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淡水龙虾养殖手册簿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06472176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澳洲淡水龙虾养殖手册簿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澳洲淡水龙虾养殖手册簿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澳洲淡水龙虾养殖手册簿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澳洲淡水龙虾养殖手册簿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澳洲淡水龙虾养殖手册簿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澳洲淡水龙虾养殖手册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澳洲淡水龙虾养殖手册簿(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word澳洲淡水龙虾养殖手册第一章 澳洲龙虾简介11.1 生物学特点11.2 生活习性21.3 食性21.4 繁殖与生长21.5 防逃21.6 雌雄鉴别3第二章 人工繁殖42.1 亲虾的选择42.2 亲虾的饲养与培育42.3 红螯螯虾的产卵与孵化5第三章 稚虾培育73.1 稚虾的培育73.2 虾苗的捕捞和运输8第四章 成虾养殖94.1 养殖池塘的要求94.2 清池104.3 澳洲淡水龙虾虾苗的放养104.4 做好投饵工作104.5 加强饲养管理114.6 成虾的捕捞和运输124.7 敌、病害与防治124.8 日常管理13第五章 开展前景145.1 经济价值145.2 生物学特性145.3 繁殖

2、力的问题145.4 烹饪问题14 / 第一章 澳洲龙虾简介 澳洲淡水龙虾原产于大洋洲,是近几年从澳大利亚引进的一种大型淡水虾,包括红螯螯虾和牙别螯虾两个品种。澳洲淡水龙虾又名红螯螯虾,学名Cherax quadriarinatus。原为野生虾,1971年开始人工养殖,是目前世界上最优良的淡水虾类之一。该虾终生生活在淡水中,杂食性,有较快的生长速度,能在淡水中自然繁殖孵化,有较高的成活率和较强的抗病能力,攻击性弱,耐低氧,耐污,适应性强并且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可食比率高腹部占总体重的42%47%,并具有耐长途运输、可鲜活上市、人工繁殖设备简单、本钱低等优点。根据市水产研究所对引进两种澳洲淡水龙虾

3、试养研究,红螯螯虾生长速度比牙别螯虾快,牙别螯虾耐低温能力比红螯螯虾强。1.1 生物学特点 澳洲淡水龙虾隶属十足目、拟螯虾科、光壳虾属。一足龄个体为100250g国外最大个体达500g。体色呈镶嵌褐绿色。头胸部和腹部均匀连接,外披一层坚硬外壳。胸足五对,第一对胸足特别兴旺而成强大的螯,雄性螯比雌性兴旺。触须三对,外缘一对特别特别粗长,约长于体长的1/3。栖息或正常爬行触须在前,受惊吓或受攻击时,两长须弯向尾部,防止尾部受攻击。尾扇五片,强大有力。雌虾抱卵和孵化期,尾扇常向弯曲。该虾一年成熟,卵粒大而少,亲虾抱卵量于其头胸甲长度的关系为:Y=7.5X2+20X-40Y为抱卵量,单位为粒,X为头胸

4、甲长度,单位为厘米一般抱卵量为250500粒。 该虾喜暗怕光,多营爬行生活,不善游泳。正常条件下,白天多隐匿栖息在深水洞穴中,傍晚开始活动,多聚集在浅水滩边爬行觅食寻偶,受惊即迅速逃回深水中。觅食和活动时向前爬行,受惊或遇敌迅速向后弹跳躲避。喜活水新水逆水上溯,以清新、略成碱性pH7.08.0的水质为好。对恶劣环境忍耐能力很强,在535的水温都能生存。 红螯螯虾整个躯体由几丁质甲壳覆盖,呈短粗状,体色为蓝绿色,由头胸部和腹部组成,长度比近似11,第一对步足粗壮呈螯状,其末端膨大呈钳形,是防御敌害侵扰,进展自卫和掘洞的主要工具。其他步足中,第二、三步足为螯状,第四、五步足呈爪状。1.2 生活习性

5、 红螯螯虾的适应性较强,耐低氧和耐高温。红螯螯虾的习性是昼伏夜出,白天潜伏在水体可隐蔽的地方,傍晚和黎明前出来觅食,喜夜晚活动,不善游泳,多在池底爬行栖息,喜集群活动。交配季节,所有的红螯螯虾白天都显得十分活跃。养殖试验明确,红螯螯虾存活温度围在535,适宜生长温度为1328,当水温超过13即开始摄食,水温超过30,如此会抑制生长。该虾在不利的生活条件下会打洞,据观察,在较软的池底泥中,养殖过程很少掘穴,但在越冬过程中,这种虾肯定打洞。 红螯螯虾耐低溶氧能力较强,如水中溶氧量为1毫克/升时仍能生存,在潮湿微水状态下,亦能存活较长时间,在养殖或越冬过程中,常发现红螯螯虾出现在堤埂上。幼体和怀卵虾

