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学习资料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06673302 上传时间:2023-03-3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书法学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书法学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书法学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书法学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书法学习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书法学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书法学习资料(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篆书有大小篆之分,其书写的方法大致是一样的,主要是有其文字繁 简的差别。大篆较繁,小篆较简,其书体的结构也就由茂密变得较为疏朗。 结体上,大篆接近于甲骨文,结体错落有致,呈自然质朴之美。其用笔纯 用中锋,用力匀平,流转自如。小篆的结构是以大篆演变而来,其结体较 大篆更为工整齐律,呈匀称整饰之美。其用笔不但纯用中锋,而且笔势更 为圆转流畅,显得朴茂端重。篆书经数百年的演变,其字体虽有狭长、宽扁、尖削凝重之不同,但 有共同的特征就是从不规则的形态而渐趋于规则的弧形圆写,从方峻的笔 划变为匀称称的线条,而习学篆字大都有相当笔龄,握笔相当稳健,因此 可选用羊毫毛笔来书写,尤其长锋羊毫或长锋兼毫更能臻于

2、至善境界。隶书是将小篆的书体去其繁复、增减其体而创立。结体更为端正整齐, 呈秀丽端庄之美。其用笔,如以汉隶为例,主要是横画的变化,蚕头雁尾, 一波三折,尽情地舒展,呈委婉波状之势。如果说,篆书以弧笔著称,那 么隶书则以波势见长。隶书其字体仍存篆意,多逆笔突进,字体宽扁,波砾呈露。因此用笔 必须宜于逆笔中锋书写,所以用羊毫毛笔或兼毫毛笔来书写较易表达。如 果以狼毫毛笔书写,笔锋较健且尖,对于回锋、逆笔,必须更用心方能达 到效果。楷书是为规范草书的漫无准则和减省汉隶的波磔而由隶书的发展而逐 渐演变而成的。楷书的结体呈平稳方正、典雅端庄。其用笔归之于“永字 八法”,即点、横、竖、撇、捺、挑、钩和转折

3、八法,十分强调用笔的笔 力、笔势和笔意,讲究相互之间的长短结合、曲直并举、刚柔相济的艺术 效果。楷书一般来说是静态的书体,运笔速度较缓慢,注重笔压的加力,因 此必须选用笔锋尖齐,笔腰较强健的毛笔,所以以狼毫和羊毫制成的兼毫 笔为主,兼毫笔之笔锋柔畅,笔腰有力富弹性,在于点划、转折方面,容 易收放。纯羊毫毛笔的笔性较柔,除特别嘉好者,甚少人用来写楷书,欲 用纯羊毫毛笔写楷书,必须功力足,运笔认真,才能达成效果。临摹各家字体亦需选笔,写柳体字,最好用狼毫毛笔,其次用兼毫毛 笔,欧体字用笔亦以狼毫毛笔、兼毫毛笔较适宜,若选用笔锋笔颈部位较 细直的更易发挥字韵。颜体字大都藏锋圆浑、厚重,以兼毫笔较宜表

4、现, 如使用狼毫笔则必须选笔锋、笔项较丰盈饱满者,只要轻按即可,若以细 直的笔锋毛笔写颜体,必须加重用力,在落笔、转折、收笔之间,有深厚 根基者方能达成,否则写出的字往往枯涩单调,无法显露颜体之美。有人以为行书是从楷书中衍生而来。其实不然。行书和章草都是在正 楷创立之前就已发明了,是与楷书并行不悖的书法。行书的结体介于楷草 之间,近楷者则称“行楷”近草者则称“行草”。而楷书的每一种类型在 行书中都有对应的形式。行书用笔比楷书活泼,而又没有草书的放纵,运 笔生动灵活而富有生气。行书的运笔速度较快,有缓急的变化,笔划的抑扬变化较多,笔顺也 稍改变,而笔划由一笔进入另一笔时,往往以线连贯,仅具脉络,

5、而不清 楚分界线。为了把握住字体的气韵、高雅,除书家的用心外,选用的毛笔 以狼毫、兼毫毛笔较适宜,因其较易把握住顿、挫、停、收、放。如使用 兼毫毛笔,则以混合狼毛及其它加健物所制者,亦相当好用,但所表达风 味不同,文字的优美较柔畅、圆润。纯羊毫毛笔在书写行时,往往不易控 制,非有深厚功力者很少尝试,若深知笔性,运笔速度快,喜好多项变化, 增加浮沉或抑扬者,以纯羊毫毛笔来写行书可谓顺畅流利,另有一番风味。草书我们主要讲狂草。狂草是草书中最为放纵的一种,其结体更为放逸奔放。 运笔跌宕起伏,运转自如。字与字多连绵,即使笔与笔之间有时不连贯,但也显得笔 断意连,一气呵成。草书字体,在造形上颇有自由感,

