用余弦定理,也可以利用正弦定理:解法一:cos解法二:sin又,即评述:解法二应注意确定A的取值范围。变式训练1:(tb4800601)在ABC中,若b=4,c=6,A=600,求a的值。(答:2)例2(课本P7例4)在ABC中,已知,解三角形解:由余弦定理的推论得:cos;cos; 变式训练2:在ABC中,若,求角A(答案:A=120)例3:在ABC中,bcosAacosB试判断三角形的形状解法一:利用余弦定理将角化为边bcosAacosB,bb2c2a2a2c2b2,a2b2,ab,故此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解法二:利用正弦定理将边转化为角bcosAacos

5、B又b2sinB,a2sinA,2sinBcosA2sinAcosBsinAcosBcosAsinB0sin(AB)00A,B,AB,AB0 即AB故此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变式训练3:在ABC中,已知,判断ABC的类型。解:,即,cos0,角A为钝角.所以.三、课堂小结(1)余弦定理是任何三角形边角之间存在的共同规律,勾股定理是余弦定理的特例;(2)余弦定理的应用范围:已知三边求三角;已知两边及它们的夹角,求第三边。四、课时必记:余弦定理:三角形中任何一边的平方等于其他两边的平方的和减去这两边与它们的夹角的余弦的积的两倍。即 五、分层作业:A组:1、在ABC中,若a2b2+c2,则ABC为_;若

6、a2=b2+c2,则ABC为_;若a2b2+c2且b2a2+c2且c2a2+b2,则ABC为_(答: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2、(tb4800603) 在ABC中,已知:(a+b+c)(a+b-c)=3ab,则角C=_(答:600)3、(tb0146901)在ABC中,已知a=7,b=3,c=5,求最大角和sinC。(答:最大角为:A=1200,sinC=)4、(tb0146902)在ABC中,B=300,AB=2,面积S=,求AC的长。(答:先求得BC=2,再求得AC=2)B组:1、在ABC中,已知sinBsinCcos2,试判断此三角形的类型解:sinBsinCcos2, si

7、nBsinC2sinBsinC1cos180(BC)将cos(BC)cosBcosCsinBsinC代入上式得cosBcosCsinBsinC1, cos(BC)1又0B,C,BCBC0 BC故此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2、(tb0146903)在ABC中,试判断这个三角形的形状。(答:化弦化简,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C组:1、(tb0147004)已知:k是整数,钝角ABC的三内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1) 若方程组有实数解,求k值。(2) 对于(1)中k值,若sinC=,且有关系式(c-b)sin2A+bsin2B=csin2C,试求A、B、C的度数。(答:(1)消去y对判别式判断:,所以得k=1,2,3;(2)先求得C=450或1350,再求得B=450或1350,但是C=1350不合舍去,所以求得A=1200,C=450,B=15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