6、如此不宜在低溶氧的环境中,否如此会导致幼体和卵胚的死亡。故在养殖过程中溶氧一般不应低于4毫克/升,在孵化过程中溶氧量还应高一些。1.3 食性 红螯螯虾为杂食性动物,在天然条件下主要摄食有机物碎屑、着生藻类、丝状藻类、水生植物的根、叶与碎片,特别喜食汁多肥嫩的绿色植物,如水浮莲、水葫芦、马来眼子菜、绿萍和苦草等。动物性食物包括水蚯蚓、蚯蚓、水生昆虫的卵、蛹、螺、蚌和鱼肉等。在人工养殖情况下,可投喂配合饲料、农副产品加工的副产品饼粕类、米糠、麸皮等,屠宰场的下脚料以与各种细嫩的陆草、瓜果、菜叶等。该虾养殖中的饲料比拟容易解决。1.4 繁殖与生长 红螯螯虾没有确定的繁殖季节,当水温在2030时,一年

7、四季都可进展繁殖,并且有屡次产卵现象。每次产卵量因个体大小而异,一般年产卵量在1000粒左右,受精卵粘附于雌虾的腹肢上孵化发育,孵化出的幼体仍附着于雌虾的腹肢上生活一段时间,经几次蜕皮后,才离开母体自由生活。 红螯螯虾从稚虾生长到成虾的整个生长过程中经过屡次蜕皮。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刚孵出的稚虾每次蜕壳的时间间隔较短,在12天蜕壳1次,随着身体的长大,蜕壳间隔的时间也就延长。在蜕壳期间,该虾最容易受敌害生物或同类侵食,是该虾引起死亡的危险期。假设在此期间人为捕捉、搬动、水质差或缺氧如此更易死亡。1.5 防逃红螯螯虾攀爬能力很强,在夜晚或阴雨天喜欢到陆地上活动,因此饲养红螯螯虾的池塘必须建有防逃

8、设施。用于红螯螯虾防逃的设施可采用带飞檐的土墙、砖墙与塑料板等,高40厘米左右。1.6 雌雄鉴别 澳洲淡水龙虾雌雄区别比拟明显,雄性螯足膨大,且螯足的前端披有明亮、柔软的红色薄膜;雌性螯足较小,大局部没有红色薄膜,即便有,其面积也较小且颜色比拟淡。另外,可依生殖孔判别,雌性的生殖孔在第三对步足基部,雄性的生殖孔在第五对步足基部。第二章 人工繁殖 红螯螯虾一年可屡次产卵,白昼的长短对其繁殖有一定的影响。在水温下降至20以下如此不见有产卵现象,当水温由20开始升温,如此逐渐发生交配、产卵现象。该虾饲养得好,一年可繁殖23次。2.1 亲虾的选择2.1.1 亲虾要求要求选择活力强、附肢完整、躯体光滑、

9、无附着物和病害如尾部腐烂和壳受损的成虾作亲虾。为了取得较高的繁殖力,要选择体长在9厘米以上,成熟度好的、有较大产卵力的大螯虾,此外还要按规格大小分组,并选择与之相配的雄虾。2.1.2 雌雄鉴别同龄红螯螯虾的雄性个体大于雌性,且雄性成虾两个螯足前端外侧有一鲜红柔膜质斑块,外观极易与雌性区别。2.1.3 雌雄比例在自然养殖的条件下,雌雄比例与罗氏沼虾相仿,但雌性需稍多一些。在繁殖过程中,雌雄比例以21较为适宜。2.2 亲虾的饲养与培育浸浴10分钟左右,消除附着生物后,才能移入亲虾池养殖。2.2.1 培育池分为水泥池和土池两种。培育池的选择必须考虑以下情况: 生产规模。根据生产规模选择一个面积适宜的

10、亲虾培育池,但无论场地大小,其所处的位置都应该是水源良好,排灌方便,空气新鲜,环境安静,不受自然和人为的干扰。 面积。面积应因地制宜,大规模生产一般在80平方米以上,甚至可以是2000平方米以上,水体大,水质较稳定;小规模生产的培育池可几至十几平方米。 水深。一般在5060厘米,越冬期,尤其是土池水应加深,这样有利于水温的恒定,减少能源的浪费。 水质。总的要水质要清新,溶氧要高,特别是强化培育期间溶氧要求在4毫克/升以上。越冬期间的温度应控制在1618。 隐蔽物与防逃设施。为了防止亲虾的自相残杀现象,在高密度放养的培育池中加竹筐、挂网、毛竹等隐蔽物。由于在土池越冬期间的亲虾容易打洞,最好的防止