6、每一点每一划都具有节奏。所产生 的美感与趣味必须轻松流畅。所以书写草书者,都具有多年笔龄,不限制 选用笔性,颇能随心所欲,然而为求效果甚佳,皆以羊毫毛笔为主或是使 用以柔性毛料制成的兼毫笔,因为笔锋选羊毫为主材料,笔腹笔腰配备较 刚之狼毛、牛耳等其它加健物,作为支撑助力,可使笔毫柔顺流畅,笔力 足,不枯涩,挥毫之下左右逢源。篆书字帖:毛公鼎、散氏盘、石鼓文、泰山刻石、邓石如篆 书隶书字帖:乙瑛碑、曹全碑、史晨碑、张迁碑衡方碑礼 器碑等楷书字帖:魏楷:张玄墓志张猛龙碑龙门二十品爨龙颜爨宝子等 柳公权玄秘塔碑、神策军碑欧阳询九成宮醴泉铭、化度寺碑皇甫诞碑褚遂良雁塔圣教序、大字阴符经赵孟頫胆巴碑、妙

7、严寺记、汲黯传 无名氏等慈寺碑、始平公造像记、张 猛龙碑、张黑女墓志郑道昭郑文公碑王羲之黄庭经 王献 之洛神赋十三行 文征明朱效莲墓志铭、出师表钟繇宣示 表钟绍京灵飞经行书字帖:王羲之怀仁集王书圣教序、兰亭序李邕麓山寺碑、李思训碑 颜真卿祭侄文稿苏东坡黄州寒食诗帖 米芾蜀素帖、苕溪诗帖草书字帖:王羲之十七帖 智永真草干字文 孙过庭书谱 怀素自叙帖、小草千字文 张旭古诗四帖学书必成的十四条铁律,第一条、立品为先!一、字如其人立品为先书 画清高,首重人品,品节既优,不但人人重其笔墨,更钦仰其人。 立品之人,笔墨外自有一种正大光明之概。古人论书云:一须人品高,二 须师法古,是书之法,学 者习之,固当

8、熟之于手,必先修诸德以熟之于身, 德而熟之于身,书之于手,如是而为书焉。品高者,一点一画,自有清刚 雅正之气;品下者,虽激昂顿挫,俨然可 观,而纵横刚暴,未免流露楮外。 故以道德、事功、文章、风节著者,代不乏人,论世者,慕其人,益重其 书,书人遂并不朽于千古。二、临摹入门 循序渐进麓台云:画不师古,如夜行无烛,便无入路。初学不外临摹。临书得 其笔意,摹书得其间架。临摹既久,则莫如多看、多悟、多商量、多变通。 凡临古人书,须平心耐 性为之,久久自有功效,不可浅尝辄止,见异思迁。 学书须步趋古人,勿依傍时人。学古人须得其神骨,勿图貌似。先资政公 曰:凡书未成家者,宜日与古帖为缘,无论何帖,皆足以范

9、我笔力。初学书类乎本,缓笔定其形势,忙则失其规矩。临摹古人不在对临,而在神会, 目意所结,一尘不入,似而不似,不似而似,不容思议。自运在服古,临古须有我。两者合之则双美,离之则两伤。三、形神相依意境为重形者,神之质地;神者,形之用也。是则形称其质,神音其用;形之与 神,不得相异。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可绍于古人。古 人作书,于联络处见章 法;于洒落处见意境。有功无性,神采不生;有性无 功,神采不实。气韵有发于墨者,有发于笔者,有发于意者,有发于无意 者。发于无意者为上,发于意者次之,发于笔者又次之,发于墨者下矣!四、笔墨技法熟而后巧执笔之法,实指虚拳。运笔之法,意在笔先。执笔欲紧

10、,运笔欲活, 不可以指运笔,当以腕运笔,执笔在手,手不主运 ;运之在腕,腕不知执。 孙过庭有执、使、转、 用之法:执谓长短深浅;使谓纵横牵制,转谓钩环 盘纡;用谓点画向背。字划承接处,第一要轻捷,不着笔墨痕,如羚羊挂角。 学者功夫精熟,自能心灵手敏。然便 捷须精熟,转折须暗过,方知折钗股之妙。暗过处,又要留处行,行处留,乃得真诀。圆笔使转用提,而以顿 挫出之。方笔使转用顿,而以提絜出之。圆笔用绞,方笔用翻,圆笔不绞则痿,方笔不翻则滞。墨须浓,笔须健,以健笔用浓墨,斯作字有力而气 韵浮动。凡作楷墨欲干,然不可太燥,行草则燥润相杂,润以取妍,燥以取 险。墨浓则笔滞,燥则笔枯,亦不可不知也。五、筋骨

