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高考语文试卷考生答卷情况分析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06436769 上传时间:2023-09-0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8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年高考语文试卷考生答卷情况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2年高考语文试卷考生答卷情况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2年高考语文试卷考生答卷情况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2年高考语文试卷考生答卷情况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2年高考语文试卷考生答卷情况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年高考语文试卷考生答卷情况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年高考语文试卷考生答卷情况分析(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2年高考语文试卷考生答卷情况分析了解2012年全国课标卷的命题特点和省考生答卷情况,将有利于我们2013年的语文高考备考。一、2012年全国课标卷总体评价2012年全国课标卷,试卷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和2012年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命题,总体看来稳中有新,体现新课改理念;既具有时代特色,又符合教学实际;试题难度适中,有较好的区分度。1.稳中有新,体现课改理念。2012年全国课标卷依据“考试大纲”命题,对必考部分的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四大块内容和选考部分的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内容进行了考查,所考查的知识点、能力层级与考试大纲完全一致。就课

2、标卷本身而言,连续几年格局不变,板块设置、题型分布、考点安排、赋分情况都基本一致,体现了新课标卷的连续性与稳定性。全卷注重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的考查,引导语文教学回归根本,突出强调语文能力和素养,与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要特别关注并且要具体落实的目标一致。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到,试卷在保持承继稳定的前提下,不着痕迹地追求着创新。比如第16小题,该题是试卷的一大亮点:一是背景材料的新颖性,突破了以往图文等背景材料的定势,借鉴了文综史料分析题的形式;二是材料与命题组合的创新性,表现在提供的材料与后文三处补写句子语意的内在联系上。既考查了考生对语段的阅读和概括能力,又考查了考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考点具有综合

3、性。2.试题平和,难度略有下降。与2011年全国课标卷(平均分97.94分,难度0.65)相比,2012年全国课标卷(平均分99.13分,难度0.66)难度略有下降。全卷除第5、6、13三个小题难度稍高外,试题难易适度。如古代诗歌阅读选取了宋代晏几道的词思远人,内容为古代诗歌常见的“思乡怀远类”题材,内容好懂,情感也易把握。又如选考部分连续6年都是考查小说阅读和人物传记阅读,小说阅读内容为老舍先生的短篇小说马裤先生,选材难度略低于11年全国课标卷;人物传记阅读谢希德的诚与真选自王增藩的谢希德传,内容通俗易懂,4个小题的答案均可从文中找到,难度偏易。3. 关注现实,洋溢时代气息。2012年全国课

4、标卷体现了对现实的高度关注,语言材料紧扣时代的脉搏,洋溢着浓郁的时代气息。如 “现代文阅读”选文摘编自吕乃基的行进于世界3的技术,内容涉及“科技黑箱”的有关知识,体现了鲜明的时代感;又如写作,今年仍是新材料作文,材料故事性强,可概括为修船工行善、船主感恩。材料表面看好像与时政热点无关,实际上它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可联系举手救起女童的吴菊萍,俯身抱起小悦悦的陈贤妹,车祸瞬间勇救学生的“最美女教师”张丽莉、“最美司机”吴斌因此,这则材料不仅能考查出学生的写作综合能力,同时也能考查学生对社会、对人生的关注程度。这就提醒考生要关心现实,紧跟时代步伐,而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做一个在象牙塔中坐井观天的

5、脱离实际的“书虫”。二、全省考生总体表现分析1.全省考生在知识维度上的表现表1 2012年高考语文试卷各知识点得分情况内容项目现代文(论述类文章)阅读古代诗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名篇名句默写题量34211/151分值919116252060平均分5.178.207.632.2415.55/18.931344.62得分率57.44%43.16%69.36%37.33%62.2%/75.72%65%74.37%从表1可以看出,2012年高考语文试卷所考查的知识点均在“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规定的范围之内,试卷客观合理地考查了相应的知识点。从各知

6、识点的得分情况来看,2012年高考语文试卷“现代文(论述类文章)阅读”、“文言文阅读”、“名篇名句默写”三个知识点得分率相对较低,可见学生阅读论述类文章和古代诗文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名篇名句默写的识记也需进一步加强。2.全省考生在能力维度上的表现 表2 2012年高考语文试卷各种能力层级得分率情况能力层级项目识记A理解B分析综合C鉴赏评价D表达应用E探究F题量348461题号101、4、72、3、5、6、11(2)/12(1) (2)(3)8、9、11(1)(3)13、14、15、16、17、1811(4)/12(4)分值61618/2922808平均分2.248.828.35/16.891

7、4.4057.625/6.6得分率37.33%55.13%46.39%/58.24%65.45%72.03%62.5%/82.5% 从表2可以看出,2012年高考语文试卷全卷能力层级的分布比较适当。从各种能力层级的得分情况来看,学生的“鉴赏评价”能力、“表达应用”能力和“探究”能力相应较强,而“识记”能力、“理解”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相对欠缺一些,有待进一步提高。三、考生答卷情况分析第一大题“现代文阅读”(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3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选文摘编自吕乃基的行进于世界3的技术,内容涉及“科技黑箱”的有关知识。试题的设置均为选择不正确的选项;考点的设置具有阶梯性,由易到难;答

