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史和园林艺术原理重点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06607147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66.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园林史和园林艺术原理重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园林史和园林艺术原理重点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园林史和园林艺术原理重点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园林史和园林艺术原理重点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园林史和园林艺术原理重点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园林史和园林艺术原理重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园林史和园林艺术原理重点(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园林史和园林艺术原理重点名词解释:流觞曲水:所谓的“曲水流觞”,就是游乐的人们,引水环曲成渠,曰“曲水”,然後将盛酒的“觞”浮于水面,使之顺流飘下。觞杯飘至曲折拐弯处,当杯子缓缓经过宾客面前时,即可取过一饮而尽,然後吟诗作赋,以为娱乐,此即曲水流觞。“觞”通常为木制,小而体轻,底部有托,可浮于水中。另外也有陶制的杯,两边有耳,又称“羽觞”,因体积比木杯重,玩时则放在荷叶之上,使其沿流而行。 大内御苑:建置在皇城或宫城之内,即是皇帝的宅园,作为皇帝长期居住、处理朝政的地方,相当于一处与大内相联系着的政治中心。规模浩大,面积宽广,建筑多姿多彩,金碧辉煌,功能齐全。一池三山:一池指太液。太液池是一个

2、相当宽广的人工湖,因池中筑有三仙山而著称。这种“一池三山”的布局对后世园林有深远影响,并成为创作池山的一种模式。三山五园:三山是指万寿山、香山和玉泉山。三座山上分别建有静明园、静宜园、清漪园(颐和园),此外还有附近的畅春园和圆明园,统称五园,后来三山五园是北京西郊一带皇家行宫苑囿的总称。圆明园:圆明园、长春园、万春园枯山水(形成期,成熟特点,内容,组成):13世纪时 枯山水是源于日本本土的缩微式园林景观,多见于小巧、静谧、深邃的仅留下岩石、耙制的沙砾和自发生长与荫蔽处的一块块苔地,这便是典型的、流行至今的日本枯山水庭园的主要构成要素。而这种枯山水庭园对人精神的震撼力也是惊人的。禅宗寺院。人工山

3、水,是在平地上开凿水体、堆筑假山,人为地创设山水地貌,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营构,把天然山水风景缩移模拟在一个小范围之内。天然山水园,寺观园林。指佛寺、道观、历史名人纪念性祠庙的园林,为中国园林的四种基本类型(自然园林、寺庙园林、皇家园林、私家园林)之一。寺庙园林狭者仅方丈之地,广者则泛指整个宗教圣地,其实际范围包括寺观周围的自然环境,是寺庙建筑、宗教景物、人工山水和天然山水的综合体。一些著名的大型寺庙园林,往往历经成百上千年的持续开发,积淀着宗教史迹与名人历史故事,题刻下历代文化雅士的摩崖碑刻和楹联诗文,使寺庙园林蕴含着丰厚的历史和文化游判断:世界园林三大体系:东方园林体系、西方园林体系、欧洲园

4、林园林的分类: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自然风景区中国园林的四大特点:一、本与自然;二、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三、诗画的情趣;四、意境的蕴涵。中国四大名园(地点,名称):北京的颐和园,河北承德的避暑山庄,苏州的拙政园,苏州的留园苏州四大园林:-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和留园园冶 的作者;: 计成园林的四大要素: 水,植物,山石,建筑宋代园林的特点: 1在三大园林的类型中,私家园林最为突出。文人园林作为一种风格几乎涵盖私家园林。 2.皇家园林较多地受到了文人园林的影响。出现了比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私家园林的倾向。寺观园林文人化(灵隐寺)。 3.掇山理水技艺更加高超,能模仿几乎所有大自然水体形象,

5、与土山、石山、土石山结合构成地貌形象。 4.由唐代写实与写意结合转化为写意倾向。所以写意山水园到宋代才得以最终完成。 西汉(看看其园林发展,和代表园林)西汉时,帝王苑囿影响到贵族富商,竞相仿造,从此贵族、官僚、富户私家园林便发展起来了。 :整个汉代处于封建社会的上升时期。 政治稳定,对外贸易发达。佛教、音乐、艺术和西方文化也从西域、南海流入我国。使得汉代文化艺术得到了很大发展。汉代的生产力的发展促使建筑产生很大进步,形成我国古代建筑史上又一繁荣时期。 其突出表现就是木结构建筑达到一定高度,奠定了中国至今梁架结构法式。重檐飞拱,雕饰绘彩,构架及装饰技巧达到登峰造极。各式屋顶形式开始出现(如硬山、

