荞麦抗旱性鉴定评价技术规程征求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06431268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荞麦抗旱性鉴定评价技术规程征求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荞麦抗旱性鉴定评价技术规程征求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荞麦抗旱性鉴定评价技术规程征求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荞麦抗旱性鉴定评价技术规程征求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荞麦抗旱性鉴定评价技术规程征求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荞麦抗旱性鉴定评价技术规程征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荞麦抗旱性鉴定评价技术规程征求(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DB62/T XXXXXXXXICS P DB62甘 肃 省 地 方 标 准DB 62/ T XXXXXXXX荞麦抗旱性鉴定评价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XXXX-XX-XX发布 XXXX-XX-XX实施甘肃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DB62/ 2021XXXX前 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甘肃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监督实施。本标准由甘肃省粮食作物栽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陇东学院农林科技学院、甘肃省农业科学研究院作物所、庆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华池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环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百姓、陈红、马生发、盖琼辉、化烨、范荣、谯显明

2、、刘生瑞、李可夫。荞麦抗旱性鉴定评价技术规程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荞麦抗旱性鉴定方法和评价指标。本标准适用荞麦的抗旱性检测和评价。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4404.4 粮食作物种子 荞麦GB/T 3543.4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 发芽试验GB/T 21127 小麦抗旱性鉴定评价技术规范NY/T 52 土壤水分测定法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隶属函数综合评价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mem

3、bership function 若所用指标与抗旱性呈正相关, U(Xij) =(XijXjmin) /(XjmaxXjmin), 反之, U(Xij) =1 (XijXjmin) /(XjmaxXjmin), Xi= U(Xij) /n。式中, Xij为某一材料某指标的实测值, Xjmax为该指标的最大值, Xjmin为该指标的最小值。U(Xij)为i材料j性状的隶属值。Xi为i材料的平均隶属值, n为测定指标数, Xi值越大, 表明该材料抗旱性越强。3.2抗旱等级 Drought resistance grade 1级为高抗(high, resistance, HR), Xi0.8; 2级

4、为抗(resistance, R), 0.6Xi0.8; 3级为中抗(moderate resistance, MR), 0.4Xi0.6; 4级为敏感(susceptibility, S), 0.2Xi0.4; 5级为极敏感(high susceptibility, HS), Xi0.2。 3.3抗旱指数 drought resistance index抗旱系数DC=胁迫产量Yd/非胁迫产量(Yp)胁迫敏感指数SI=(1-Yd/Yp)/D,Yd/Yp=鉴定品种胁迫产量Yd/鉴定品种非胁迫产量Yp),D=环境胁迫强度=1-(所有供试品种平均胁迫产量Yd/所有供试品种平均非胁迫产量Yp)=(1-

5、Yd/Yp)。抗旱指数DI=抗旱系数(DC)胁迫产量(Yd)/所有供试品种平均胁迫产量Yd3.4综合抗旱性评价 Comprehensive drought resistance evaluation总抗旱性Rd=耐旱性Td避旱性Ad50其中Td=0一p50;Ae50=e50/p500为植物水分饱和时的水势,p50为干旱胁迫下产生50%伤害时的植物水势,Ae50为干旱胁迫下产生50%伤害时的环境水势。4 抗旱鉴定方法4.1 种子萌发期抗旱性鉴定种子萌发期抗旱性鉴定采取高渗溶液法。即用-0.5MPa的聚乙二醇-6000(PEG-6000)水溶液对种子进行水分胁迫处理,以无离子水培养作为对照。使用长

6、宽高=12cm12cm5cm的培养皿,以单层滤纸为芽床进行发芽试验。4.1.1样品准备将符合GB 4404.4 的待测荞麦种子充分混匀后,随机取300粒。4.1.2胁迫溶液配制参照GB/T 21127,准确称取192g聚乙二醇-6000(PEG-6000)溶解在1000mL无离子水中,配制成浓度为-0.5MPa的PEG-6000水溶液。 4.1.3胁迫培养以50粒种子为一个处理,设3次重复,分别放入发芽皿中,各加入12mL-0.5MPaPEG-6000水溶液,加盖。按GB/T 3543.4进行发芽试验。4.1.4对照培养50粒种子为一个重复,共3次重复,分别放入发芽皿中,各加入12mL无离子水

7、,加盖。按GB/T 3543.4进行发芽试验。4.1.5性状调查将培养皿放入光照培养箱中(温度1820,相对湿度65%,光照12h/d)培养,第7天调查发芽种子数。4.1.6种子发芽率计算种子发芽率按式(1)、式(2)、式(3)进行计算: Gert=XGee.T/XTS.T-1100 (1) GerCK= XGer.CK/XTS.CK-1100 (2) RGer=GerT/GerCK-1100 (3)式中: GerT 胁迫培养的发芽率,%; XGer.T胁迫培养3次重复7天后萌发种子数的平均值; XTS胁迫培养3次重复种子总数的平均值; GerCK对照培养的发芽率,%; XGee.CK对照培养

