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水滴里的生物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06489557 上传时间:2024-02-2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水滴里的生物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1水滴里的生物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1水滴里的生物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1水滴里的生物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1水滴里的生物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水滴里的生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水滴里的生物(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水滴里的生物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能借助显微镜这种观察水滴里的微生物;能够认真细致观察并描述水滴里的微生物;能够用图表现出自己观察到的水滴里的几种常见微生物。知识与技能认识微生物是一类个体微小、大多是单细胞的生物;知道微生物、动物、植物共同构成生命世界;知道微生物分布广泛,种类繁多。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识到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的;体验到探索生命奥秘的快乐与重要意义。教学重难点1、 重点:一滴水里有什么。2、 难点:科学地使用显微镜.教学准备: 放大镜、显微镜、自然界中的水样或自制的水样、切片、图片、抹布等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效果分析一、引导学生观察采集的水样1.学生观察水样:课前请大家从

2、熟悉的地方采集了水样,现在请大家仔细观察一下你带来的水样是什么样的?2学生汇报。3学生可用放大镜等进一步观察水样并汇报。你是用什么方法观察到这些结果的?4谈话:假如让你进一步对水样进行观察,你想借助什么工具?(引导学生明白要想观察极微小的、肉眼看不到的物体要借助工具-显微镜)5激趣:取一滴水放在显微镜下,水滴里有什么?这将是怎样一个世界呢?二、引导学生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1讲述:既然我们想借助显微镜来做进一步的观察,下面就先来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目镜(对着眼睛)物镜(对着标本)载物台(放置标本)反光镜(反射光线、照亮标本)调节螺旋(调节焦距、看清标本)镜臂通光孔镜座2。学生认识显微镜的基本构

3、造及各部分的作用。教师示范使用方法。强调轻拿轻放.4。使用显微镜观察时,教师强调以下几点:(1)反光镜不能直接对着太阳,否则会伤害眼睛;(2)使用时要小心,镜头不要碰着玻片;()不能用手触摸目镜和物镜.三、组织学生借助显微镜观察水样1谈话:显微镜下,水滴里到底会有什么?让我们一起细心、耐心、认真地来观察一滴水,看看你能发现什么,把你的发现画在活动记录上。2学生分组观察老师调好的显微镜.(在学生活动时教师要注意巡回指导他们的观察活动,及时了解学生的发现,指导他们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3。汇报交流:水滴里到底有什么?它是什么样子的?在运动吗?(汇报时教师用多媒体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的观察记录,并让学生

4、用语言进行描述)4.教师小结:在一滴水中,生活着许许多多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大多是一个细胞构成的生物,它们非常小,用肉眼根本看不到,只有借助显微镜才能看到,所以叫微生物。(板书:微生物)刚才我们看到的那些不动的微生物中,最常见的是水藻,有蓝藻、团藻、金藻等。运动的微生物中有钟形虫、草履虫等。此外,水中还有既不属于动物也不属于植物的微生物-细菌,细菌一般也是不动的,有球状的、杆状的、螺旋状的。.认识其他的水中微生物:不同的微生物喜欢生活在不同的水域中,想看看水中还有哪些微生物?(多媒体展示-水中各种常见微生物)四、阅读列文虎克的故事并认识微生物的相关知识1学生阅读列文虎克的故事。()谈话:你知道

5、如此神奇的世界是谁第一个发现的吗?(2)学生阅读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的故事,教师作相应补充介绍。资料:列文虎克,A.vanAnoi van Lwenhek (1621723)荷兰显微镜学家、微生物学的开拓者.1632年10月24日生,7年8月6日卒,生卒地均在荷兰的代尔夫特。幼年没有受过正规教育。648年到阿姆斯特丹一家布店当学徒。20岁时回到代尔夫特自营绸布店。中年以后被代尔夫特市长指派做市政事务工作。这种工作收入不少,又很轻松,使他有较充裕的时间从事他自幼就喜爱的磨透镜工作,并用之观察自然界的细微物体。由于勤奋及本人特有的天赋,他磨制的透镜远远超过其同时代人.他制造的放大透镜以及简单的显微

