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长恨歌传》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06455032 上传时间:2023-09-2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5.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长恨歌传》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浅析《长恨歌传》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浅析《长恨歌传》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浅析《长恨歌传》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浅析《长恨歌传》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析《长恨歌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长恨歌传》(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析长恨歌传中李杨的不伦之恋摘要:唐代是我国古代发展的一个黄金时期,尤其是繁华似锦的开元时期更是达到了我国古代的一个高峰,唐玄宗李隆基前期励精图治,一手开创了“开元盛世”,但是到了晚年的唐玄宗却失去了锐意进取的心,追求享乐奢华的安逸生活。这个统治中国近半个世纪的千古帝王,不仅给唐代的经济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政治上,经历了安史之乱以后,唐代逐渐衰退,江河日下。但是,最为人津津乐道的还是他与杨贵妃之间的爱情故事。“美人”与“江山”的话题再次被人们关注。关键词:不伦之恋 钗钿情缘 遗恨之情李杨的爱情故事从唐代中期开始便在社会各阶层广泛的传播。李杨的爱情故事不仅是文人议论的话题,也是坊间百姓“八卦

2、”的热点,诗人将之入诗,剧作家将之入戏,小说家将之入文,或讽或颂,莫衷一是。长恨歌传是中唐时期的陈鸿所作。此传先述开元时杨妃入宫、迄天宝末缢死于马嵬坡的始末后写玄宗自蜀还京思念不已方士为之求索贵妃魂魄见之于海上仙山贵妃乃为言天宝十载七夕与玄宗盟誓之事。后段叙述为前此唐人诗文中所未见当是不得之于民间传闻,描写也相当细致。文章最后说“欲惩尤物,窒乱阶,垂于将来者也。”作者对玄宗晚年的纵情声色,政治腐败进行了否定,寓有劝诫讽喻之意。下面笔者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以下李杨之间的不伦之恋。一、 天生丽质,始承新欢牡丹花的绽放开元中前期,唐朝集政治清明,经济富庶,文化发达,国泰民安。这时在位的唐玄宗也达到了

3、人生的巅峰时期,唐朝在他的手中出现了空前的繁荣,他达到了自己的政治目标,完成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到了开元末年天宝初的时候,唐玄宗便不再锐意进取,励精图治了。他疏于政务倦于万机,把政事悉数委于宰相李林甫,安享他的太平盛世。玄宗之前喜欢的元献皇后和武惠妃相继去世,虽有“三夫人,九嫔,二十六世妇,八十一御妻,暨后宫才人,乐府伎女”,但唐玄宗却每一个能看到眼里,因此唐玄宗在精神上也缺少了寄托,直到杨贵妃的出现才使他龙心大悦。杨贵妃的美貌确实出众,正如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为杨贵妃写的三首清平调中所说,将杨贵妃比作仙女,比作牡丹,并且与汉代的美女赵飞燕相比,足见其“天生丽质”。但是,众所周知,此时的杨贵妃是

4、唐玄宗的儿子寿王李瑁的王妃,无论唐玄宗多么的喜欢她,如果把杨玉环占为己有,这在封建社会,连普通老百姓都知道这是有违伦理道德的,但在长恨歌传中并没有详细说明唐玄宗是怎么从寿王府中的到杨玉环的,而是轻描淡写为“诏高力士潜搜外宫,得弘农杨玄琰女于寿邸,既笄矣”。这是作者不清楚么?不是,是作者有意识的回避了。事实上,唐玄宗为得到杨玉环真是煞费苦心,他先以为其母窦太后荐福为名,将杨玉环度为道姑,并赐道号为“太真”,为在宫中修建太真观,断绝杨玉环与寿王的夫妻关系。之后,唐玄宗第二次往骊山华清池的时候(开元二十九年十一月)就有杨玉环随驾,这次回宫后,杨玉环就名正言顺的进入宫中了。我们看到,唐玄宗为了得到杨贵

5、妃费尽心机,甚至“冒天下之大不韪”,这就为李杨爱情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自此以后,杨贵妃的命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虽然唐玄宗曾经以 “妒悍不逊”的名义,将杨玉环两次“赶回娘家”,但是,正是因为这些在爱情过程中的小摩擦使得李杨的爱情更加的牢固,坚如磐石。二、 安史之乱,命运多舛牡丹花的凋零安史之乱的爆发,使大唐王朝遭受了重大打击,百姓流离失所,背井离乡,江山支离破碎,满目疮痍。正如杜甫在诗中描绘的那样,“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唐玄宗被安史之乱弄得措手不及,仓皇网成都逃跑,就算是逃跑唐玄宗也还带着杨贵妃。长恨歌传中说“当时敢言者,请以贵妃塞天下怒”,是因为唐玄宗因

