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教学设计[50]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06461935 上传时间:2022-08-1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教学设计[50]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教学设计[50]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教学设计[50]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教学设计[50]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教学设计[50]》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教学设计[50](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设置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内容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依据2:单元教学目标反复诵读,培养文言语感。积累常用文言词语和句式,背诵课文中精彩的语句。学习古人论证说理的技巧,体会他们的人生感悟,从中得到思想启迪和情感陶冶。 依据3:思考探究二、三题。依据4: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的核心内容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写的是庄子与惠子谈论“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的话题,反映了庄子崇尚自然、与鱼平等的观念,让人叹服。学习时,抓住人物语言的诙谐幽默的特点。 依据5: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经接触了不少文言文,对文言

2、文的朗读、翻译的方法已基本掌握。但大部分学生懒惰,不记忆实词、虚词的意义用法,因而在考试中也经常失分。对于特殊文言句式知之甚少,对文本思想意义的理解,方法技巧的掌握都很浅薄。 (二)学习目标陈述1. 在反复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能清晰、流利地背诵课文。2. 结合课文注释及工具书读通全文,掌握重点文言词语。3.明确本文以寓言故事设喻来说明道理的方法,并能说出本文阐述的道理。(三)课堂评价任务1、针对目标1、2,设计一个问题,让学生在阅读与理解重点语句的基础上概括文章的文意。 2、针对目标3,设计一个活动,让学生在分角色朗读的基础上,分析庄子和惠子的观点,以及二人的性格特征。(四)课堂评价设计目标1:

3、提问式评价、表现性评价 目标2:提问式评价、表现性评价教学过程设计师生活动设计意图一、读课文,基础积累。1、学习古文应该反复诵读,以致成诵。请同学们挺直腰板,捧起课本,自由地、大声地朗读文章,注意读准字音和停顿。2、借助注释、手头工具书,并结合上下文语境解释加点字词:3、组内交流自学过程中不能解决的问题。4、小组进行翻译接龙,一人一句,要能及时发现并纠正他人翻译中出现的问题。5、字词展示竞赛,看谁能在最短时间内准确流利地将本课翻译出来。二、整体阅读,感知文意 读过课文,相信大家对课文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现在请一个同学来用最简短的话说一下,在这个故事中,庄子和惠子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他们之间进

4、行了一场辩论) 用现代的眼光来研究一下这一场辩论。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回答以下问题: 1.这场辩论赛的辩题是什么?(庄子是否知道鱼之乐) 2.辩论双方是谁?(庄子,惠子) 3.正反双方的观点是什么?(正方(庄子):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反方(惠子):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惠子反驳庄子的观点后,庄子又是如何回答的?(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这个句子中有哪些关键字词要提醒大家注意?(子,第二人称代词;安知,怎么知道,疑问词)那惠子如何反击?(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这一句有个一词多义的词,是哪个?(固,固然、本来;)这一句该如何理解庄子的最后结论是什么?(请循其

5、本。子曰汝安知鱼之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在问答提问中落实重点字词,理清文意)三、理解双方观点。(一)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语气。 1.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双方的语气。 2.六人小组讨论双方观点,最后定出小组支持庄子和惠子哪一方的观点。 3.每小组派一位代表阐述小组观点。 4.正反双方自由辩论。 5.总结,初步归纳庄子的思想。(庄子崇尚自然,板书:庄子乐鱼乐万物乐天人合一)(二)庄子和惠子 通过讨论庄子和惠子的辩论到底谁是赢家得出两人的思想差异。 1.讨论并自由发言 2.在庄子和惠子的辩论中,谁是胜者?关于这一点,历来争论不休。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看法: (1)从故事本

6、身来看,庄子占了上风。结尾处,在惠子巧妙地援引庄子的反驳建立起符合逻辑的推理后,庄子似乎应该无言以对而就此认输了,可是他却又返回争论的起始,借偷换概念而避重就轻地将惠子的发难化解了。所谓偷换概念,指他把惠子说的“安知”,解释成“哪里知道”或“怎样知道”,而惠子的本意却是“怎么(能)知道”。(要理解最后一句的意思,最后一句是庄子在回答惠 子的“安知鱼之乐”,他回答“从濠桥上知道”,实际上是答非所问,偷换概念)板书:我知之濠上(答);子非鱼,安知鱼之乐(问)安知:怎样知道(庄子),怎能知道(惠子)庄子诡辩。 (2)从逻辑上看,惠子是胜者。前面说过,庄子是靠故意曲解惠子的意思,才在争论中得以维持自己

7、最初的判断,而这种做法显然是有悖于逻辑判断规则的,所以说,惠子才是胜者。 (3)从逻辑上看,庄子其实并不应该输,只是他没找准方向,以至给惠子留下了可乘之机。惠子最初的发问是这样的:“子非鱼,安知鱼之乐?”这里暗含有这样的判断:惠子能够知道庄子“非鱼”。因此,庄子完全可以这样回敬惠子:你既然可以知道我不是鱼,我当然也可以知道鱼快乐。不过,我们先把这场千古争辩放一放,来关注庄子为什么非常固执地认为鱼儿是快乐的? (庄子认为鱼“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因为庄子本来就是崇尚自然的,他本来就是快乐的,他站在自己的角度看这个问题。) 3.从文中可以看出两人的思想和性格差异是什么?( 惠子好辩

8、,对于事物更多的是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缺乏美学意义上的欣赏与关照。而庄子偏于美学上的观赏,能从自由活泼的生命中由衷地感受到轻松、闲适、愉悦,让人感受到日常生活中的诗意并为之深受感染。)你更欣赏哪一种思想?为什么?四、总结全文 庄子心境旷达,视荣华富贵如敝屣,他有着高雅的生活情趣。庄子鄙视功名富贵,追求快乐自由便是这种思想支配下的心灵选择。 庄子思想虽有消极虚无的一面,但其根本目标却在于要使人的生活和精神达到一种不为外物所束缚、所统治的绝对自由独立的境界。多少年来,庄子思想曾给乱世中饱经沧桑的心灵以莫大的安慰,即使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读来,也犹如扑面而来的清风一般,清爽怡人。 整体感知环节,有利于学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分角色朗读,可以体会人物内心情态。讨论辨析环节,可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