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7小学学科教学与德育有效融合教学叙事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06612577 上传时间:2023-08-08 格式:DOC 页数:240 大小:8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927小学学科教学与德育有效融合教学叙事_第1页
第1页 / 共240页
927小学学科教学与德育有效融合教学叙事_第2页
第2页 / 共240页
927小学学科教学与德育有效融合教学叙事_第3页
第3页 / 共240页
927小学学科教学与德育有效融合教学叙事_第4页
第4页 / 共240页
927小学学科教学与德育有效融合教学叙事_第5页
第5页 / 共2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927小学学科教学与德育有效融合教学叙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927小学学科教学与德育有效融合教学叙事(2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学科教学与德育有效融合教学叙事目录检阅德育叙事1将相和教学叙事9挖掘德育,挖掘爱12让“称赞”之花绽放课堂29陶罐和铁罐教学叙事33心灵开放的课堂才是美的课堂44老师,我们上当了46一次“意外”的收获48以情唤情 用心感受50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叙事60谈爸爸、妈妈对我的爱62挣不脱的“软肋”之苦73情动辞发 体会真情77我给学生一片自由的天空88变被动为主动91语文作文教学与德育相融合的教学叙事94诚实最重要98巧妙对待学生的课堂表现101百分数也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103设疑,让创新活起来106德育,让统计更动人108找规律教学叙事110学生给我上了一节课学课112“对不起,我错了!

2、”114感受英语故事的魅力116不能说的秘密118一次英语调查的延伸120爱动手探索是学生的信息素养之一125创设情境优化课堂教学127小加的故事130泥器皿教学叙事133把泥器皿变成什么?138音乐课堂教学中“意外事件”的因势利导145小学学科教学与德育有效融合教学案例目录桥教学案例分析148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案例分析160“抓住生字的特点”识字方法案例分析175让爱在教学中流动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案例187识字“情景故事”案例分析199让孩子在音乐课堂中感受生活的魅力209“认识人民币”案例分析228小学体育教学案例分析2312检阅德育叙事黄华丽检阅这篇课文讲述波兰一所学校的儿童队员,在国庆来

3、临之际,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在国庆游行检阅时,让拄拐的博莱克走在第一排.游行时,他们的检阅队伍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喝彩。如何让学生在语文能力得到提高的过程中,思想感情也得熏陶。让人文结合,真正实现语文新课标中德育与学科教学相融洽的亮点。为此,我采取了如下几个尝试。一、图文结合,分散难点。课文有一幅非常精美的插图,插图的内容正是儿童队员在国庆检阅那天走过检阅台的场面。我利用课件播放插图,让学生仔细观察,找出博莱克。学生一眼就找出来了。然后继续让学生通过插图,说说:“他在队伍中,表现怎么样?” 有一个学生说:“他很高兴,因为他脸上带着微笑。” 单凭图画,学生无法对博莱克的表现领会更多,学生开始沉默了

4、。我让学生立刻阅读课文第12自然段,看看课文是怎么写博莱克的。“他走得很整齐。”又一个学生说。我马上抓住这一点说:“是呀,同学们,博莱克走得多整齐呀,他做到这一点容易吗?”学生异口同声地说:“不容易。”“为什么呢?”我再追问。学生马上议论开了。生:“因为博莱克是一个残疾人,走起路来很不方便。”生:“博莱克虽然是一个残疾人,但他却跟其他队员走得一样整齐。”生:“博莱克肯定花了很多时间在练习,不然他不会走得这么整齐。”学生的精彩回答调动了我的教学情绪,我趁热打铁,“看到博莱克的表现,你想怎么夸他?”生:“博莱克,你真棒!”、“博莱克,你真了不起,我要向你学习。”、“博莱克,你是好样的,我喜欢你。”

