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与城市青年对养老方式的预期态度比较研究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06674746 上传时间:2023-09-0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与城市青年对养老方式的预期态度比较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农村与城市青年对养老方式的预期态度比较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农村与城市青年对养老方式的预期态度比较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农村与城市青年对养老方式的预期态度比较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农村与城市青年对养老方式的预期态度比较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村与城市青年对养老方式的预期态度比较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与城市青年对养老方式的预期态度比较研究(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村与城市青年对养老方式的预期态度比较研究摘要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据权威机构发布的信息,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达到1.78亿,预计到“十二五”将超过2亿。但是养老问题并没有引起社会的关注,本文运用查阅文献资料的方法,对农村与城市青年对自己将来养老方式预期态度进行研究分析,分别从价值观(对孝道的理解,个人主义方面)、对他人照顾老年人的经验,对国家政策(养老保险制度、商业保险)认识程度三个方面进行了比较。得出结论认为,价值观方面,农村青年更注重老年人的物质保障,而忽视了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城市青年虽然在照顾老人方面存在经济优势,但是傍老一族人数也在增加。经验方面,农村青年对他们照顾老年人认

2、可程度很低认为只有自己的子女才能真心照顾好,而城市青年认为,其他人一样能照顾好老人的生活。政策方面,城市青年对国家养老制度、商业保险和社会公共养老机构都比农村青年认可度高。同时,城市和农村青年都表示国家养老保险制度还有待完善,社会公共养老机构建设也有待加强。关键词:农村青年、城市青年;养老方式;预期态度目 录一、引言1(一)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11.研究背景12.研究意义1(二)文献综述11.研究现状12.小结2(三)相关概念介绍21.青年群体的概念22.养老意愿的概念33.养老模式3(四)研究设计3二、农村、城市青年群体价值观比较3(一)对孝道的理解3(二)个人主义方面3三、农村、城市青年群体

3、对其他人照顾父母的认识4四、农村、城市青年群体对政策认识的比较4(一)对养老保险制度的认识4(二)对商业保险的认识5五、结论和建议5(一)结论51.农村青年往往忽略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城市青年傍老一族增加52.农村青年更认可家庭子女养老,城市青年对国家养老保险制度、商业保险以及养老机构认可度高53.农村青年群体养老意识逐渐提高6(二)建议61.加强孝道教育,巩固家庭养老62.发展养老机构,鼓励机构养老63.探索新的养老方法,完善养老体系建设6参考文献7一、引言(一)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1.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成绩,人民的生活步入了小康水平,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变得丰

4、富多彩,生活环境的改善,生活质量的提升使得我国人口的人均寿命增加,社会老龄化人口逐年增多。由于我国计划生育制度的实施,我国独生子女数量变得越来越多,在老人养老问题中,在农村表现为“空巢老人” 较多,在城市表现为“421”家庭很多。如何更好的应对城市和农村养老问题是国家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2.研究意义 老人养老问题,一方面可以体现出子女孝道和责任心的大小,另一方面可以体现出我国社会整体养老机制的建设。我国传统的养老方式是“养儿防老”,老人靠儿女居家养老的方式一直是我国最普遍的养老方式。养老方式的选择一般要考虑到社会养老制度的健全程度、自身的居住方法喜好,以及老人的收入情况等等。在农村和城市不同的

5、生活环境下,研究农村和城市青年对自身养老意愿的预期态度对于了解我国青年群体的想法,进一步了解我国养老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然后加以改善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对此,笔者利用工作业余时间,对我国青年群体对自身养老的态度进行了有类别的分组调查,包括当代农村青年群体和城市青年群体。通过分类访谈调查和探析,分析他们各自对自身养老预期态度的不同,研究其影响因素。根据影响因素总结出社会以及青年应该如何更好的采取各自的措施,共同面对当前我国老龄化加快社会背景下的老年人养老问题,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二)文献综述全球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严重,使得各国老年人口的养老问题都更为突出,成为一个不能忽视的焦点。即使是社

