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IC卡燃气表的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06520262 上传时间:2023-11-24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282.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智能IC卡燃气表的设计毕业设计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智能IC卡燃气表的设计毕业设计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智能IC卡燃气表的设计毕业设计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智能IC卡燃气表的设计毕业设计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智能IC卡燃气表的设计毕业设计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智能IC卡燃气表的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智能IC卡燃气表的设计毕业设计论文(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智能IC卡燃气表的设计摘要:本文设计的智能IC卡燃气表在对燃气流量控制的同时,又可以固定流量加以显示,而当流量小于某一值时,就报警。本设计采用MCS-51系列单片机中的89C51为CPU,当IC卡插入后,燃气开通,传感器会将检测到的流量以电流的形式送入I /变换器,得到相应的电压信号,该信号经A/D转换后,以数字量的形式存在于CPU单元中,该量与设定值一定存在差值,通过PID调节后,将信息送入CPU中,由他发出指令信号推动执行机构带动调节阀控制燃气流量的大小,如此反复多次控制后,最终可实现设计的相关参数。关键词:IC卡 单片机 流量 显示27目录引言1第一章 智能IC卡燃气表的总体设计方案及

2、原理2 1.1 IC卡燃气表的总体设计方案21.1.1 系统总体的控制过程21.1.2 智能IC卡燃气表的控制算法21.2 智能IC卡燃气表的原理及功能2第二章 智能IC卡燃气表系统的硬件组成32.1 传感器的功能及其技术参数42.2(RCV420)变换器的设计42.3 A/D转换器的设计52.4 TLC549与89C51芯片的连接方法52.5 单片机的设计72.5.1 89C51芯片及片内功能72.5.2 89C51各引脚功能72.5.3 89C51最小应用系统设计92.6 储存器的设计102.6.1 AT24C02内部芯片结构及使用方法102.6.2 AT24C02与单片机的连接102.7

3、 LED显示部分.112.7.1 LED显示及显示器接口112.7.2 单片机与显示器接口122.8 报警装置设置13第三章 智能IC卡燃气表的软件设计143.1 主程序143.2 显示子程序153.3 IC卡读写程序15结 论17致 谢18参考文献19附录A.20附录B.21附录C.22引言 近些年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全球的信息时代已来临,世界各国都在高科技领域制订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我国政府正在致力于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建设,以“金卡工程”为代表的信息化应用工程使我们加速向全球经济一体化进。作为金卡工程的代表,IC技术无疑是当今世界最优秀应用技术。 近十几年发展起来IC卡燃气表是一

4、种新型的燃气表,一般由计量传感器电路、微功耗单片机、微功耗阀门、电压测试电路、防窃气电路、流量监测等部分组成。具有精确记数功能、功能卡传输媒介功能、阀门自动处理功能、非法操作处理功能、欠压处理功能、掉电处理功能、数据下载功能、数据显示与声音提示功能等。经过广大IC卡生产厂家多年的技术改进和革新,IC卡技术日益成熟,应用也越来越普及。第1章 智能IC卡燃气表的总体设计方案及原理1.1 IC卡燃气表的总体设计方案 1.1.1 系统总体的控制过程 智能IC卡燃气表系统主要由单片机,IC卡、电磁阀、传感器、I/V转换器、A/D转换器、LED显示器、报警器等组成。总体框图如图1.1所示。燃气用户在燃气公

5、司开户,购买一定气量后,即得到加密的IC卡。用户用气时将卡插入燃气表中,卡中气量自动输入燃气表并在IC卡中消除气量,供气阀门打开。当气量不足时,燃气表提示用户购气;气量用完时,燃气表自动切断供气管路。 图1.1 系统总体控制原理图1.1.2 智能IC卡燃气表的控制算法 本文设计的是对智能IC卡燃气表流量的控制,这个控制是这样一个反馈调节过程:比较实际流量和需要控制的流量得到偏差,通过对偏差的处理获得控制信号,再去调节调节阀,从而实现对流量的控制。该系统采用过程控制中应用最广泛的PID控制形式。1.2 智能IC卡燃气表的原理及功能 当用户将购买到得含有一定购气量的IC卡插入表内时,电磁阀在单片机

6、控制下打开气路阀门。用户每使用一个微小的计量单位的气体时,计量电路便发出1个计量脉冲,该脉冲如经电控系统判定为有效,即进入软件进行累计,当达到一定数目(如1/100L)时可以从存于SAM模块中的已购气量中减去1个计量单位。当剩余气量为某一设定值时,燃气表进入报警状态,并关闭电磁阀,切断气路以便提醒用户购气。用户此时按一次按键后,仍然可以打开阀门继续用气;当剩余气量为零时,控制阀再次关闭,用户只有将存储一定购气量的卡插入后才能打开阀门。用户所剩气量由LED显示。 本设计具有燃气流量的累积,燃气可用数的递减;IED显示燃气累积数,燃气可用数以及卡中的购气数;“欠量”,“过流”,“异常”等情况下有报

7、警竟声音等功能。第2章 智能IC卡燃气表系统的硬件组成1. 单片机 AT89C51单片机是美国ATMEL公司生产的低电压,高性能CMOS 8位单片机,片内含4k bytes的可反复擦写的Flash只读程序储存器和128 bytes的随机存取数据存储器(RAM)可灵活应用于各种控制领域。2.电磁阀 本文采用的是新型双稳态电磁阀MP15A-5V,电源电压低。正常供气情况下,电磁阀处于常开状态,驱动机构不消耗电能;只有当上一级的气体数完时,电磁阀关闭并自锁于常闭状态。它具有启动气压低及关闭可靠等优点。3. IC卡电路 IC 卡读/写器是IC卡煤气表的输入接口。当IC卡插入读/写器时,首先读入的是卡中

