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辩盟个人总结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06567119 上传时间:2023-12-0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法辩盟个人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法辩盟个人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法辩盟个人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法辩盟个人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法辩盟个人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法辩盟个人总结(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法辩盟个人总结法辩盟个人总结今天是4月17号,3月17号我们开始准备初赛辩题,算是和法辩盟一起走 过了整整一个月。现在用键盘敲下这些字的心情和去年给师兄师姐打陪练写总结 的心情完全不同。先谈问题,再谈收获。1备战及比赛问题01资料检索从去年听肖志远老师的讲座就开始被灌输文献检索的意识,但是到现在我们 的文献检索能力还是不足以支撑赛前准备的需要。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准备初期检索关键词不清晰、不全面从拿到辩题开始我们就大范围撒网找资料,但是对于辩题关键词的定位经常 存在偏差,检索的价值无法体现,这也说明了我们对于辩题的理解还不到位。第 场辩题”当今中国应该/不应该征收拥堵费”,我们一开始找了很多关

2、于拥堵 费的文献,但是却很少检索我国交通拥堵产生原因的相关文献.导致对拥堵费的 征收条件等一系列问题理解不够深入。第二场”小区围墙该拆/不该拆”我们的 关键词只集中在”开放式小区” “街区制”,却没有仔细查找有关城市发展趋势 和城市规划的相关文献,这一点的论证也不够充分,在场上也没有把开放是必然 趋势打出来。最后一场关于休学创业的辩题,对于大学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的定 位区分不够清楚。2.检索途径单一我们一直比较习惯用知网,对于万方、读秀等检索途径用的比较少。由于知 网上很多城市规划方向的文献我们学校都没有购买,初期我们也不知道读秀具有 文献互助的功能,可以通过发送请求获取知网上没有购买的文献资

3、源,直到第二 场比赛准备后期我们才掌握这个技能,很多有帮助的文献都没有能够较好的利 用。同时,我们对于数据的检索途径也太单一,仅仅通过网页查找,没有利用相关领域的官网。在拥堵费辩题中,有很多年度城市交通报告都可以在交通部门的官网中找到,其中的数据丰富又权威,比我们在新闻中找到的数据要好用的多。3.对于文献的识别能力不足两位老师在第一场比赛的准备过程中就指出了这个问题,我们找的很多文献 都不是核心期刊中的,还找了一些普通学校的硕士论文作为参考,这很大程度上 的会影响我们论据的权威性。02辩题思路1. 初期思路不统一在准备初期能明显感觉到四个人的思路存在差异,对己方立场和观点不够清 楚,对一些问题

4、给出的答案都不同,导致己方四个人自相矛盾。第一场分歧点在 于”征收拥堵费是否有效”,第二场分歧点在于”没必要开放的小区是否应该开 放”,第三场初期我们对于”弹性学制的政策是否应该否定”产生了分歧。四个 人思路不统一的情况下论证必然会得出不同的结论。2依赖老师,思路不清晰每一个辩题老师都会讲的很清楚但是我们都没有完全理解透,过于依赖老师 的思路,但没有转化成自己的内容,所以场上很难讲出来,不能自成体系。这点 我们感受的很深,以后一定要慢慢改掉。03讨论成稿1. 自由辩成稿效率低、质量差本来立论、驳论、盘问、自由辩、结辩都应该是四个人一起讨论,分配论证 重点,再由相应辩位的同学出稿,但是由于自由辩

5、不是单独属于一个辩位,有一 种”反正不是我的事还有别人在”的感觉,所以大家对于自由辩没有足够的重 视,出稿速度比较慢,而且问法单一、没有攻击力。这也反映了四个人配合存在 很大的问题。整个备战阶段这个问题都很突出,自由辩也是整场比赛中我们最为 薄弱的部分,从战场分配到问题设置都存在较大的问题。2. 反驳战场形式单一、语言僵化其实这也是对辩题理解不够深刻、过于依赖老师的体现。老师说什么我们就 会记下来,但是不会转化成不同的方式进行反驳,只会干涩的用同一种反驳方式, 现场效果很差,听上去也很刺耳。04场上配合1.自由辩不听队友讲话三场比赛感觉我们就是一个人一个自由辩思路,虽然有成稿但是没有听队友 讲

6、话,追问题不够,结问题不够,转战场的意识也不够强,转的过于生硬。2. 不能回到己方立场徐老师曾经说,反驳不仅仅只是为了反驳,而是要回到己方立场,论证己方 观点。但是场上我们多数情况下都仅仅是为了反驳而反驳,尤其是第二场比赛, 虽然反驳到了安全不是封闭小区的专利,但是没有论证己方”开放式小区有更为 便利的潜力”,整场自由辩一直跟着对方在走,忘记了自己的立场是什么。3. 现场反应不够这个问题表现为以下几点:第一,不回答对方问题.强行说己方内容;第二, 自由辩强推战场;第三,对于现场战况总结不到位。第一个问题在第一场比赛中就有体现,从盘问开始到自由辩,不管对方问什 么我们都不管,第三场自由辩被对方连

7、续问了三次都没有回答问题。我们的一个 特点就是陈词尚可但反应不足,我前期准备的结辩陈词不敢轻易动,即便现场出 现了一些新的问题,总结反驳能力也不足,这一点以后需要加强。2收获准备比赛最大的收获不是看了多少论文接触了多少新领域的知识,也不是思 辩能力的提升,而是对于一个问题的看法和思考方式的变化c政策不都是合理的, 期刊里的话不都是科学的,多数人去做的事情不一定是对的。看问题的角度的改 变比知识的积累更为重要,我很幸运在思辩学园这个地方接触到了不同角度的思 考方式,改变了以往单一又固执的看法,对我而言这个是最重要的。不想太矫情,但是一个月的时间一起准备比赛怎么可能不加深队友之间的感 情。时间还很长,大家一起走下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