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激素类药物使用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06530244 上传时间:2023-12-1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床激素类药物使用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临床激素类药物使用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临床激素类药物使用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临床激素类药物使用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临床激素类药物使用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临床激素类药物使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床激素类药物使用(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糖皮质激素是什么?糖皮质激素是由肾上腺皮质分泌的一类甾体激素,具有调节糖、脂肪、和蛋白质 的生物合成和代谢的作用,还具有抗炎作用,称其为“糖皮质激素”是因为其调节 糖类代谢的活性最早为人们所认识。糖皮质激素的基本结构特征包括肾上腺皮质激素所具有的C3的羰基、A4和170 酮醇侧链以及糖皮质激素独有的17a-OH和110-OH目前糖皮质激素这个概念不仅包括具有上述特征和活性的内源性物质,还包括很 多经过结构优化的具有类似结构和活性的人工合成药物,目前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是临床应用较多的一类药物。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根据其血浆半衰期分短、中、长效三类。血浆半衰期是指药物 的血浆浓度下降一半的时间,其长短

2、在多数情况下与血浆浓度无关,它反映药物 在体内的排泄、生物转化及储存的速度。生物半衰期是指药物下降一半的时间。 一般讲血浆半衰期和生物半衰期呈正相关关系。短效激素包括:氢化可的松、可 的松。中效激素包括:强的松、强的松龙、甲基强的松龙、去炎松。长效激素包 括:地塞米松、倍他米松等药。对糖代谢的作用主要是促进肝糖原异生,增长糖原贮存,同时又抑制外周组织对 糖的利用,因此使血糖升高。对蛋白质代谢主要是促进蛋白质分解。分泌过多时,常引起生长停滞,肌肉、皮 肤、骨骼等组织中蛋白质减少。对脂肪代谢主要是促进四肢部位脂肪分解,产生脂肪向心性分布。糖皮质激素是由肾上腺皮质中束状带分泌的一类甾体激素,具有调节

3、糖、脂肪、 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和代谢;抑制免疫应答、抗炎、抗毒、抗休克等作用。常用的 糖皮质激素有:可的松、氢化可的松、氢化泼尼松、甲基强的松龙、强的松龙、 地塞米松、去曲安奈德、氟替卡松、等等,都属于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激素类药物的使用,制定本管理制度。泼尼松、泼尼松龙、去炎松、地塞米松、一、激素类药物使用原则1、严格掌握激素类药物使用的适应症、禁忌症,密切观察药物效果和不良反应。2、激素类药物在非必要时,应尽量不用;必须使用时,应严格按照规定的剂量和疗程用药。不能将激素类 药物当作“万能药”而随意使用。3、制订个体化的给药方案,注意剂量、疗程和合理的给药方法、间隔时间、用药途径。二、激素类

4、药物使用细则 (一)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使用细则1、对发热原因不明者,不得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2、对病毒感染性疾病者,原则上不得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3、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应有明确的指征,并根据药物的适应症、药物动力学特征及病人的病情特点,严 格选药,并注意剂量、疗程和给药方法进行个性化给药。原则上糖皮质激素使用时间一般不超过 3 天,使用 剂量不超过药典规定。4、对已经明确诊断,确需较长时间使用糖皮质激素时,应努力寻找最小维持剂量或采用间歇疗法,当病情 稳定后应有计划地逐步停药或改用其他药物和治疗方法。5、在明确诊断,确需使用糖皮质激素时,应注意以下事项:(1) 、因细菌感染而需要使用皮质激

5、素类药物的患者,要配合使用敏感而足量的抗菌素。(2) 、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在服用糖皮质激素时,应常规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以防止骨质疏松的发生。(3) 、服用糖皮质激素期间应经常检测血糖,以便及时发现类固醇性糖尿病。(4) 、对长期用药者,糖皮质激素的给药时间应定在早晨 8时和下午4 时,以尽可能符合皮质激素的生理 分泌规律。在撤药时,应采取逐渐减量的方式,以使自身的皮质功能得以逐渐恢复。(5) 、防止各种感染的发生,特别是防止多重感染的发生。、为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可在饭后服用,或加用保护胃粘膜药物。6、下列情况禁用糖皮质激素:、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症;、当感染缺乏有效对病因治疗药物时,如水痘和

