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新题培优练(含最新2019高考题)新人教版必修4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06430450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4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新题培优练(含最新2019高考题)新人教版必修4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0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新题培优练(含最新2019高考题)新人教版必修4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0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新题培优练(含最新2019高考题)新人教版必修4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0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新题培优练(含最新2019高考题)新人教版必修4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0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新题培优练(含最新2019高考题)新人教版必修4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新题培优练(含最新2019高考题)新人教版必修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新题培优练(含最新2019高考题)新人教版必修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课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19世纪英国作家惠兹里特说:“一个除了书本以外一无所知的纯粹学者,必然对书本也是无知的。”这是因为()A学习是获得认识的重要途径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动力C人的认识是不断变化发展的D真理总是与时代发展要求相适应解析:选B。“一个除了书本以外一无所知的纯粹学者,必然对书本也是无知的”,这句话表明实践的重要性,这是因为实践决定认识,B正确;其他选项都与题意不符,均应排除。22018年10月29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2号丙火箭成功发射中法海洋卫星。该卫星通过中法各自研制的仪器可以检测海洋动力环境,首次实现海风和海浪同步观测,使

2、人类对海洋动力的理解更为深刻,对海上灾难的预测与防范也将更为及时和准确。材料蕴含的哲理有()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之物A B C D解析:选B。通过发射海洋科研卫星可以更好地认识海洋动力,说明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符合题意;海洋卫星的发射可以使人类更好地认识海洋,对海上灾难的预测与防范也将更为及时和准确,说明人的意识具有能动性,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之物,只有尚未认识之物,符合题意;人类的科研活动推动了认识的发展,说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没有体现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也没有体现实践是认识的目的,不选。3“蒙古族长调、萨满吟诵调,这些民间的音乐,在现成的

3、资料里面都有。但只有你身临其境,听当地人在生活中歌唱,你才能触摸到音乐活的灵魂。”这段话告诉我们()A生活实践才是艺术创作的源头活水B实践是按照主观的内在性认识世界的活动C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享受者D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受具体实践条件的制约解析:选D。材料中的话告诉我们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受具体实践条件的制约,D符合题意;实践是认识的来源,A是不科学的,排除;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B错误;C在材料中未体现。42019年4月10日,由“事件视界望远镜”捕获的人类首张黑洞照片问世,印证了人类的科学想象与现实之间原来可以如此接近。 这说明()科学实践检验了科学想象的合理性

4、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基础实践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推动认识不断深化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具有反复性A BC D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事件视界望远镜”捕获了人类首张黑洞照片,印证了人类的科学想象与现实是如此接近,这说明科学实践检验了科学想象的合理性,也说明实践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推动认识不断深化,符合题意;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推动了认识的发展,错误;材料强调的是认识的无限性和上升性,没有体现反复性,排除。故选B。5有人说:人生有两大悲剧,一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另一是得到你心爱的东西。有人说:人生有两大快乐,一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

5、西,于是你去寻找与创造;另一是得到你心爱的东西,于是你可以去品味和体验。这体现了()事物价值的转换取决于人们不同的需求和体验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人们对同一客观对象的认识具有主体差异性认识具有反复性,并在反复中不断超越自己A BC D解析:选B。对有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有人说是人生的两大悲剧,有人说是人生的两大快乐,可见,对同一事物人们会产生不同的认识,表明人们对同一客观对象的认识具有主体差异性,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正确且符合题意;中“取决于”说法错误;认识的反复性在材料中未体现,不符合题意。6下边漫画启示我们()A要树立创新意识,敢于否定一切B只要发挥主观能动

6、性就能战胜自然C要勇于实践,勇敢迈出人生第一步D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解析:选C。漫画中的文字“即使是不成熟的尝试,也胜于胎死腹中的策略”,启示我们要勇于实践,勇敢迈出人生第一步,C项符合漫画寓意。辩证的否定,既不是简单地肯定一切,也不是简单地否定一切,而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A项说法错误;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B项错误;D项不符合漫画主旨。7德国思想家、文学家莱辛说:“人的价值并不取决于是否掌握真理或者认为真理在握,决定人的价值的是追求真理的孜孜不倦的精神。”真理之所以要孜孜不倦地追求,是因为()A真理是绝对的、永恒的、无条件的B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C真理是

