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医学学习指导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06517186 上传时间:2023-06-30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预防医学学习指导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预防医学学习指导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预防医学学习指导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预防医学学习指导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预防医学学习指导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预防医学学习指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预防医学学习指导(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预防医学学习指导一、课程说明预防医学是整个医学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医学生在学好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课程的同时,学习预防医学的基本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极为必要的。本课程应使学生认识现代医学是以健康为目标,具有促进健康、预防疾病、治疗和康复的重要意义,达到适应21世纪社会进步和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服务于21世纪卫生工作者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素质、职业素质等方面要求的培养目标。本课程围绕着群体-环境-健康的基本观念,并建立的预防为主的思想。通过本课全过程的学习,本课程主要包括各种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的影响;流行病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预防保健策略与措施。本学习指导适

2、用于各专业本专科学生使用。预防医学课程框架图:绪论群体-环境-健康影响健康的因素分析和评价环境中致病因素对人群健康的影响响预防保健策略和措施第一篇 环境与健康第二篇流行病学原理与方法第三篇 预防保健策略和措施第1章人类与环境的关系第2章生活环境与健康第3章生产环境与健康第5章流行病学基本概念第6章疾病的分布第7章观察性研究第8章实验性研究第9章病因研究第10章疾病的预防与控制第11章 社会卫生策略第12章 初级卫生保健第13章 社区卫生服务第14章健康促进第15章卫生法规与卫生监督第4章社会心理环境与健康二、学习内容的基本要求和重点难点的指导在自学本课程时,应该要按照识记、领会、应用三个层次能

3、力的要求,达到教学大纲所规定的考核要求,三个层次是递进关系,各个能力等级的含义分别为:o 识记:要求学生能够解释本课程中有关的名词、概念、原理和方法的含义,并能正确认识和表述,属于低层次要求。o 领会:要求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够全面把握本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掌握有关概念、理论、方法的区别与联系,属于一般要求。o 应用:要求在领会的基础上,能够运用本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的相关知识点,分析和解决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属于较高要求。绪论1、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绪论的学习,熟悉健康概念和影响健康的因素,掌握预防医学和三级预防的概念,掌握预防医学的特点,了解预防医学的主

4、要任务。2、重点内容(1)预防医学的概念与内容识记:预防医学的定义、健康概念领会:预防医学的特点、影响健康的因素、三级预防的概念(2)预防医学的发展史领会:预防医学的发展阶段(3)卫生工作方针及其成就领会:我国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4)医学生学习预防医学的目的和意义领会:医学生学习预防医学的目的第1章 人类与环境的关系1、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人类生存发展与其环境之间的密切关系,明确维护生态平衡治理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的重要性,熟悉环境、环境的组成、生物圈、生态系统、生态平衡、食物链等基本概念。理解保护环境与促进人类健康的辩证关系。掌握环境污染及公害的概念、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转归、环境

5、污染对健康影响的特点及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了解环境污染的防治对策。2、重点内容(1)环境与人识记: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原生环境、次生环境的概念领会:人与环境的关系识记:高危人群、生态系统、生态平衡、食物链、食物网和物质转移(生物放大、生物蓄积、生物浓缩)的概念(2)环境污染及其对健康的影响识记:环境污染、一次污染物、二次污染物的概念领会:污染的来源领会: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变迁(环境自净、污染物的转化、污染物的迁移)识记: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影响的特点识记: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危害(急性作用、慢性作用、远期作用、免疫功能影响、公害病)(3)影响污染物对健康损害的因素领会:污染物对健康损害的影

6、响因素识记:环境因素的联合作用(4)环境污染的防治对策应用:环境污染的防治对策第2章 生活环境与健康1、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大气、水体、土壤污染及污染物的转归特点,掌握地方病的概念及特点,明确我国地方病防治策略。了解各类营养素的生理功能、缺乏症表现,掌握合理膳食的基本卫生要求,熟悉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基本原则和具体内容,熟悉各类营养素的供给量标准和食物来源;熟悉高血压和糖尿病的营养治疗原则。了解食品污染的种类,熟悉食品腐败变质的原因和条件,掌握食品污染的主要危害特点及预防措施;熟悉食源性疾病的概念,掌握食物中毒的概念及分类,熟悉各类食物中毒的病原体特点、引起中毒的食品特点、中毒机理

7、、临床表现特点,了解食物中毒的调查与处理原则。2、重点内容(1)大气与健康识记:大气的垂直结构领会:大气的组成及其卫生学意义领会:大气的物理性状及其卫生学意义,主要掌握紫外线、红外线和空气负离子的生物学效应识记:大气污染概念识记:大气污染的来源领会:大气污染物的转归(自净、转移、形成二次污染、污染物转化成二次污染物)识记: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直接危害:急性中毒、慢性炎症、致癌作用、变态反应、降低机体抵抗力;间接危害:影响小气候和太阳辐射、产生温室效应、形成酸雨、破坏臭氧层)识记:空气中常见的污染物及其危害(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光化学烟雾、室内空气污染)识记:室内空气污染的来

8、源领会:室内空气污染对健康的危害应用:居室空气清洁度的评价指标识记:我国大气卫生标准规定的两种最高容许浓度(2)水质与健康领会:水源种类及其卫生学特征识记: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及其污染物的种类识记:水体污染的危害(生物性污染的危害、化学性污染的危害)识记:生活饮用水的卫生要求领会:水源选择的基本原则识记:水消毒的主要方法(3)土壤与健康识记:土壤污染概念领会:土壤污染的基本特点识记:污染物在土壤污染中的转归与结局识记:土壤污染对健康的危害应用:土壤的卫生防护原则(4)地方病识记:地方病的病因分类识记:地方病的基本特征应用:地方病监测控制策略识记:碘缺乏病定义领会:我国IDD流行特征识记:碘缺乏病

