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精确综合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06444696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3.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浪漫精确综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浪漫精确综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浪漫精确综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浪漫精确综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浪漫精确综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浪漫精确综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命是有周期性的。它由日常周期组成,包括每一天中工作和娱乐的交替、活动和睡眠的交替;还有季节的周期,如学校的学期和假期交替;还有,一年四季的交替,等等。这些是任何人都无法忽视的明显周期。同样,生命中存在着很微妙的涉及智力发展的周期,它们循环往复地出现,每一个循环期都各不相同,且每次循环期中又再生出附属的阶段。我选择“节奏”作为我的主题,主要是用它来表示在重复的架构中的差异性。缺乏对智力发展的节奏和特征的认识是我们的教育呆板无效的主要原因。我认为,黑格尔把发展过程分为三个阶段是正确的,这三个阶段分别为正(thesis)、反(antithesis)、合(synthesis)。不过,在黑格尔的这个概

2、念运用于教育理论的时候,我认为这三个名称不是非常具有启发性。涉及智力发展过程,我更乐意把它们命名为:浪漫(romance)阶段、精确(precision)阶段和综合(generalisation)运用阶段。浪漫阶段浪漫阶段是开始有所领悟的阶段。在这一阶段,各种题材对于孩子来说,新奇而生动,其本身亦包含着种种未经探索的可能联系,孩子们好像懵懂地面对着若隐若现的大量内容,不知所措却又兴奋异常。在这一阶段,知识不受系统程序的支配,这里所说的系统是为了特定的目的而逐渐建立起来的。这时,孩子们处于对事实的直接认知中,只是偶尔对认识的事实进行系统化分析。浪漫的情感,主要表现为一种兴奋,这种兴奋是从我们所接

3、触的单纯事实由到开始认识事实间未经探索的关系的重要意义而带来的。比如,鲁滨逊仅仅是一个男人,沙滩仅仅是沙滩,脚印仅仅是脚印而已,荒岛只是一个荒岛,欧洲也不过是一个繁忙的人的世界。但是,当我们突然意识到在鲁滨逊、脚印、沙地及与欧洲隔离的荒凉小岛之间存在着某种若隐若现的联系时,浪漫的遐想就开始了。我之所以采用这个极端的例子来进行阐述,是希望使我的观点变得简单易懂些。这个故事可以很贴切地说明发展循环过程中的第一个阶段从本质上说,教育必须是对大脑中已经存在的纷繁复杂的骚动进行有序整理的过程,你不能去对一个空白的大脑进行教育。在我们的教育概念中,我们趋向于把它框在发展循环的第二个阶段,即精确阶段。但是当

4、我们对教育做这种限制时,必然会对整个教育问题产生误解。我们必须对大脑最初的纷繁复杂的骚动、掌握精确的知识,以及学习的成果给予一视同仁的关注。精确阶段精确阶段也代表了一种知识的积累。在这个发展阶段,知识之间的广泛关系居于次要地位,从属于系统阐述的准确性。这是文法和规则的阶段,包括语言的文法和科学的原理。在这个阶段,要使学生一点一点地接受一些特定的分析事实的方法。新的事实增加了,但是增加的是适合于分析的事实。显然,如果没有前期浪漫阶段,精确阶段是不会有结果的:如果没有对这些事实广泛普遍的模糊认识,那么之后的分析会变得毫无意义。这不过是对一系列苍白的事实无意义的阐述,这些事实完全人为提出,并且没有更

5、进一步的关联性。我再次重申,在这个阶段,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从浪漫阶段获取的事实。浪漫阶段的事实揭示了可能具有广泛意义的种种概念,而在精确阶段,我们按照条理化、系统化的方式,获得其他一些事实,从而对浪漫阶段的一般事实作出揭示和分析。综合运用阶段最后的综合运用阶段就是黑格尔所说的理论综合。这是在增加了分类概念和有关的技能之后又回归浪漫。这是精确训练的目的。这是最后的成功。我恐怕对一些明显的概念做了枯燥的分析,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因为在我后面的评论中,我预先设定我们对这个三个阶段的循环周期的基本特点已有清晰的概念。在黑格尔那里,辩证法是由正题、反题与合题组成的。所谓“正题”、“反题”、“合题”,其实

