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数学教学理念形成生态课堂教学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06647189 上传时间:2022-09-1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3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读数学教学理念形成生态课堂教学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解读数学教学理念形成生态课堂教学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解读数学教学理念形成生态课堂教学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解读数学教学理念形成生态课堂教学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解读数学教学理念形成生态课堂教学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解读数学教学理念形成生态课堂教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读数学教学理念形成生态课堂教学(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解读数学教育理念 形成生态课堂教学山东省泰安第一中学 夏繁军 271000摘要:自2004年实施新课改以来,数学课堂教学都发生了哪些方面的变化?如何将新课改的教育理念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去?我们和大家一样做了积极的实验与探索,经过了认识上的一些曲折,逐步形成了一些较客观地认识。基于这些本文着重谈一下如何准确把握教育理念的真实内涵,形成生态的课堂教学。关键词:新课改,教育理念,课堂教学。一、要辩证地看待“教育新理念”在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了10条教育理念。如何准确把握这些教育理念是实施新课改的关键。我们提倡用联系的、发展的、辩证的眼光看待这10条教育理念。这10条教育理念是我们充分借鉴国内外的一些教

2、育思想,结合我国的数学教学现状,特别是近二十年的教学改革实践,长期积淀而形成的,很多好的教育思想也并不是新课标第一次提出,因此,它是一个继承和发展的结果。更科学地讲,应把它叫做“科学的教育理念”而不是“新理念”。首先看它所依据的理论,如:建构思想皮亚杰的、做中学杜威的、发现学习布鲁纳的、探究式学习施瓦布的、再发现思想波利亚的、合作学习约翰逊的。从中看出除约翰逊是20世纪70年代外,其余都是20世纪上半叶的“老”教育家。但是“不新并不等于不可取,新并不一定正确,不一定实用”。这说明老的教育理念中有很多可取的东西,像中国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原则,恐怕任何一个教育做得都还不够。此外,

3、像基本理念中提到的“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强调本质,注意适度的形式化。”也并不是在新课程中第一次提出,早在10年前我国部分著名教育家如张奠宙、杨世明等就提出”拿数学当一个过程来教,要让学生亲自去尝试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我手中有一份95年的中学数学杂志,在第一期中提出了“MM教学法”,并开设了“教学微型设计”栏目。十年来,数学界一直呼吁这方面的课堂教学改革,但种种原因一直在中学数学教学难以落实。因此我们提倡用辩证的、联系的观点看待教育理念,它是从我们日常教学中的经验提炼出来的,我们每一个人都在平常教学中多多少少地应用了它们,这些理念就在我们身边

4、。不能一味地迷信新理念,它也是一个继承和发展的结果,随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这些教育理念还可能会进一步地改进,比如第6条教育理念中提出的“与时俱进的认识双基”,我觉得较为客观。知识随着时代发展而变化,那么理念也同样会变。 在中国历史上,凡是成功的范例,无一不是将先进的理念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从毛泽东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邓小平对待西方先进的技术都贯彻了一个实事求是的科学世界观,我在大学时曾读了毛泽东选集,体会较深的是毛泽东的辩证思想和实事求是的态度,不唯上,不唯书。我们要培养学生辩证的思想,教师首先要具备这种思想才行。二、准确把握教育理念的内涵关于教育理念,在课程标准及数学课程标准解读(主编

5、:严士健、张奠宙、王尚志,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3)中都有详细的解释。在这里我想立足数学教育理念,结合数学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单独谈一谈。为什么要单独谈课堂教学,因为课堂教学是学校日常教学中的主要阵地,另外任何一项教育改革理念都要在课堂教学中才能得以落实与体现。在当前课堂教学中出现了以下几种值得注意的情况:用“探究式学习”代替“接受学习”,“探究式教学”代替“讲授法”。“合作学习”的形式冲淡了“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强调数学本质,注重数学过程,忽视了适度的形式化。多媒体代替了黑板。合理、科学地评价体系变成了满堂课的表扬。对问题,教学理念3提出:“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因此在很

6、多教师的课堂教学过度追求探究,似乎探究成了新课改的标签,讲授成了旧理念的代表。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为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是高中数学课程追求的基本理念,在教育理念中提出:学生的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还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但这并不就是否定了接受学习,接受学习仍是学生学习的一种主要形式。尽管新课改提倡探究式教学,但节节课都搞探究在现有教育阶段和条件下基本是不可能的,因为教学要有一个效率问题,一个真正有意义的探究教学要花很长时间。首先要有一个好的探究课题,然后还要受教学时间、教学进度、教师精力、班内学生层次

7、的制约,因此大的探究问题每学期能有那么三四次就不错了,我们理解自主探究应当是一种教学理念,更多的应当是学生对教学中一个个小的问题的探究和学习。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将一个个的知识点转化为一个个小的探究过程,设计一个个的问题情境,恰当地启发引导学生去自己发现一些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解决问题能力。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担当学习情境的创设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合作者。这些问题情景的创设就需要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如果教师不能准确地把握一节课的结构与实质,而一味得让学生进行探究,既消耗了学生的时间,又使学生学不到东西,这种探究还不如教师的讲授。但讲授法不等“填鸭式”的告知,讲授要求教师创设一个个好的教学环境,引导

8、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与学习,并恰时给于点拨,这才能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我认为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应当是并重的,是一个不可分隔的共同体,任何一方都不可偏废。名师没有一个不是讲授法的,不会讲授法的教师永远成不了名师。下面我谈一个探究的例子,是在05年上半年讲授数学必修4三角恒等变换一节中,有这样的一个例题:P156例4如图,已知OPQ是半径为1,圆心角为的扇形,C是扇形弧上的动点,ABCD是扇形的内接矩形,问怎样截可使矩形ABCD的面积最大?并求出这个最大面积。COBQAD图1由于我在1999年已对这种情况做过很好的研究,所以我决定实行一次探究,并设计了

