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同步练习答案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06464981 上传时间:2024-02-02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14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计学同步练习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统计学同步练习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统计学同步练习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统计学同步练习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统计学同步练习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统计学同步练习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计学同步练习答案(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统计学同步模拟练习题第一章 统计学概述一 判断题1. 2. 3. 4. 5. 6. 7. 8. 9. 10. 二简答题1. 什么是品质数据?什么是数量数据?定性数据说明的是现象的品质特征,是不能用数值来表现其结果通常表现为类别。数量数据说明的是现象的数量特征,是能够用数值来表现,如房屋面积。2. 什么是比例相对数?什么是比率相对数?比例相对数是一个总体中各个部分的数量占总体数量的比重,通常用于反映总体的构成或结构。什么是比率相对数是各个不同类别的数量的比值。3. 什么是数列?为什么分为动态数列和静态数列?统计数列是将数据按照一定秩序排列得到的变量数列。动态数列是将某指标的各数据按照时间顺序进行

2、排列得到的数列。静态数列是将某同时期的各指标数值按照组别进行排序得到的数列。4. 描述统计学是如何研究现象总体的?描述统计学研究如何取得反映客观现象的数据,并通过图表形式对所搜集的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和显示,进而通过综合、概括与分析得出反映客观现象的规律性数量特征。描述统计学的内容包括统计数据的搜集方法、数据的加工处理方法、数据的显示方法、数据分布特征的概括与分析方法等。5. 推断统计学是如何研究现象总体的?推断统计学则是研究如何根据样本数据去推断总体数量特征的方法,它是在对样本数据进行描述的基础上,对统计总体的未知数量特征作出以概率形式表述的推断。6. 数据分为哪三大指标形式?统计指标表现为绝对

3、数、相对数和平均数三种形式。7. 什么是相对数?它与绝对数是什么关系?相对数是两个绝对数的比值,反映事物的相对数量。相对数由两个绝对数相比而得到的。8. 定类尺度、定序尺度、定距尺度和定比尺度有哪些不同?定类尺度:将数字作为现象总体中不同类别或不同组别的代码,这是最低层次的尺度。在这种情况下,不同的数字仅表示不同类(组)别的品质差别,而不表示它们之间量的顺序或量的大小。这种尺度的主要数学特征是“”或 “”。例如将国民经济按其经济类型,可以分为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私营经济、个体经济等类。定序尺度:可以用数表示量的不同类(组)别,而且也反映量的大小顺序关系,从而可以列出各单位、各类(组)的次序。这

4、种尺度的主要数学特征是“”或“”。例如对合格产品按其性能和好坏,分成优等品、一等品、合格品等等。定距尺度:定距尺度也称间隔尺度,是对事物类别或次序之间间距的计量,它通常使用自然或度量衡单位作为计量尺度。定距尺度是比定序尺度高一层次的计量尺度。它不仅能将事物区分为不同类型并进行排序,而且可以准确地指出类别之间的差距是多少。定比尺度:定比尺度是在定距尺度的基础上,确定可以作为比较的基数,将两种相关的数加以对比,而形成新的相对数,用以反映现象的构成、比重、速度、密度等数量关系。上述四种计量尺度对事物的计量层次是由低级到高级、由粗略到精确逐步递进的。高层次的计量尺度具有低层次计量尺度的全部特性,但不能

5、反过来。显然,我们可以很容易地将高层次计量尺度的测量结果转化为低层次计量尺度的测量结果,比如将考试成绩的百分制转化为五等级分制。9. 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有什么特点?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大量现象的的数量方面的总体特征,即数量总体。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有以下特点:大量性、同质性、差异性。10. 什么是离散变量?什么是连续变量?离散变量的变量值是间断的。例如,职工人数、商业企业数、机器设备台数都只能按整数计算,不可能有小数。连续变量的变量值是连接不断的,相邻的两个数值之间可以作无限的分割,一般可以表现为小数。例如,人的身高、体重、年龄等都是连续变量。11. 如何理解统计?统计学是收

6、集、汇总和分析统计数据的科学和艺术。12. 举例说明实物单位、价值单位和复合单位?实物单位:根据事物的自然属性来计量的单位。如,人口以“人”为单位,汽车以“辆”为单位,鞋以“双”为单位。价值单位:以货币形式对现象进行度量,如国民生产总值、商品销售额等复合单位:是两种计量单位结合在一起的计量单位。如,发电量以千瓦时计量,货物周转量以吨公里计量。第二章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一 判断题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二简答题1. 简述普查的特点。普查通常是一次性的或周期性的;规定统一的标准时点;普查的数据一般比较准确,规范化程度也较高;普查的使用范围比较窄,只能调查

7、一些最基本及特定的现象。2. 简述抽样调查的特点。经济性;时效性高;适应面广;准确性高。3. 设计调查方案主要考虑哪些因素?调查目的;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调查项目和调查表;其他内容如调查时间、调查方法等。4. 统计调查时,收集数据的主要方法有哪些?调查访问;邮寄调查、电话调查;座谈会等。5. 简述组距分组的几个步骤。第一步:确定组数。第二步:确定各组的组距。第三步:确定组限和进行次数分配第四步:绘制统计图。6. 为什么频数密度才能准确反映频数分布的实际状况?不等距分组因各组组距不同,各组频数的分布受组距大小不同的影响,因此各组绝对频数的多少并不能反映频数分布的实际状况。为消除组距不同对频数分布

