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基础知识总复习试卷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06611307 上传时间:2023-10-11 格式:DOC 页数:39 大小:2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基础知识总复习试卷C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公共基础知识总复习试卷C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公共基础知识总复习试卷C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公共基础知识总复习试卷C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公共基础知识总复习试卷C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公共基础知识总复习试卷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基础知识总复习试卷C(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公共基础知识总复习试卷C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其字母序号填入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30分)1.新华社2008年4月8日报道,国务院批准设立( B ),这是继国务院批复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后,支持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做出的又一重要举措。A.天津开发区保税区 B.天津滨海新区综合保税区C.天津滨海金融开发区 D.天津滨海工业开发区2.以德治国方略实施的哲学依据是(B )。A.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我国的治国之本 B.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C.科学理论来源于社会实践 D.正确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推动作用3.决定3、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设

2、立及其制度的国家机关是( C )。A.国务院 B.中央军事委员会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4.阶级对立社会法的第一层次本质是( D )。A.统治阶级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B.物质生活条件以外的其他因素C.统治阶级对被统治阶级的专政 D.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5.现实生活中虽没有龙,却有龙的形象、龙的概念。这一情形表明( C )。A.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它可以一定条件下能动地创造物质B.有的意识不是对物质的反映C.意识通过对现实材料的加工,可以创造出新的形象、新的概念D.能动地反映外部世界是意识的重要特点6.“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这句话说明( B )

3、。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D.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7.甲购买乙的一辆二手车,但双方没有办理过户手续。甲付款购车后,驾驶该车到某汽车空调配件经销部丙处,购买汽车空调配件并安装。安装好并付清款项后,甲驾车离开。途中,因空调泵线圈短路引起电源线起火造成火灾,该车被全部烧毁。经有关部门认定丙作为汽车空调提供者对火灾负有间接责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B )。A.甲和乙之间的买卖合同未生效,因为双方没有办理车辆过户手续B.甲取得该车的所有权,因为动产所有权转让自交付时发生效力C.甲不能向丙请求损害赔偿,因为其不是该车的所有权人D.甲不可以向丙请求损害赔偿

4、,因为该车转让没有登记,不得对抗第三人8.工作日绝对延长生产出的剩余价值,是( A )。A.绝对剩余价值 B.相对剩余价值C.超额剩余价值 D.超额利润9.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收入实行按劳分配原则的直接原因是( A )。A.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 B.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C.社会主义社会劳动的特点 D.社会经济制度的要求10.“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人民是历史的剧中人,英雄人物是历史的剧作者”,这个观点是( B )。A.唯物史观 B.英雄史观 C.二元论历史观 D.不可知论的观点11.法律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了模式、标准、样式和方向。这体现的是法律的( C )。A.概括性特征

5、B.普遍性特征 C.规范性特征 D.严谨性特征12.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 B )。A.内容 B.目标 C.指导方针 D.基本方针13.行政处罚只能(D )。A.对有行政隶属关系的人实施B.由公安机关执行C.处罚公务员或公民个人,而不能处罚单位或组织D.是国家特定行政机关对违反行政法的个人或组织依法采取的惩戒措施14.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损害要求赔偿的诉讼时效期间为( C ),自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益受到损害时起计算。A.4年 B.3年 C.2年 D.1年15.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者有休息的权利。”此规定属于法律规范

6、中的( D )。A.委托性法律规范 B.命令性法律规范 C.禁止性法律规范 D.授权性法律规范16.赠台大熊猫“( B )”“圆圆”2008年12月23日下午5时许搭乘台湾长荣航空公司专机抵达台北桃园机场。 A.欢欢 B。团团 C.贝贝 D.迎迎17.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点是( D )。A.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B.合理利用社会资源,避免资源浪费C.节约使用资源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D.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资源综合利用和发展循环经济18.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其根本目的在于( A )。A.保证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B.依法打击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的敌对

