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岗位实践微课教案3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06646896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86.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的岗位实践微课教案3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我的岗位实践微课教案3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我的岗位实践微课教案3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我的岗位实践微课教案3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我的岗位实践微课教案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的岗位实践微课教案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正方形背景下的全等三角形复习一、教学目标1.通过点的运动变化,构造不同情况的正方形背景下的全等三角形,2.在题组训练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总结出全等三角形解题的模型,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水平,使学生体会数形结合思想、转化思想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3.培养学生把已有的知识建立在联系的思维习惯,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在活动中学会思考、讨论、交流与合作。二、教学重 难点三、教学环节教学环节教学过程师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一、基础练习1、如图1,已知ABCDEF,AC=2cm,AB=1.5cm,A=100B=4O,那么DF= cm,D= 度。2、如图2,ABCABC,AD、AD分别是锐角ABC和ABC

2、中BC,BC边上的高,如果AD=5cm,那么AD=_cm 3如图3, 已知A =C,B =D,要使ABOCDO,需要补充的一个条件是 4如图4,已知要使,需要补充一个条件是 【教师活动】1.出示一组基础题目。引出课题.2.板书课题. 【学生活动】独立思考,并小组交流意见.让学生在做这些题目中,通过这些基础题目回顾知识点。 探求新知1、已知正方形边长为4,点E为BC边上的中点,连接AE,过点F做EF垂直于AE,连接CF,求线段CF的长为多少?AABCDEF2、已知正方形边长为4,点E为BC边上的一点,且BE长为3,连接AE,过点F做EF垂直于AE,连接CF,求线段CF的长为多少?AABCDEF已

3、知正方形边长为4,点E为BC延长线上的一点,且BE长为5,连接AE,过点F做EF垂直于AE,连接CF,求线段CF的长为多少?AABCDEF【教师活动】1.分析解题的思路及用到的知识点.组织学生交流和点评,得出准确答案.2. 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基本思路. 【学生活动】1.同桌讨论,尝试完成练习.【教师活动】1.提出要求:说说你是怎么分析的.2.在学生分析的基础上,给出点评. 【学生活动】1参与小组讨论(前后桌四人一组).2学生倾听,学生小组互评.让学生经过阅读理解、思路分析、方法探究、规范解答、回扣知识等活动过程,去实行反思解题本质、总结解题方法、抽取解题规律,再次补充初建的知

4、识网络。让学生经过阅读理解、思路分析、方法探究、规范解答、回扣知识等活动过程,去实行反思解题本质、总结解题方法、抽取解题规律,再次补充初建的知识网络。使用多媒体出示题目,最后给出证明过程.拓展应用1.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G是CD边上的一个动点(点G与C、D不重合),以CG为一边在正方形ABCD外作正方形CEFG,连结BG,DE我们探究下列图中线段BG、线段DE的长度关系及所在直线的位置关系: 猜想如图1中线段BG、线段DE的长度关系及所在直线的位置关系;将图1中的正方形CEFG绕着点C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任意角度,得到如图2、如图3情形请你通过观察、测量等方法判断中得到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并选取图2证明你的判断 【教师活动】1.引导学生分析证明.给出证明过程.2.归纳找全等三角形的方法 【学生活动】1.小组讨论尝试完成题目(分成四个大组).2.学生倾听老师或学生讲解.3.归纳得出找全等三角形的方法. 再次强化基础、训练技能,对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与规律引起高度注意,增强迁移能力,使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收获,达到提高全体学生综合数学素养的复习目的渗透全等三角形证明方法,让学生进行一题多解,获得成功的喜悦.反思提升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学会了什么样的思想方法?你还有什么困惑?引导学生对本节知识方法进行归纳小结梳理知识,形成体系。提升自己的技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