8、的影响,需要计算频数密度,即频数密度频数组距。频数密度能准确反映频数分布的实际状况。7. 数据汇总有什么作用?数据汇总指对工作表中的某一项数据进行分类,并对每类数据进行数据计算。数据汇总对统计分析和经营决策非常重要。8. 如何理解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的关系?调查对象是根据调查目的确定的调查研究的总体,调查单位是构成调查对象中的每一个单位,它是调查项目和指标的承担者或载体,是搜集数据、分析数据的基本单位。第三章 数据特征的描述一 判断题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二简答题1. 什么是变异系数?为什么要计算变异系数?是一组数据的标

9、准差与其相应的均值之比,是测度数据离散程度的相对指标。方差和标准差都是反映数据分散程度的绝对值,其数值的大小一方面取决于原变量值本身水平高低的影响,也就是与变量的均值大小有关。变量值绝对水平越高,离散程度的测度值自然也就越大,绝对水平越低,离散程度的测度值自然也就越小;另一方面,它们与原变量值的计量单位相同,采用不同计量单位计量的变量值,其离散程度的测度值也就不同。因此,对于平均水平不同或计量单位不同的不同组别的变量值,是不能直接用上述离散程度的测度值直接进行比较的。为了消除变量值水平高低和计量单位不同对离散程度测度值的影响,需要计算离散系数。 2. 协方差和相关系数是什么关系?为什么要计算相

10、关系数?相关系数是协方差与两个标准查乘积之比。协方差的大小会受到计量单位和数据的均值水平的影响,从而使不同相关总体之间的相关程度缺乏可比性。为了协方差的上述缺陷,需要计算相关系数。3. 试比较极差、平均差和标准差三种变异系数的特点,并说明为什么标准差是最常用、最基本的变异指标。根据组距计算极差,是测定标志变动度的一种简单方法,但受极端值的影响,因而它往往不能充分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离散程度。平均差是总体各单位标志对其算术平均数的离差绝对值的算术平均数。它综合反映了总体各单位标志值的变动程度。平均差越大,则表示标志变动度越大,反之则表示标志变动度越小。由于平均差采用了离差的绝对值,不便于运算,这样

11、使其应用受到了很大限制。标准差是方差的算术平方根,是根据全部数据计算的,它反映了每个数据与其均值相比平均相差的数值,因此它能准确地反映出数据的离散程度。由于标准差能准确地反映出数据的离散程度,同时计算简便,所以是最常用、最基本的变异指标。4. 反映离中趋势的指标中?哪个最重要?为什么?反映离中趋势的指标中,标准差最重要。原因如下:极差受极端值的影响;平均差不便于运算;方差的计量单位和量纲不便于从经济意义上进行解释。相比较而言,标准查最好。5. 数值平均数与位置平均数是依据什么来区分的?这两类平均数之间有何异同?平均数从其计算方法上看,可分为数值平均数和位置平均数。数值平均数是根据统计分布数列中

12、所有单位的标志值计算出来的平均数,包括算术平均数、调和平均数、几何平均数;位置平均数则是根据标志值在统计分布数列中所处的位置确定的平均数,包括中位数和众数。位置平均数容易计算,不受极端值干扰。数值平均数会受极端值干扰。6. 为什么除了计算一般的平均指标和变异指标外,还需要考察分布的偏度?平均数和标准差是反映次数分布的最重要的两个特征指标,通过他们可以了解统计分布的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但如果要对统计总体做出更为全面的描述,还需测定偏度。偏度是测定一个次数分布的非对称程度的统计指标。相对于对称分布,偏度有两种:一种是左向偏态,简称左偏,另一种是右向偏态,简称右偏。三计算题1. 某车间工人日产量资料

13、如下:日产量(件)工人数(人)101213151618192110203040计算该车间平均每个工人的日产量及标准差。平均日产量(件) 标准差(件)2甲、乙两班同时对统计学原理课程进行测试,甲班平均成绩为70分,标准差为9.0分;乙班的成绩分组资料如下:按成绩分组学生人数(人)60以下607070808090901002625125计算乙班学生的平均成绩,并比较甲、乙两班哪个班的平均成绩更有代表性。乙班学生的平均成绩(分) 乙班学生的标准差(分) 因为0.129 0.120,所以乙班学生的平均成绩更具有代表性。 第四章 时间序列分析一 判断题1. 2. 3. 4. 5. 6. 7. 8. 91

14、0 二简答题1. 什么是时间序列?时期序列与时点序列有什么区别?时间序列是反映现象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数据系列。时期数列中所排列的指标为时期指标,各时期上的数值分别反映现象在这一段时期内所达到的总规模、总水平,是现象在这一段时期内发展过程的累积总量。观察值具有可加性及数值大小与所属时期长短有密切联系的特点。时点数列中所排列的指标为时点指标,各时点上的数值分别反映现象在各该时点上所达到的总规模、总水平,是现象在某一时点上的数量表现。观察值具有时间上的不可加性及各时点上观察值大小与相邻两时点间间隔长短无密切联系的特点。2. 一般平均数和序时平均数有什么区别?序时平均数又称为动态平均数,是现象在时间ti (i=1,n)上取值的平均数。它可以概括性地描述出现象在一段时期内所达到的一般水平。序时平均数作为一种平均数,与一般平均数有相同点,即它们都抽象了现象的个别差异,以反映现象总体的一般水平。但二者又有明显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序时平均数抽象的是现象在不同时间上的数量差异,因而它能够从动态上说明现象在一定时期内发展变化的一般趋势;一般平均数抽象的是总体各单位某一数量标志值在同一时间上的差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