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秋沙店联校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试题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06655227 上传时间:2024-02-0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年秋沙店联校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2年秋沙店联校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2年秋沙店联校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2年秋沙店联校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2年秋沙店联校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年秋沙店联校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年秋沙店联校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试题(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试题姓名 得分 一、基础知识积累(22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稍逊(xn) 分外(fn) 风骚(so) 济慈(c) B喑哑(n) 丝缕(1) 襁褓(qing bo) 折腰(zh) C闪烁(shu) 颤抖(chn) 凝望(nng) 留滞(zh) D静谧(m) 遐想(xi) 栖息(q) 角落(jio)2对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虔诚:恭敬而信任的意思。 B风流人物:指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 C留滞:即滞留,停留不流通。 D喑哑:嗓子干涩发不出声音或发音低而不清楚。3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4分)(1)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

2、比高。( ) ( )(2)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 (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我们没有理由不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B增加质量是语文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 C能否刻苦钻研是提高学习成绩的关键。 D当外国友人来到长沙时,受到了长沙人民的热烈欢迎。5从上下文连贯的角度看,下面句子的横线处应填人的一项是( )(2分) 我快乐,是因为喜欢幻想。所有的石头上都开满了花朵, ,幻想已如此丰茂,我有什么理由感到沉重和悲哀呢? A荒芜都长满了无数的植物 B无数的植物都长满在荒芜处 C植物都长满在所有的荒芜处 D所有的荒芜处都长满

3、了植物6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沁园春雪通过对北国雪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以及对历代封建统治者的批判和对他们缺少文采的惋惜这一主题思想。 B雨说用“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为副标题,表明这是诗人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儿童唱出的一曲爱之歌。 C星星变奏曲表达了经历过心灵劫难的人,对精神自由和安宁生活的执著追求。 D蝈蝈与蛐蛐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济慈的诗,诗人捕捉了两种极为平常的昆虫的叫声,发出“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的感叹。7填空题。(5分)(1)唐代诗人杜甫描写春雨的名句是 (2)请你再写出两句描写春雨的诗句 (3)雨说一诗的整理是台湾诗人 ,本诗采用 的修辞

4、方法。(4)写出雨说中你最欣赏的几句诗: 。(5)沁园春雪整理 ,沁园春是 ,雪是 。8、语言表达(3分) 读下列语句,写出你的理解。 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说:“一个人就好像是一个分数,他的实际才能好比分子,而他对自己的估计好比分母,分母愈大则分数的值就愈小。”二、阅读理解运用(48分) (一)(10分)1954年10月2日聪,亲爱的孩子。收到9月22日晚发的第六信,很高兴。我们并没为你前信感到什么烦恼或是不安。我在第八信中还对你预告,这种精神消沉的情形,以后还是会有的。我是过来人,决不至于大惊小怪。你也不必为此担心,更不必硬压在肚里不告诉我们。心中的苦闷不在家信中发泄,又哪里去发泄呢 孩子不

5、向父母诉苦向谁诉呢 我们不来安慰你,又该谁来安慰你呢 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的解脱。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我们只求心理相当平衡,不至于受伤而已。你也不是栽了筋斗爬不起来的人。我预料国外这几年,对你整个的人也有很大的帮助。这次来信所说的痛苦,我都理会得;我很同情,我愿意尽量安慰你、鼓励你。克利斯朵夫不是经过多少回这种情形吗 他不是一切艺术家的缩影与结晶吗 慢慢的你会养成另外一种心情对付过去的事:就是能够想到而不再惊心动魄,能够从客观的立场分(

6、转载自出国留学网bbb:/aaaliuxue86aaa,请保留此信息。)析前因后果,做将来的借鉴,以免重蹈覆辙。一个人惟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忆侵蚀。我相信你逐渐会学会这一套,越来越坚强的。我以前在信中和你提过感情的ruin创伤,覆灭,就是要你把这些事当做心灵的灰烬看,看的时候当然不免感触万端,但不要刻骨铭心地伤害自己,而要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倘若你认为这些话是对的,对你有些启发作用,那么将来在遇到因回忆而痛苦的时候(那一定免不了会再来的),拿出这封信来重读几遍。9.这封家书是在儿子什么情况下写的?从这封家书中看出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7、10.“心中的苦闷不在家信中发泄,又哪里去发泄呢 孩子不向父母诉苦向谁诉呢 我们不来安慰你,又该谁来安慰你呢 ”读了这些句子,你有什么感受?(2分)11.“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一句用什么修辞手法,意在说明什么?(2分)12.用自己的话概括整理劝慰儿子应怎样对付“过去的事情”?(2分)13.“我相信你逐渐会学会这一套,越来越坚强的。”一句中“坚强”的内涵指什么?(2分) (二)沁园春.雪(10分)一九三六年二月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曰,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

8、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14.“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诗人说“望”,写的却远超出视力所能达到的范围,诗人选择的观察点很高,存在于想像之中。这样写,给你怎样的感受?(2分)15“山舞银蛇,原驰蜡象”采用了什么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2分)16说说“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一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1分)17如何理解“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2分)18. 诗中点明题旨的句子是哪一句?了解诗中提到的历史人物,

9、体会此主旨句的含义。(3分)(三)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14分)19填空。(3分)议论有两种方式,它们是_和_。驳论文章围绕批判对方片面的、错误的甚至反动的论点,常采用三种方法,它们是 _、_、_。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中,整理所批驳的敌论点是_。整理所采取的批驳方法是 _20.(3分)鲁迅先生说:“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文中的:“脂粉”是指:“筋骨和脊梁”是指:“状元宰相”是指:“中国人”是指:21.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是自夸着“地大物

10、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1)阅读全篇,用最简明扼要的话归纳第一段话的三个方面的内容。_ (3分)(2)第一段的两个分号可否改成句号?请说明理由。(3分)(3)第一段与第二段关系是 (2分)第一段是整理概写敌论论据,为第二段归纳敌论论点提供依据。第一段写御用文人的行为,第二段写他人的言论,揭露他们可耻的言行。第一段分别从三个方面揭露,第二段从一个方面揭露,整理从四个方面揭露御用文人的丑恶嘴脸。第一段是敌论论据,第二段是敌论论点,整理准备从驳论据入手进而驳倒敌论

11、论点,所以将其论据和论点一起端出。 (四)(14分) 臣本布衣,躬耕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甲兵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等之任也。22、这段文字选自的出师表,“表”是_。(1分)23、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2

12、分)由是感激( ) 遂许先帝以驱驰( ) 先帝不以臣卑鄙( ) 臣本布衣( )24、第段说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本段中具体指什么?用原文中的4个四字短语答: 。(2分)25、下面的一副对联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参考示例,从列出的六项中任意选出两项,写出具体所指。(2分)上联: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下联: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示例三顾:三顾茅庐:六出:_东和:_收二川:_七擒:_北拒:_排八阵:_ 26、与“咨臣以当世之事”中的“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先帝不以臣卑鄙 B、以伤先帝之明 C、悉以咨之 D、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27、用一个成语概括:先帝不以臣卑鄙,狠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划线语句的内容:_。(1分)2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 受任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