6、悬山、歇山、四角攒尖、卷棚等)。屋顶上有各种装饰,用斗拱组成框架,柱形、柱础门窗、拱券、栏杆、台基等变化很多。 砖瓦得到发展,有一定规格,形式多样:筒板瓦、长砖、方砖、扇形砖、楔形砖、空心砖。西苑?自己去看看相关介绍:西苑的造园创作是我国宫苑演变为后代山水宫苑的一个转折点杨广在洛阳兴筑的别苑,以西苑最为著称。西苑的布局与造景特点是以水景为主导地位,为后世水景园的创始。西苑的布局是以山水为骨干,以湖为构图中心,以水渠为脉络,屈曲周绕,形成一个复杂而完整的水系;并开辟16处建筑群为苑中之园,组成多个可游、可息的风景点的造景手法。 西苑(北京明清三海) 北海园林的开发始于辽代,金代又在辽代初创的基础

7、上于大定十九年(1179年)建成规模宏伟的太宁宫。太宁宫沿袭我国皇家园林“一池三山”的规制,并将北宋汴京艮岳御园中的太湖石移置于琼华岛上。至元四年(1267年),元世祖忽必烈以太宁宫琼华岛为中心营建大都,琼华岛及其所在的湖泊被划入皇城,赐名万寿山、太液池。永乐十八年(1420年)明朝正式迁都北京,万寿山、太液池成为紫禁城西面的御苑,称西苑。明代向南开拓水面,形成三海的格局。清朝承袭明代的西苑,乾隆时期对北海进行大规模的改建,奠定了此后的规模和格局。 汉代?是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皇家园林:上林苑:观察视距:田园城市定义,提出的背景,以及作者:埃比尼泽霍华德(Ebenezer Howard,18501

8、928),20世纪英国著名社会活动家,城市学家,风景规划与设计师,“花园城市”之父,英国“田园城市”运动创始人。 1850年 1月29日生于伦敦,1928年5月1日卒于韦林。当过职员、速记员、记者,曾在美国经营农场。他了解、同情贫苦市民的生活状况,针对当时大批农民流入城市,造成城市膨胀和生活条件恶化,于1898年出版明日:一条通往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一书,提出建设新型城市的方案。1902年修订再版,更名为明日的田园城市。风景园林之父?:弗雷德里克奥姆斯特德(1822-1903),是二次大战后风景园林潮流的领导者和公认的美国风景园林之父。纽约中央公园及美国国会大厦周围的庭园景致,就出自其手。苏州现

9、存最老的花园?文征明当年亲手种植的紫藤,历经400余年,仍绿荫满庭,被称为“苏州三绝”之一苏州现存最老的花园?沧浪亭 拙政园里,文征明种的树?:紫藤伊甸园发源与哪里?:波斯简答题:日本庭园的发展: 一飞鸟奈良时代(中岛式林泉)日本庭园的特征可以说是把大自然原封不动地纳入写实表现之中,又包含把大自然象征化的非常巧妙的写意。这种情况在钦明天皇统治时代(公元538年)随着佛教文化的传入形成写意主义的风景样式后即被采用。 豪门大族苏我马子于飞鸟川河畔建造庭园有挖掘池塘和筑岛的纪录。 推古天皇时代(公元612年)筑成了须弥山石组。 在奈良时代后期平城宫,也找到好像是弯弯曲曲流水构成的小池塘。二、平安时代

10、(寝殿式庭园)社会文化的影响 小说源氏物语、女性随笔沈草子欣赏花月的华丽时代,始终深刻感受着大自然的爱与人情味相结合的时代,人间爱与自然美获得最大协调的时代。古色古香的精神建筑方面出现了华丽的寝殿式建筑绘画方面出现了色彩优美的大和绘宗教方面天台宗和真言宗流行了起来同时兴起寝殿式庭园三、镰仓时代(寝殿式庭园)政治势力转移(贵族到武士)文化相反趋势禅宗影响,重视实质与实用朴素主观思潮高涨绘画方面朝主观转变武士建筑造园黑暗时代 四、室町时代(茶庭筑山林泉式 枯山水式)代替平安时代盛行色彩华丽的庭园而出现了如同水墨画的庭园对于枯淡式庭园的爱好增加了深度朝着简朴、幽玄、主观的、精神的方向发展这是基于逃避

