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说课稿认识钟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06676975 上传时间:2023-10-30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说课稿认识钟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说课稿认识钟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说课稿认识钟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说课稿认识钟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说课稿认识钟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说课稿认识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说课稿认识钟(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说课稿 认识钟一说教材:认识钟表是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内容。本节课要求学生对整时的认识,是学生建立时间概念的初次尝试,也为以后“时、分”的教学奠定了基础。教材在编写上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生动具体的学习数学。按照“认识钟面结构整时的读写法时间观念建立”的顺序编写。一般来说,一名6岁的儿童每天起床、吃饭、上课都要按照一定的时间进行,这样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就感知到了时间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因此,我把本节课的目标定为: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钟面的外部构成;结合生活经验总结出认识整时的方法;知道表示时间的两种形式。二、说教法学法:这一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的学生。

2、他们年龄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在35分钟的教学中容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据这一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采用了愉快式教学方法为主,创设情境,设计了多种游戏,让学生在游戏和活动中学习。同时我还采用了动像发现教学法,让孩子们通过画钟、谈钟合作交流发现钟面的结构,这样既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认知兴趣,而且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了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画一画、说一说、做一做、找一找、拨一拨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动眼、动耳、动脑、动口,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来学习新知,积极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三、总体设计:本节课我安排了四

3、个教学环节:(1)创设情境,诱发兴趣。(2)自主参与,探索新知。(3)应用新知,解决问题。(4)引导学生总结全课第一层:创设情境,诱发兴趣。在这个环节中,我首先出示闹钟声和录音让大家猜谜,当同学们猜出闹钟,再说说它的作用。这样引出课题。目的在于引发学生强烈的兴奋感和亲切感,营造积极活跃向上的学习氛围,为学习新知创设良好的情景。第二层:自主参与,探索新知在这一环节,我分了两大步骤来完成:第一步骤是画一画钟面,做一做钟面在这一部分内容里,我注重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回忆自己平常所看到的钟面并把它画下来。同时选两个画得有代表性的同学在黑板上板书出来。接下来全班交流,引导学生观察别人的钟面与自

4、己的看发现了什么?充分的让学生说一说。第二步骤是学习整时的认、读、写。学生在生活中虽然有的能认识整时,但概念是模糊的,为了更好的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我将3个钟面板在黑板上,学生通过观察对比、讨论交流,最后达成共识:这三个钟面的分针都指12,引导总结出当分针指12时,时针指几就是几时。为了更好的让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对时针和分针的区分,做一个时针和分针交朋友的小游戏。最后让学生动手*作,拨一拨,在这里教师作示范按顺时针拨动钟面,再让全班同学参照老师的方法,一人说时刻,一人拨钟面。这为今后的教学作铺垫。在教学整时的两种写法时,我先介绍汉字“时”表示的方法,在教学电子表形式

5、时,充分利用教材,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桌子上放着什么?你在哪儿见过这样的钟?自然巧妙地把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打开学生的记忆大门,使学生从生活中找出答案,通过对8时的两种书写形式的教学,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了整时两种写法,再通过练习,让学生板演黑板另外两个钟面的写法。使学生学以致用,促使知识内化。第三层:应用新知,解决问题在这一环节中寓教于乐,溶练习于游戏中,让学生玩乐中巩固知识,在这里我主要设计了三大板块,1:小朋友一天的作息安排。2:找朋友。3:生活情境体验。1出示课本例图小朋友的一天,让学生边看图边互相说“小朋友什么时间在做什么”然后让学生评一评他的安排合理吗?这样将数学课堂教学变为学

6、生认识生活,认识数学的活动课,体现“数学源于生活,赋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也为后面的作业打下铺垫。;2在找朋友中,让学生全员参与,给每个小朋友都带上头饰(钟面、整时的两种写法),让时间相同的小朋友握手做个好朋友。这样设计让学生进一步巩固钟面和两种记时方法的联系,同时以调动了全班学生的积极性,又将课堂气氛推向了一个高潮。3通过去买东西的生活情景体验,启发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身边的问题,初步建立时间观念,自觉养成遵守和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第四层:引导学生总结全课我先让学生说说在这35分钟里学会了什么样?你是通过什么方法知道的?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妈妈帮助下为自己设计一份作息时

7、间表。以上是我对“认识整时”这部分内容的分析和教学设想位置教案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人教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位置。2.教材简析:位置这一内容是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了上下、前后和左右等方位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用两个数表示一个物体在平面中的位置(即从两个维度来确定物体的位置),初步渗透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思想,学好这部分内容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有非常重要的意义。3.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使学生能够在具体的情景中, 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2)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让学生说一说、画一画、动一动等活动,使学

