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站工作原理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06610378 上传时间:2023-03-0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换热站工作原理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换热站工作原理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换热站工作原理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换热站工作原理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换热站工作原理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换热站工作原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换热站工作原理(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换热站工作原理总过程:一次热源通过管道送到换热站,并进入换热器内,通过换热器的换热,将一次热源交换到二次供热管道内,二次供热管道引出至热用户。 二次水经过过滤除污,经由循环进入换热器,被蒸汽或高温水加热后进展供热,蒸汽或高温水进入板式换热器后,变成凝结水或高温回水,返回热源,进展一二次给你个热系统的会热循环。补水泵将软水打入系统中保持系统压力恒定 1、一次水一般是指的热源锅炉房、各类热泵、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到换热器的水系统锅炉热水,热源为锅炉房时,供回水温度不得小于20摄氏度& x( + l 2、二次水一般是指的换热器到采暖末端的水系统采暖系统与热源间接联系 3、汽-水换热用板换,对蒸汽压力和

2、温度有要求。压力低于换热器的承载压力,温度低于胶垫的使用温度。对蒸汽压力和温度都比拟低,压力一般要小于2.5MPa而且板换汽水换热效率较低。 4、当热水、冷水系统补水能力有限需控制管道充水流量,或蒸汽管道气暖管需控制蒸汽流量时,管道阀门应装设口径较小的旁通阀作为控制阀门 因为热电厂出来的水,压力太大,温度太高,普通用户暖气承受不了这个压力。所以经过一道程序,把水的压力和温度降到合理标准 。这里有两个循环系统: 一 市政的供回水;二 用户的供回水。二者之间没有物质的交换 。就在换热器里面换一下热量 。 小区换热站的运行原理: 1如何一眼区分一次供水和回水. 2他们的温度代表的意思. 3二次供水与

3、回水的温度又代表什么意思. 4用户家暖气的温度和一次水,二次水有什么关系. 5哪次水的温度能直接说明用户家里暖气的温度,站里每个设备的压力应该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是多少才能算是正常. 7如果用户家里的暖气不热,应该从哪几个方面去调查解决呢. 1、换热站内的供水为箭头背向加压泵,回水箭头为面向加压泵。 2、温度就是代表的管道内水的温度。 3、二次供水属于换热后的供水,温度代表现在小区内暖气供水出口温度。 4、用户家的暖气一次水是供水,二次水是回水,供水通过暖气片回回小区暖气主系统。 5、回水最能说明住户家的暖气温度。 6、换热站设备的不同,小区需求压力的不同,压力要求也不同这个要看设局图纸没有定数,

4、通常10KG0.1MP10米扬程,暖气管道压力较大属于高压循环系统。 7、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检查1排放气体因为暖气如果有气就会造成循环不畅。2清洗过滤网通常每个小区单元、楼、住户的进户管都有过滤网需要采暖期到来之前清洗。3检查阀门是否开到最大串联暖气如果是并联系统需要把特别烫手的那组暖气阀门关闭一些把不热的暖气阀门开放一些。 换热器主要设备: 1 换热器:转换供热介质种类改变供热介质参数的设备。按照热交换的介质分类:汽水换热器 水水换热器 按照传热方式分类:外表式换热器:冷热两种流体被金属壁隔开,通过金属壁面进展热交换的换热器,如壳管式、容积式 、板式 、螺旋板式、 浮动盘管式等; 混合式

5、换热器:冷热两种流体直接接触进展混合而实现热交换的换热器,如淋水式 喷管式2 循环泵 为二次循环回水提供动力的设备 3 除污器 对系统介质的杂质进展过滤器清理的设备 4 补水泵 对系统介质的损失进展补充的设备 5 疏水器 自动的排除加热器设备或蒸汽管道中的凝结水及空气等不凝结气体且不漏出蒸汽的设备 6 水箱 储藏补水水源凝结水 自来水的设备 7 配电设备 主要对泵等设备控制和监控作用 8 计量设备 对供热进展参数进展统计计算的作用 9 其他 各类阀门,如闸阀 截止阀 两类常用的换热器 1 壳管式汽水换热器:内部采用管束作为换热元件,管束可为直管、螺纹管、波纹管等,管束内的流体与管束外的流体通过

6、金属管壁进展热交换 2板式水换热器 两种介质交织在多层严密排列的薄壁金属板间流动进展换热的换热器。体积小、效率高。 二、换热站的工作原理 1、换热站的定义:用来转换供热介质种类,改变供热介质参数、分配、控制及计量,供应用户热量的设施。 一般效劳于同一区域的换热器不宜少于2台,一般采用统一规格,当其中一台停顿工作时,其余换热器的换热量以满足采暖、空调系统负荷的70%。 a汽水换热站 由热电厂生产的蒸汽经管网输送到换热站,送入到换热器与冷介质水进展充分的热交换,蒸汽形成的凝结水,经疏水器聚集到凝结水箱中,由循环泵来的水在换热器中与蒸汽进展热交换以后,进入到采暖管网中进展,从管网中回来的水,由回水缸

