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销与反倾销的历史起源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06458866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23.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倾销与反倾销的历史起源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倾销与反倾销的历史起源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倾销与反倾销的历史起源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倾销与反倾销的历史起源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倾销与反倾销的历史起源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倾销与反倾销的历史起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倾销与反倾销的历史起源(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倾销与反倾销的历史来源 倾销自重商主义 时代发生以来已有数百年 历史 ,反倾销也已有百年历史,且多次浮现倾销与反倾销矛盾的激化。本文考察并分析重商主义时代至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倾销与反倾销发生、发展 的因素和特点,特别是探寻其中的主线因素,以史喻今。一、重商主义时代至世纪中叶 美国着名 经济 学家Vin论及倾销来源时指出:除去官方大量出口补贴引起的倾销外,倾销只是到工业革命带来大规模生产并需要积极谋求更为广阔的市场时才流行起来。重商主义时代的倾销基本上是在出口补贴下浮现并存在的。但是,对这一时期倾销的考察,还应注意到当时倾销的发源地欧洲,特别西欧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这对理解倾销的历史起因是重要的。

2、亚当斯密论及英国奖励出口政策时指出:商人和制造业者,赖于这种奖励金,才干在外国市场上以与竞争者同样低廉或更为低廉的价格发售她们的货品,出口量因此增大,贸易差额变得对英国有利。亚当斯密又指出,由于英国商人和制造业者在外国市场上不能像在国内那样拥有独占权,因而提供奖励金推动出口是最佳的措施。出口奖励金能使过剩的货品运往外国,同步国内那部分货品的售价得以提高,这正是商人与制造业者的利益所在。出口奖励金就这样往往被滥用来搞许多欺诈行为。这一时期英国商人和制造业者为获取利益,有时还自行为出口提供奖励。亚当斯密说:“我懂得,某些行业的经营者,都私下批准从自己的荷包里掏出钱来奖励她们一定部分货品的输出。这种

3、方策施行得很顺利,虽然大大增长了国产商品,却仍然能在国内市场上使她们货品的价格提高一倍以上。”很显然,在产量增长下,只有采用价格行为才干做到这一点,而这正是本义上的倾销。 就这一时期浮现倾销的直接因素而言,一方面是商人和制造业者在国内拥有一定限度的垄断;行会组织和商人公会的历史沿袭,也会提供一定限度垄断的也许性;特别地理大发现后相继建立起来的商业公司,凭借从政府获得的种种特权,垄断着对外贸易。另一方面,当时的倾销得到政府重商主义政策的保护,在国际市场分割状态下,倾销商不必紧张倾销品的回流,因而倾销得以实现。 res在谈到重商主义时代倾销的目的时,觉得在于获得有利的贸易顺差地位,而不是为了垄断。

4、这一判断的前半部分应当说是对的的,后半部分却不尽然。事实上,当时英国商人和制造业者通过倾销打入并占领许多国家市场,从西班牙、弗兰德尔、南德意志、意大利等地市场上把本地的和其她国家的竞争对手排挤出去,形成了英国商品在这些市场上的垄断地位。 从有关研究 文献看,当时未见反倾销记载。这一方面与各国普遍奉行重商主义,对外国商品的进口设立高关税有关,另一方面与倾销市场的分布有关。当时,英国等国便宜商品的销售市场重要是这些国家的殖民地,或者如西班牙、葡萄牙等通过殖民掠夺获得大量金银没有实行重商主义的国家,以及贸易比较自由的意大利、南德意志等地。 尚有两个问题 值得研究:1.亚当斯密只论及英国商人和制造业者

5、在奖励金下进行倾销的行为。那么,当时其她国家,例如工场手工业发展也比较迅速的法国、荷兰、弗兰德尔等国家(地区)的商人和制造业者与否也进行了倾销?.重商主义原则规定对外贸易多余口并高价出口,少进口并尽量低价进口。那么为什么英国要以奖励金支持商人和制造业者低价出口,商人及制造业者也会联合起来自掏腰包低价出口?对于第一种问题,似乎可以作出肯定的回答。除英国外,法国等其她西欧国家在这一时期也实行了重商主义,并同样对出口进行奖励,以便获得更大的市场和有利的贸易地位。因此可以推测,这些国家的商人和制造业者也会对外进行倾销。这一推测的另一根据是各国工业间的竞争和贸易公司之间的竞争。从前述英、法、荷等国工场手