6、会保障制度比较完备的西方发达国家也不例外。青年群体在养老中往往占据着主体地位,对老年人的经济支持、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方面给予的多少关系着老年人养老的环境好坏和身心健康,对青年人如何看待将来自身这个问题不仅困扰着各国的学者,也引发了众多学者的研究兴趣,从不同的角度对不同的青年群体的养老预期态度进行探索和研究,并产生许多优秀的研究成果。 1.研究现状对青年大学生的养老意愿的探究李雨适(202X)中指出,在与一部分美国大学生谈到为什么没有大学生选择老人护理院作为年迈父母的最佳居住安排的原因时,一些青年人指出,他们的理念是可以接受父母搬到退休人员中心或者生活协助中心居住,但不可以接受父母搬到老人护理院

7、居住,因为他们认为搬到老人护理院居住就意味着被动地接受护士的帮助而且在等待或面临着死亡,所以许多美国青年大学生都表示他们不可以接受自己的父母生活在如此的环境当中。对农村青年农民养老意愿的研究肖云,文莉(202X)指出农村青年具有以下意愿特征:一是在出资比例合理的前提下参加社会养老保险意愿较强;二是年老时用土地换取最低生活保障意愿增强;三是愿投低档保金的人数偏多,保金额增加投保人数递减;四是对养老院等社会养老形式接受度低。并通过分析影响青年农村养老意愿的因素,得出目前青年农民对社会养老是一种矛盾的想法,收入的多样化、土地保障的弱化、传统的养老观念以及政府的行为都是影响青年农民社会养老意愿的重要因

8、素。江巍(202X)中利用对江苏四市农村地区的调研数据,采用描述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影响该区域中青年农民选择正规化养老模式的意愿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青年农民比中年农民对愿意选择正规化养老模式的积极性比例上要高出26个百分点。农民的年龄、婚姻状况、职业、受教育程度、家庭和睦程度、居住地离城市的距离以及对社会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的认知程度对其愿意选择通过正规化途径养老的概率有着显著的影响,且各地区间差异性也对其有着一定程度的显著性。对大学生独生子女群体的养老意愿探析孙海燕,孙媛媛(202X)中对在校大学生独生子女进行了意愿调查,在被调查的82名大学生独生子女中,46.3的调查

9、对象选择视情况而定,他们没有对自己的父母养老做出一个系统的规划,而是表示在今后的现实生活中,根据自身的情况来为父母选择最合适自己和父母的生活及养老方式,这与现代大学生自己前途还未明朗也有关系。53.7的调查对象也对父母有自己的养老方式规划,他们有一部分人选择与父母一起居住,在这部分人里男性又占多数,占男性被调查总数的28.1,而女性只有16.0,这与中国传统的家庭养老观念是分不开的,22.0的调查对象选择在婚后才与父母分开居住,同样的也是男性在大多数,这可能是因为男性在生活自理能力上不如女性,对于自己生活要处理诸多家庭琐事的方面也准备不足。97.6大学生独生子女都还是选择传统的方式为父母养老,

10、而只有2位同学为父母选择养老院的形式养老,由此可见中国的养老院机构还不被大家所接受,需完善我国的养老机构,管理我国的养老机构工作人员,培养养老机构服务人员的素质。 2.小结 目前,许多国内学者对青年群体自身养老预期态度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研究,但是一般都是针对特定的一类群体(例如城市独生子女、在校大学生)进行研究,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青年群体中具有代表性的城市青年和农村青年进行分类调查,分析两个群体的不同之处和影响因素,指出各个群体养老的担心之处和思想认识的不足,进而提出一些建议和对策,帮助不同青年群体更好的面对养老问题。 (三)相关概念介绍1.青年群体的概念青年概念正式确立于19世纪。前此

11、,各民族对年轻人均有各自的称谓。如俄罗斯语称 “OTPOK”,意为没有说话权力的;中国古语一般称“少年”、“后生”及“郎”等。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之后,特别是18世纪基督教创办青年联合会以来,青年一词始正式出现。1919年五四运动后,“青年”一词在中国逐渐被广泛使用。青年一词的含义在全世界不同的社会中是不同的,而青年的定义随着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环境的变幻一直在变化。联合国于1985年国际青年节,首次将青年节定为18至24岁之间的人。目前来说,对青年的年龄界限不一,联合国界定为15-24的人,世界卫生组织界定为16-44的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界定为13-34岁的人,中国国家统计局界定为11-34岁的

