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06453418 上传时间:2022-11-1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扬州市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江苏省扬州市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江苏省扬州市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江苏省扬州市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江苏省扬州市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扬州市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扬州市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苏省扬州市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语文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M370失联成了无法破解的谜。在一些人看来,239人的生命遭到了马航的 。及时公布细节真相本来是马航的责任,但 的是,马航并没有这么做。而另一方面,多个国家主动参与到搜救活动中。各国动用了从太空、空中到海上、水下等多个领域的高科技设备,展开了一场 的国际大搜索。A忽视 事与愿违 震古烁今 B漠视 事与愿违 史无前例C忽视 出人意料 震古烁今 D漠视 出人意料 史无前例2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涌现的互联网精英以

2、其崭新的理念和独特的方式,诠释着时代的大趋势。B为减少细颗粒物(PM2.5)浓度,北京将进一步淘汰不符合首都功能的污染企业,以世界上最严格的标准治理北京市工业污染。C不知从何时起,我们的祖父一辈被我们忽略了,他们离我们如此遥远,以至于不知道他们有着怎样的孤独和悲伤。D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市委市政府不仅表现出了应有的责任感和担当意识,媒体也显示出了难得的宽容和真诚。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一个人立志从事精神探索和文化创造的事业,应该是出于自身最内在的精神需要。 _ 所以,立足于自救的人,他面对外部世界时的心态是平静的。在精神生活与世俗生活之间,他的价值取

3、向是明确的,不会有任何实质性的困惑。他在精神生活的范围内几乎一定有很重大的困惑。他自己是在做着他今生今世最想做、不能不做的一件事,只要环境还允许他做下去,何失落之有?所以对于他来说,不管世道如何,他都非自救不可,惟自救才有生路。张三弃文经商,成了大款,李四媚俗哗众,成了大腕,这一切与他何干?A B C D4下列诗句与“细水浮花归别涧”对仗工整的一项是(3分)A碧天如水倚红楼 B 断云含雨入孤村 C冷红泣露娇啼色 D 雁迷寒雨下空壕5下列诗文引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青少年的安全教育应及早进行,而不能等险情出现后再补课,这一点已成为人们的共识。B当下有些人看不到

4、事物的发展进步,一味地抱怨、不满,对此,我们要善意地提醒一句:“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C竹林七贤之一的刘伶才华横溢而又狂放不羁,宣传道家思想,蔑视世俗礼法,正所谓“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D“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转载这篇介绍德国企业发展经验的文章,是希望国内企业更加重视管理细节,提高产品质量。二、文言文阅读(1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孙 武苏洵天下之士与之言兵,而曰我不能者几人?求之于言而不穷者几人?言不穷矣,求之于用而不穷者几人?呜呼!至于用而不穷者,吾未之见也。孙武十三篇,兵家举以为师。然以吾评之,其言兵之雄乎!其书论奇权密机,出入神鬼,自古以兵著书者罕

5、所及。以是而揣其为人,必谓有应敌无穷之才。不知武用兵乃不能必克,与书所言远甚。吴王阖庐之入郢也,武为将军。及秦楚交败其兵,越王入践其国,外祸内患,一旦迭发,吴王奔走,自救不暇。武殊无一谋以弭斯乱。若按武之书以责武之失,凡有三焉。九地曰:“威加于敌,则交不得合。”而武使秦得听包胥之言,出兵救楚,无忌吴之心,斯不威之甚。其失一也。作战曰: “久暴师则钝兵挫锐,诸侯乘其弊而起。”且武以九年冬伐楚,至十年秋始还,可谓久暴矣。越人能无乘间入国乎!其失二也。又曰: “杀敌者,怒也。”今武纵子胥、伯嚭鞭平王尸,复一夫之私忿以激怒敌,此司马戍、子西、子期所以必死仇吴也。勾践不颓旧冢而吴服,田单谲燕掘墓而齐奋,

