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业选择中兴趣与适合哪个更重要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06715005 上传时间:2023-11-2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1.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职业选择中兴趣与适合哪个更重要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在职业选择中兴趣与适合哪个更重要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在职业选择中兴趣与适合哪个更重要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在职业选择中兴趣与适合哪个更重要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在职业选择中兴趣与适合哪个更重要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在职业选择中兴趣与适合哪个更重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职业选择中兴趣与适合哪个更重要(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在职业选择中,兴趣与适合哪个更重要2013 年中国高校毕业生已经达到 699万,被称为“史 上最难就业季”。2014 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 727 万人,相 比 2013 年增长 28 万人次,再创历史新高,被冠以“更难就 业季”称号。据悉,2015 年高校毕业生人数还将增加,国内 外经济增速趋缓,提供的新岗位极为有限;国内市场预期差和 企业转型升级,企业对劳动力需求下降;劳动力总量供大于 求,结构失衡。以上三方面因素将使 2015届毕业生面临的 就业形势更加严峻。面对如此“骨感”的现实,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职业选择, 实现成功就业,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毕业生选择职业应该考虑的因素很多,包括社会

2、需求、 竞争程度、个人适合度、职业(行业)发展潜力、个人兴趣 等。本文仅探讨个人兴趣与个人适合度两个因素,哪个在职 业选择中更重要。观点一:根据兴趣择业才能发挥所长 兴趣是注意与研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积极态 度与倾向,是在一定需要的基础上,在社会实践中发生和形 成的。它在人的职业选择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是进行职业 选择的重要依据。当外界环境限制较少时,人们更倾向于选 择自己感兴趣的职业。有研究表明,如果一个人从事自己感 兴趣的工作,就能发挥其全部才能的80%90%,长时间保 持高效率并且不会感到疲劳。案例一:曾经有一年,笔者所带班级里有 10 个男生就 业于车管所。每天和汽车打交道,是每

3、个男孩都喜欢的。但 是 3 年下来, 10 人中仅有 3 个人留在了车管所,其余的都选 择了其他的职业。对比一下,笔者发现,留下来的学生有以 下共同特点:性格温和,善于和人打交道,做事严谨,但有 些循规蹈矩;离开的学生虽各有不同的原因,但他们也有一个 共同的性格特点:不甘于按部就班,喜欢冒险创新。笔者曾 经问过他们关于工作的感受。留下的学生都觉得在车管所工 作起来如鱼得水,并且与周围同事形成了良好的工作关系; 而辞职的学生则感觉工作枯燥乏味,每天重复相同的内容令 其无法忍受。案例二 :有一个女孩子,性格外向,开朗活泼,勤奋, 吃苦耐劳。笔者遂推荐她到国家机关工作。一段时间后,其 领导对她的工作

4、给予了肯定性的评价,并表示在实习期过后 可以正式录用她。然而,实习期过后,女孩并没有留下签约。 在大多数人的眼里这可是难得的好机会,而女孩却选择了放 弃。当笔者问她原因时,她表示周围的人都一直埋在头工作, 彼此间没有交流,感觉太压抑。后来,笔者又推荐她去了其 他国家机关的接待窗口工作。她在那里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性 格优势,吃苦耐劳、善于沟通、乐于助人。由于出色的工作 表现,她很快被提拔为部门主管。案例三:有一个男生,毕业分配被推荐到央企的安全保 卫部门工作。与同龄人相比,其工资、福利待遇应该说都是 较优越的。但是,一年后他却辞职了。当被问起原因时,他 解释道,在那里一天到晚无事可做,什么都学不到

5、,感觉是 在浪费青春。辞职后他自己找了一家影楼当小工,每月的工 资仅够吃饭,还要低三下四地受人白眼,同学都为他惋惜。 然而,3 年之后,他成为行内小有名气的摄影师,专门为一 些大型跨国公司的产品拍摄照片。他说:“我就是喜欢尝试 新东西,而摄影能够满足我创新的需要,每张照片都有我的 灵感,都能表达我的新想法。”观点二:完全按照兴趣择业不现实首先,兴趣具有不稳定性,而稳定就业是择业的目标。 个体在生命早期所形成的兴趣是不稳定的,只有到了一定的 年龄阶段,才能形成稳定的、现实的职业兴趣。职业环境的 变化和社会生活的日益丰富、科学技术的发展、新行业和新 职业的不断出现,都会对人的兴趣产生影响。有的人兴

