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加强品牌专业建设,培养合格的煤电化工人才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06519636 上传时间:2024-03-13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加强品牌专业建设,培养合格的煤电化工人才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最新加强品牌专业建设,培养合格的煤电化工人才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最新加强品牌专业建设,培养合格的煤电化工人才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最新加强品牌专业建设,培养合格的煤电化工人才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最新加强品牌专业建设,培养合格的煤电化工人才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加强品牌专业建设,培养合格的煤电化工人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加强品牌专业建设,培养合格的煤电化工人才(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加强品牌专业建设,培养合格的煤电化工人才加强品牌专业建设,培养合格的煤电化工人才呼伦贝尔学院工程技术学院摘 要:以品牌专业?煤矿开采技术?专业的建设为契机,就如何依托行业优势,进行校企联合,深化教学改革,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培养企业需要的煤电化工人才,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建设效劳,提出了构建基于新的教育理念的人才培养模式。关键词:品牌专业 人才培养 模式 呼伦贝尔学院工程技术学院成立于2022年前身为海拉尔煤炭工业学校,工程技术学院成立后,本着“求真、务实、创新、开展的教育理念,迅速完成了由中等教育到高等教育的转变,办学规模、办学层次、办学能力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2022年煤矿开采技

2、术专业被呼伦贝尔学院确定为特色建设专业,2022年被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确定为高等学校品牌建设专业。一、以教学为中心,以育人为本,深化教学改革 坚持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宗旨,以造就适用的专业新人为目标。教学改革中贯彻“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以课程建设为核心,以职业能力训练为重点,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的指导思想;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更新教育理念,转变教育观念;优化课程结构,改革教学方法;根本形成了“以扎实的专业根底教学为本,培育学生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以实习实训为途径,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以技能训练为抓手,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以理论联系实际为纽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的具有自身工科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二、依托行业优势,校企合作,建立满足实践教学需要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 工程技术学院根据学科专业特点,结合煤电、煤化工等行业对人才的需求特点,以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线,建成了煤矿开采、采掘机械及通风与平安技术等15个实验实训室;充实完善了能够进行机床加工、金属材料处理及矿用设备检测与维修实习实训等实践教学的实习工厂。为适应煤炭等企业生产的要求,必须走出校门到企业生产一线进行实践教学。为此,学院加强了与相关企业之间的联系与协作,依托行业优势,借助企业拓展了实践教学空间。建立了大雁、扎赉诺尔、海拉尔蒙天机床制造等12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专业课教学都能进行实验教学、

4、案例教学、观摩教学、演示教学、现场教学以及实习操作等,突出了专业教学的真实性、针对性和实用性,既强化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实践教学学时占总教学学时的40%以上。学生通过职业资格鉴定,都能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形成了“面向就业岗位,加强技能训练,培养职业能力的完整实践教学体系。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良好的师资队伍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保证。根据学科专业建设的需要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定位,工程技术学院通过各种途径多种方式积极推进师资队伍建设。以学科专业建设为动力,以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为核心,以双师型教师培养为重点,以教师教

5、科研水平的提高为衡量标准,以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为目的,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抓青年教师培养,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根本功;抓骨干教师培养,确立学科带头人;抓研究生培养,提高教师队伍的学历层次;抓教研教改,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抓科研立项,提高教师队伍的科研学术水平;抓深入生产一线,提高教师的实践技能,培养“双师型队伍;抓师德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目前,31名专职教师中,有教授6人,副教授11人,双师型教授、副教授9人,讲师14人,实验师5人,有硕士学位的18人;有采矿、机电以及机制专业学科带头人6名;并在厂矿等相关企业聘任理论知识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15名具有高级工程师职称的工程技术人员为客

6、座教授。由学科带头人、双师型教师、实验师以及工程技术人员组成的专业教学团队已经形成。2022年以来,全体教师共发表论文9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50余篇;承担国家级课题一项,省部级课题8项,院级课题4项;获奖成果10项;主参编教材7部;2022年被评为呼院科研先进单位。四、打造品牌专业,建设特色专业,增强持续开展动力 专业建设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没有特色就没有生机与活力,没有品牌就没有未来和希望。工程技术学院根据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开展,合理设置专业,精心打造品牌专业,努力建设特色专业。近几年,建设了采矿、机电、机制和汽车四个学科专业。专业建设以优化课程结构为核心,以突出能力培养为落脚点,构建了

7、新的课程体系,优化了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多样化。2022年煤矿开采技术专业被呼伦贝尔学院确定为特色建设专业,2022年被确定为自治区高等学校品牌建设专业。(一) 建设目标与思路该专业建设的目标是:以效劳地方经济开展为宗旨,以效劳能源开展重点领域煤电、煤化工等行业为主体,以品牌特色专业共建为契机,树立教学质量为本新理念,利用并开展原海拉尔煤炭工业学校20多年教学、科研经验与成果,创立教学根底设施完善、手段先进的教学体系,构建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建设一支满足创新教育需要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建立现代化的高效运行教学管理机制,把煤矿开采技术专业建成具有“传统

8、、综合、创新功能的国内知名、区内先进的高水平、高质量专科创新教育示范性品牌专业。1.形成鲜明的特色专业坚持矿业特色,立足我区煤炭行业和经济开展需求,整合集成相关专业优势资源,统筹协调,结合我校“采矿工程本科专业,以满足我区煤炭企业需要,实现教育理念创新、内容与手段先进、课程体系合理、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教学科研并举的区内先进的示范性品牌专业。2.构建合理的师资队伍重视教学队伍建设,制定相应的政策,采取有效的措施,引进高水平青年教师。建设教学、科研、技术兼容,核心骨干相对稳定,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建立教学队伍知识、技术不断更新的科学有效的培训进修制度,建设期内培训进修教师5人,资助出版教材和专著4