6、工业发展的状况可见,当时西欧各国的工业总体上具有很大相似性。法国虽然在丝织业,英国在毛织业,荷兰在造船业居于领先地位,但丝织业、毛织业和造船业在其她某些国家也有相称发展。例如世纪虽然英国已是欧洲最大的毛织品生产国,出口也已超过所有竞争对手,但是荷兰的雷登仍算得上是欧洲毛织业最大的中心。此外,像金属制品业、玻璃业、造纸业、制陶业等也都是不少西欧国家的重要手工业。在各国普遍实行进口高关税的状况下,除通过战争为商品找市场外,就需要进行价格竞争,通过奖励金进行倾销。对于商人和制造业者,能有效地排挤竞争对手,占领和扩大市场,其利润损失从政府出口奖励金和国内高价得到补偿,并且从长远看,也将从市场垄断得到补

7、偿。对于国家,则能刺激本国工场手工业发展,获得有利贸易地位,从而达到重商主义政策的目的。其她国家同样如此。当时西欧各国都拥有特许贸易公司,这些公司虽然垄断着本国对外贸易经营权,但在布满竞争的国际市场上,不仅互相之间竞争,并且还要与独立的船商竞争。这种竞争也重要是价格竞争。这样,第二个问题可以说也找到了答案。 二、18世纪下叶至19世纪70年代 这个时期以工业 革命兴起而着称于史。英国从1世纪0年代,法国、美国、德国以及其她欧洲某些国家自世纪0年代起先后发生工业革命;俄国和日本在1世纪6年代后也开展了工业革命。作为先驱的英国工业在长达几十年时间里始终处在其她国家无可比拟的竞争优势地位,这一地位直

8、到19世纪后期,随着法、德、美等国工业革命的完毕才逐渐削弱。与上述变化相应地,国际倾销与反倾销也经历了类似的过程,即该时期大部分时间里,英国几乎是惟一的倾销国;直到1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德等国也开始对外进行倾销。 这一时期英国几乎是惟一的倾销国。这重要是由于当时提出的指控基本上都是针对英国。18世纪后期,独立不久的美国就指责英国以出口补贴或由生产者联盟提供的非官方补贴在美国进行倾销,排挤本地的新兴工业和竞争对手。A汉密尔顿有关制造业的报告就波及英国帆蓬布和亚麻布的倾销。英美根特公约签订不久,美国又指控英国制造商故旨在美国倾销商品,企图摧毁美国在战争中发展起来的工业。在欧洲,拿破仑战败,大陆封锁

9、政策破产后,英国以倾销价格将其工业产品抛售到大陆,使法、德等大陆国家的工业遇到极大的困难。此外,英国在印度、南美、东亚地区也继续倾销工业品。 这一时期以英国为代表的倾销活动具有如下特点: 1.除老式产品外,新兴工业的产品铁和棉织品等进入倾销行列。例如,拿破仑战争后,英国向法国等大陆国家大量倾销铁,几乎彻底消灭了法国的铁工厂。又如19世纪初,英国棉布服装制衣业主指责兰开夏纺纱业主对外便宜倾销纱线,使之处在不利的竞争地位。值得注意的是,这两个行业在英国是已经采用大规模生产技术,并且在国内市场上已拥有一定垄断地位。由于上述因素,倾销已经作为垄断定价的方略浮现了。进入9世纪,欧美各国逐渐减少公开的直接

10、出口补贴,因此,比起重商主义 时代 ,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越易反映各国工业的竞争实力,也为具有大规模生产优势和一定垄断地位的厂商或厂商联盟提供垄断定价的机会。垄断定价下的倾销,已不仅仅是为国家争取有利的贸易地位,而是明显带有厂商排挤竞争对手,以便占领或巩固其销售市场的动机。例如,1世纪初,法国毛织业主三次试图用安哥拉羊毛生产毛织品都失败了,由于产品在市场上一浮现,英国纺织业主便降价0%2%,使竞争成为不也许。这也是典型的“垄断化”倾销,使得后来的生产者无法进行规模生产,形成竞争。 3这一时期总体上还是自由竞争时期,倾销还不是厂商定价方略的一部分。从当时状况看,英国厂商由于工业革命的先行优势,尚未遇

11、到其她国家厂商的有力挑战;规模生产优势和价格优势可以支持英国厂商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不必求助更低的出口价格,倾销还没有成为国际竞争所需依赖的重要手段。事实上,随着英国1世纪中叶实行自由贸易,以及欧美其她国家制造业的大规模发展,国际上对英国倾销的指责相对减少,转而指向美、德等后起工业国的厂商。 三、1世纪70年代至一次大战 这一时期不仅是工业化发展史上第二个高潮时期,也是资本主义 历史上从自由竞争阶段过渡到垄断阶段的时期,同步还是国际贸易史上保护主义盛行的时期。它们交错在一起,推动形成了空前的倾销与反倾销矛盾发展的第一种高峰。 工业生产的迅猛扩张和不平衡发展、垄断组织的普遍浮现和存在、盛行于工业