11、方法是在水池的斜坡加浇水泥,堤埂周围用塑料薄膜拦高度为30厘米的防逃墙。2.2.2 亲虾的放养亲虾放养之前,水泥池要清理消毒,土池要去除淤泥、污物和残饲,修补漏洞,搞好防逃、排灌与保温设施。一般亲虾进池前,一般要用生石灰或漂白粉等药物进展池水消毒,然后进展亲虾的放养。放养的密度直接关系到亲虾的培育效果,放养密度过大,如此导致亲虾生长发育不良;放养密度太小,如此会造成水池、人力与物力的浪费。一般视水池的面积、培育季节、亲虾生理状况与个体大小决定其放养密度。根据生产实践经验,每立方米水体可放规格为16只/公斤的虾20只左右。2.2.3 亲虾的培育与管理亲虾由于抱卵量少,因此必须提高亲虾培育过程中的

12、成活率,才能保证苗种生产的产量。在培育与管理上必须保持良好的水质、丰富的营养、充足的氧气和适宜的温度与良好的防逃设施。 良好的水质使亲虾有一很好的生活环境,一般要视水色、透明度与天气的情况加水和排水。每隔34天换水1次,每次换1/3的池水,以保证水质良好。营养物质是亲虾性腺发育的物质根底,除了在池投放少量的水生植物如水葫芦等外,早期培育一般投喂市售蛋白质含量较高的虾蟹颗粒饲料。在有条件的地方,特别是在升温强化培育的过程中,增加投喂一些小鱼、蚯蚓和贝壳类等动物性饲料,更能促进其生长发育。投喂量一般为亲虾体重的4%5%,并视其吃食情况增加或减少。残留物必须定时吸掉,以免水质恶化。在越冬过程中可定时

13、充氧,在强化管理过程中,必须不连续充氧。强化培育升温时,温度控制在2830。另外,在土池越冬期间,要做好防逃工作,因为在非常寒冷的日子,红螯螯虾会打洞。2.2.4 亲虾越冬红螯螯虾的生存水温最低值为5。但通过生产过程中的观察,当水温低于9,3厘米左右的亲虾在越冬期间死亡率很高,成虾虽能生存,但23个月后也会出现大量死亡。因此,搞好亲虾的越冬工作,保证越冬期间的水温在1618,也是整个繁殖工作的重要环节。 越冬的主要设施。亲虾越冬的方法与罗氏沼虾一样,常用的越冬方法有塑料薄膜覆盖水池保温法、电热器加温法、温泉水越冬法、工厂余热水越冬法和玻璃温室越冬法等,都能达到亲虾安全越冬的目的。 强化培育。红

14、螯螯虾一年一般可抱卵23次,繁殖期为510月,盛期为68月。每只虾的抱卵量为401400粒。这一阶段,亲虾要进展屡次交配产卵,而每经过一次繁殖,都要消耗体大量的营养物质,体质显著减弱。另外,当抱卵亲虾孵出稚虾后,应与时把母虾移出育苗池,并投喂足够的饲料,以便能再次达到性成熟。稚虾全部脱离母虾后,母虾立即开始交配产卵,开始下一次繁殖过程。2.3 红螯螯虾的产卵与孵化澳洲淡水龙虾隶属十足目、拟螯虾科、光壳虾属。2.3.1 虾的成熟期与交配产卵 成熟期。当年养成的虾,经过越冬期间饲养与强化培育,都能达到性成熟,一般雌虾每只为5070克,雄虾每只为70100克。产卵的亲虾抱卵量与亲虾质量、个体的大小、

15、生活环境、培育条件与年龄有密切的关系。据报道,同一规格的亲虾抱卵量第二年的卵粒数比初产卵粒数多。 交配。在繁殖季节,雄虾主动接近雌虾,头部对头部,用第二步足平滑的外缘推击雌虾直到其作出反响,作出反响的雌虾会主动接近雄虾,雄虾抬起头胸部,腹部卷起,雌虾继续向前,直到爬上雄虾仰起的腹部之上,始终头对头。雄虾抱紧雌虾,并调整自身的位置,射精后雌虾立即跑开。 亲虾交配时间很短,通常只有1分钟。交配后的几分钟,雌虾用步足分散精团,此时最后一对步足起作用。 产卵。交配后24小时雌虾开始产卵,产出的卵紧裹腹部,附着于腹部的游泳足的纤毛上。通常再需24小时受精,完成受精的卵子在雌虾的腹部进展孵化。 孵化期间雌虾不活跃,一般隐蔽在隐蔽物中,少数抱卵雌虾仍旧摄食。此时,抱卵虾的腹部卵容易掉,因而在操作管理时要非常小心。2.3.2 孵化条件 从完成体外受精的卵到稚虾离开母体独立生活,在适宜的条件下要经过42天左右的培育期。此阶段的管理工作主要是满足亲虾和卵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