6、镜,形式很多;透镜的材料有玻璃、宝石、钻石等。他一生磨制了400多个透镜.他的遗物中有一架简单的透镜,其放大率竟达270倍。()提问:通过阅读列文虎克的故事,你有什么想法?假如现在让你用显微镜去观察,你想观察什么?(4)学生自由发言.认识微生物的种类和分布.(1)组织学生用多媒体认识在空气中、土壤里、动植物的体表、体内都存在微生物。(2)谈话:看来微生物虽然极小但种类很多,在大自然分布极广,并且还有许多微生物没有被我们所发现。希望我们大家也能像列文虎克一样将自己投入到微生物的研究中。四、课后思考在日常生活中,在哪里可以找到微生物的踪迹?你能用什么方法证明它们是有生命的?板书设计:1 水滴里的生

7、物水藻、蓝藻、团藻、金燥 钟形虫、草履虫 细菌等教后记:知识链接:用于放大微小物体成为人的肉眼所能看到的仪器。显微镜分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光学显微镜是在1590年由荷 兰的杨森父子所首创。现在的光学显微镜可把物体放大1500倍,分辨的最小极限达0。2微米.光学显微镜的种类很多,除一般的外,主要有:暗视野显微镜,一种具有暗视野聚光镜,从而使照明的光束不从中央部分射入,而从四周射向标本的显微镜。荧光显微镜,以紫外线为光源,使被照射的物体发出荧光的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是在1931年在德国柏林由克诺尔和哈罗斯卡首先装配完成的。这种显微镜用高速电子束代替光束.由于电子流的波长比光波短得多,所以电子显微

8、镜的放大倍数可达80万倍,分辨的最小极限达0.纳米。163年开始使用的扫描电子显微镜更可使人看到物体表面的微小结构。显微镜的发明,使人看到了许多以前从未看到过的生物,如细菌、病毒等,也使人看到了生物的许多微小结构,如线粒体的结构,从而对生物学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显微镜是生物学研究的重要仪器之一。在医学、工农业生产中显微镜也有着重要用途,例如在医学诊断上,可对人血液中的红细胞进行计数等.切片显微镜:也就是一般在学校中所使用的显微镜,因为使用这种显微镜一定要将样本切片之后来观察,而不能直接放到显微镜底下去做实验,和一般宝石用或解剖用的显微镜有很大的区别。 原理:切片显微镜镜头都是采用凸透镜来

9、制造,所以能有放大功能;另一方面,所接受的光源是采取穿透式光源,让光穿过薄薄的切片后进行观察。 各部位功能说明:目镜、物镜:显微镜中靠近眼睛的镜头,通常目镜愈长的倍率愈小;而对物镜来说,正好和目镜的特点都相反,目镜愈长,所得的倍率愈大;要如何的计算显微镜的倍率呢?将目镜和物镜上的倍率数目相乘,所得的乘积,就是放大倍率。调节轮:调整焦距的主要构造,现今的设备都将粗调节轮与细调节轮制作成同轴调节论,外轮为粗轮,内轮为细轮。微距调整器:能够平顺缓慢的移动玻片,帮助追踪样本。光源:替代阳光的光线,能够在任何时间进行观察。物镜旋转盘:更换接物镜的镜筒以对准样本.照相机接头:能够添加照相机或是摄影机的特别

10、构造。2做酸奶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能够通过收集资料,与同学交流研讨认识细菌、病毒;能够通过尝试做酸奶证明细菌的存在.知识与技能认识细菌的主要特点和对人正反两方面的作用;知道病毒也是微生物中的一类;知道病菌的传播途径及一些预防措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识到要关注与科学和人类有关的社会问题;意识到科学技术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的好处;愿意与同学合作交流,能通过收集资料,与同学交流研讨等方式了解细菌、病毒的有关知识.教学重难点3、 重点:鲜奶发酵成酸奶。4、 难点:病菌的传播途径。教学准备: 做好的酸奶、课前查找的相关资料、个一次性杯子、豆子若干课时安排2阶段教学过程第一阶段教学内容效果分析一、 学习制