6、知谋与武远矣。武不达此,其失三也。然则始吴能以入郢,乃因胥、嚭、唐、蔡之怒,及乘楚之不仁,武之功盖亦鲜耳。夫以武自为书,尚不能自用以取败北。况区区祖其故智余论者而能将乎!且吴起与武,一体之人也,皆著书言兵,世称之曰“孙吴”。然而吴起之言兵也,轻法制,草略无所统纪,不若武之书词约而意尽,天下之兵说皆归其中。然吴起始用于鲁,破齐;及入魏,又能制秦兵;入楚,楚复霸。而武之所为反如是,书之不足信也,固矣。(选自权书,有删改)【注】旧冢:这里指吴王的祖坟。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武殊无一谋以弭斯乱 弭:消除 B威加于敌,则交不得合 交:交战C况区区祖其故智余论者而能将乎 祖:效法

7、D草略无所统纪 略:简略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求之于用而不穷者几人 B兵家举以为师勾践不颓旧冢而吴服 若按武之书以责武之失C其失一也 D至于用而不穷者,吾未之见也杀敌者,怒也 书之不足信也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久暴师则钝兵挫锐,诸侯乘其弊而起。(4分)(2)夫以武自为书,尚不能自用以取败北。(4分)9第段中,苏洵分条列出孙武的“三失”,表明了他对孙武怎样的看法?请用一句话概括。(4分)三、古诗词鉴赏(11分)10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念 奴 娇南宋 叶梦得云峰横起,障吴关三面,真成尤物。倒卷回潮,目尽处、秋水粘天无壁。绿鬓人

8、归,如今虽在,空有千茎雪。追寻如梦,漫馀诗句犹杰。闻道尊酒登临,孙郎终古恨,长歌时发。万里云屯,瓜步晚、落日旌旗明灭。鼓吹风高,画船遥想,一笑吞穷发。当时曾照,更谁重问山月。【注】这首词是作者兼知建康府(今南京)时,登镇江北固山有感而作。孙郎,即孙策,曾经常携酒登临此山游宴。(1)“绿鬓人归,如今虽在,空有千茎雪”运用了哪两种手法?(2分)(2)词的下阕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请具体分析。(5分)(3)全词抒发了诗人哪些情感?(4分)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分)(1)蟹六跪而二螯,_,用心躁也。 (荀子劝学)(2)_,举匏尊以相属。 (苏轼赤壁赋)(3)_

9、,往往取酒还独倾。 (白居易琵琶行)(4)总角之宴,言笑晏晏。_,不思其反。 (诗经卫风氓)(5)前者呼,后者应,_,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欧阳修醉翁亭记)(6)_,五十弦翻塞外声。 (辛弃疾破阵子)(7)孔子登东山而小鲁,_。 (孟子尽心上)(8)余霞散成绮,_。 (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西敏大寺(节选)美华盛顿欧文时方晚秋,气象肃穆,略带忧郁,早晨的阴影和黄昏的阴影,几乎连接在一起,不可分别。岁云将暮,终日昏暗,我就在这么一天,到西敏大寺去散步了几个钟头。古寺巍巍,森森然似有鬼气,和阴沉沉的季候正好调和;我跨进大门,觉得自己

10、已经置身远古,相忘于古人的鬼影之中了。我是从西敏学校的内庭走进去的,先走过一条弧顶的矮矮的长廊,墙壁很厚,墙上有圆孔,略有光线透入,廊中幽暗,似在地底行走。黑廊尽头,我远远地可以看见里面的拱廊。我从当年僧院遗址那条路进入古寺,景象分外凄凉,我心也更适宜于往凄凉方面冥想了。拱廊仍旧保留几分当年的幽静出世之慨。灰色的墙壁受霉气所蒸,已经显得斑斑驳驳,年代已久,颓坏之象,也很明显。墙上长了一层白苍苍的苔藓,非但上面的碑文不可读,连骷髅像以及别种丧用标志都模糊不清了。弧顶上布满雕刻花纹,可是斧钻的痕迹,也已模糊;拱心石上面雕有玫瑰花,可是当年枝叶茂美之状,已经不可复见。每样东西都可以看出年久衰败之象,