12、国家之间的高关税保护,以及对产品销售市场的争夺,历史地为国际倾销的盛行发明了条件。倾销在这一时期的国际贸易中达到了空前的限度。正是从这一时期开始,倾销成为国际社会 普遍关注的贸易 问题 。某些国家开始制定本国的反倾销法。不久后来,国际联盟也专门就倾销问题谋求解决措施,为后来关贸总协定提供了前车之鉴。同步,倾销问题也日益受到学者们的注意,她们针对这一时期的倾销问题开始了比较专门和系统的 研究 ,Viner即是其中的一种代表。这一时期的倾销具有下述的特点。 1.进行倾销的国家显着增多。以往历史时期,英国几乎是惟一的倾销国;到了这一时期,卷入倾销的国家骤然增多。受到倾销指责的国家,除英国外,还几乎涉

13、及当时所有进入工业化的国家,例如德国、比利时、法国、奥地利、西班牙、意大利、俄罗斯、波兰、美国、加拿大以及日本等等。其中,尤以美国和德国受到的指责最多。 德国统一后,经济得到迅速发展,不仅在钢铁、煤炭、机械等行业逐渐获得优势地位或大大缩小了与英国等国的差距,并且在化学、电力、电气、汽车等新兴工业迅速确立起自己的优势。这一时期德国工业生产能力过度扩张,诸多产品需要通过大量出口来保持充足动工。当时的德国仍由容克地主和资产阶级联盟统治,封建残存严重,国内市场的进一步统一和扩大受到阻碍;同步又缺少英、法等国拥有的海外有利的销售市场,争夺海外销售市场对于德国显得特别迫切,而在海外市场上德国又必须面对并克

14、服英、法等国以及同步兴起的美国等国的竞争。因此,倾销便成为德国具有一定必然性的选择。德国的倾销不仅剧烈,并且倾销波及的商品范畴也比其她国家都大。 美国虽然成为头号工业强国,但由于国内市场比其她国家更大,这一时期工业的发展还是以国内市场为主,对外贸易的依存度相对较小。出口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整个欧洲的平均水平由1870880年的%提高到19的%;美国的这一比例,186913年为%,191219为%。但是,美国这一时期发展迅速的钢铁、机器制造、石油及石化等行业,其产品也需要寻找国际市场。而在国外市场上,美国产品面临英、德等国的竞争,也需要进行倾销。 这一时期对英国倾销的指责相对少了某些。其因素在

15、于:美、德逐渐成为了倾销大户;英国工业竞争力虽然相对下降,但其凭借原有的工业基本、航运能力、便宜原料和初级产品来源,以及有利的国际 金融 中心地位,尚能以比正常低的价格对外出口;同后起的美、德等国相比,英国工业的垄断限度也比较低。尽管面对日趋剧烈的国际竞争,英国国内已经浮现规定转向“公平贸易”的保护主义呼声,但当时仍在实行自由贸易政策。固然,英国厂商的倾销也并没有停止。 .倾销产品的范畴明显扩大,同类产品的倾销国显着增多。以往时期,英国等受到指责的倾销产品重要有棉纱、棉麻毛织品、钢铁、五金器具等。这一时期,倾销产品几乎波及当时各个工业部门。按国家排列:德国的钢铁、化学品、煤、焦炭、五金制品等等

16、;比利时的钢铁、煤、水泥、平板玻璃、罐装蔬菜、陶器等;法国的钢铁、棉麻丝织品、棉纱、煤、五金制品、玻璃制品等;奥地利的金属钉、陶瓷、钢铁、棉织品、石油品等;俄国的钢铁、石油品;西班牙、意大利的棉纺织品;加拿大的钢铁、皮革、木材、面粉等;日本的棉纱、棉织品;英国除前面提到的产品外,还波及纺织机械等机器和盐、碱等;美国的钢铁、五金制品、棉制品、重化产品,以及某些特色制成品,甚至涉及得到专利和商标保护的产品如缝纫机、剃刀、打字机、手表、自来水笔等。以上仅是有记录的状况。 从上述也可以看到:某些重要部门产品几乎成为各国共同倾销的产品。这既反映这些国家的工业化道路大体相似,也反映这些部门生产的竞争优势在发生转移。上述产品分布反映了各国工业独特的竞争优势,以及各国的资源禀赋。这也阐明,倾销品一般是出口国具有某方面竞争优势的产品,通过倾销可以运用国际市场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