5、学生的学习热情也被调动起来了,纷纷举起手来夸赞博莱克。一个坚强、自信的博莱克此时就活生生地出现学生面前,学生深深体会到博莱克并没有因为自己是一个残疾人而自暴自弃,而是勇敢地接受挑战。此环节的设计意图:就是让学生的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得到提高,以及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能力。同时,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受到人物品质的冲击。二、设身处地,真情涌现。课文另一个重难点就是:这些小伙子真棒!如果没有老师的点拔,学生一时很难理解这句话的内涵。我马上引导学生学习课文29自然段,研究在检阅前,其他儿童队在讨论什么事入手。结合博莱克的实际情况,如果让他去参加检阅会怎么样?不让他去又会怎么样?学生马上分成了两派。不赞

6、成博莱克去的,占了一大部分,他们的观点是:博莱克是个拄拐少年,如果让博莱克去,那么一定会影响到队伍的整齐性的。教学进行到此,我没有着急发表自己的想法,而是让学生回到课文,看看课文里的波兰儿童队员们,他们是怎么想的?让学生思考,课文第六自然段为什么会出现一连串的问号?这些儿童队员们心里的真实想法是什么?学生开始沉思起来。有个学生举手了,说:“这些队员想让博莱克参加检阅。”“哦?为什么呢?”我趁势追问。生:“因为他们不想让博莱克难过,如果不让博莱克参加检阅,博莱克就会因为自己是个拄拐少年而感到难过的。”“是呀,同学们,当你们的同学出现困难了,你们会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同学处于困境之中而无动于衷吗?”生

7、:“不会。”生:“同学有困难就应该互相帮助。”“说得对,这些队员在博莱克遇到困难之时并没有扔下他不管,而是伸出了热情的双手去帮助他,所以说这些队员”生:“这些队员真棒!”通过创设情景来帮助学生理解队员们的真实想法,理解队员们身上所包含的品质。最后我又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遇过或见过了哪些互相帮助的好人好事,如果你碰上了一个像博莱克那样的残疾人,你会怎么办?设身处地,深化课文主题,让学生的心灵再次受到撞击。在生活中学习,让学习回归生活,这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宗旨。三、读写结合,人文统一。学完课文后,我布置了一项作业:、博莱克回到家里,他激动的心情无法平静下来。他在日记中这样写道:(请替他把日记

8、写下来)。、看着队伍中的博莱克,我想对他说:任选一个内容,写写你想说的话。既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又让学生的情感再次受到熏陶,使德育紧扣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实现人文结合的高度统一。附教学设计:14检阅(第二课时)【教材内容分析】:这篇课文讲述波兰一所学校的儿童队员,在国庆来临之际,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在国庆游行检阅时,让拄拐的博莱克走在第一排.游行时,他们的检阅队伍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喝彩。课文的思路很清晰:先是交待了事件发生的时间和背景,然后细致描述了两个场景:儿童队员准备参加国庆检阅,音量怎么解决一件“棘手的事”;国庆节那天儿童队员参加检阅的情景。【学情分析】:经过了两年的学习,学生已积累了一些

9、识字的经验,初步具有独立的识字能力。学习重点也由识字逐渐向阅读过渡。借助图画、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学生已有一定基础。但体会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和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表达的思想情感则是三年级学生的学习重点和难点。教学中紧紧围绕为什么观众说“这个小伙子真棒”,又说“这些小伙子真棒”来展开教学,让学生充分与博莱克、与儿童队员对话,在与文本、师生、生生的互动中感悟他们的人文精神。【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学会课文中的生字和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家对残疾人博莱克的尊重和爱护,以及博莱克自尊、自强的个性品质。、积累课文中好的词语。2.过程与方法:、课文中的

10、人物形象鲜活,为便于学生入情入境地体会人物感情,可以引导学生设身处地考虑文中人物的处境,体会他们的心理,并以有感情的朗读表现出他们的心理。、课文中的词句,可以通过联系课文的内容,或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来理解。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儿童团员的真诚善良,懂得尊重和爱护残疾人,同时要自尊、自强的道理。【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在阅读中体会人物心理的变化,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体会关键语句“这个孩子真棒”“这些孩子真棒”的深层含义。【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学科与德育的有效融合点】检阅 透过动人的小故事,告诉我们应该持有怎样的人生态度、维护自尊、尊重每一个人的平等权利。感受大家对

