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型QC小组成果总结材料范本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06545987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69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新型QC小组成果总结材料范本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创新型QC小组成果总结材料范本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创新型QC小组成果总结材料范本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创新型QC小组成果总结材料范本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创新型QC小组成果总结材料范本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创新型QC小组成果总结材料范本》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新型QC小组成果总结材料范本(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创新型广东火电工程总公司送变电工程公司QC活动成果报告实验型斜插挖孔桩基本施工技术的摸索广东火电工程总公司送变电工程公司梅州项目线路QC小组一、前言由我公司承建的50kV嘉榕送电线路工程新建铁塔基本共40基,其中部分基本是国内初次采用的斜插式挖孔桩基本。【核心词解释】斜插式挖孔桩基本,专门针对受地形限制的山地而设计,桩身部分与常规直柱式挖孔桩相似,主柱部分与斜插式基本主柱相似,主柱为双面倾斜,坡度与塔身坡度一致,塔腿主材直接插入挖孔桩基本桩身的上端,省去塔座板及地脚螺栓,比常规直柱式挖孔桩更加经济,更加合理,既有直柱式挖孔桩的特点又减少了工程成本。二、小组简介 QC小构成员表小构成立日期月25

2、日课题登记号GPECQCC/030小组名称梅州项目线路QC小组小组类型创新型课题名称实验型斜插挖孔桩基本施工技术的摸索出勤率0活动时间5月8月活动次数次小 组 成 员表成员姓名性别年龄文化限度职务或职称组内分工组长马兴炼男3专科副总经理/工程师负责小组工作开展副组长叶国文男专科项目经理/工程师负责小组筹划工作成员许茂生男36专科质量部经理/工程师负责技术指引工作成员龙伟坚男6专科项目经理助工负责小组把关成员郑永穗男4专科土建质检工程师/助工质量监督检查成员陈志辉男26本科土建主管/助工负责小组技术工作成员李基浓男25专科技术员/助工技术指引/资料收集成员冯展优男高中技术员技术指引/测量工作成员

3、蔡展明男26专科技术员质量检查资料收集成员翁建标男38初中施工人员实际操作成员李木新男37初中施工人员实际操作制表:李基浓 时间:5月三、选择课题(一)问题的提出:由我公司承建的50V嘉榕送电线路工程在国内初次采用斜插式挖孔桩基本(XW型)。在此类新型基本运用于工程之前,为获取有关研究数据,设计单位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专门委托我方建设个用于静载实验的实验型BXC斜插式挖孔桩基本。(二)拟定课题:由于此类基本在国内初次采用,如何保障斜柱和桩身的质量以及角钢的高差、斜率等成为施工的难点,因此我们决定对斜插式挖孔桩基本的施工技术进行摸索,因此选定课题:实验型斜插式挖孔桩基本施工技术的摸索 。四、活动

4、筹划 表4-小组活动筹划表活动阶段5月6月月8月上中下上中下上中下上中下P选择课题筹划 实际设定目的筹划实际提出方案筹划实际 拟定方案筹划 实际 制定对策筹划实际D对策实行筹划实际效果检查筹划实际巩固措施筹划实际 总结筹划筹划实际筹划时间 实际时间 制表:蔡展明 时间:5月五、设定课题目的查阅有关规范及设计图纸,拟定课题目的为:保证明验型BXW2斜插式挖孔桩基本的施工质量达到优良原则。目的值:(1)角钢顶面高差控制在5m范畴内;()角钢扭转、斜率分别控制在0。、1范畴内;(3)基本混凝土的强度级别设计值C2。六、方案的提出及拟定最佳方案小构成员在马兴炼组长的带领下,开会商讨斜插式挖孔桩基本施工

5、方案,并对各方案进行可行性分析及评估,以拟定最佳方案。(一)方案的提出小构成员环绕实现小组活动目的,提出了如下三套对策方案,见图6-1:桩身现场浇筑成型,预制主柱安装桩身与主柱现场一次浇筑成型桩身与主柱现场二次浇筑成型实验型斜插挖孔桩基本施工方案图6-1 实验型斜插挖孔桩基本施工方案(二)方案的可行性分析及评估: 方案分析方案一、桩身现场浇筑成型,预制主柱安装方案二、桩身与主柱现场一次浇筑成型方案三、桩身与主柱现场二次浇筑成型施工工艺基坑开挖桩身部分钢筋绑扎桩身部分砼浇筑桩身部分砼养护预制主柱安装。基坑开挖桩身部分钢筋绑扎插入角钢安装及主柱部分钢筋绑扎主柱部分模板安装桩身、主柱一次浇筑成型。基

6、坑开挖桩身部分钢筋绑扎桩身部分砼浇筑桩身部分砼养护插入角钢安装及主柱部分钢筋绑扎主柱部分模板安装主柱部分浇筑成型。可行性分析1、 桩身浇筑时,人员可进入桩内作业,砼浇筑质量可控性较高;2、 主柱部分需到工厂定制生产,费用约5元m,长度按2.5m计算,一根桩费用约:2525=62元;3、 预制主柱安装由于位于山地,起重机械无法达到;4、 按每立方米砼重2.5t计算,主柱重量约2.25(0.60.62.52.5),需搭设能承载此重量的平台,成本较高,安装调节难度大;5、 施工工期8天(以完毕一种基本计算);6、 二次浇筑施工缝的解决使基本整体的衔接存在风险(上拔型)1、 桩身浇筑时,由于已经插入的