9、如下问题:探究1: 当 时,还有哪种截法?引出第二种截法,并比较两种截法的最大值,得出SmaxSmax。探究2 当是任意锐角时,两种截法面积最大值比较如何?仍有SmaxSmax探究3 当 时,仍有SmaxSmaxPBADCQ探究4 当 时,第一种截法时,内接矩形不存在,但仍可画出一个矩形,其最大值仍与时相同,为,而第二种截法中面积却随增大而逐渐增大必然有SmaxSmax ,让Smax=Smax 得: 因此当时,两种截法最大面积相等当0106.26时, SmaxSmax当106.26Smax探究5 当时,两种截法相同。探究6 当时,内接矩形不存在,但仍可画出一个矩形,最大值同时一样。探究7 当时

10、,成了圆内接正方形面积最大。DACBOO探究8 我们完成了一个扇形内截矩形面积最大值的探究问题,同学们能否将Smax= Smax=的函数图像画出来?以上问题层层递进,环环相扣,一步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独立思考。值得注意的是新课程拓广了学生的学习渠道与方式,比如在必修1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的后面有一个实习作业,让学生了解函数的历程及其发展,作业布置后,学生通过查找资料写了许多精彩的论文,我把它装订成册展示给学生,学生看到自己的作品就像正式出版一样,十分的高兴,也增强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对于问题,教学理念4提出:“注重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注重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这是数学教育的基本目标

11、之一。也得到了大家的共识,但在实际教学中却出现了用“合作学习”的方式代替了学生思维的训练,“图热闹”代替“数学学习”,使数学课失去了数学课的味道。合作学习提倡在教学中师与师,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合作交流,这种意识并不仅局限在课堂上,也并不是任何科目、任何课都适应合作学习,语文、历史、政治等科目更适合相互讨论,别人联想可能有激发你的联想,别人的观察可能帮你观察,但数学不同,数学是抽象思维性很强的学科,它更需要独立思考,独立思考能力正是学生要培养的一个重要能力。我们发现在合作过程中,仍是每组中成绩较好的同学发言,而大部分仍是听众,这等于变老师的讲为好学生的讲,把老师的告知变成了学生的告知,这与老师

12、直接告诉学生区别不大,况且还不如老师讲得清楚 。因此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一定非得搞探究式,搞合作学习,再好的东西节节课利用学生也就厌烦了。各科有各科的目标与手段,语文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数学则需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人吃五谷杂粮才能健康,学生只有各个科目共同学习,多种学习方式共同运用,才能得到一个完善的发展。这才是新课改的目的。对于问题,教学理念7提出:“强化本质,注意适度形式化”。新课改强调对数学本质的认识,强调让学生亲历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但在实际教学中,某些教师却忽视了形式化,我们认为强调数学本质和适度形式化并不矛盾,没有形式也就没有内容,形式化与数学本质在很

13、大程度上是相互结合,相互补充的,在数学教学当中,要让学生在形式中体会数学的本质,亲历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如讲授二分法中,让学生在一次次的寻找方程解(更精确的讲是函数的零点)步骤当中体会到无限逼近的数学思想,如讲授错位相减位求和的时候,就是让学生在一次次应用错位相减法的过程中,才体会到它的本质。对于问题,教学理念9提出:“要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的确在高中数学教学当中,很多过去难以呈现的课堂内容在应用信息技术之后得到很好的解决,如与的大小比较,用信息技术展示就很明显,再就是在圆锥曲线的生成,概率与频率的关系等方面都体现了信息技术的优势。但是现在却出现一种让学生看屏幕代替看黑板,点鼠标代

14、替板书的教学情况(在今年4月省数学优质课上就有部分教师整堂课无一点板书,所有教学过程全部用多媒体展示),这对于学生数学的学习是很不利的,数学讲究严密的逻辑推理和规范的解题步骤,一堂课学生仅仅跟着老师看屏幕,没有亲历公式的推导,式子结构的变换,那么学习的效果是可想而知的,只能是看着会,听着懂,做着错,一堂课下来学不着什么东西。因此,绝不能用多媒体来代替黑板,掩盖教师的推理过程与学生的练习过程。多媒体仅是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而不是主体,主体应当仍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和学习。对于问题,教学理念10提出:“建立合理、科学的评价体系”。科学的评价体系包括评价理念、评价内容、评价形式与评价体制等内

15、容,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又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出现了教师满口是“很好”、“很正确”等表扬词,听不到一句批评的语言。我们认为,评价是一把双刃剑,表扬和鼓励固然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但批评同样具有激励的效果。在课程教学三维目标中提到加强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学生在学习中所表现出的一种内心的体验,对学生的学习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这方面用得好将会对学生的学习起重要的推动作用,相反一味地应用表扬,学生也就不拿它当会事了,激励作用也就起不到了。教师应当恰如其分地对学生的反馈进行评价,既有表扬又有批评与分析,才能使学生体会到教师的评价正相关作用。但防止一种表面上没有批评,却对学生对成很大伤害的评价,那就是对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新问题的冷漠。常常听课时出现这种情况,如果一个学生的回答没有按照教师预先设计好的思路说下去,这教师就不加评价地让他坐下,可能这个学生的回答是另一种较好地思路,你反而让他坐下对他的回答不置可否,这将会对学生造成很大的伤害,这就是我们讲的教师要善于处理这种“预设”与“生成”之间的矛盾。这番反映了一位教师的教学机智和教学态度,教师要善于、敢于向学生学习,这也是考验一个教师是否是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三、新课程标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