8、的密码,以此判断IC卡的合法性。煤气表在判断了卡的合法性后,读入所购气量并与煤气表内剩余气体累加,同时将卡上购气量单元清零,回写煤气表上用气量、剩余气体等信息,以便下次购气时煤气公司读取,实现煤气表信息的回馈功能。4. 传感器 本设计的传感器选用SWINGIRL电容式涡街流量传感器。它的基本原理是以卡门涡街器理论为基础。适用范围广,压力损失小,长期稳定性好,工作寿命长。5. LED显示 AT89C51串行口的移位寄存器有四种工作方式,通过外接移位寄存器74LS164实现串/并转换后控制并驱动数码管及LED显示。主要显示剩余气量和已用的气量。2.1 传感器的功能及其技术参数 本设计采用的是SWI

9、NGIRL电容式涡街流量传感器。其工作原理为:当管道中流体流经漩涡发生体而交换成两侧列漩涡即卡门旋街时,由于在漩涡分离点引起低压,结果在漩涡发生体两侧产生反向的周期性压力脉冲,并通过侧面孔传到漩涡发生体中心孔内部而作用到振动舌上,使它沿着X轴做周期性横向偏移,但由于振动舌上端固定,故这种周期性偏移实际上演变为扰性振动,其频率和相位严格与涡街压力脉冲一致,但振幅甚微,振动舌始终不会碰触漩涡发生体中心孔内壁和电极支座。另一方面,流体漩涡压力脉冲不会使电极支座发生任何偏移。所以在漩涡压力作用下仅是振动舌的下端相对于静止的支座相对运动。在某一时刻,振动舌与支座上一个电极之间的距离缩短,而与另一个电极之

10、间的距离增大;前置放大器电容检测电路分别向两个电容充电,而振动体与支座相对运动引起的电容变化发应为电流大小的变化,从而实现机电转换。电容检测电路按“差动开关电容”原理设计。仅产生一个与两个电容差值所决定的差动信号,而原来的两个基本电容值则在形成差动电容时被抵消,其频率和流量成正比,其工作原理图如图2.1所示。 图2.1 SWINGIRL电容式涡街流量传感器工作原理 其适用范围:SWINGWIRL电容式涡街流量传感器是采用差动开关电容(DSC)作为检测元件,来感测涡街发生体产生的涡街频率的一种器材,压力损失小;长期稳定性好;工作寿命长;测量准确度高等。广泛应用于测量封闭福安道中的气体、蒸汽和液体

11、的流量。例如:煤气、天然气、压缩空气、柴油;变温液体及液化的二氧化碳、氮、天然气等低温液体。 2.2(RCV420)变换器的设计 由于SWINGWIRL电容式涡街流量传感器输出的是020mA或420mA的电流信号,所以必须先将电流信号转换为电压信号。传感器输出的信号为010mA或420mA的电流信号,这一方面提高了信号远距离传送过程中的抗干扰能力,减少了信号的衰减;另一方面为与标准化仪表和执行器匹配提供了方便。当模拟量输入为电流信号时,就要经过电流/电压(I/V)转换处理,得到适合A/D转换器使用的电压信号。本文采用的RCV420变换器是美国RURR-BROWN 公司生产的精密电流环接收器芯片

12、,用于将420mA输入信号转换成为05V输出信号,它具有很高的性能价格比。芯片如图2.2所示。 图2.2 RCV420变换器2.3 A/D转换器的设计TLC549是美国德州仪器公司生产的8位串行A/D转换器芯片,可与通用微处理器、控制器通过I/O CLOCK、CS、DATA OUT三条口线进行串接口。具有4MHz片内系统时钟和软、硬件控制电路,转换时间最小可达17s。总失调误差最大为0.5LSB,典型功耗值为6mW。起作用是将模拟量转换为数字量。采用差分参考电压高阻输入,抗干扰,可按比例量程校准转换。2.4 TLC549与89C51芯片的连接方法TLC548/549采用串行方式来传送数据,在和

13、单片机连接时只需占用3根口线。其I/O CLOCK和DATA OUT 可以和另外的TLC548/549或外部单元共用。具体的接口方法如图2.6所示。 图2.6 TLC549与89C51的连接 图中P12接转换与输出控制信号端,P22输入/输出双向I/O口与串行数据输出连接,ALE地址所存于TLC549的输入/ 输出时钟口相连接。 当CS为高时,数据输出(DATA OUT)端处于高阻状态,此时I/O CLOCK不起作用。这种CS控制作用允许在同时使用多片TLC548、TLC549时,共用I/O CLOCK,以减少多路A/D并用时I/O控制端口。一组通常的时序为:(1)将CS置低。内部电路在测得S

14、C下降沿后,在等待两个内部时钟上升沿和一个下降沿后,然后确认这一变化,最后自动将前一次转换结果的最高位(D7)输出到DATA OUT 端上。(2)前四个I/O CLOCK周期的下降沿依次移出第2、3、4和第五个位(D6、D5、D4、D3),片上采样保持电路在第4个I/O CLOCK下降沿开始采样模拟输入。(3)接下来的3个I/O CLOCK周期的下降沿将将移出6、7、8(D2、D0)个转换位(4)最后,片上采样保持电路在8个I/O CLOCK周期下降沿将移出第6、7、8(D2、D1、D0)个转换位保持功能将保持4内部周期,然后开始进行32个内部时钟周期的A/D转换。第8个I/O CLOCK后,CS必须为高,或I/O CLOCK保持低电平,这种状态需要维持36个内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