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习俗:舞狮子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06456846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X 页数:1 大小:64.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春节习俗:舞狮子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春节习俗:舞狮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春节习俗:舞狮子(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春节习俗:舞狮子每当 “爆竹一声除旧岁 ” 时, 在我国广大的土地上, 传统的舞狮活动就伴随着送暖的春风和快乐的锣鼓, 浮现在城镇和农村。 为一年一度的新春佳节, 增添了浓郁的快乐气氛。 舞狮是我国一项传统的民间体育活动,起源于南北朝时代。据传,宋文帝元嘉二十三年(公元466 年)五月,宋朝交州刺史擅和之奉命伐林邑,林邑王范阳还使用了象军参战。这支象军由于士兵持着长矛骑在又高又大的象背上, 因此使仅仅拥有短兵器的敌方, 连接近它都很困难,宋军的士兵开始吃了大亏。后来,先锋官振武将军宗悫想了个方法。他说,百兽都胆怯狮子,大象似乎也可不能例外。于是,连夜用面、麻等做成了许多假狮子,涂上五颜六色,又

2、特别张大了嘴巴。 每一具 “狮子 ” 由两个战士披架着, 隐伏草丛中。 他还在预定的战场身边,挖了很多又深又大的陷井。敌方驱象军来攻,宗悫用弓放出了假狮子,这种 “雄狮 ”一具个翻动着斗大的血口,张牙舞爪直奔大象。大象吓得掉头乱窜,宗悫又乘机指挥士兵万弩齐放,受惊的大象顿时没命地向四处奔驰,很多跌到陷井里,人和象俱被活捉。从此,舞狮首先在军队中流行,然后传到民间。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西凉使中就有 “假面胡人假面狮,刻木为头丝作尾;金镀双眼银帖齿,奋起毛衣摆双耳O可见,在唐代已有类似现代的狮子舞了。 什么原因在春节期间人们喜欢舞狮子呢?据说, 明朝初年, 广东佛山地区浮现了一头怪兽,每逢年岁将尽,则

3、在佛山郊区浮现,到处糟踏庄稼,残害人畜,乡农别胜其苦人们就把竹篦扎成若干头狮子模型, 并涂上各种斑驳的颜色, 事前布置好, 当怪兽浮现时, 锣鼓齐鸣,群狮奋舞,一齐朝着那头怪兽进发,那怪兽惊恐万状,掉头就跑,尔后,当地乡民认为狮子有驱邪镇妖之功,有吉祥之兆。于是,每年春节打锣鼓,挨家挨户,舞狮拜年,以示消穴除害,预报吉祥之意。舞狮子,除春节外,在喜庆的生活里,也常以舞狮助兴。民间普通舞狮由两人合作扮一头大狮子(有的地区称太狮) ,一人扮作一头小狮子(有的地区称少狮) ,另一人扮武士,手拿绣球作引导,并先开拳踢打,以诱引狮子起舞。狮子随着鼓点的快、 慢、 轻、 重, 忽而翘首仰视, 忽而回头低顾, 忽而回首匍伏, 忽而摇头摆尾, 千姿百态,妙趣横生,在摹仿动作上,有舐毛、擦足、搔头、洗耳、朝拜、翻滚等动作;在技巧上,有上楼台、过天桥、跨三山、出洞、下山、滚球、吐球和采青等。南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