8、案和文章的对应点也体现了由前到后、先局部后整体的循序渐进原则。虽然选文有难度,但试题难度接近考生实际水平,得分率较去年(43.11)有较大提升。答题情况平均得分5.17分,得分率57.44%,得分率在六个大题中排倒数第二。小题号答案分值平均分难度区分度1小题C31.620.5412小题B31.920.6413小题D31.640.551整体上看,第一大题难度为0.57,难度系数略大。考生该题得分率较低的原因,一方面是选文论述意味虽然较强,但与考纲中所述“一般论述类文章”相比,更像科技说明文,这一变化使考生有些不适应;另一方面恐怕与学生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的训练不到位,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综合能力较

9、弱有关。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重要概念的理解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参考答案:C(原文第一段中说“价值观和伦理道德则对科学知识进行选择”,而C项则表述为“价值观和伦理道德对科学知识进行了修正”,把“选择”改为“修正”,偷换了概念,不符合文意。)2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参考答案:B(原文第二段中说“知识正是通过科技黑箱这一途径而达到最大限度的共享。如今,计算机天才、黑客的年龄越来越小,神童不断出现,每一代新科技黑箱的出现,就为相对无知识的年轻一代的崛起与赶超提供了机会”,而B项却说“知识通过科技黑箱这一途径达到最大限度的共享,这是现在计算机天才、黑客和神童不断出现

10、的根本原因”,说法过于绝对。)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参考答案:D原文最后一段中说“由于使用者不必从头学起即可操作科技黑箱,于是就可能发生对科技黑箱的滥用。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科技黑箱无疑会使得双刃剑的哪一刃都变得更为锋利”,而D项则强加因果,“科技黑箱”“发生滥用的现象”只是“科技这把双刃剑”的“一刃”(“弊”),怎能说“哪一刃都变得更加锋利”?第二大题“古代诗文阅读”。该题分“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名篇名句默写”三个分题,共7个小题,36分。平均得分18.07分,得分率50.19,得分率在六个大题中排倒数第一。(一)“文言文阅读”。4个小

11、题,共19分。文段选自宋史萧燧传,继续保持全国课标卷从“二十四史”中选人物传记的思路。文段阅读难度适中,选材、考点、题型较为稳定,4小题实词的考查更为科学,更贴近中学教学重点;5、6小题分别考查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和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两题设答巧妙,有很好的区分度;第7小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注重实词的考查,“内治”和“与”两个关键词的设置很好,兼顾到高中生的实际水平。答题情况平均得分8.20分,得分率43.16%,得分率较低。小题号答案分值平均分难度区分度4小题D31.710.5715小题C30.460.150.566小题A30.540.180.667小题105.490.5

12、50.47整体上看,“文言文阅读”难度为0.43,难度系数较大,尤其是第5、6小题难度分别为0.15、0.18,难度系数过大。考生得分率较低的原因,一方面是部分学生文言文基础较差,文言知识积累欠缺,读不懂文本以致失分;一方面是第5、6小题的设答具有一定的隐蔽性,第7小题翻译的句子有较冷僻的词语如 “浇浮”(刻薄虚浮)和涉及古代文化常识如“路”(行政区域)、“旧治”(原任职的地方)等的词语,以致学生对句意的理解出现偏差。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参考答案:D(该题考查文言实词的一词多义现象,结合语境,D项“阙”通“缺”,“缺少,空缺”意。)5.本题考查学生筛

13、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参考答案:C(表明萧燧品性正直,其时他还未担任主考官,故不能表明他“恪尽职守”;表明萧燧为官节俭;表明萧燧关心百姓疾苦。排除即选C项)6.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参考答案:A(A项张冠李戴,原文是“其亲党”,即秦桧的亲党,而非秦桧“与其亲党”一起。)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参考答案:(1)如今有德才和无德才的人混杂一道,风俗浇薄虚浮,兵力未强,财力未富,应当卧薪尝胆以求国内安定太平。译出大意给3分;“杂糅”(“混杂一道”“混在一起”“杂处”等)、“内治”(内:国家,内部;治:安定太平,治理

14、得好。)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2)萧燧说:“东部西部不属同路,按说不该给粮食,但哪能忍心对原管辖地区不管不问呢?”译出大意给3分;“与”(只要有“给”的意思皆可)、“坐视”(“不管不问”“坐视不管”“置之不理”等)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注意:1关键词与“大意”不重复扣分;2关键词译成近义词也可。存在问题:从考生答卷来看,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由于文言文功底差,对句子大意理解有误,以致胡乱翻译,如(1)句译为“如今贤臣否定杂糅,风俗习惯都比较多”(不知“否”在此读p,为“坏人,恶人”意),(2)句译为“东西方向的路有异常,不能走,安心的坐在这里看着”“东边与西边是不同的方法,不能当作一样的”(

15、不知“路”为宋元时行政区划名)等;不会根据语境梳通文意,以致关键词语错译失分,如把“杂糅”误译成“杂乱”(“如今的贤人并不杂乱”),“与”(“给与”“拨给”“供给”)误译为 “与”(“不应该与你相好”)“去”(“东西路不同,不应该去”)等;不会字字落实准确直译,以致关键词不译或漏译失分,如“杂糅”没翻译(“今天贤才不是杂糅的,风俗不稳定”),“与”漏译(“东西道路不同,不能把它看作相当,所以怎么能用旧方法来治理呢?”)等;翻译中错字较多失分,如把“杂糅”误写成“杂煣”,“坐视”误写成“座视”等。(二)古代诗歌阅读。2个小题,共11分。所选诗歌是宋代词人晏几道的一首“思乡怀远类”的词思远人,内容好懂,情感也易把握。答题情况平均得分7.63分,得分率69.36%,得分率较高。小题号分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