9、部。形成一支由学术带头人负责,热爱教育事业,教育理念先进,学术水平高,教学科研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勇于创新的教学队伍。 3.建立良好的教学条件 加强图书资料建设和教学经费投入,每年补充图书1000册,完善现有矿压、通风等实验室设备,建设校内煤矿开采实训基地,采购并配置具有一定前瞻性,品质精良,组合优化,数量充足的仪器设备,满足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等现代实验教学的要求,建立健全实验教学体系,满足本科、专科两个层次的教学需要;满足科学研究与对外技术效劳的需要。建立与开放性实验室建设相配套的规章制度,适应开放管理和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 4.制定完善的管理机制 理顺教学管理体制,实行学术带头人负责

10、制,健全教学管理规章制度,调动教、学、管三方积极性,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管理到位、鼓励到位、监督到位。实现“以学院为管理重心、以教师为办学主体、以学生为育人中心的新型教学管理运行和质量监控保障机制。 5.保证高水平的培养质量 坚持“质量就是生命、质量就是岗位的教育教学质量观,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为主线,顺应高等教育改革开展的趋势,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以创新思维推进综合素质教育,将素质教育思想全面融入专业教育之中。在课程体系的构建、教学内容的更新中表达时代性、先进性和开展性。同时注重学科融合,加强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力度。鼓励学生获得创新教育学分,充分发挥第二课堂

11、的作用,促进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要采取积极措施鼓励学生以各种形式进入到实验室或课题组进行科学实验和科学研究。使得毕业生就业率到达100,并且积极争取绝大局部学生能进入重点骨干企业等单位工作。(二) 人才培养方案本专业旨在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开展,根底扎实,具有优良的综合素质,具有从事采矿工程专业的设计、生产、科研和经营管理能力,并获得工程师根本训练的采矿工程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我院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思想是,以更新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目标体系、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主线,以培养“一实、二高、三强的高素质人才为宗旨,构建符合我校实际的人才培养

12、模式。据此,我校对“煤矿开采技术专业的包括教学大纲在内的教学文件在传统模式下进行了改革,突出了素质教育,更加重视实践教学,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学时数之比由原来的3:7提高到现在的4:6,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强化,收到了显著成效。(三) 教师队伍1.队伍结构目前本专业有专任任课教师10名,相关专业教师4名。其中教授4名,副教授8名。硕士及在读硕士9名。高级职称比例58.8%,青年教师中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及以上学历比例达85%,专业根底课和专业课中双师素质教师比例到达64%。2.任课教师情况任课教师教学改革意识和质量意识强,教学水平普遍较高。专业根底课及主干课由高级职称教师主持的比例到达90%; 煤矿

13、企业兼职教师全部具有高级以上职称,其人数占专业课和实践指导教师总数的比例达20%以上。(四) 教学条件1.专项经费投入增长情况为满足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方法改革及现代教育技术等专项建设需要,学校每年都有专项拨款,且近五年持续增长。2.实践教学条件该专业具有良好的校内外实习条件,能够100%满足实践性教学的要求。在校内,具有设施先进,现代技术含量较高的采煤实验室,井巷工程实验室,通风与平安实验室,测量、地质实验仪器、模型室;在校外有扎赉诺尔、大雁和伊敏煤电公司在内的稳定的现代化矿井实习基地,能满足学生职业技能和综合实践能力训练需要,必修实习实训课开出率

14、100%。(五) 专业改革、建设与管理1.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改革力度大,课程整合后形成了实用性、实践性强,现代技术含量高的课程体系。主要表达在:1重新制定了各课程的教学大纲,整合、优化了课程教学内容。例如,将原?采煤方法?中“采区设计 局部内容整合到?采区优化设计?当中,将原?矿井通风与平安?中“瓦斯、火灾等内容整合到?矿井灾害及其防治?等课程及其实验教学中等; 2重新编订了实验教学指导书和实验教学大纲,注重能力培养,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创业能力;3探讨了在专业教育中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合的措施和方法,改革培养模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4编制了各课程的教学

15、多媒体课件;5自行开发了课程试题库;6结合学院创新实验实习基地、特色专业实验室的建设,对实验教学进行综合改革,增加、调整实践性教学环节,充实、改革实验教学的内容,注重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研究如何结合学校的采矿技术行业特色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研究实验室开放和管理方案,研究如何利用创新实验基地和采矿技术特色专业实验室,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创新能力。2.教材建设教学过程中,?采矿技术?、?井巷工程?、?矿井通风?,?煤矿地质?,?煤矿测量?等课程采用的教材均系煤炭行业采矿工程类高职高专规划教材,能够满足高职高专教材改革和教学改革的要求,具有高职特色。优秀的高职高专类优秀教材到达85%以上。3.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材施教,教学效果好。专业课由双师素质教师任教的的比例到达95%。?采矿技术?、?井巷工程?、?采掘机械?等主干专业课均由具有双师型的教授、副教授任教。使用多媒体教学的课时数占总课时的比例到达60%以上。4.教学管理教学管理是正常教学秩序的可靠保证。“方案实施检查考核总结是教学管理过程秩序性的具体表现。我校教学管理制度健全,手段先进,执行严格,教学管理改革力度大、效果好,教学质量保证和监控体系运行良好。主要表达在:1授课方案每一位教师,学期初都要根据?教学大纲?和?课程大纲?的要求编写课程授课方案并报学校教务部门审批;2实施与检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