6、趣一 经形成就稳定不变,尽管以后兴趣面不断拓宽,但却始终保 持原来的职业兴趣。然而,这种人毕竟是少数。大多数人的 职业兴趣都处于频繁变化之中,缺乏稳定性和持久性。后者 很容易对某一职业产生兴趣,但很快又会被另一种职业所吸 引。这种态度很难适应职业生涯的要求,对于个人职业发展 和稳定就业也是极为有害的。其次,兴趣是培养出来的,是从性格中生长出来的。性 格是个性心理特征中的核心部分,是一个人稳定的态度系统 和相应习惯了的行为风格的心理特征,它具有相对的稳定 性。兴趣是可以慢慢被培养的,而人格特质却很难改变的。 这种稳定性,与职业发展的稳定性要求相吻合,能帮助个人 获得稳定的职业发展需要。以案例三中

7、的男生为例,在去影 楼打工之前,他从没接触过摄影,更别说爱好摄影了。但是, 摄影能够很好地满足他性格中创新的需要。每一张照片都可 以表达他的新想法,这使他乐在其中。当然他还有其他的兴 趣,都和创新相关,比如滑雪、户外生存,甚至是成人积木 比赛。这也说明在择业中,毕业生应该去思考自己到底适合 什么工作,而不只是单纯地考虑是否喜欢。很多人找工作都 会从自己的兴趣着手,然而,能不能在一个工作中长期发展, 往往都跟自己的性格适合度有关。至于什么样的工作适合自 己,首先应该考虑的是自身的性格特点,其次应考虑自己的 能力是否能够达到职业要求。由此可见,毕业生根据性格选择自己的职业,能使行为 方式与职业工作

8、相吻合,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一技 之长,从而得心应手地驾驭本职工作。因此,教师应该根据 学生的性格特点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择业。例如:理智型性 格、喜欢周密思考的学生,善于权衡利弊得失,故适合管理 性、研究性和教育性的职业;情绪型性格的学生,通常表现为 情感反应比较强烈和丰富,行为方式带有浓厚的情绪色彩, 故适宜于艺术性、服务性的职业;意志型性格的学生通常表现 为行为目标明确,行为方式积极主动,坚决果断,故多适应 经营性或决策性的职业。理清自己的性格适合哪种职业后,接下来就要考虑个人 能力问题了。中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应该具备以下个人能力:组织能 力、沟通能力、领导能力、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号

9、召能力 适应能力等。在知识经济时代,学习能力是最重要的,因为 知识总是在更新,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个人能力的计算公式为:P=EXAXSP:个人能力;E:该员工从事该工作的天赋能力;A:该员 工工作努力程度;S:该员工获得的支持。由此可以看出,能力是个动态指标。它随着个人的年龄、 工作年限、勤奋度等的增加或减少而变化。能力可以在实践 和学习中增长。毋庸置疑,教师在指导学生择业时要引导他 们选择与现有能力相匹配的岗位。但是,教师不应该以静态 的角度去看待这一问题,而应该把岗位和职业联系起来,用 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所以,在指导学生选择岗位时,教师要 考虑的关键因素还包括岗位的可发展性以及学生的能力能 否随着岗位的提升而得到进一步提升。有的学生的提升空间 大,教师应该向其推荐空间发展大的岗位。例如在案例二和 案例三中,两个学生就找到了适宜提升自己职业发展的岗 位。有的学生提升空间较小,适合平稳发展,教师就不要推 荐他们去竞争激烈的岗位,而是让他们随着社会或行业的整 体发展而发展。例如案例一中的情况。综上所述,教师在指导学生选择职业时应该把性格是否 适合,能力是否可持续发展作为主要考虑因素。(作者单位:北京市实美职业学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