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类事故风险识别卡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06511556 上传时间:2024-02-1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8.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各类事故风险识别卡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各类事故风险识别卡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各类事故风险识别卡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各类事故风险识别卡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各类事故风险识别卡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各类事故风险识别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各类事故风险识别卡(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各类事故风险识别卡物体打击事故: 指物体在重力或其他外力的作用下产生运动,打击人体,造成人身伤亡事故,不包括因机械设备、车辆、起重机械、坍塌等引发的物体打击。伤害类型1.工具零件、砖瓦、木块等物从高处掉落伤人;2.人为乱扔废物、杂物伤人;3.设备带病运转伤人;4.设备运转中违章操作;5.安全水平兜网、脚手架、工作平台上堆放的杂物未经清理,经扰动后发生落体伤人;6、模板拆除工程中,支撑、模板伤人。主要原因1.作业人员进入施工现场没有按照要求佩戴安全帽;2.没有在规定的安全通道内活动;3.工作过程中的一般常用工具没有放在工具袋内,随手乱放;4.作业人员从高处往下抛掷建筑材料、杂物、建筑垃圾或向上递

2、工具;5.脚手板不满铺或铺设不规范,物料堆放在临边及洞口附近;6.拆除工程未设警示标志,周围未设护栏或未搭设防护棚;7.起重吊运物料时,没有专人进行指挥;8.起重吊装未按“十不吊”规定执行;9.平网、密目网防护不严,不能很好地去封住坠落物体;10.压力容器缺乏检查与维护一、 起重伤害指各种起重作业(包括起重机安装、检修、试验)中发生的挤压、坠落(吊具、吊重)、物体打击等伤害类型挤压伤害:移动或旋转起重机械的吊具、吊物与周围物体(机械设备、设施、建筑物、堆放物)之间及起重机械自身结构之间发生的挤压伤害。坠落伤害:起重设备的吊具、吊物等从高处坠落或提升设备过程中坠落造成的伤害,以及在进行操纵、检查

3、时从高处坠落(包括登车、离车时跌倒坠落)造成的伤害。倾倒伤害:起重机在安装、使用过程中倾翻、折臂、倒塌造成的伤害。电气伤害:起重机电气绝缘破坏以及在高压线下作业造成的触电事故。主要原因1. 操作方面(1)起重方式不当,造成脱钩或起吊物摆动伤人。(2) 违反操作规程,如超载起重,或施工人员处于危险区工作等。(3) 指挥不当、动作不协调等。2.设备方面(1) 吊具失效。如吊钩、抓斗、钢丝绳、网具等损坏而造成重物坠落。(2) 起重设备的操纵系统失灵或安全装置失效引起事故,如制动装置失灵而造成重物的冲击和夹挤。(3) 构件强度不够,如塔式起重机倾倒的原因可能是塔身的倾覆力矩超过其稳定力矩所致。(4)

4、电气损坏,在高压线下施工触及输电线路,造成触电事故。(5) 桥式起重机出轨事故,其原因多数为啃轨现象造成紧固件松动所致。二、 场内车辆事故指企业机动车辆在行驶中引起的人体坠落和物体倒塌、下落、挤压伤亡事故,不包括起重设备提升、牵引车辆和车辆停驶时发生的事故伤害类型车辆事故可分为碰撞、碾轧、乱擦、翻身、坠车、爆炸、失火、出轨和搬运装卸中的坠落及物体打击等。主要原因1违章驾车。事故当事人,由于思想等方面的原因,不按有关规定行驶,扰乱正常的厂内搬运秩序,致使事故发生,如酒后驾车、疲惫驾车、非驾驶员驾车、超速行使、争道抢行、违章超会车、违章装载等。2疏忽大意。当事人由于心理或生理方面的原因,没有及时、

5、正确地观察和判定道路情况而造成失误,如情绪急躁等原因引起操纵失误而导致事故。3车况不良。车辆的安全装置等部件失灵或不齐全,带“病”行使。4道路环境差。厂区内的道路因狭窄、曲折、物品占道或天气恶劣等原因使驾驶员操纵困难,导致事故增加。5管理不严。由于车辆安全行使制度没有落实、管理规章制度或操纵规程不健全、交通讯号、标志、设施缺陷厂内车辆伤害事故有以下规律:四、触电伤害方式电击:单相电击、双相电击、跨步电压电伤:电烧伤、电弧烧伤、电烙印、皮肤金属化、电光性眼炎主要原因(1)作业人员违反规定,带电作业,带电维修、搬迁电气设备、电缆等。(2)电气设备或电缆受潮进水,绝缘损坏或设备外壳漏电,没有及时修复