12、人,共青团界定为18-40的人。本文中按照国家统计局的界定方法,研究群体为我市11-34岁的农村和城市人群。农村青年实际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户籍为农业户口,一年内半年以上生活在农村的青年;另一种是户籍为农业户口,一年内半年以上生活在城市的青年。城市青年指的是户籍为城市户口的青年。 2.养老意愿的概念 养老意愿就是自己对将来自身养老或者其他人养老方式和方法的一种想法。养老意愿的选择可以反应出青年群体对当代社会养老的认识,也可以反应出当代社会在养老问题中存在的一些不足和问题。3.养老模式目前,我国的养老模式主要有四种。一是传统的居家养老。老人年龄到一定的岁数后,失去劳动能力,和子女居住在一起,靠子

13、女照顾养老。二是,社会机构养老。老人在敬老院、老年公寓以及其他社会养老机构生活,有的机构需要交纳一些费用,有些机构是政府开办的公共免费养老机构。三是自己养老。老人靠自己的退休金、保险、政府救助等固定收入,自己居住,自己照顾自己。还有就是集中模式的结合,例如老人自己居住,子女或者老人自己聘请保姆或者社会机构的服务人员进行家庭护理;老人和子女居住,同时也享受小区老年人服务机构的照顾,这些情况都是多方照顾的情形,更利于老年人的生活和身心健康。 (四)研究设计 通过对农村城市青年群体价值观的比较、对他们照顾其父母态度的比较、以及对国家政策和养老机构的认可程度比较,研究他们的不同点和相似处,并对他们对自

14、身养老态度进行分析,提出一些措施帮助他们以后的养老,更好的解决社会养老问题。本文主要采用访谈法和文献研究法来研究探析,对农村与城市青年对养老方式的预期态度进行比较研究。二、农村、城市青年群体价值观比较 (一)对孝道的理解在农村,相当多的低龄老人还在劳作,种庄稼或从事农副业,可以自己照顾自己,也可以照顾家庭1。但是现在农村由于经济上的负担和土地的限制,成年后的子女大多会与老人分家,分家后如果距离远,与老人的联系是非常有限的,而依靠土地获得经济收入需要大量的劳动力的投入,活到老干到老则是现在许多农村老年人生活的真实写照,甚至有很多年过70岁的老人还在农业生产的第一线。如果没有子女的帮助,一旦他们丧

15、失劳动能力,不能从土地上获得收入,生活风险和困难程度将会很高。敬老、养老观念的淡漠使子女经济上不愿赡养、生活上不愿照料老人,更不愿从精神上慰籍老年人,农村养老问题存在巨大危机,处理不好还会影响社会的发展和稳定。城市青年人对老年生活的认知主要从自身家庭状况以及传媒信息中获取,往往把老人定位于“弱势群体”,目前基于社会现实中的各种问题,例如:计划生育要求独生子女,城市养老制度不完善,社会福利较少等,因此大多数城市青年对自己将来的养老问题表示担忧。由社会承担或分担养老的责任在三代人中获得普遍认同。调查中,不少被访者流露出“年轻时为社会做了奉献,年老后社会不能弃之不顾”的想法2。可见,城市青年对自己的养老问题充满信心,这也与年轻有活力,对未来充满自信有很大关系。(二)个人主义方面农村青年接受到的教育水平先对较低,由于家庭经济或者兄弟姐妹较多等原因,上学时间段,在个人要求上相对也较低,普遍存在追寻相对简单的生活条件,对老人也只是一些简单的照顾。家庭养老是我国除土地养老外的又一传统养老观,有着深厚的历史与文化渊源。孝观念在传统社会里被绝对化、宗教化,家庭养老观也就被理念化了。特别在比较落后的农村,家庭养老的观念更加根深蒂固。我国的农村青年文化水平较低,受传统养老观念影响,大多数农村青年都不愿意去养老院,普遍采取家庭养老的方式。3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