11、现时的思想产生与地方平民文化结合园林飞跃发展时代、黄金时代五、桃山时代(书院式庭园、茶庭露地庭)建筑、绘画、雕刻以这个时代现时、享乐的庶民生活为背景,不满足于在以禅为基础的枯淡闲寄生活,于是追求豪华、艳丽的生活。随着书院式建筑的兴起,兴起了书院式庭园。可以这样理解,在前时代的筑山山水式中再加上雄伟。代表作:京都西本原庭园、醍醐三宝院庭园。庭园平民化(茶室、茶庭)这个时代主要造园家,多半也是著名的品茶名人:千利休、古田织部正、细川三齐、金森宗和、织田有乐、千宗旦、僧玉渊、朝六、江户时代(回游式庭园)鉴赏巡回游览为主缺点:由于实行庭师分工的分散性,虽然优秀部分者居多,但多数缺少整体的统一。因诸侯轮

12、流参政,争相建造房屋就出现了这种情况。但不可质疑,这个时代的庭院增加了实用性。近代书院式庭园、现代住宅庭园皆由此发展而来。真、行、草七、明治时代以后(草坪庭园、公园、洋折衷庭园)西洋文明引进,欧美造园法、造园材料也大量进入草地受18世纪英国风景园林影响(它具有自然的性质这一点和日本庭园相似,因此在日本的建筑中也不会感到不协调,这是洋折衷庭园产生的主要原因) 建立在当时自由与平等思想上的现实主义、理想主义也有大量反映。其样式为:在山水建种草,在许多地方配置花坛,使人有鲜明的印象。城市中,由于涉及到复杂的社会事务,个人庭园较少,代之而起的公园出现。明治6年1月政府发出布告承认公共庭园事业。从大正末

13、期到昭和初期,富士山、日光、箱根等广大地区也交出私有地作为风景名胜地。国立公园有行政部门进行保护应运而生。昭和2年12月(1927年)成立国立公园协会,昭和4年7月(1929年),为防备经济界的世界性不景气,对保存日本特有文物及天然风景,共同努力改善对旅游地区的开发,投入了很大力气。昭和5年1月(1930年)设置了国立公园调查会,翌年,制定了国立公园法。昭和55年12月(1980年),全国指定为国立公园的27所,指定为国定公园的51所,都道府县的自然公园291所。中国园林史发展的时间路程园林的生成期(殷、周、秦、汉公元前11世纪公元220年)园林的转折期(魏、晋、南北朝公元220589年)园林

14、的全盛期 (隋、唐公元589960年)园林的成熟期(宋代公元960-1271年)园林的成熟后期(元明清公元1271-1911年)现代园林1911- 魏晋南北朝与隋唐的造园特点:魏晋:1.园林规划设计由以前的粗放转变为较细致的、更自觉的经营,造园活动完全升华到艺术创作的境界。2.皇家园林的狩猎、求仙、通神的功能基本上消失或仅保留其象征意义,生产性很少存在,游赏活动成为主导的甚至唯一的功能。3.私家园林作为一个独立的类型盛行,集中反映了这个时代造园活动的成就。深刻影响后代私家园林特别是文人园林的创作。4.寺观园林拓展了造园活动的领域。5.“园林”一词已经出现:“驰鹜翔园林”(晋.左思),“暮春和气

15、应,白日照园林”(晋.张翰),“饮啄虽勤苦,不愿栖园林”(刘宋.何承天)。中国古典园林开始形成皇家、私家、寺观三大类型并行发展的局面和略具雏形的园林体系,承上启下。 隋唐:1.皇家园林的“皇家气派”已经完全形成。2.私家园林的艺术性较之上代有所升华。着意刻画园林景物的典型性格以及局部的细致处理。文人参与造园活动,为文人园林发展打下基础。3.寺观园林进一步发展。4.公共园林已更多见于文献记载。5.创作技巧、手法更为先进、发达。6.山水诗、山水画、山水园林三个艺术门类已经有了互相渗透的迹象。较完善的园林体系。英国式与中国式自然山水园比较:5 中国古典园林与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的不同特点从本质上看, 中英自然风格园林仍然是2 种完全不同风格的园林艺术。中国园林是一种内向的自然, 但英国园林是一种外向的自然。5 .1 园林具体空间组织俞 孔坚曾描述道, 从园林的总体形象和总体气氛上看, 中国古典园林显得幽深、隐逸, 所谓“庭院深深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