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册语文:第5单元 20庄子故事两则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06708891 上传时间:2022-11-0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下册语文:第5单元 20庄子故事两则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九年级下册语文:第5单元 20庄子故事两则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九年级下册语文:第5单元 20庄子故事两则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九年级下册语文:第5单元 20庄子故事两则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九年级下册语文:第5单元 20庄子故事两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下册语文:第5单元 20庄子故事两则(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语文资料 精品资料“体验型课堂”学习方案语文(九年级下册)班级姓名学号 20庄子故事两则第一课时 惠子相梁【学习导言】庄子和孔子一样,同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智者,但庄子与孔子的面貌截然不同,今天让我们走近庄子。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译读课文,掌握重要词语和句子,感知惠子和庄子性格的差异,理解庄子的志趣。 课前尝试:试读课文、资料助读、积累词语、翻译句子、评改订正 【试读课文】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顺课文。【资料助读】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人。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子生活在一个社会矛盾极其尖锐的时代,做过漆园吏。他不满现实,不与统治阶级合作,据传楚王曾以千金相邀为相

2、,被其拒绝。庄子对后人的影响主要是庄子一书,共33篇,分内篇、外篇、杂篇。内篇7篇为庄子所作,外篇15篇和杂篇11篇一般认为是其门人和后学者的伪作。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鲁迅先生称赞“其文则汪洋辟阉,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郭沫若也评价说:“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绝无仅有。”因而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积累词语】1给加点字注音,然后读一读,写一写(两遍)。惠子相梁( ) 鹓( )( ) 醴泉( ) 鸱( )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 ) 2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写

3、出下列加点词的意思。夫鹓发于南海( ) 非梧桐不止( ) 非醴泉不饮( ) 于是鸱得腐鼠( )【翻译句子】1.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2.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评改订正】自己检查、批改。(或同桌互相检查、批改) 课内对话:再读课文、疏通文意、整理词句、赏读寓言、评价人物、拓展阅读 【再读课文】1听读:听老师范读课文。2自读:放声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把握断句。3演读:读出文言味,请其他同学评议。【疏通文意】我结合课文注解,基本上读通了课文,了解了文意。但是还有几个文言字词难以理解,我把它们摘录出来,请求大家的帮助。 【整理词句】 试着解释下面的加点词,注意其词性和意义。

4、惠子相梁 ( ) 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 ) 或谓惠子曰( )【赏读寓言】读读惠子讲的这则寓言,说说它的情节。惠子相梁中比喻巧妙贴切,我知道“鹓”比喻 ,“鸱”比喻 ,“腐鼠”比喻 。想想庄子讲鹓故事的用意是什么,写下我的理解。 【评价人物】读了这则故事,说说文中的惠子和庄子的为人。 惠子 庄子 【拓展阅读】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庄子秋水1译读这则故事。2在这则材料中,庄子借乌龟

5、的故事表达了自己的理想,对此谈谈我的理解。 课后反审:完成作业、评改反审 1.完成作业本1-4题。2.读了惠子相梁和秋水后,想想我们该如何对待功名利禄?把自己的想法写在下面横线上。 “体验型课堂”学习方案语文(九年级下册)班级姓名学号 编写者:刘明 审核者:许海连20庄子故事两则 第二课时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学习导言】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译读课文,掌握重要词语和句子,赏析庄子的辩论艺术,进一步理解庄子的人生态度,并客观而准确地认识庄子与惠子的关系。 课前尝试:试读课文、积累词语、资料助读、评改订正 【试读课文】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顺课文。【积累词语】1给加点字注音,然后读一读,写一写(两遍

6、)。 鯈鱼( ) 濠梁( ) 汝( ) 2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写出下列加点词的意思。游于濠梁( )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 是鱼之乐也( ) 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 出游从容( ) 固不知子矣( ) 请循其本( )【资料助读】庄子是一个身处乱世,博学多才,家境贫寒而又有志节的知识分子。他服膺老子学说,继承与发展了老子关于“天道无为而自然”的哲学思想。他追求“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和万物平等共生,和外界契合无间的境界。他还推崇“自然”,反对“人为”。因此,庄子对于外界的认识,常带着观赏的态度,将主观的情意发挥到外物上,而产生移情同感的作用。【评改订正】自己检查、批改

7、。(或同桌互相检查、批改) 课内对话:再读课文、疏通文意、翻译句子、分析“辩论”、拓展阅读 【再读课文】1听读:听老师范读课文。2自读:放声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把握断句。3演读:读出文言味,请其他同学评议。【疏通文意】我结合课文注解,基本上读通了课文,了解了文意。但是还有几个词句难以理解,我把它们摘录出来,请求大家的帮助。 【翻译句子】1.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2.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分析“辩论”】1通过读故事,我知道了庄子和惠子辩论的问题是: 他们的辩论谁更有理呢?我的看法是: 2庄子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这体现了他的心境。说说我的理解。 3庄子的哲学观让我们感受到生活中诗意的存在,谈谈我的体会。 【拓展阅读】庄子送葬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郢人垩慢其鼻端若蝇翼,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