8、3次重复7天后萌发种子数的平均值; XTS.CK对照培养3次重复种子总数的平均值; RGer相对发芽率,%。4.2苗期盆栽鉴定 根据需要先用盆栽培养不同叶龄的苗 ,然后将正常生长的苗转移到高渗溶液中(聚乙二醇 、甘露醇 、蔗糖 、生理盐水等)进行脱水处理,测定形态指标来评价荞麦的抗旱性。4.2.1培养温度 在205的条件下进行。4.2.2试验设计花盆高35cm,内径30cm, 装土3.5 kg, 盆土由壤土与育苗土按11混合而成。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4.2.3处理 试验每盆播种18粒,正常供水,子叶期定植为每盆6株。当主茎第2片叶全展后进行水分胁迫处理,土壤含水量控制在9%11%,以正常供

9、水植株为对照。水分胁迫处理5d后测量株高、根茎直径以及叶面积(CI203便携式激光叶面积仪)。此外,测定不同荞麦品种在停水24,28,32,36h及复水24,28,32,36h时萎蔫叶片数的变化。4.2.4性状调查 观察不同荞麦品种在营养生长期的形态特征和根系特征并照相。4.4全生育期旱棚鉴定4.4.1试验设计 随机排列,三次重复,小区面积2。4.4.2胁迫处理 荞麦收获后至下次播种前,通过移动旱棚控制试验地接纳自然降水量,使0cm150cm土壤的储水量在150mm左右,如果自然降水不足,要进行灌溉补水。播种前表土墒情应保证出苗,表墒不足时,要适量灌水。播种后试验地不再接纳自然降水。4.4.3

10、对照处理在旱棚外邻近的试验地设置对照试验。试验地的土壤养分含量、土壤质地和土层厚度等应与旱棚的基本一致。田间水分管理要保证荞麦全生育期处于水分适宜状况,播种前表土墒情应保证出苗,表墒不足时要适量灌水,另外,分别在分枝期、现蕾期、开花期灌水,按照NY/T52-1987 进行土壤水分测定,利用人工灌水的方法使0cm50cm土层水分达到田间持水量的80%5%。4.4.4考种收获 结实期测定植株各器官生物量,此外观察不同荞麦品种在生殖生长期的形态特征和根系特征并照相。4.5 全生育期田间鉴定在自然条件下控制灌水,造成不同的干旱胁迫,分析对作物形态或产量的影响,藉以评价品种的抗旱性。 4.5.1试验设计

11、 试验采用梯度水分胁迫处理,5个干旱胁迫处理和1个正常灌水对照,共6个水分处理区,每个处理内3次重复,随机区组。处理之间及四周均设置5m以上水分隔离带。每个材料4行,行长5 m,行距0.25m,小区面积5。每次每个处理灌水37.5 mm(750 m3hm-2)。6个水分处理的总灌水量分别为75、112.5、150、187.5、225和300mm(CK),每1 mm灌水量等价于10 m3hm-2。4.5.2考察性状 小区籽粒产量。4.5.3抗旱指数 以小区籽粒产量计算抗旱指数。4.5.4注意事项 在进行抗旱性鉴定期间,要及时防治病、虫、鸟害,防止倒伏。4.6生理指标间接鉴定4.6.1 根冠中平衡

12、石淀粉水解速度 平衡石淀粉的水解速度,可通过碘化钾染色, 在光学显微镜下直接观察。根据染色程度,分五级或用百分数表示。淀粉水解的百分比为20%60%之间。一般抗旱性越强,平衡石淀粉的水解的百分比越小。4.6.2 脯氨酸的积累测定种子中脯氨酸含量。一般品种抗旱性强的脯氨酸含量高。4.6.3质膜透性变化 测定叶片在离体24小时后的电导率值。伤害越大,外渗液中的电解质浓度随之增加,电导率值越高,一般品种的抗旱性越强,电导率值越小。5 抗旱性评价5.1种子萌发期抗旱性评价相对发芽率(%)抗旱性等级90%极强(HR)70%90%强(R)50%70%中等(MR)30%50%弱(S)30%极弱(HS)5.2田间抗旱性评价抗旱指数抗旱性等级1.3极强(HR)1.11.3强(R)0.91.1中等(MR)0.70.9弱(S)0.7极弱(HS)5.3综合性评价i材料的平均隶属值(Xi)抗旱性等级Xi0.8极强(HR)0.6Xi0.8强(R)0.4Xi0.6中等(MR)0.2Xi0.4弱(S)Xi0.2极弱(HS)_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