9、病因与发病机制识记:主要临床表现形式应用:IDD的防治措施识记:地方性氟中毒病区划分标准与分型领会:我国流行现状与影响因素识记:地方性氟中毒临床表现及分型应用:地方性氟中毒防治措施(5)食物营养与健康识记:营养及营养素的概念识记:营养素需要量、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的概念领会:各类营养素的生理功能,评价指标,营养素食物来源和缺乏症表现识记:平衡膳食的概念识记:合理膳食的基本卫生要求领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应用:高血压的营养治疗原则应用:糖尿病的营养治疗原则识记:食品污染的种类领会:食品腐败变质的原因和条件应用:食品污染的主要危害特点及预防措施识记:食源性疾病的概念识记:食物中毒的概念及分类领会:细

10、菌性食物中毒的病原体特点、引起中毒的食品特点、中毒机理、临床表现特点应用:细菌性食物中毒的诊疗原则与预防措施领会: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的中毒机理、临床表现特点及防治措施领会:化学性食物中毒的中毒机理、临床表现特点及防治措施应用:食物中毒的调查与处理第3章 生产环境与健康1、学习目的和要求了解生产环境中常见的职业性有害因素,了解职业性损害的概念,掌握职业病、工作有关疾病的概念和特点,掌握职业病的预防,熟悉引起工伤的主要原因。了解毒物的概念、生产性毒物进入的途径、在体内代谢过程及影响毒物对机体作用的因素;熟悉常见职业中毒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原则和预防控制措施;了解生产性粉尘的来源与分类,熟悉生产性

11、粉尘的理化特性及其卫生学意义,熟悉生产性粉尘的致病作用,了解矽肺的诊断标准和防治措施。2、重点内容(1)职业性有害因素与职业病识记:职业性有害因素和职业病的概念识记:职业性有害因素及其来源领会:职业性损害、职业病、法定职业病、工作有关疾病的关系应用:职业病的预防原则领会:工伤的主要原因(2)生产性毒物与职业中毒识记:毒物、中毒和职业中毒的概念领会:毒物的存在状态与接触机会识记:生产性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领会:毒物在体内的过程(分布、生物转化、排出)领会:影响毒物对机体作用的因素应用:职业中毒诊断原则应用:阐述职业中毒的预防措施(3)常见职业中毒及防治应用:常见职业中毒的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铅、汞

12、、苯)(4)生产性粉尘与尘肺识记:生产性粉尘的来源及分类、理化性质,生产环境中的防尘措施领会:生产性粉尘对健康的影响应用:矽肺的诊断标准和防治措施第4章 社会心理环境与健康1、学习目的和要求掌握社会环境的概念及其对健康影响的特点;了解社会经济状况、公共政策、文化与健康的关系;熟悉社会支持的概念、家庭类型、家庭功能;掌握心身疾病的概念及其特点;了解心身疾病的危险因素;掌握应激的概念及其主要来源;了解情绪与健康的关系;掌握行为与生活方式的概念;熟悉行为因素与健康的关系。2、重点内容(1)社会环境与健康识记:社会环境的概念领会:社会因素影响健康的特点应用:社会经济状况与健康的关系(收入差距、社会地位

13、、受教育程度)领会:经济发展带来的负面作用识记:健康的公共政策的概念识记:文化、风俗、思想意识、宗教的概念领会:社会文化与健康的关系识记:社会网络、社会支持、社会资本的概念领会:社会关系对健康的影响特点识记:家庭的类型识记:家庭功能领会:家庭对健康的影响(2)心理因素与健康识记:心身疾病的概念领会:心身疾病的危险因素识记:应激、生活事件的概念识记:心理应激的主要来源识记:情绪的概念领会:情绪对健康的作用(3)行为和生活方式与健康识记: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概念领会:促进健康的行为和对健康有害的行为第二篇 流行病学原理与方法第5章 流行病学基本概念1、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流行病学的定义,掌

14、握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熟悉流行病学研究的范围和内容,了解流行病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2、重点内容(1)流行病学的定义和简史识记:流行病学定义(2)流行病学研究方法领会:流行病学研究方法(3)流行病学研究的范围和内容领会:流行病学研究的范围和内容(4)流行病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领会:流行病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5)流行病学的发展领会: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发展第6章 疾病的分布1、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熟悉描述疾病分布的频率指标,掌握疾病的流行强度指标,掌握疾病的地区、时间及人群分布的描述方法。2、重点内容(1)疾病分布的概念和常用指标识记:疾病分布的概念识记:死亡频率的测量指标识记:疾病频率的测量指标领会:死亡率与病死率,发病率和患病率概念的区别(2)疾病的流行强度领会:散发、爆发、流行、大流行的概念(3)疾病的分布领会:疾病的分布对研究疾病的病因中的作用应用:疾病的地区、时间和人群分布第7章 观察性研究1、学习目的和要求本章主要介绍观察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生态学、现况研究、筛检的概念,熟悉现况研究的特点,设计方法,掌握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的概念、设计方法,了解筛检、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资料的基本分析方法。2、重点内容(1)概述领会:描述性研究、分析性研究,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概念的区别(2)现况研究识记:现况研究的概念领会:现况研究的特点应用:现况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