7、分子,维护社会稳定C.维护宪法和法律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权威D.确保国家各项工作有法可依,有法必依19.王某拾到李某丢失的钱包,当李某向王某讨还时,王某拒不归还。二人由此形成的债权关系是( B )。A.合同之债 B.不当得利之债 C.无因管理之债 D.单方民事法律行为之债20.甲为国家机关派往某股份公司的部门主管,其利用职务之便,挪用巨资奢侈挥霍。甲构成(D )。A.职务侵占罪 B.挪用资金罪 C.挪用公款罪 D.贪污罪21.能够直接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条件或情况是( D )。A.法律权利 B.法律义务 C.法律后果 D.法律事实22.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 B )。

8、 A.生产绝对过剩 B.生产相对过剩 C.生产不足 D.资本主义基本矛盾23.下列职务中不属于领导职务的有( B )。A.乡长 B.巡视员 C.司长 D.市长24.某省公安机关请求他省公安机关提供某犯罪嫌疑人的情况,这是一种( C )。A.协调关系 B.业务关系 C.协作关系 D.临时机构25. 毛泽东第一次提出我党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著作是( A )。A.论十大关系 B.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C.论人民民主专政 D.论联合政府26.以强制力推行的用以规定多种行为规范的法规、规章属于( C )。A.呈请性文件 B.证明性文件 C.规范性文件 D.领导指导性文件27

9、.公文中常用的基本表达方式是(C )。A.议论、描写、说明 B.议论、说明 C.议论、叙述、说明 D.抒情、说明28.一般而言,著作权法属于下列哪一个法律部门?( B )A.行政法 B.民法 C.商法 D.经济法29.下列哪种情况不可以采用越级行文的方式?( C )A.情况特殊紧急B.需要检举、控告直接上级机关C.某市人民政府为适应现代化城市建设的需要,拟在原某林场内建一座具有一定规模的植物园,为此决定向上级机关致文请求批准D.林业部致文某县林业局要求调查该县某处森林发生重大火灾的原因,该县林业局调查清楚后向林业部行文报告30.不属于公文登记主要形式的是( A )。A.汇报式 B.簿式 C.卡

10、片式 D.联单式二、多项选择题 (下列各题所给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不答、少答或多答均不得分。本部分共20题,每题1分,共20分。) 1.社会保障是社会安定的重要保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要( )。A.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B.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C.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基础D.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2.阿尔卑斯山的意大利人为了培植该山北坡上的松树,砍光了南坡上的森林,结果无意中摧毁了当地的畜牧业基础,并使山泉枯竭,水土流失。从哲学上分析( )。A.阿尔卑斯山的意大利人忽视了事物的普遍联系B.阿尔卑斯山的意大利人忽视

11、了因果联系链条的复杂性C.阿尔卑斯山的意大利人未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D.阿尔卑斯山的意大利人的做法是形而上学的3.胡锦涛同志说:“凡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事情就全力以赴地去做,不符合的就毫不迟疑地去改,真正使促进发展的各项工作都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科学发展观就其本身来看( )。A.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同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同志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一脉相承B.是用来指导发展的,是紧紧围绕发展这个主题的C.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D.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一个飞跃4.以前大多数人认为工人只要有一个壮实的身体,太多的文化知识根本用不上。但是21世纪初,青岛港工人许振超却由一名普通的吊车司

12、机成长为桥吊专家,他两次刷新世界集装箱装卸记录,并承担了多项重大研究课题,这些事实体现了新时代工人的新风貌,反映了工人阶级在自身素质建设方面开始由单纯体力型转变为脑体结合型。许振超的事迹和中国工人阶级的变化体现了党的思想路线哪些核心内容?( )A.独立自主 B.解放思想 C.与时俱进 D.不断创新5.对一个生下来就双目失明的人来说,无论怎样也无法使其产生颜色的概念。这说明( )。A.认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B.存在就是被感知C一个人获得知识的途径是感觉器官 D.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基础6.企业产权制度的形式有( )。A.承包制 B.工厂主制 C.合伙制 D.公司制7.期货市场的主要功能有( )。A.回避价格风险的功能 B.投机的功能C.形成合理价格的功能 D.有利于市场供求和价格的稳定8. 新民主主义经济建设的根本方针是( )。A.公私兼顾 B.劳资两利 C.城乡互助 D.内外交流9.下列有关行政机关法律地位的表述,哪些是正确的?( )A.成为行政主体的只能是行政机关 B.行政机关也可能成为民事主体C.行政主体就是指行政机关 D.成为行政主体的并不限于行政机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