6、霉菌感染等;、病毒感染,如水痘、单纯疱疤疹性角膜炎、角膜溃疡等;、消化性溃疡;、新近做过胃肠吻合术、骨折、创伤修复期;、糖尿病;、高血压病;、癫痫、精神病的患者。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1)静脉迅速给予大剂量可发生全身性的过敏反应,包括面部、鼻粘摸、眼睑肿胀,荨麻疹,胸闷,气短, 喘鸣等。 (2)长期用药可引起医源性肾上腺皮质机能亢进,表现为向心性肥胖、满月脸、水牛背、多毛、 痤疮、低血钾、肌肉萎缩无力、浮肿、高血压、高血脂、糖尿、易受感染及骨质疏松等。 (3)长期用药 亦可引起医源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一旦减量过快,突然停药或停药后半年内遇到严重应激情况,可发 生肾上腺危象,表现为肌无力

7、、低血压、低血糖、甚至昏迷或休克等症状。 (4)诱发或加重感染,这是 糖皮质激素的主要不良反应。长期应用能降低机体的免疫功能,常诱发继发性感染,或使机体内潜在感染 病灶扩散,多见于病程较长、病情严重、体质虚弱者如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肾病综合征、结缔组织 病等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治疗的过程中。用于急性病毒感染,常可使病变扩散。 (5)可诱发消化 道溃疡、出血、穿孔,常见恶心、呕吐、嗳气、反酸、气胀、腹上区不适、腹痛等。 (6)可出现精神症 状,如欣快感、激动、失眠等症状,也可表现为抑制或诱发精神病。 (7)糖皮质激素可使血清淀粉酶增 高,可能是出现胰腺炎的征兆。 (8)可妨碍外伤或手术后

8、创口及胃、十二指肠溃疡的愈合。 (9)糖皮 质激素有抗生长激素的作用,引起蛋白质负氮平衡,新骨的形成受阻碍,活动性成骨细胞减少。儿童长期 应用,生长可受到抑制。 (10)反跳现象与停药综合征。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时,症状已基本控制, 若药物减量过快或突然停药,原有疾病的症状可能迅速复发或加重,称为“反跳现象”。如恢复糖皮质激素 的用量和治疗,反跳症状可缓解,待症状完全控制后,再逐渐减量药物乃至停药。 另外,短期应用大量糖 皮质激素治疗突然停药后,可出现情绪消沉、发热、恶心、呕吐、全身乏力、肌肉和关节酸痛与肌强直等 症状,称为“激素停药综合征”。激素停药综合征甚至可发生于停药一年之后。(1)类

9、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症:长期应用可出现向心性肥胖、满月脸、多毛、无 力、低血钾、浮肿、高血压、糖尿等。一般无需特殊处理,停药后症状和体征逐 渐消退。(2)骨质疏松和肌萎缩:长期大剂量应用,能促进蛋白质分解和抑制蛋白质合成, 造成负氮平衡,使肌组织水肿和纤维性变,引起肌萎缩,并能增加钙、磷排泄, 抑制成骨细胞活动力,造成骨质疏松,尤其是儿童及绝经期后妇女更易发生。可 适当补充钙盐及维生素D加以预防。(3)类固醇性糖尿病:由于糖皮质激素能促进糖原异生,对抗胰岛素作用,引起 血糖升高和糖尿。病人一旦出现糖尿病应立即停药用激素,必要时控制饮食或用 胰岛素。(4)诱发或加重溃疡病和出血、穿孔:糖皮质激素可

10、增加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 减少胃粘液分泌,对抗纤维组织增生,并加强蛋白质分解代谢和抑制蛋白质合成, 使胃粘膜失去保护和修复能力,故能诱发或加剧溃疡病,甚至引起出血或穿孔的 危险。为防止这一反应,可加用制酸药。(5)并发或加重感染:由于糖皮质激素抗炎而不抗菌,长期应用机体防御功能降 低,易导致葡萄球菌感染,病毒性疾病的发生或使原有病灶扩散等,应提高警惕。(6)诱发精神症状:因激素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兴奋作用,长期应用,可引起失眠、 精神紊乱、幻觉,并诱发精神病及癫痫的发作。一旦出现应立即停药,并给予安 定药。(7) 诱发眼病:长期局部使用糖皮质激素可致眼内压升高,严重者可诱发青光眼, 还可并发白内障

11、等。一旦出现应减量或停药。必要时可用降眼压药。(8) 停药后的不良反应:大剂量或长期应用激素后一旦停用可出现;1)医源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这是由于长期应用激素能反馈性抑制脑垂体前叶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从而引起肾上腺皮质萎缩和功能不全。2) 激素停用后综合征:短期大量激素治疗突然停药后2448小时,可出现发热、 恶心呕吐,肌肉、骨骼、关节酸痛,甚至虚脱,这是体内激素浓度突然下降所致。 这时可再使用。3) 反跳现象。(9) 外用时引起的不良反应:肤轻松、氟氢可的松、去炎松、地塞米松和倍他米 松等氟化糖皮质激素外用时,具有较强的抗炎、止痒、抑制渗出及表皮增殖作用, 因而在皮肤科应用广泛,但不良