7、进展收集,然后经除污器进入到循环泵进展下一轮的循环,补充水泵及时补充因管网跑冒滴漏等所遗失的水量,以便保持一定的压力,形成经济稳定的运行状态,控制台通过各种感应器对设备的运行情况监控,随时掌握,了解换热站的进展情况,并作出相应处理 b 水水换热站 热水锅炉产生的150.。 C的高温水在首站与一次网高温水回水主管道输送来的水进展热交 换,将其加热到110.。 C后经一次网高温水供水主管道循环至各集中、分散换热站,经过换热器将二次网循环水加热后,通过一次网高温水回水主管道流回首站。 A 换热站的投运与停运 一、系统启动前的检查 1供热介质系统 a蒸汽系统 1 减压阀两侧蒸汽阀翻开,其旁通阀关闭 2

8、主蒸汽管道疏水阀两侧阀门开启,其旁通阀关闭 2 主蒸汽管道上压力表、温度计、减压阀前压力表是否完好,如有损坏应及时将抢修 后,方可吧蒸汽系统启动 3 将减压阀前及主蒸汽管道上压力表开关置于开的位置 B 高温水系统 1高温水金触控总阀门关闭 2换热器高温水金触控阀门关闭 3检查高温水管道上各压力表和温度表是否完好 2 二次网循环水系统检查 1各止回阀安装方向是否正确 2水泵吐口阀门翻开,出口阀门关闭 3分、集水缸及各个管道上的压力表和温度表是否完好 3 供、回水系统检查 开启除污器两侧阀门 供回水总管上压力表、温度表是否完好,阀门是否灵活 除污器排污排净,放气放空 4 补水系统检查 补水箱是否已

9、充满水 补水箱进水阀是否全部关闭 补水泵进水阀全部翻开,出口阀全部关闭 补水泵出口止回阀安装是否正确 5 电机水泵检查 水泵与电机的地脚螺丝无松动,电机接地完好,并有防护罩 盘动时应轻松,无摩擦声 各阀门开关灵活好用 各电机吸出风侧观察无杂物,测绝缘良好后再送电 二 系统充水 1 翻开二次侧网循环水系统各阀门,保证二次网循环水系统畅通 2 开启补水泵逐渐开启补水泵出口阀门向系统内充水,系统内水压2.0kg|Cm2 3 开启补水箱进水阀门,使补水箱内水位保持在补水泵吸入口上不小于3050cm 4 通知采暖用户放出系统内的空气,包括室内散热器,且在放弃后及时关闭气阀。 5系统充水达设计运行压力后,

10、停补水泵,系统内压不应下降否那么应查找泄漏点 三 二次网热水循环系统启动 1 启动1*或2*循环泵,检查出口压力、电机电流、震动是否正常,如有故障应及时停泵处理 2 将水泵出口阀门逐渐开启至全开,使压力升至工作压力并注意回水压力,压力下降时及时调整补水系统。 3 水泵启动后再次对水泵及系统进展全面检查,确认无问题前方可投入换热器,进展热水循环 4 备用循环泵应开启出入口阀,泵内充满水使泵处于随时可启动状态 四 启动换热器 A 汽水换热站 1 开启蒸汽主阀门进展管道暖管,其规程详见热网运行检修规程 2 蒸汽压力稳定后,翻开换热器疏水阀门,关闭疏水阀旁路阀,逐渐翻开换热器进气阀门,使换热器内冷水逐

11、渐被加热至要求供水温度 3当分水缸上供水温度达70摄氏度时关小换热器蒸汽阀保持送水温度最高不超过90摄氏度 4 根据天气变化情况可对供水温度进展调整,以到达节能降耗的目的 5当回水压力低于运行压力下限时,开启补水泵对系统进展补水升压,但压力不允许超过其运行压力上限,应保持回水压力在2-3kg/cm2,并应保证二次网所供热用户的最高建筑的采暖系统充满水 B 水水换热站 1 缓慢翻开高温水供水主阀门、换热器高温水供水阀门,向换热器内注入高温水,观察换热器进出口压力表,换热器内压力逐渐升至工作压力 2换热器供水温度到达70摄氏度时,关小换热器高温水供水阀保持供水温度最高不超过90摄氏度,保证高温水回

12、水温度不超过55摄氏度 3根据天气变化情况可对供水温度进展调整,以达节能降耗的目的 4当回水压力低于运行压力下限时,开启补水泵对系统进展补水升压。但压力不允许超过其 运行压力上限,应保持回水压力在2-3 kg/cm2, ,并应保证二次网热用户最高级那住的采暖系统充满水 五 换热站的停顿 A汽水换热站 1 关闭换热器进气阀,停顿对循环水加热 2逐渐关闭循环水泵的出口门至全关,然后停循环泵,注意水水压力不的升高。如升高及时停补水,或放水 3热水网停顿后,应充水养护。如检修需防水时,检修完毕后仍应充水。冲水压力以系统充满水为准0.5 kg/cm2 B水水换热站 1 挂壁换热器高温水供水阀门,停顿加热 2 逐渐关闭循环水泵的出口门至全关,然后停循环泵。注意水水压力不的升高。如升高及时停补水,或放水 3 热水网停顿后,应充水养护。如检修需防水时,检修完毕后仍应充水。冲水压力以系统充满水为准0.5 kg/cm2. v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