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理自立任我飞的教案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06457842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理自立任我飞的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自理自立任我飞的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自理自立任我飞的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自理自立任我飞的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理自立任我飞的教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自理自立任我飞的教案教学目标: 养成自理的生活态度,培养尊重劳动的情感;培养生活自理水平,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及其方法。 教学重点: 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教学难点: 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教学资源; 图片,故事,讨论法,情景法,活动。(一)阅读故事导入新课。l 一位女孩子,在中午吃饭时突然大哭起来,老师跑来问她为什么哭,女孩一边抽泣一边说:“今天的鸡蛋太硬了,没法吃。”原来,以往每天带的鸡蛋都是她妈妈事先剥好皮的,而这次因为来不及了,没有剥皮。l 一位大学生将自己换下来的脏衣服打成邮包寄回家,让父母去洗。他在包裹单上道:“洗后寄回”。思考问题:l 这组故事反映出什么问题?l 假如 这些人具有这方面的水

2、平又会有什么结果呢?l 从这些人身上我们能得到那些启示?(二)阅读两则资料并想一想,教授新课。l 在美国,父母从小教育孩子理解劳动的价值,让孩子自己动手修理、装配摩托车,走出家门参加劳动如剪草、送报割草、粉刷,房屋、木工修理,夏天替人推割草机,冬天替人铲雪,秋天帮人扫落叶等,富家子弟也不另外。美国中学生的口号是:要花钱,自己挣!” 在 德国家长从小教育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从不包办代替。法律:规定孩子14岁就要承担一些家务如替全家人洗衣服,刷皮鞋。这样做,是为了培孩子的劳动水平和社会责任感。日本孩子在小时候父母就给他们灌输一种思想:“不给别人添麻烦。”上学以后,很多的学生要在课余时间参加劳动挣钱

3、。比较差异:l 一项调查显示:中国有绝大部分孩子很少独自上超市购物和在家打扫卫生,有三分之二的子女从未或很少洗衣服、洗碗和烧饭做菜。中国孩子的平均劳动时间为11.32分钟,发达国家的孩子每天的劳动时间在30分钟以上。学生讨论:l 上述资料反映了什么问题? l 国外的家长和社会为什么要求孩子从小参加各种劳动?l 中国孩子远离劳动的原因是什么?如果这种状况持续续下去,会对孩子的成长有什么影响?多媒体形式显示-我们快乐成长和瞧瞧,我们的手工作品的图片劳动对孩子成长的好处:培养孩子的责任心、自信心;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自食其力的水平;培养孩子吃苦耐劳的精神;培养孩子更好的适合社会生存的水平;开发孩子的

4、智力;促动孩子优良品质的形【耐心细致、意志的磨练、热爱劳动】孩子体会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和自身的价值;促动孩子各个方面得到锻炼。 (三)畅所欲言l 说说你参加了那些劳动,有何收获。l 为了培养生活自理水平,谈谈今后的打算。 l 你你参加过公益劳动吗?什么是公益劳动? 公益劳动的含义和形式:l 所谓公益劳动是指“不是为了谋取和扩展自己的私人特殊利益的劳动,参加这种为社会造福的劳动,为公共利益的劳动,具有自觉性。l 义务植树、去敬老院协助老人干活、上街义务打扫卫生、做教室清洁、参加学校和村庄组织的劳动、(四)活动比赛:l 名称:穿针引线l 过程:略l 要求:注意安全l 目的:锻炼学生的生活自理水平,

5、培养爱劳动的习惯。多媒体显示图片-地震和洪水灾难我是勇敢的小主人自理自力的理解:l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l 有志者,事竟成。 l 命运垂青有准备的人。 l 不想成为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l 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好汉。”陶行知l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依靠别人,独立的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困难。(五)巩固知识:( 六) 总结:通过学习我们理解了劳动对自身成长的好处,从而在日常生活中多参加家务劳动、学校劳动、公益劳动,培养劳动情感,养成劳动的好惯,提升生活自理水平。(七) 作业-计算自己一天的劳动时间,谈谈自己有何收获,说说今后自己的打算。(八) 板书

6、设计杨 欣 2009-12-1理自立任我飞的说课稿本课位于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册课本的第三课的第三课时,教学目标是养成自理的生活态度,培养尊重劳动的情感;培养生活自理水平,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及其方法。教学重点是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教学难点是养成良好的劳动;教学资源是图片,故事,讨论法,情景法,活动。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我在教学中设计了畅所欲言,为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调节课堂气氛,我设计了穿针引线活动,为了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我在导课是应用了歌曲和故事,总之本节课我从新课标,新思维的角度出发,调节自己唱独角戏的角色,和学生融为一体,体会学生的感受,每个问题的设计都是现实生活中的敏感话题,学生感兴趣,积极发言,不断探索分析,突破了重点和难点,也顺利的完成了教学目标。 杨 欣 2009-12-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