6、是绝对精神在不同阶段的表现形式。正题必然地派生出它的对立面反题,并且和反题构成“对立”,最终二者都被扬弃而达到“统一”的合题。所以,辩证法就是绝对精神的不断流动、展开的一个历史过程,它是动态的。任何事物,都是在“正反合”的辩证发展的过程中存在。那么,怎么理解“正反合”呢?黑格尔曾经形象地打了个比方,一颗麦粒,一开始它只是一颗麦粒(正题),但它实际上已经包含了突破自己、否定自己的因素这就是要长成一株麦苗。当它真的长成一株麦苗时,它就不再是一颗麦粒了,而是达到了麦粒的对立面(反题)。麦苗最后还是会成熟结种,自己死去而产生了新的麦粒。新的麦粒既不是麦苗,也不同于原来作为种子的麦粒,而是两者综合的产物

7、(合题)。将近一代人的时间里,心理学界都在不断争论一个大概很多普通人以为早已解决的问题:到底是否存在与生俱来的天赋。很显然,答案是肯定的。并不是每一个生于1月的球员最后都进入职业球队,只有少数人能做到少数的生来就有天赋的人。可以说,成功是天赋加上后天努力。但问题是,心理学家对天赋研究越深入,就越发现,天赋的作用其实很小,而后天努力的作用其实很大。天才论中最著名的案例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心理学家K安德斯埃里克森(K.Amders Ericsson)和他的两名同事在顶尖水平的柏林音乐学院展开了研究。在该学院一些教授的配合下,他们将小提琴专业的学生分为3组。第1组由最优秀的明星学生组成,他们个个

8、都有发展成世界级独奏家的潜质;第2组则由那些仅被认为不错的学生组成;第3组由那些将来不太可能做职业演奏家,只可能在公立学校当音乐教师的学生组成。所有这3组学生都被问及同一个问题:从首次接触小提琴至今,你练琴一共练了多少小时?3组学生大约都在5岁那年第一次接触小提琴。在最初几年,所有学生的练琴时间都大致相当每周2小时至3小时。但当他们到了8岁,不同级别的学生练琴时间开始产生差别。第1组学生练习时间开始明显多于其他两组:9岁时每周练琴时间为6小时,12岁时每周8小时,14岁时每周16小时,这样随着年龄增长,他们练琴时间不断增长,到了20岁上下(这个年纪的学生已经很自觉,能够为了变得更加优秀而主动练

9、习),他们每周练琴时间是30小时。实际上,到了20岁,这些卓越的演奏者在练琴上已经投入了10000个小时了。作为对照,第2组学生到20岁练琴时长累计为8000小时,“未来的音乐教师们”的练琴时间累计只有4000小时多一点。埃里克森带领团队又着手研究业余组与职业组的区别,相同的情况出现了。业余组中的人在儿童时期每周练琴时间从未超过3小时,到了20岁,练琴时间累计只有2000小时;而职业组的练习时间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到了20岁,那些未来的演奏大师们的练琴时间已经超过10000小时。埃里克森的研究中最引人注目的结论是:第一,根本没有“与生俱来的天才”花比别人少的时间就能达到比别人高的成就;第二,也

10、不存在“劳苦命”一个人的努力程度比别人高却无法比别人更优秀。研究结果表明,一旦一个演奏者进入顶级音乐学校,唯一能使他出人头地的方法就是:刻苦练习;成功的要素在这个阶段变得简单明了。还有一点是,那些顶级演奏家们,他们练琴不只是比其他人更加努力,而是比其他人努力十倍,甚至百倍。一个人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完美掌握某种复杂技能,就要一遍一遍艰苦练习,而练习的时长必须达到一个最小临界量。事实上,研究者们就练习时长给出了一个神奇的临界量:10000小时。“研究发现,任何一个领域的世界级水平都需要起码10000小时的训练。”神经学专家丹尼尔利瓦廷写道,“随着研究不断深入,作曲家、篮球运动员、作家、滑冰运动员、

11、钢琴家、棋手,甚至江洋大盗无论你是什么,10000个小时这个神奇数字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当然,这并不能解释为什么有些人能从等量的训练中获得更好的效果。但可以肯定的是,目前还未发现任何一位世界级的专家在其专业领域中的训练时长少于这个数字。人的大脑好像必须花费那么长的时间消化理解,才能达到极其精通的水平。”这一准则甚至适用于人们通常所说的“奇才”,比如莫扎特这位6岁就开始作曲的神童。心理学家迈克尔豪在他的著作解读天才(Genius Explained)中写道:莫扎特在真正成为职业作曲家之前,他早期的作品并不出色。他的那些作品很可能大多出自他父亲之手,只是后来得到不断修改罢了。沃尔夫冈童年时期的多数作品,如七首钢琴与管弦乐协奏曲,大部分在其他作曲家帮助下完成的。完全出自莫扎特之手,并被奉为他的第一部经典作品的,是第九号钢琴协奏曲(No.9,K.271),然而这部作品是他在21岁时创作的。那时候莫扎特作曲已有10个年头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