11、作酸奶的方法1谈话:你吃过酸奶吗?知道酸奶是怎么做成的吗?2。学生交流吃酸奶的感受并猜测酸奶是怎样做成的.(让学生提出各种可能性,教师不做任何评价;回去观察酸奶瓶上的配料表,或许会有所发现)。学生学习动手做酸奶.(1)介绍做酸奶的方法:在锅里放入一些鲜牛奶,再加一些白糖,煮开几分钟.消毒保温杯和勺子。(可用开水烫一烫)待牛奶冷却到3540的时候,把鲜牛奶倒入自消过毒的保温杯,并往里面加入适量的酸奶,仔细搅匀,并盖上盖子。保温8个小时后,酸奶就做成了。4、强调制作酸奶时需要注意两个条件:一是温度,保持在54左右;二是卫生,所有的器皿要进行消毒处理。二、 布置作业1 制作酸奶,下次带来和大家一起品

12、尝。2 为什么鲜奶会变成酸奶呢?回去查找相关的资料,下次交流。第二阶段教学内容效果分析一、组织学生开展酸奶品尝会 1.谈话:前几天,我们同学们回家后亲自做了酸奶(板书课题)。今天,同学们带来了亲自做的酸奶,真了不起!下面我们就举行一个酸奶品尝交流会。要求:在酸奶品尝交流会上,你可以品尝其他同学做的酸奶,了解他是怎么做成的,并且要选出你认为最好喝的酸奶。2。学生分组进行品尝并交流。3全班汇报并交流。4质疑问难:在做酸奶和品尝酸奶的过程中,你产生了哪些感兴趣的问题? 5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把学生的问题写在黑板上)二、认识细菌及酸奶形成的原因.教师指导并帮助学生确定研究问题:为什么牛奶会变成酸奶?2

13、学生针对问题讨论并猜测。3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整理通过网络、书本收集有关细菌的资料.4。学生进行组内交流,然后每组选出代表进行全班交流。 。民主评议小组研究情况.6教师小结:(1)细菌的基本形态特点及分布;(2)细菌的繁殖;用8个一次性杯子、豆子若干做细菌繁殖速度的实验。()细菌与人和自然界的关系.看书上图讨论细菌的功与过。7。讨论并交流:你还能举出哪些有用或有害的细菌?三、了解没有细胞结构的病毒。讲述:下面老师再告诉大家一个秘密,动物、植物和我们前面所研究过的微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你知道吗?在微生物大家族中,还有一种没有细胞结构的成员,它就是病毒。2谈话:你听说过“非典”和艾滋病吗?它们都

14、是由病毒引起的。3。提问:你对哪种病毒比较熟悉?不妨向同学介绍介绍.4.教师小结:病毒个头很小,有的病毒,几千个拼接起来才有一个细菌那么大。病毒单独存在时,不会生长、繁殖,像一个没有生命的非生命体。然而,一但侵入其他生物的活细胞中,就能够生长繁殖,对生物体产生很大的影响。比如,麻疹病毒等。病毒比细菌小得多,有的病毒,几千个拼接起来才有一个杆菌那么大,所以,一般只有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它。四、了解病毒和致病细菌的预防措施1 小组讨论:我们应该怎么减少病毒和致病细菌的传播?.提问:它们通过哪些途径侵入人体?学生交流。5.教师补充介绍有关病菌传播途径的资料.板书设计:2、做酸奶 细菌 病毒 病菌教后记:知识链接:外形一般为球形、杆形或螺旋形,通常以二分裂方式进行繁殖的原核生物。细菌的个体微小,一般球菌直径为0.50微米,杆菌宽1微米,长微米.细菌在自然界的分布很广,存在于土壤、水、空气和动植物体表面及消化道等处,其中土壤是细菌的主要分布场所,每克干土约含细菌10的8次方1的10次方个。大多数细菌为异养,少数为自养,包括化能自养和光能自养。在异养细菌中大多数中腐生,少数为寄生。 细菌对有机物有很强的分解能力,有些还能进行固氮作用和硝化作用,所以细菌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在土壤的腐殖质的形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动植物的生活和农业生产也具有重要意义。在医学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