8、生能从两个维度来确定物体的位置。小学数学一年级比一比说课稿 一、说教材 分类和比较是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也是学生学习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本课教学以“帮妈妈放衣服”为主情境,通过妈妈与小朋友的对话,引发学生利用生活经验,学习比较“厚薄”,同时根据图中提供的花瓶、琉璃球、瓷马等物品还可以比较“长短”、“多少”、“大小”、“轻重”、“粗细”、“高矮”等。通过“在情境图中找一找,比一比”,让学生自己寻找可比的对象,选择比较的标准来“比”,给学生较大的自由发挥空间,体现“以人为本”、“以发展为宗旨”的素质教育新理念和目标。 二、说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使学生学会比较事物的

9、多少、大小、轻重、高矮、长短、远近、宽窄、粗细、厚薄等。 (2)、让学生在比一比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能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有关在活动中探索在合作中创新数学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说课稿一、把握教材,定位目标1、教材在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人民币是义务教育所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内容要求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初步学会解单位元、角、分之间的换算;教育学生要爱护人民币,要勤检节约。新教材更关注学生的经验与兴趣,通过现实生活中的生动素材引入新知,

10、健抽象的数学具有丰富的现实背景,努力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材料和空间,以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为导向,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遵循学生的认识渗透到创设的特定特定情境中,使学生积极投入到每一个数学活动中,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思维、发展、归纳、新知,在思维中展开新的活动,使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逐步形成学好的数学思维习一年级下册数学找规律说课稿 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88和89页,找规律的例1例3及“做一做。”2、教材简析“找规律”是数学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领域内容的一部分,在第一学段和第二学段都规定了这部分内容

11、。传统教材中没有单独编排数字和图形的排列规律,只是在练习中有少量的习题;有关探索规律的内容是新编实验教材新增设的内容之一,也是数学课程教材改革的一个新变化。“找规律”中是一个独立的单元,并且作为新单元的第一课,非常重要。本单元是从形象的图形排列规律,颜色交替规律慢慢过渡到抽象的数列规律,如果这节课没有把握好,那么对学生后面的继续学习将会造成阻碍。3、教学目标使学牛通过观察、试验、猜测、20以内退位减法说课稿一、关于教材: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第一课时十几减9。2、教材简析:20以内退位减法对进一步学习多位数计算和其他数学知识非常重要

12、,必须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计算方法。作为第一课时尤为重要,通过系统学习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为十几减几的学习构建基本的学习思路。3、教学目标: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理解十几减9的算理,构建20以内退位减法的基本思路。正确计算十几减9的题目。找规律说课稿一、说教材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找规律的第一课时内容。在一年级下册教材中,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图形和数的简单排列规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继续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实验、猜测等活动探索图形和数列的排列规律。与一年级下册教材相比,本册教材最大的变化就是图形和数列的排列规律稍复杂一些,如图形的排列呈现形状

13、和颜色的循环变化。教材的内容选择注意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而且活动性和探究性较强。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使学生知道并且能找到图形的排列规律,知道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会用数学。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说课材料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中的例1、例2及相关练习。一、 教材分析和学生分析1、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结合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情景,引导学生从观察生活中的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角的几何图

14、形。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加深他们对角的认识。数“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复习课说课一,说教材: 简便计算 这一课是上海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四年级第一学期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乘法的意义并且对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以及除法的定律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力求突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所以整个教学过程要求以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为主,通过学生的观察,归纳,运用等数学学习形式,让学生去感受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学生在认知的过程中熟练地应用乘法结合律和连除的简便计算等一些定律并把前面一节课所学知识与今天的内容联系起来,从而更好地进行简便计算,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与效果. 二,说教法:

15、 根据本节课的教材内容和编排特点,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采用自学讨论法进行教学.师生作适当归纳或总结性的讲解;最后进行巩固练习.通过这种教法,引导学生充分提出问题并充分讨论问题,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活动的组织者. 三,说学法: 学生自主学习,小组交流的方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改变过去教师教,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 真分数和假分数说课稿一、说教材1、说课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69页例1、例2。2、教材地位及作用:学生在三年级已初步认识分数,但那时所学的分数都是分子小于分母的分数,所以,学习这节内容,使学生比较全面地理解分数概念与培养对分数的数感,起着重要的作用。3、教学目标的确定:当今时代是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社会信息化的时代,所以教育也要追随时代发展的步伐。遵循课标提出的“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教育理念,确定本课教学目标如下:使学生理解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说课一、 说教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