7、一种哲学范畴D真理与谬误是截然对立的解析:选B。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只有孜孜不倦地追求真理,与时俱进,使主观与客观实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才能不断地发展真理、掌握真理,故答案选B。A项观点错误,C、D两项与题干不构成因果关系。8碳纤维复合材料具有轻而强、轻而刚、耐高温、耐腐蚀、结构尺寸稳定性好等特点,已在航空航天、国防军工和民用工业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这表明()事物本质的展现有一个过程把握事物的性质可以造福社会事物内部的矛盾有其特殊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无止境的过程A BC D解析:选C。碳纤维复合材料具有轻而强、轻而刚、耐高温、耐腐蚀、结构尺寸稳定性好等特点,已在航空航天、国防军工和民用工业等领

8、域得到广泛应用。这表明矛盾具有特殊性,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把握事物的性质可以造福社会,符合题意;强调的是认识的过程,不符合题意。9在一项实验中:两组志愿者先分别回忆被孤立和被接纳的情形,一段时间后估计所处房间温度。结果,面对同样温度的房间,两组给出的平均温度为21.67度和23.89度,印证了“孤单寂寞冷”这一网络流行语的合理性。这说明()A意识有调节和控制人体生理活动的作用B科学实验是检验理论正确与否的根据C实践能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D过往经验可能会阻碍人们获得真理性的认识解析:选A。两组志愿者先分别回忆被孤立和被接纳的情形,印证了“孤单寂寞冷”这一网络流行语的合理性。

9、这说明意识对人体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A符合题意;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B错误;C、D材料没有体现,排除。10在生活中,当我们伤风感冒时,医生经常建议多喝水。但澳大利亚的医学家们却指出,对某些特定的呼吸道疾病来说,多喝水甚至会对身体有害。这说明()A真理与谬误的界限是绝对的、无条件的B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C不同的立场会影响人们对真理的认识D真理是客观与主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解析:选B。材料说明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B符合题意;真理与谬误的界限是相对的、有条件的,A错误;材料强调的是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C与题意不符;真理是主观与

10、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不是客观与主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D错误。11经过6年努力,我国科学家领衔绘制出的脑网络组图谱,突破了100多年来传统脑图谱绘制思想,比传统的大脑图谱“布罗德曼图谱”精细4至5倍,为实现脑科学和脑疾病研究的源头创新提供基础,更好地认识人类大脑。材料说明()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需要不断修正真理中的谬误认识具有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认识具有上升性,认识是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实践的发展不断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A BC D解析:选C。真理中没有谬误,错误;我国科学家绘制出的脑网络组图谱,突破了100多年来传统脑图谱绘制思想,体现了认识是无限的,是不断上升的

11、,正确;题干并不反映实践,不符合题意。12过去,人们认为物质的存在有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发现物质存在形态越来越多:如第四态为等离子态、第五态为低温态,此外,还有高密态、液晶态目前,人类已经发现的物质形态有十多种,今后可能还会发现更多种。材料表明()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物质世界的不可知性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认识随着人类实践水平的提高而同步发展人类对真理的追求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A BC D解析:选D。“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发现物质存在形态越来越多”“今后可能还会发现更多种”,一方面说明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另一方面也说明人类对真理的追

12、求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符合题意;否定了物质的可知性,中“同步”说法错误。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52分)13从新中国成立开启法治中国建设新纪元,到第一部宪法通过,到党的十五大确立“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再到党的十八大强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直至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等一系列新观点,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的过程中对“法治中国”进行了接力探索,为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最坚实的保障。“法治中国”的探索过程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26分)解析:本题要求分析“法治中国”的探索过程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根据所学的

13、相关知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着重阐述了四个方面: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以及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可着重围绕前三个点结合材料进行阐述。答案:(1)中国共产党的法治理念是在我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形成的,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8分) (2)在“法治中国”建设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不断研究新问题、新要求,推动了法治理念的不断提升,体现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9分)(3)中国共产党法治理念的不断深化,是为了推进依法治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9分)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庄子齐物论提出“齐是非”和“是非莫辩”的思想。庄子说:我

14、和你辩论,你胜了我,我果真就错了吗?我胜了你,你果真就错了吗?究竟谁对谁错。在你我两人之间是无法断定的。请第三者来,也无法断定是非。因为第三者如果持有与你我相同的意见,就没有资格断定;如果持有与你我不同的意见,也没有资格断定。请运用认识论的有关知识对“是非莫辩”的思想进行评析。(26分)解析:本题属于评析类试题。首先承认“是非莫辩”有一定合理性,并给予说明。是非并不是因辩论的胜负来确定的,可从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但是,其中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即只能有一个真理的角度去分析说明。其次,“是非莫辩”认为人们无法知是非,这一点又是错误的,可从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的角度去分析说明如何辩是非。答案:(1)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8分)(2)由于人们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每个人的知识结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但是,其中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即只能有一个真理。(9分)(3)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观念的存在变成现实的存在,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庄子认为是非莫辩是错误的。(9分)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