6、。(3)没有严格执行停送电制度,如开关停电后未设专人看管或未挂警示标志牌等造成误送电或停错电及未验电。(4)因电气设备不完好、保护功能失效或没有保护装置,以及有保护装置甩掉不用而发生触电事故。(5)人员在设有架线的巷道内行走,因携带较长金属工具或金属材料等导电物体触及电机车架线而发生触电事故。(6)接近或触及刚停电但未放电的高压设各或高压电缆。三、 灼伤、烫伤灼伤指火焰烧伤。烫伤指热的液体、固体接触表皮的烧伤。灼伤一般深度比较深, 范围固定,表皮破损,不会有水泡。烫伤浅一些,范围较大,深浅不一。表皮不立刻破损,会有水泡等伤害方式指火焰烧伤、高温物体烫伤、化学灼伤(酸、碱、盐、有机物引起的体内外

7、灼伤)、物理灼伤(光、放射性物质引起的体内外灼伤),不包括电灼伤和火灾引起的烧伤。主要原因1、高温汽水、高温表面烫伤。判断烫伤情况,如受伤面积的大小,伤处是否疼痛,伤处的颜色。2、紫外线灼伤。主要是指电弧光对人的眼睛造成的伤害,严重的眼部会有灼烧感和剧痛感,并伴有高度畏光、流泪等明显症状。3、强酸碱灼伤。强酸灼伤主要是由浓硫酸、盐酸、硝酸等引起,灼伤深度与酸的浓度、种类及接触时间有关。六、高处作业(指在高处作业中发生坠落造成的伤亡事故,不包括触电坠落事故。)伤害方式:(1) 洞口作业发生的坠落事故(预留口、通道口、楼梯口、电梯口、阳台口坠落等);(2)临边作业发生的坠落事故;(3)悬空高处作业

8、发生的坠落事故;(4)石棉瓦、彩钢板等轻型局面坠落事故;(5)拆除工程中发生的坠落事故;(6)登高作业中发生的坠落事故;(7)梯子上作业发生的坠落事故;(8)操作平台作业发生的坠落事故;(9)其他高处作业发生的坠落事故(铁塔上、电杆上、设备上、构架上、树上、以及其他各种物体上坠落)。特殊高处作业坠落事故可分为:(1)强风(阵风6级,风速10.8m/s)高处作业坠落事故;(2)异温高处作业发生的坠落事故;(3)雨天高处作业发生的坠落事故;(4)雪天高处作业发生的坠落事故;(5)夜间高处作业发生的坠落事故;(6)带电高处作业发生的坠落事故;(7)悬空高处作业发生的坠落事故;(8)抢救高处作业坠发生

9、的落事故。主要原因1、人的不安全行为分析主要有以下原因:(1)作业人员本身患有妨碍高处作业的疾病或生理缺陷。比如高血压、心脏病、贫血、癫痫等。(2)作业人员本身处于二重或三重临界日,反应迟缓,懒于思考,动作失误增多,从而导致事故发生。(3)作业人员生理或心理过度疲劳,使之注意力分散,反应迟缓,动作失误或思维判断失误增多,导致事故发生。(4)管理人员违章指挥。指派无高处作业资格人员或身体有缺陷人员从事高空作业。(5)作业人员违章作业。很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为了方便、图省事,违反规章制度、操作规程,侥幸心理严重,导致事故的发生。(6)作业人员对安全操作技术不掌握。如高空作业不能正确使用安全带,安全

10、带挂钩不能挂在正确的位置等。(7)作业人员违反劳动纪律。在思想上存在各种模糊观念,增加不安全因素,导致事故发生。(8)注意力不集中,主要表现为作业或行动前不注意观察周围的环境是否安全而轻率行动,比如没有看到脚下的脚手板是探头板或已腐朽的板而踩上去坠落造成伤害事故,或者误进入危险部位而造成伤害事故。(9)在转移作业地点时因没有及时系好安全带或安全带系挂不牢而坠落导致事故的发生。2、物的不安全状态分析主要有以下原因:(1)材料有缺陷。比如材料采购时质量未把好关、为节约成本使用局部已损坏的材料等,造成安全隐患,导致事故的发生。(2)安全设施失效或不齐全导致事故的发生。如梯子无防滑、无保险联等。(3)