7、角钢占据桩内空间,人员未能进入桩内作业,砼浇筑质量缺少可控性;2、 插入角钢安装及调节方面,悬空安装,需搭建平台,工序复杂,操作难度大;3、 施工工期11天(以完毕一种基本计算);4、 搭建平台使用的钢管,按市场价一天租费2元2计算,平台2m2m=42,完毕一种铁塔基本所需费用21421元(不含运费);5、 一次持续浇筑无施工缝,对基本整体衔接无影响;6、 角钢顶面高差、角钢扭转、斜率难控制。1、 桩身浇筑时,人员可进入桩内作业,砼浇筑质量可控性较高;2、 插入角钢安装及调节时可运用一次浇筑时桩顶面作承载平台,操作简易;3、 施工工期14天(以完毕一种基本计算);4、 制作一种专用调节工具价格

8、约00元;5、 由于无需搭建平台,节省了租用钢管费用;6、 二次浇筑施工缝的解决使基本整体的衔接存在风险(上拔型);7、 角钢顶面高差、角钢扭转、斜率较好控制,主柱部分砼强度有保障。结论砼浇筑质量可控性高,安装调节操作难度大,成本高。砼浇筑质量缺少可控性,安装调节操作难度大,成本高。砼浇筑质量可控性高,安装调节操作难度简易,成本低。制表:蔡展明 时间:6月通过对实验型斜插挖孔桩基本不同的施工方案进行可行性分析后,桩身与主柱现场二次浇筑成型方案具有质量可控性高、安装调节操作简易、成本低的优势,为此我们拟定此方案三为实行方案。七、方案具体化并制定对策表(一)方案三的具体分析实现桩身与主柱二次浇筑成

9、型,并要保证其质量达到优良原则,核心控制点在于:1. 插入角钢安装的误差控制;2. 二次浇筑施工缝的解决;3. 主柱部分混凝土的浇筑质量。(二)针对以上核心控制点,小构成员进行认真、细致地讨论分析,研究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措施,并分工贯彻各自的任务,制定了如下对策表:表7- 对策表序 号核心控制点对 策目的值措 施完毕时间负责人1插入角钢安装的误差控制采用新设计专用工具对插入角钢进行固定及调节;采用经纬仪、水平尺等测量工具进行测量调节。插入角钢的高差、斜率分别控制在5mm、1%范畴内1. 使用新设计专用调节工具对角钢进行找正;2. 通过角钢底部支撑螺杆调节角钢高下;3. 使用重锤吊线法调节角钢斜率

10、。07月07日许茂生叶国文龙伟坚陈志辉2二次浇筑施工缝的解决严格按混凝土施工缝解决有关规范对施工缝进行解决施工缝接触牢固可靠1. 插1短钢筋,间距为110;2. 混凝土接触面做毛面解决;7月09日郑永穗蔡展明李木新3主柱部分混凝土的浇筑质量采用开口模板,保证主柱部分浇筑时混凝土的振捣质量1砼外观质量无缺陷及表面平整光滑2.砼强度符合规定。1. 采用楔形开口模板;2. 使用振捣棒从开口模板插入振捣混凝土;3. 使用水泥砂浆填充主柱底部。8月05日李基浓冯展优翁建标制表:李基浓 时间:6月八、方案实行过程实行一:插入角钢安装的误差控制 我们从月日开始进行了如下工作:.角钢安装大体就位后,使用新设计

11、的专用调节工具对角钢进行找正,如图8-所示,具体的使用措施如下:基本角钢立于坑内的混凝土垫块后,在主角钢上端的两个方向安装调正固定工具。调节杆上端角钢与基本主角钢任意一螺栓孔相连,下端角钢通过固定装置在地面锚定。安装调节杆后,使主角钢基本达到设计位置。之后再运用调节杆上的花兰螺丝进行双向微调,使主角钢精确达到设计位置。17.5孔外部钢管打孔,用M16螺栓固定花蓝螺丝605角钢21.5孔(上部连接孔)焊接焊接内钢管外钢管图8-1 角钢找正调节工具2对角钢顶面高差进行调节:用经纬仪及塔尺(或钢尺)测量角钢高度,通过角钢底部支撑螺杆调节角钢高下。3. 在主柱顶面,取钢肢边露触点、2,在立柱顶面连接划

12、线MM2,定出中点。将仪器支于中心桩,对准线路方向归零,水平旋转5。,查视线与主角钢背顶点、N点两者连线与否重叠,若重叠则无扭转,否则需调节,如图8-所示。图8 测量角钢扭转示意图4.对角钢倾斜度(坡度)进行检测:如图-3,使重锤自然下垂,重锤尾线紧贴插入式角钢顶端内缘,用钢尺水平量取距角钢顶端内缘h高度处重锤尾线至角钢的水平距离,x/h即为角钢倾斜值(坡度)。沿对角线方向测量时,xh为对角坡度;沿角钢任一面测量时,x/h为单面坡度。施工测量时,h值不小于50mm为宜。图8-3 角钢倾斜度测量示意图钢尺重锤xh角钢效果检查:通过采用一系列的措施后,我们成功地控制插入角钢安装的误差在容许范畴内,符合目的规定。实行二:二次浇筑施工缝的解决 我们在月8日做了如下工作:为增强一次浇筑混凝土与二次浇筑混凝土的黏结性,桩身一次浇筑到位后,在混凝土初凝前,在上表面绕挖孔桩均匀插入长度为200m10短钢筋,插入、伸出各一半,间距为110m(如图-4所示),并在混凝土接触面做毛面解决。图8-4 混凝土接触面插钢解决示意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