12、反应也较多。常见的有使感染性皮肤病扩大或加 重;有酒糟鼻样皮炎或口周围皮炎和皮肤萎缩;还有痤疮加重、色素沉着、皮肤 干燥、接触性皮炎、红斑反应及光敏性皮炎等。(10) 其他:长期大量应用糖皮质激素还可引起假性风湿病、无菌性骨关节坏死、 脑血管意外和出血倾向、心肌梗死、畸胎、血栓性静脉炎、结节性骨小球硬化症、 胰腺炎和加速癌肿转移等。糖皮质激素的药理作用、药理作用: 1抗炎2免疫抑制与抗过敏3抗内毒素4抗休克5影响血液与造血系 统6允许作用7其他临床应用:1 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 2防止某些炎症的后遗 症3自身免疫性疾病4器官移植及排异反应5过敏性疾病7休克8血液病9皮 肤病应用糖皮质激素的注意事

13、项有哪些?糖皮质激素适应证有两个方面:第一是在其他慢作用药尚未起效时,此时加用糖 皮质激素以等待慢作用药物如金制剂、抗疟药、 MXT 起效,后者一旦起效,即减 少糖皮质激素的剂量并逐渐撤除;第二是在严重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急性活动期, 或有关节外表现者,此时使用糖皮质激素以帮助病人度过重症期,待病情稳定后 再停用。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使用糖皮质激素,目前多主张低剂量,即每天小于 10mg强的松的剂量,可早晨顿服或分23次服。待症状控制后再逐渐减量,一般治 疗时间不超过3 个月。使用糖皮质激素时常见的副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1) 骨质疏松。(2) 类固醇性糖尿病。(3)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受到抑制。(

14、4) 感染。(5) 皮肤病变。(6) 白内障和青光眼。(7) 精神症状。(8) 胃肠道反应。 使用糖皮质激素应注意以下事项:(1) 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在服用糖皮质激素时,应常规补充钙剂和维生素 D, 以防止骨质疏松的发生。(2) 服用糖皮质激素期间应经常检测血糖,以便及时发现类固醇性糖尿病。(3) 糖皮质激素的给药时间应定在早晨8时和下午4时,以尽可能符合皮质 激素的生理分泌规律。在撤药时,应采取逐渐减量的方式,以使自身的皮质功能 得以逐渐恢复。(4) 防止各种感染的发生,特别是防止多重感染的发生。(5) 为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可在饭后服用,或加用保护胃粘膜药物。糖皮质激素的临床应用有哪些1、

15、替代疗法:用于急慢性肾上腺皮质功不全,垂体前叶功能减退和肾上腺次全切除术后的 补充替代疗法。2、严重急性感染或炎症。1) 严重急性感染,对细菌性严重急性感染在应用足量有效抗菌药物的同时。配伍 GCS, 利用其抗炎、抗毒作用,可缓解症状,帮助病人度过危险期。对病毒性感染,一般不用 GCS, 水痘和带状疱疹患者用后可加剧。但对重度肝炎、腮腺炎、麻疹和乙脑患者用后可缓解症状。2) 防止炎症后遗症、对脑膜炎、心包炎、关节炎及烧伤等。用GCS后可减轻疤痕与 粘连、减轻炎症后遗症。对虹膜炎、角膜炎、视网膜炎、除上述作用外,尚可产生消炎止痛 作用。3、自身免疫性和过敏性疾病1) 自身免疫性疾病:GCS对风湿

16、热,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多种自身免 疫病均可缓解症状。对器官移植术后应用,可抑制排斥反应。2) 过敏性疾病: GCS 对荨麻疹、枯草热、过敏性鼻炎等过敏性疾病均可缓解症状。 但不能根治。4、治疗休克:对感染中毒性休克效果最好。其次为过敏性休克,对心原性休克和低血 容量性休克也有效。5、血液系统疾病:对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疗效较好。对再障、粒细胞减少、血小板 减少症、过敏性紫癜等也能明显缓解,但需长期大剂量用药。6、皮肤病:对牛皮癣、湿疹、接触性皮炎,可局部外用,但对天疱疮和剥脱性皮炎等严重皮肤病则需全身给药。7、恶性肿瘤:恶性淋巴瘤、晚期乳腺癌、前列癌等均有效糖皮质激素外用的注意事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