6、迷恋于杨贵妃而不理朝政,轻信奸相杨国忠,致使安禄山叛乱,乱天下的“罪魁祸首”就是杨贵妃,红颜祸水的封建观念使得杨贵妃殒命。“美人”与“江山”的话题被争论了几千年。鲁迅先生以对历史独到的发现和精辟的见地,对红颜是祸水的封建观念给予了强烈地批判。他在阿金中说:我一向不相信昭君出塞会安汉,木兰从军就可以保隋;也不信妲己亡殷,西施沼吴,杨妃乱唐的那些古老话。我以为在男权社会里,女人是决不会有这种大力量的,兴亡的责任,都应该男的负。但向来的男性的作者,大抵将败亡的大罪,推在女性身上,这真是一钱不值的没有出息的男人。我很赞同鲁迅先生的观点,事实上,开元时代后期,就已经潜在了很重大的危机。李林甫拜相十九载,

7、此人生活极其奢侈浮华,可是他官居宰相,他的言行,会影响社会风气的,因此当时社会上“斗富”现象十分普遍。而且他这个人还嫉贤妒能,压制人才,这就使得唐朝的发展进入歧途。杨国忠做宰相后更是专权误国,他不关心百姓疾苦,好大喜功,穷兵黩武,对边境少数民族大肆用兵,使得田园荒芜,民不聊生。面对这些重大的问题玄宗却不闻不问,以为天下太平,高枕而居,最后安禄山以讨伐杨国忠为名,进兵长安,发动了安史之乱。这些种种原因造成的国家动荡,不能怪在杨玉环一人身上。因此,红颜是祸水的说法是极其荒谬的。杨玉环这朵惊艳群芳的牡丹,在乱世之中凋零,曾经的“红尘一骑妃子笑”,永远地定格在历史之中,唐玄宗期盼的天长地久的爱情也最终

8、夭折了。后来,唐肃宗在长安继位,唐玄宗自蜀还京,肃宗尊其为太上皇,养于南宫。三、 惺惺相惜,钗钿情缘江山美人的思考长恨歌传后半部分写了唐玄宗因失去杨妃后极其痛心,让道士为杨玉环招魂,道士在“玉妃太真院”见到了杨贵妃,杨妃以“金钗钿盒”为信物,各析其半。杨贵妃又回忆了以前与唐玄宗的历历往事。生前的花前月下,与唐玄宗琴瑟相和,并且密相誓心,世世结为夫妇,如此真情,可歌可泣。长恨歌传创作于唐宪宗元和元年,经历了安史之乱后国家百废待兴,人民把希望寄托在了李唐王朝的复兴上,陈鸿从封建士大夫角度出发,通过李杨二人之间的爱情,表达了对当朝皇帝的劝诫。陈鸿的长恨歌传与白居易的长恨歌所描述的故事是相同的,都描述

9、了李杨凄美的爱情故事。但是,二人的思想倾向确是不同的,陈鸿主要是通过李阳的爱情故事,劝诫当时的统治者要“引以为鉴”,不可再沉湎于美色,否则将会身死国灭。白居易除了含蓄指责唐玄宗的声色误国,致使国家动荡,民不聊生的过错之外,他对李杨的爱情还是充满同情的,因此白居易以“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终篇。抛却唐玄宗的政治身份,假设我们把李杨二人作为普通的百姓来看,唐玄宗与杨玉环的爱情是真挚的,感人的,甚至有些悲壮。在古代的帝王中,对后宫妃子能如此情深能有几人?也许,从某种程度上说,正是唐玄宗对杨玉环如此的深情,人们才淡化他的“父娶子妻”这种不合封建社会伦理道德的

10、行径。李杨的不伦之恋,说明了当时唐朝受胡人婚姻习俗的影响,在北方的少数民族中“父娶子妻”、“子娶后母”的现象十分普遍,再加上李唐宗室有胡人的血统,这是李杨之恋的社会文化因素。再者,李杨之恋集中体现了专制王权的荒淫无道,唐太宗贵为天子,竟然视社会人伦与不顾,“父娶子妻”无论怎么掩饰终归是应受到谴责的。最后,李杨的不伦之恋虽然起步于强权,他们之间的感情在发展之中。李杨的爱情之路经历了不少的坎坷,但是正是在这些坎坷中,她们才互相发现对方正是自己生命中的必须。她们二人的身份,不仅让他们的爱情夭折,这更体现她们爱情的难能可贵。长恨歌传对后世以李杨爱情故事为题材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宋代有杨太真外传、元代白朴的梧桐雨、清代洪升的长生殿的创作都受到了陈鸿长恨歌传的影响。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