11、脚手架搭设不规范,当作业人员注意力不集中时导致事故的发生。(4)脚手板漏铺或铺设不平稳,当作业人员不注意时导致事故的发生。(5)个人防护用品本身缺陷。如使用三无产品或已老化的产品,在使用过程中防护失效导致事故的发生。(6)材料堆放过多,造成脚手架超载,发生断裂坍塌而导致事故的发生。(7)未设安全网或安全网损坏、间距太大、宽度不足,起不到安全网的防护效果导致事故的发生。(8)洞口、临边无防护设施或防护设施不牢固、已损坏,失去防护效果导致事故的发生。3、方法不合适分析主要有以下原因:(1)作业时用力过猛,身体失去平衡。(2)不按操作程序要求操作。(3)工具使用不当。(4)作业人员配合失误。4、管理

12、不到位分析主要有以下原因:(1)施工方案指导性不强。(2)劳动组织不合理。如为根据季节或天气变化合理安排作业时间。(3)安全教育不到位。(4)安全检查不到位,流于形式。如脚手架验收时未检查或草草验收了事。5、环境不符合分析主要由以下原因:(1)大风大雨大雪等恶劣天气从事露天高空作业。(2)在照明光线不足情况下从事夜间悬空作业。七、中毒和窒息 伤害方式1、人体过量或大量接触化学毒物,引发组织结构和功能损害、代谢障碍而发生疾病或死亡者,称为中毒;2、因外界氧气不足或其他气体过多或者呼吸系统发生障碍而呼吸困难甚至呼吸停止,称为窒息主要原因1、 发生中毒窒息的主要原因是有害气体的泄漏、管线串料、大量有

13、害气体沉积挥发或因氮封等原因导致局部环境中的氧含量低、有害气体增加。2、 另外,在密闭、半密闭空间易发生中毒窒息事故,如船舱、储罐、反应塔、压力容器、浮筒、管道及槽车等。八、 机械伤害 指机械设备运动(静止)部件、工具、加工件直接与人体接触引起的夹击、碰撞、剪切、卷入、绞、碾、割、刺等伤害,不包括车辆、起重机械引起的机械伤害伤害方式机械所造成的伤害事故的危险源常常存在于下列部位:1、 旋转的机件将人体或物体从外部卷入的危险;机床的卡盘、钻头、铣刀等、传动部件和旋转轴的突出部分钩挂衣袖、裤腿、长发等而将人卷入的危险;2、 风翅、叶轮有绞碾的危险;3、 旋转的滚筒有使人被卷入的危险。4、 作直线往

14、复运动的部位存在着撞伤和挤伤的危险。5、 冲压、剪切、锻压等机械的模具、锤头、刀口等部位存在着撞压、剪切的危险。6、 机械的摇摆部位存在着撞击的危险。7、 机械的控制点、操纵点、检查点、取样点、送料过程等也都存在着不同的潜在危险因素8、主要原因1、人员操作失误的主要原因有:(1) 机械产生的噪声使操作者的知觉和听觉麻痹,导致不易判断或判断错误。(2) 依据错误或不完整的信息操纵或控制机械造成失误。(3) 机械的显示器、指示信号等显示失误使操作者误操作。(4) 控制与操纵系统的识别性、标准化不良而使操作者产生操作失误。(5) 时间紧迫致使没有充分考虑而处理问题。(6) 缺乏对动机械危险性的认识而

15、产生操作失误。2、技术不熟练,操作方法不当。(1)准备不充分,安排不周密,因仓促而导致操作失误。(2)作业程序不当,监督检查不够,违章作业。(3)人为地使机器处于不安全状态,如取下安全罩、切除联锁装置等。(4)走捷径、图方便、忽略安全程序,如不盘车、不置换分析等。3、 误入危险区域的原因主要有:(1) 操作机器的变化,如改变操作条件或改进安全装置时误入危险区。(2) 图省事、走捷径的心理,对熟悉的机器,会有意省掉某些程序而误入危险区。(3) 条件反射下忘记危险区。(4) 单调、枯燥的操作使操作者疲劳而误入危险区。(5) 由于身体或环境影响造成视觉或听觉失误而误入危险区。(6) 错误的思维和记忆,尤其是对机器及操作不熟悉的新工人容易误入危险区。(7) 指挥者错误指挥,操作者未能抵制而误入危险区。(8) 信息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