11、可是即使处在颓朽之中,依然不乏动心悦目之处。一道带有秋意的黄色阳光,正从拱廊的方场上空倾泻下来,照耀着场中央一块稀疏的草圃,同时把拱廊的一角抹上一层阴郁的光辉。从拱廊之间,向上望去,可以瞥见一抹蓝天,或一朵游云,还有那镀着阳光、伸向碧空的寺顶尖塔,也巍然在目。我踯躅于拱廊之间,时而默想着这幅辉煌和颓败的景象,时而竭力去辨认那些刻在墓石上的碑文。我脚下的铺道都是墓石砌成,墓石上有三个浮雕像吸引我的注意,雕工很粗陋,经过好几代人的践踏,差不多已磨损殆尽。这是早先三位寺院住持的遗像,他们的墓志铭都已磨光,只剩下三个名字,这三个名字也无疑是后来重刻的。我停留了一会儿,对着古人这些残缺不全的遗迹,不禁幽

12、然沉思。它们就像几艘烂船,被时间的洪流冲到了遥远的此岸:它们并不告诉你什么故事,只表示这几个人曾经活过,现在已经不在。假如它们含有什么道德方面的教训,那只讽示那种希望死后还能受人尊敬,能借着墓志铭长存下去的骄傲心理,是如何的空虚。再过些时候,连这些残存的记录都会消失,纪念碑也将不成其为一件纪念物了。我正俯视着这几块墓石,耳旁突然传来大寺的钟声,回荡墙壁之间,整个拱廊都响起了回声。墓地里传来的钟声,听起来真叫人有悚然之感,它警告你又是一个钟头过去,时光的消逝,就像一个大浪,在不停地把我们卷向坟墓。我继续前进,来到一扇通往大寺内院的拱门之前。我跨步入内,里面的建筑在拱廊的衬托之下,益显其宏伟,给人

13、深刻的印象。游客抬头一望,看见一根根庞大的圆柱,圆柱上面架着高不可攀的拱梁,不由心惊肉跳;这些建筑也是人类手工所造,但是人在廊柱下面漫游,好像缩小得微不足道了。这座大寺空旷幽暗,使人生出一种深刻而神秘的敬畏之感。 现在这些伟人只是横七竖八地挤在泥土之中。他们在世之时,堂堂英国都不足以供他们的驰骋,如今在遵照经济的原则下,他们只分得那么小的一块土地,那么贫瘠而黑暗的一个角落。他们曾企图使自己的英名占有世世代代人的思想,获得人人的敬羡,如今他们的坟墓上,却千方百计地雕出种种装饰,只为了吸引游客偶然的一顾,免得在短短的几年之中,就把他们的名字忘怀。看了这些,想到人生的虚空,我又几乎忍不住要惨然一笑了

14、。(夏济安译)12第一段用语典雅、情景交融,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6分)13第三段写了西敏大寺周围色彩明丽的秋景,请分析其作用。(4分)14解释第四段划线句子的含义。(4分)15探究作者游览西敏大寺时对历史和人生的感想。(6分)六、现代文阅读(二)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8题(18分)中国绘画里所表现的最深心灵究竟是什么?答曰,它既不是以世界为有限的圆满的现实而崇拜模仿,也不是向一无尽的世界作无尽的追求,烦闷苦恼,彷徨不安。它所表现的精神是一种“深沉静默地与这无限的自然,无限的太空浑然融化,体合为一”。它所启示的境界是静的,因为顺着自然法则运行的宇宙是虽动而静的,与自然精神合一的人生也是

15、虽动而静的。它所描写的对象,山川、人物、花鸟、虫鱼,都充满着生命的动气韵生动。但因为自然是顺法则的,画家是默契自然的,所以画幅中潜存着一层深深的静寂。就是尺幅里的花鸟、虫鱼,也都像是沉落遗忘于宇宙悠渺的太空中,意境旷邈幽深。它表现着无限的寂静,也同时表示着是自然最深最后的结构。有如柏拉图的观念,纵然天地毁灭,此山此水的观念是毁灭不动的。中国人感到这宇宙的深处是无形无色的虚空,而这虚空却是万物的源泉,万动的根本,生生不已的创造力。老、庄名之为“道”、为“自然”、为“虚无”,儒家名之为“天”。万象皆从空虚中来,向空虚中去。所以纸上的空白是中国画真正的画底。西洋油画先用颜色全部涂抹画底,然后在上面依据远近法幻现出目可睹手可捉摸的真景。它的境界是世界中有限的具体的一域。中国画则在一片空白上随意布放几个人物,不知是人物在空间,还是空间因人物而显。人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