11、残疾人博莱克的尊重和爱护,以及博莱克自尊自强的个性品质。 抓住主要问题,帮助学生理清课文条理。课文中的人物形象鲜活,便于学生入情入境的体会人物感情。引导学生设身处地考虑文中人物的处境,体会他们的心理,并以有感情地朗读表现出他们的心理。【教学策略】 、以问题解决为主的教学策略:学生通过朗读、品味的方法,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意见或看法,体验合作学习的过程和方法。、自主学习策略: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和拓展资料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提高阅读能力。【教学过程】:一、准备阶段。引导质疑:1、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这篇课文,齐读课题。先来读一读这些词语。(出示词语) 盛大 隆重 人山人海 彩旗飘飘 主

12、席台 领导人 外国贵宾 2、 通过昨天我们的学习,眼前的这些词语,让你想起了什么?(学生自由谈想法)3、 现在让咱们一起来回忆一下波兰首都国庆节的盛况。(出示图片,配乐)教师引读:你看,国庆节到了,多么(生:多么盛大的节日!多么隆重的检阅!街道上人山人海,楼房上彩旗飘扬。)主席台上站满了(生:国家领导人和外国贵宾。步兵过去了,炮兵过去了,青年组织的队伍也通过了主席台。现在轮到儿童团员了。)在经过检阅台这么多的队伍中,赢得观众称赞的是(生:儿童团。)观众是这样说(生:这个小伙子真棒!这些小伙子真棒!)师板书。4、此时,你有什么要问的吗?学生质疑。归纳:是呀,为什么说这个小伙子真棒?这些小伙子真棒

13、?板书:?设计意图:通过这一情境的创设,学生充分的感受到检阅庄严的场面,产生了与观众情感的共鸣,为下面的学习打下了很好的情感基调。接着紧扣关键句质疑,学生自然而然产生了一种阅读期待,其主动读书的积极性便会油然而生。二、思辨探知。(一)研读一“这个小伙子真棒”。1、你瞧,这就是博莱克,他在队伍中,表现怎么样?2、看看书上是怎么写博莱克的。指导朗读12段,读出自信、投入、有精神的博莱克。(自由读、指名读讲评、男女读、全体站起来读。)3、看到博莱克的表现,你想怎么夸他?出示:这个小伙子真棒!(读一读)设计意图:马上抓住机会让孩子们读出了自己的理解。由读到说,再由说到读,学生的情感自然通过朗读很好地表

14、达出来。(二)研读二“这些小伙子真棒!”那为什么有的观众说:这些小伙子真棒!1、这些小伙子更棒的表现是在检阅仪式之前。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检阅之前的情况吧。请小朋友自由读课文29段,思考:检阅仪式之前,这些小伙子在讨论一件什么事?2、指名回答。(他们在讨论该不该让博莱克去参加检阅仪式?)3、该不该让博莱克去,为什么要讨论呢?分析:如果让他去, 。如果不让他去, 。4、大家觉得非常为难。课文中也可以具体看出同学们为难的样子。请你们读读课文第36段,找出表现同学们很为难的词句。5、四人小组交流:你找了哪些句子?6、全班汇报:谁也不愿意第一个开口。(怕伤害了博莱克)终于(终于有一个人开口了,但是也没有解决鸦雀无声(表面上一点声音也没有,其实心里呢?)第6段中连续5个问号。指导读出为难、犹豫不决的心情。7、这么为难、这么难办的事,称为( )的事?(板书:棘手)8、这么难办的事最后解决了吗?怎么解决的呀?再次看图。再次朗读第12段。怪不得,博莱克那么努力地表现自己。此时,他在想什么呀?(我能体会博莱克当时的心情:他一定非常激动,非常自豪,并对其他儿童队员心存感激。)9、是呀,能让博莱克有机会参加这么重大的活动的是他的同学们,能让博莱克这么有自信地站在游行队伍中的是他的同学们。这群小伙子,懂得尊重身体有残疾的同学,这些小伙子真棒!(朗读句子)10、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设计意图:连续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