11、血肉相溶互济书若人然,须备筋骨血肉,血浓骨老,筋藏肉莹,加之姿态奇逸,可 谓美也。凡作书,无论何体,必须筋骨血肉备具,筋者锋之所为,骨者毫 之所为,血者水之所为, 肉者墨之所为,锋为笔之情,水为墨之髓。故其 始学得其粗,未得其精;太缓者滞而无筋,太急者病而无骨;损毫侧管,则 钝慢而肉多;竖笔直锋,则干枯而露骨。 善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多肉;多 骨微肉者谓之筋书,多肉微骨者谓之墨猪;多力丰筋者圣,无力无筋者病。 今吾临古人书,殊不学其形势,唯在求其骨力,而形势自生耳。吾之所为,皆先作意,是以果能成也。六、结体章法辩证安排结体不外分间布白,因体趁势,避让排叠,展促向背诸法。书以疏为 风神,密为老气

12、。当疏不疏,反成寒乞;当密不密,必至凋疏。作字之体, 须遵正法。字之形势,不得上宽下窄。不宜密,密则疴瘵缠身 ;不宜疏,疏则似溺水禽;不宜长,长则似死蛇挂树;不宜短,短则似踏死蛤蟆,此乃 大忌,不可不慎!点者,字之眉目,横 画者,字之肩背,直画者,字之体 骨,撇捺者,字之手足,挑剔者,字之步履,转摺者,方圆之法,悬针者, 若垂而复缩。书之章法有大小,小如一字及数字,大如一行及数行,一幅及数幅,皆须有相避相形,相呼相应之妙。凡书,笔画要坚而浑,体势要 奇而稳,章法要变而贯。书体均齐者犹易,唯大小疏密,短长肥瘦,悠忽万 变,而能潜气内转,乃称神境耳。七、立姿取势气贯神足作字贵有姿,尤贵有势。有姿则

13、能醒人眼目,有势则能摄人心神。否 则味同嚼蜡矣。譬如美人有色无姿,则不能动人。姿之于字,宁失之拙, 勿伤于巧;宁失之丑,勿伤于媚。作字以精、气、神为主。落笔处要力量, 横勒处要波折,转捩处要圆劲,直下处要提顿,挑趯处要挺拔,承接处要 沉着,映带处要含蓄,结局处要回顾。写 字要有气。气须从熟得来,有气 则自有势。大小长短,高下欹整,随笔所至,自然贯注,成一片段。却著 不得丝毫摆布,熟后自知。迟以取妍,速以取劲,先必能速,然后为迟。若素不能速,而专事迟,则无神气;若专事速,又多失势。八、手随意运意在笔先每欲书字,喻如下管,稳思审之,方可用笔。笔者心也,墨者手也,书者意也,依此行之,自然妙矣。意则应

14、言而新,手随意运,笔与手会, 故意得谐称。用笔在乎虚 掌而实指,缓衄而急送,意在笔前,字居笔后, 其势如凤舞翔鸾,则其妙也。意在笔先,实非易事。穷微测奥,通乎神解, 方到此高妙境地。夫逐字临摹,先定位 置,次玩承接,循其伸缩攒捉,细 心体认,笔不妄下,胸有成竹,所谓意在笔先也。意为笔蒙,则意阑;笔为意拘,则笔死。要使我顺笔性,笔随我势,两相得,则两相融,而字之妙从此出矣。澄心定志,博习专研,字之全形,宛尔在目,笔之妙用,悠焉 忘思,自然腕能从臂,指能从心,潇洒神飞,徘徊翰逸。九、变化万千贵在自然凡书通既变。王变白云体,欧变右军体,柳变欧阳体,永禅师、褚遂 良、颜真卿、 李邕、虞世南等,并得书中

15、法,后皆自变其体,以传后世, 俱得垂名。学书学画者,贵在仿佛大都,而细微曲折之间,正不妨增减出 入。若只为依样葫芦,则是以纸 印纸,虽云一线不差,少天然生动之趣矣。 费纸败笔,随意挥洒,往往得心应手。一遇精纸佳笔,整襟危坐,公然作 书,反不免思遏手蒙。所以然者,一则破空横 行,孤行己意,不期工而自 工也;一则刻意求工,局于成见,不期拙而自拙也。用笔须要活泼泼地,随 形取象,在有意无意间,书成自然,机趣天然。方是功夫到境。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阴阳既生,形气立矣。然欲自然,先须有意, 始于方整,终于变化,积习久之,自有会通处。十、通晓各体博而后约学书如穷径,先宜博涉,而后反约。楷法与作行草,用笔一理。作楷 不以行草之笔出之,则全无血脉;行草不以作楷之笔出之,则全无起讫。楷 须融洽,行草须分明。凡世之所贵,必贵其难。真书难于飘扬,草书难于严重,大字难于结密而无间,小字难于宽绰而有馀。大字虽大而小,小字 虽小而大,正书须有草意,草书须有正笔。真以方正为体,圆奇为用;草以圆奇为体,方 正为用,正能含奇,奇不失正。真以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性 情;草以点画为性情,使转为形质。篆尚婉而通,隶欲精而密,草贵流而畅, 章务检而便。十一、精研流派广采众长吾之术以能执笔,多见碑为先务,然后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